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木鳖果的注意事项 攻毒疗疮

木鳖果的注意事项 攻毒疗疮

木鳖果虽然是有毒的药材,但是对部分皮肤疾病还是有治疗作用的,在《得效方》中提到用木鳖果制成的木鳖膏对痞癣的治疗具有不错的效果。

四块瓦的营养价值 解毒疗疮

四块瓦可解毒疗疮,用于疔肿、疥癣、黄癣、皮肤瘙痒毒蛇咬伤。四块瓦水煎服或者外用鲜根捣敷都有疗效。

木鳖果的功效与作用 散结消肿

木鳖果入肝经,有很好的散结消肿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能“治疳积痞块,利大肠泻痢,痔瘤瘰疬”,若是有乳痈、瘰疬、痔瘘的人群,适当的用些木鳖果能起到一定的散结消肿的作用。

木鳖子治痔疮肿痛

处方:木鳖子(去壳)30克,芒硝30克,芙蓉叶30克,白矾10克,硼砂10克,冰片3克。各药研为细末,水煎趁热熏洗肛门20分钟,之后坐浴20分钟,每天两次。药后效果立见,用药仅一次,肿痛已消失八九,肛门已还纳复位。用药3天,诸症全部消失。由于病人病程较长,建议做手术根治,术后恢复良好,随访一年无复发。

古代许多医籍记载以木鳖子磨汁外涂可以治疗脱肛,如《开宝本草》记载木鳖子“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乳痈,肛门肿痛”,缪希雍《本草经疏》记载木鳖子可以治疗“肛门肿痛”,赵其光《本草求原》记载可治疗“痔疮肛肿”,张景岳用木鳖子醋磨外敷治疗“痔漏肿痛”,《普济方》还有“治痔疮,荆芥、木鳖子、朴硝各等分。上煎汤,入于瓶内,熏后,汤温洗之”的记载。笔者20年临床应用体会,木鳖子外用治疗痔疮脱肛肿痛,常有立竿之效,临床应用百余例,虽不能根治,但可迅速缓解疼痛和消除肿胀,对于赢得手术时机,有很大的帮助。

知柏地黄丸的营养价值 2、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除烦,解毒疗疮。

天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消肿

天葵子能解毒消肿,如《百草镜》曰:“清热,治痛消肿毒,疗疮,疬瘴,跌扑,疯犬伤,痔疮,劳伤。”

浅谈蜈蚣解毒抗癌的药用

蜈蚣是中医常用的一味有毒中药,药用名称:蜈蚣,别 名:天龙、百脚、吴公,钱串子,其性味辛、温,入肝经,有解蛇毒、疮毒及止痉挛的作用。

随着恶性肿瘤的高发趋势,更多的中医家把蜈蚣这类具有毒性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但绝不是利用蜈蚣“以毒攻毒”的毒性,请大家不要错误理解,凡是治病,中医总是讲辨证论治,是根据病情、病因、以及所用药物或处方的功效去治病的。《药典》有关蜈蚣具有的功效是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对于肿瘤及疮疡痈毒,皆有消坚化毒之效。临床初步观察,蜈蚣配合地龙、穿山甲可用于治疗脑瘤、脑转移癌导致的头晕、抽搐、头痛等症状;我们用蜈蚣配合山慈姑、全蝎、莪术等化瘀散结药物适量内服或外敷骨转移疼痛的部分可减轻疼痛,改善症状。现代医家朱良春老先生应用蜈蚣配合木鳖子、炮山甲等品治疗胃癌、乳腺癌、食道癌、肝癌、皮肤癌等也有一定效果。

另外也有人报道利用蜈蚣解蛇毒,《本草纲目》记载:本品"最能伏蛇",是治蛇咬中毒的要药。将蜈蚣研为细末,每次服2~3克,1天4次,治蛇咬伤,并以消毒粗针穿刺咬伤肿胀部位,引流排毒,可使肿胀逐渐消退而痊愈。

其它的应用,以蜈蚣加茶叶同敷患处,可治瘰疬。用蜈蚣加盐浸油,取油擦小儿秃疮,疗效颇佳。对肺结核的潮热,服用本品也有缓解之作用。

排毒吃什么最好 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

说到胡萝卜素,相信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胡萝卜,的确,胡萝卜是胡萝卜素的最佳来源。可以说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在我国民间胡萝卜还具有“小人参”的美称。

另外,枸杞子、木鳖果、绿茶、西兰花、芒果、番茄等也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木鳖果的功效与作用 木鳖果的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疮痈肿毒人群适宜。

禁忌人群:有毒,需入药对症服用。

不宜同食:无特殊同食禁忌。

木鳖子临床应用

外用治疗牛皮癣、干癣、秃疮等有一定效果用法:将木鳖子去外壳,蘸醋在粗瓷器上(如碗底)磨取药汁,临睡前用棉花或毛笔蘸涂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涂药前患处先用盐水洗净;癣病蔓及周身者可分期分片治疗。

一般1钱木鳖子仁约需10毫升醋研磨,其药汁可涂3x2厘米癣面5~7处。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有棱,无毛,卷须单一,与叶对生。叶互生,圆心形,直径7~14cm,3~5中裂或深裂,偶有7裂,裂片卵形或长卵形;叶柄顶端或叶片基部有2~5腺体。花单性同株;雄花梗细长,每花具1大苞片,花萼黑褐色,有黄白色斑点,花冠浅黄白色;雌花梗短,苞片较小。瓠果长椭圆形,长9~15cm,熟时红色,表面有软质刺突。种子暗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中。主产湖北、广西、四川。

采制 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

性状 种子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或微凹下,直径2~4cm,厚约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网状花纹,在边缘较大的一个齿状突起上有浅黄色种脐。外种皮质硬而脆,内种皮灰绿色,绒毛样。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化学成分 含木鳖子酸(momordic acid)、丝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桐酸(α-elaeostearic acid)、气基酸、甾醇。

性味 性温,味苦,微甘;有毒。

功能主治 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漏、干癣、秃疮。

蜈蚣酒的功效与作用 攻毒散结

蜈蚣酒有毒,能以毒攻毒,味辛又能散结,外用蜈蚣酒可治疗疮疡、瘰疬、蛇虫咬伤等。

相关推荐

夏季宝宝喝什么水好 黄柏煎水——祛湿除痱子

夏天孩子体内湿热,易长痱子。黄柏性味苦寒,可清热祛湿、泻火除蒸、解。 方法:出痱子后,除适当给孩子吃点祛湿的红豆、薏米等外,还可用黄柏煎水擦痱子,因为湿热一除,身上的痱子也好了。 提醒您,严重还是要及时就医哦。

前列腺癌中医中药方

篇蓄草、瞿麦、木通等为八正散主药,加以金钱草、败酱草、白花蛇舌、忍冬藤等重在清热解,利水通淋,再配以白茅根、丹参、泽兰、土茯苓、薏苡仁等活血祛瘀;土元即地鳖虫,有破瘀结之功效,渚药合用,利湿清热,散结通水,治前列腺癌。 血尿加重者加小蓟草、旱莲草、生地、阿胶等补虚止血,小便不畅音加沉香、郁金、台乌药等,小便疼痛加重者加延胡索、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等,小便黄浊者加车前子、庸蓄草、瞿麦、金钱草、滑石、萆等。

孕妇要慎用的中成药

消导类:即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一类的中成药。如槟榔四消丸、九制大黄丸、清胃中和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活血行气、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理气类: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之功效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气滞胃痛冲剂、十香止痛丸等,因其多下气破气、行气解郁力强而成为孕妇的禁忌药。 理血类:即有活血祛瘀、理血通络、止血功能的中成药。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片、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因其祛瘀活血力过强,易致流产。 开窍类:具有开窍醒脑功能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行车散等因为内含麝香,辛香走窜,易损胎

糯米的功效与作用

1、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 2、糯米可起到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等功效、可用于虚寒性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渴多尿、气虚自汗、痘疹痈疖病等作用。 3、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

体虚内热吃什么药 白薇

白薇为萝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痛疽肿。 用法用量:煎服4.5-9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白凤菜的功效作用

全草:解热退火,清热利尿,凉血,止血,解消肿,舒筋活络,活血化淤。 作用:肝病,肝炎,肝硬化,肺炎,肾炎,高血压,食物中,肺痈,肾盂炎,肠炎腹痛,糖尿病,咳嗽,气管炎,中暑脑炎,目赤肿痛,风湿骨痛,鼻衄。 用量用法:干品37.5~150.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煮或炒吃可预防病。 生长习性:多为人工栽培供药用。系中国台湾省固有植物。

炒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解

炒黄连有能去除体内湿热之气,且含有的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对多种细菌、病都有抑制作用,能达到消炎的效果,所以炒黄连有解的功效,适宜治各种痈脓肿等症。

补充番茄红素的注意事项

补充番茄红素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吃番茄,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生食时番茄红素的吸收率很低,而且番茄红素存在于细胞的有色体中,需要破碎细胞壁才能够被释放出来,生食往往达不到充分效果。烹调处理不仅能促进番茄红素的释放,而且使其易于人体吸收。番茄红素属于脂溶性物质,适当加油烹调更有益处,或是与含脂肪较多的食物一起烹调,能促进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以便真正发挥番茄红素的保健作用。此外,番茄中还含有少量的胡萝卜素,它也需要油脂来帮助吸收,所以炒食番茄是相当科学的烹调方法。 番茄红素不仅分布在番茄中,还存在于木鳖果、西瓜

寻常型银屑病不妨试试丸散

(1) 蛇蝎散 祛风通络,散结 专家意见:治银屑病各型,全身散在浸润红斑,上覆白色鳞屑,瘙痒难忍。 准备原料:土鳖虫、全蝎、蜈蚣、蕲蛇。 自己动手:以上诸药按2:1:5:2的比例混合,烘干,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白酒或开水送服。 秘诀告诉你 方中土鳖虫破瘀血、续筋骨,全蝎祛风止痒、通络止痛、散结,蜈蚣祛风通络、散结,蕲蛇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全方以虫类药以,搜风散结,活血通络。 (2) 当归生地散 养血滋阴 专家意见:治银屑病,血虚风燥,红斑色淡,部分消退,鳞屑减少,瘙

茵陈怎么泡水喝 茵陈泡水喝的功效

利湿退黄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可用于黄疸、小便短赤、湿瘙痒等症状,为治黄疸之要药,可配伍大黄、栀子等同用。 解 茵陈中含有香豆素、黄酮类物质及多种挥发油,有利胆、护肝、解热镇痛等作用,中医认为,茵陈可用于治湿热蕴结所致的湿、湿疹,可单味煎汤外洗或内服,也可配伍黄柏、苦参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