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原因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原因
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分为内在的和外部的 2类,其中以后者多见。
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和畸变,例如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4-三体综合征、15-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等,常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比预计发病率明显的多。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有宫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柯萨奇病毒等;其他如妊娠期接触大剂量射线、使用某些药物、患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病、缺氧、母亲高龄(接近更年期)等,均有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
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婴儿出生后随着第1次呼吸的建立,血氧浓度急剧上升,可使动脉导管壁肌肉发生收缩而关闭。一般在生后第1 天动脉导管大多已呈功能性关闭,但在7~10天内可由于缺氧等原因而重新开放。解剖上的闭塞则常需在1岁左右方能完成。组织学上的变化是先由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管内膜垫突向动脉导管腔,然后内膜下层出血和坏死,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最终导致动脉导管腔永久闭塞,而形成一条索带状的残余。若动脉导管持续开放,构成主动脉和肺动脉间不应有的通道,即称动脉导管未闭(PDA)。
流经动脉导管血液量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动脉导管的直径、长度及肺和全身血管床的相对阻力。随着分娩、脐带结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早产儿中,由于肺动脉血管平滑肌数量较少,肺动脉阻力的下降更为明显,当动脉导管未闭时,可出现较大的左向右分流和左室容量超负荷。同时早产儿的心肌细胞小,密度低,心室肌肉的含水量较多,且心脏内交感神经尚未完全发育,致早产儿心脏的收缩力和储备功能低下,在心室容量超负荷时,增加心搏出量的顺应能力常受限制,因此早产儿特别是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常因动脉导管开放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当动脉导管未闭时由于主动脉一部分血液分流到肺动脉,使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而致脉压增宽,出现周围血管体征。伴严重肺部疾患或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主、肺动脉间可无压差或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此时通过动脉导管可无分流或发生右向左分流,即肺动脉内的缺氧血流入降主动脉到下肢,导致脚趾青紫,称差异性发绀。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原则
1.诊断明确,除外禁忌证,原则上都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适宜的年龄是4~5岁,同时最好能在学龄前进行手术治疗。
2.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紧急手术。
3.有症状的动脉导管未闭者应尽早手术。
4.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禁忌手术。代偿性动脉导管,除非同时矫治其他心脏畸形,不能单纯手术闭合动脉导管。
5.手术方式,一般经左胸第4肋间,作未闭的动脉导管结扎、钳闭或切断缝合术。对导管粗大、重度肺动脉高压、导管壁有钙化、细菌性导管炎者,可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有些未闭动脉导管可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导管钳闭术。
6.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可行一期或分期手术。如合并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大动脉错位等,应一期手术。
专家指出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原则需要患者多多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应尽早到专业的医院就诊治疗。
如果出现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严重吗
流经动脉导管血液量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动脉导管的直径、长度及肺和全身血管床的相对阻力。随着分娩、脐带结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肺血管阻力则随肺的膨胀和肺动脉阻力血管的开放而下降,通过动脉导管首先出现双相分流,然后转为左向右分流。在早产儿中,由于肺动脉血管平滑肌数量较少,肺动脉阻力的下降更为明显,当动脉导管未闭时,可出现较大的左向右分流和左室容量超负荷。同时早产儿的心肌细胞小,密度低,心室肌肉的含水量较多,且心脏内交感神经尚未完全发育,致早产儿心脏的收缩力和储备功能低下,在心室容量超负荷时,增加心搏出量的顺应能力常受限制,因此早产儿特别是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常因动脉导管开放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想要知道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严重吗,首先了解下什么叫做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闭合而持续开放的病理状态。动脉导管是由第6对支气管动脉弓远端演化而成。在胎儿循环时,它将大部分右室入肺动脉的血流导入降主动脉送往胎盘进行氧合。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可作为一个独立病变存在(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畸形合并存在,如主动脉弓缩窄或中断、严重的主动脉狭窄、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及肺动脉闭锁,严重的肺动脉狭窄或者作为血管环的一部分。
当动脉导管未闭时由于主动脉一部分血液分流到肺动脉,使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而致脉压增宽,出现周围血管体征。伴严重肺部疾患或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主、肺动脉间可无压差或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此时通过动脉导管可无分流或发生右向左分流,即肺动脉内的缺氧血流入降主动脉到下肢,导致脚趾青紫,称差异性发绀。
关于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严重吗?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现了这个病症一定及时到医院治疗,不能有一点的耽误,孩子的健康牵挂着家里所有人的心,一旦发现了这个病症一定及时到医院治疗,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耽误。
动脉导管未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1、在婴儿期可因左心衰竭产生急性呼吸衰竭。出现右向左分流后,则出现劳累后气短、紫绀。
2、在动脉导管未闭并发心内膜炎或动脉导管内膜炎时,则出现发热、出汗、消瘦、疲倦和心力衰竭等。小的动脉导管未闭的情况。
3、建议观察为主,一般在一岁左右有自愈的可能性。较大的缺损,可能要尽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动脉导管未闭属于简单的先心病,目前治疗的技术成熟。效果好。治疗及时的话。一般不会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由于在胎儿时期动脉导管正常地开放着,是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的必经之路.出生后随着呼吸的建立,血氧分压提高,促使动脉导管于生后10-15小时内完成功能上关闭,约80%婴儿在生后6个月内发生解剖上关闭,少数可延迟到一岁.如超过一岁仍未闭合,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桩病常见的类型之一,它属左→右分流.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取决于分流量大小,后者又与导管粗细及主"肺动脉之间的压力价差有关。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如何治疗
一般说来动脉导管未闭,在胎儿都是未闭的,否则无法存活,胎儿没有自主呼吸,依赖这个开放的。但是出生以后应该关闭,不过也可以延迟到3个月关闭。因此你这个没有到3个月的,不能算真正的动脉导管未闭。一般到周岁时候有90%多的自己会闭合。
如果动脉导管未闭,那么以后还是应该在学龄前就手术掉的。一般可以介入手术,也可以考虑外科,就是外科开胸手术也不用开心的,因为就是心脏外面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有一根导管,你夹闭了就行。这个问题不大。当然女孩考虑更多的是美观问题,所以可能介入手术更好一点,不留瘢痕。
如果导管只有2毫米就不需要动手术,动脉导管是胎儿期心脏存在的特殊结构,宝宝必须依靠它才能在母体内存活,一般情况下都在婴儿出生后10-15小时动脉导管即开始功能性闭合。生后2个月至1岁,绝大多数已闭1岁以后仍未闭塞者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如果导管仅有2mm,可以不做手术,因为它所导致的左心向右心分流的血量很少,基本不会对右心功能造成损害。可以动态观察,定期做彩色多普勒检查,如果分流血量没有明显增加,就不必手术。我曾碰到有些患儿在三岁后闭合的情况。如果一定要手术,一般也要选择在三岁后手术。
综上所述,你是否对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如何治疗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呢?人们在关心宝宝的同时要适当的给宝宝锻炼身体的机会,不要老是让宝宝呆在家里,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所以劳逸结合才是最好。
究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正常吗
动脉导管是胎儿在母体时赖以生存的联结在主动脉和脐动脉之间的一条生理性通道。这条生理性通道叫动脉导管。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应该闭塞。但极少数婴儿,一个月后仍未闭塞,形成一个永久性通道,临床上称为动脉导管未闭。
未闭的动脉导管的直径粗细不同。直径越小,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越小、越晚。直径越大,影响越大、越早。有动脉导管未闭的小孩出现症状的时间和导管粗细关系十分密切,导管比较粗时,孩子小的时候,易得感冒或肺炎。上学时,如果容易疲劳,活动力不如同龄儿童,要注意是否有动脉导管未闭。导管直径小,可以在都不出现症状。
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时间选择:如果是单纯的动脉导管未闭,应尽早手术。如果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手术。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肺动脉高压的风险。
究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正常吗?看了上文的介绍,相信你已经知道答案了吧!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此事要根据患儿自身来决定,有些是可以自己闭合的。动脉导管室患儿赖以存活的生命通道,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还是及时到医院诊治较好。
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时间选择:如果是单纯的动脉导管未闭,应尽早手术。如果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手术。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肺动脉高压的风险。
究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正常吗?看了上文的介绍,相信你已经知道答案了吧!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此事要根据患儿自身来决定,有些是可以自己闭合的。动脉导管室患儿赖以存活的生命通道,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还是及时到医院诊治较好。
高原性心脏病如何鉴别诊断
1.先天性心脏病
高原地区先心病特别是动脉导管未闭的患病率很高,而且易与小儿高心病混淆。但动脉导管未闭的收缩期杂音粗糙而传导,X线检查多有肺门舞蹈。
2.肺心病
肺心病和高心病在某些方面极为相似。但前者有慢性咳嗽史,肺通气功能显着异常,而后者的肺功能基本正常。
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本病少见,病情进行性加重,脱离高原环境病情不缓解。
什么是动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由胎儿时期的第六腮弓背部发育而来,是胎儿时期赖以生存的生理性管道,位于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动脉导管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弹力纤维少,主要为螺旋状排列的肌组织,当其收缩时有利于闭合管腔。
通常在出生后随肺膨胀及肺血管阻力下降,流经导管血液减少,生后10~20h呈现功能性关闭,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个星期左右动脉导管闭锁,退化成为动脉导管韧带。前列腺素E1和E2可在低氧时延缓动脉导管的收缩。
另外,动脉导管连接主动脉的角度是影响动脉导管闭合的机械性因素,如果导管与主动脉内血流方向呈锐角,导管容易闭合;如成钝角,则导管不易闭合。不论何种原因造成婴儿时期动脉导管未能闭锁,即称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15%~21%。
宝宝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怎么办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约9%~12%。女性发病较多,男女之比为1:2。病因未明。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妇患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妇接触放射线;孕期服用抗癌药物或降血糖等药。
如确定经常憋气,还是上医院检查为宜,分析憋的主要原因,动脉导管是婴儿出生前存在的连接体、肺循环(主动脉-肺动脉)的一条正常的血流通路,绝大部分在生后2~3周内可以关闭;余下少数可在生后8个月内关闭;超过1年以上未关闭者,一般不会再自然闭合。
对于超声测量直径在2mm以下、听诊杂音不明显的动脉导管未闭,提示分流量很小,属于“沉默型”动脉导管,不会对患儿产生不利影响,可以不需要治疗;而对于听诊不是连续性杂音,但听诊收缩期杂音比较明显,随访1年以上无变化者,说明仍有相当的分流量,需要酌情考虑治疗问题。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可选择药物关闭动脉导管未闭,相关的药物有消炎镇痛类药物如消炎痛、布洛芬等,早期(生后72小时内)使用效果比较好。足月儿应用效果一般不佳。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般情况下常规检查正常,如合并肺部感染、心内膜炎则出现感染血象、血沉增快、贫血、血培养阳性等。
1.X线胸片 导管细小时胸片正常,有中到大量左向右分流时左室增大,左心房增大明显,主动脉、肺动脉段突出,外周肺血管影增多,肺野充血。早产儿增粗的肺血管影较难与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的肺实质病变及慢性肺部疾病相鉴别。
2.心电图 导管细小时心电图完全正常,导管直径越大,左向右分流加大,心电图显示左室肥大,Ⅱ、Ⅲ、aVF、V5~6等导联R波高耸,左胸导联T波倒置;左房增大呈宽大P波;如有肺动脉高压,则T波高尖,右胸导联R波增大。早产儿患肺部疾病时,右胸导联占优势。 3.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和多普勒可显示动脉导管分流量的大小。在高位胸骨旁切面,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一、二肋间隙,逆时针稍作旋转,即可得到导管大小及形态的清晰图像(图2)。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动脉闭锁、大动脉转位等伴发的动脉导管未闭可通过胸骨上矢状切面得到理想的显示。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可反映左心室容量负荷。M型超声左心房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超过1.3表示有较大的左向右的分流。彩色多普勒可快速显示细小的左向右分流,尤其适于检测手术后或经导管介入治疗后有无残余分流。连续多普勒超声适于估测穿过导管的射流速度,并可以此估测体循环与肺循环之间的压力差。已知体循环动脉压后可用此方法估测肺动脉压力。
4.心导管 现今的心导管术主要是用于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而不是以诊断为目的。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干氧饱和度升高表示动脉导管水平由左向右分流。但这一指标并不特异,主肺动脉窗、双动脉下室缺亦有相似结果。中到大型动脉导管未闭者肺动脉压升高。因体循环舒张压下降,收缩压增加,导致体循环脉压增宽。
降主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导管解剖学形态。侧位造影可显示动脉导管的走向和形态(图3),左前斜位可减小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的重叠影。多数情况下主动脉端壶腹部较宽,越近肺动脉端直径越细。无节段性狭窄的管样动脉导管较少见。心导管造影前及造影中均不可将导管穿过动脉导管,由此造成的动脉导管痉挛会影响对其大小的判断,从而影响填塞装置大小的选择。
5.CT和MRI CT和MRI能较好地显示和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的MRI检查在横断位自旋回波T1W图像上表现为连接于降主动脉上端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的低信号流空血管影。在梯度回波电影序列上此处可见异常血流影。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对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效果最好,多角度的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从矢状位、左前斜位和横断位等多个角度显示动脉导管未闭的直接征象,对判断动脉导管未闭的类型和大小都很有帮助(图4,5,6)。CT诊断动脉导管未闭主要依靠在增强扫描横断位图像上见到连接于降主动脉上端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高密度血管影。CT和MRI不仅能较好地显示动脉导管未闭的直接征象,对于其他伴随畸形如主动脉缩窄等也能较好地显示或排除。
动脉导管未闭的CT和MRI检查还可清楚地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扩张、升主动脉扩张等对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有帮助的间接征象。
6.心血管造影 动脉导管未闭的心血管造影检查可用右心造影导管经右心途径由未闭动脉导管插到降主动脉,在动脉导管开口以下1.0~1.5cm处进行造影。导管选择NIH等右心造影导管,造影剂用欧米 target="_blank" class=blue>量?50,1~1.5ml/kg。通过观察造影剂向肺动脉分流可显示动脉导管大小及形状,另外造影剂可反流至动脉导管开口以上的主动脉弓,可排除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病变。也可应用球囊造影导管由右心途径插至降主动脉,当造影时先扩张球囊暂时阻断降主动脉血流,造影剂可向上反流经动脉导管至肺动脉及上行显示主动脉弓,尤其适合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病例。也可将右心导管入动脉导管操纵导管达主动脉进行造影,此法操作较复杂。
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造影也可经左心途径造影,经股动脉插管至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峡部或近动脉导管开口处进行造影,多应用于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导管选用Pigtail导管,造影剂用欧米帕克350,1~1.5ml/kg。通过观察造影剂向肺动脉分流可显示动脉导管大小及形状,并可显示或排除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病变。若做左心室造影还可显示或排除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造影投照体位可用左侧位,左前斜位或长轴斜位,其中以左侧位对未闭动脉导管的直接征象显示相对最好,最方便观察与测量未闭动脉导管的形态和大小,左侧位投照也比较方便测量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夹角,以判断是否为垂直型动脉导管未闭(图7)。某些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则需采用其他投照体位,如右位主动脉弓时,动脉导管常连接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与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需采用正位或坐观位升主动脉造影方能显示未闭动脉导管的直接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