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口渴的偏方
产后口渴的偏方
偏方1
生脉止渴粥
原料:党参3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知母10克、石斛2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前五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各30分钟,过滤去渣;将煎液合并后加入粳米,煮成粥后兑入蜂蜜即可。
用法:每日一剂,分2-3次于空腹时温服。
偏方2
沙参麦冬冰糖饮
原料:沙参15克、麦冬10克、竹叶5克、甘草3克、天冬10克、冰糖适量。
做法:以上中药熬汤,加入冰糖后温饮。
用法:每日一剂,少量多次服用。
小提示:适用于产后口渴较严重,口干舌燥,容易上火,体质较好者。
偏方3
梨蕉饮:
原料:鸭梨1个(连皮)、香蕉2只(去皮)、红枣2枚、枸杞子6克、冰糖少许。
做法:先将红枣、枸杞子共煮开10分钟,待稍微温后将鸭梨和香蕉切碎放入,加冰糖少许即可进食。
用法:每日一剂,随时服用。
小提示:适用于产后口渴,阴虚燥热明显者。
产后口渴比较严重且经久不能自愈者,可以调制中药药膳服用. 多因产后失血、多汗伤津耗液,或阴虚火旺,火燥液涸所致。伤津者症见咽干口渴,治宜生津止渴。分娩时,产妇身体内会丧失大量的体液,如血液、汗水、唾液等;产后又容易流汗,在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后,就会通过中枢神经传递信号给大脑,产生口渴的感觉。哺乳时释放的激素会导致母亲口干。乳汁由水分和多种营养成分组成,每天可产生700―800毫升,所以哺乳期间,水分“损失”也会比较多,因而特别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或是多喝鲜鱼汤、鸡汤、鲜奶及开水等。
产后口干口渴怎么回事 产后口渴怎么补水
产后口渴可以多喝温开水,要注意遵循“少量、多次、慢饮”的原则。妈妈可以在每次感觉口渴的时候喝点温水,一次不宜喝太多,避免肠胃负担过重,影响到身体的恢复。妈妈可以每天喝6-10杯水,每杯250ml。
另外,每天还可以多喝些鱼汤、牛奶、稀粥、蔬果汁等,都能为身体补充水分。
产后口渴怎么办
产后口渴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进行补水,而补水除了喝温水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缓解口渴及补充一些水分:
1、喝小米粥改善口渴情况。喝粥较吃饭能让妈妈摄入更多的水分,对产后口渴能起到缓解作用。同时小米具有清热、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好处,对很多内热、脾虚的妈妈来说,具有很好的功效。
2、吃苹果补充水分。生津解渴是苹果的一大优点,而且苹果还能保证妈妈补充膳食纤维。但如果是体虚、脾胃虚的妈妈,最好不要生吃苹果等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可以将苹果切片和粳米放在一起煲粥,也可以榨苹果汁,再烧开饮用。
3、服用维生素C片。这种方法对于口渴程度严重的妈妈更适用,可以用温水送服。
4、通过精神按时来缓解口渴。如果妈妈不想喝太多的水,可以暗示一下自己的身体,比如举起水杯,连续做吞咽动作,或者用水湿润一下嘴唇,有时也能产生消渴的快意。
5、如果是由糖尿病、甲亢等因素引起的口渴,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中药汤剂来缓解口渴。例如用50克荔枝壳加水熟煮,过滤后当水喝。
产妇到底能多喝水吗
少量多次慢喝
产后第一周,新妈妈应该每次少喝点水,避免一次喝大量的水,以免给肠胃造成过重的负担,等到身体慢慢恢复正常,新妈妈可以每天喝6-10杯水,每杯250毫升。
通过饮食改善
温白开水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直接被身体吸收利用,是最适合产后新妈妈喝的水,另外,用食物来改善口渴也是很好的方法,如喝小米粥,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传统上认为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可以改善失眠,胃热,反胃作呕等症状,并对产后口渴有良效。
苹果有生津止渴的加工资,适量食用可以改善产后口渴的症状,不过,产后脾胃虚弱,不宜生吃苹果,最好蒸熟或煮熟了吃,也可榨汁后温热饮用。
温馨小提示:产后口渴比较严重而且经久不愈的新妈妈可以咨询医生,调制中药药膳服用,以缓解口渴,如观音串或荔枝壳50克加水熟煮,过滤后当水喝,口渴较严重时,可以试试含维生素C片,对于缓解口渴有一定的效果。
产后喝红酒有利于身体恢复吗
新妈妈产后由于大量失血,身体虚弱,而优质的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铁,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使脸色变得红润。新妈妈以在怀孕时体内脂肪的含量会大增,产后喝一些葡萄酒,可以防止脂肪的氧化堆积,对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适量的红葡萄酒具有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利于促进新妈妈产后子宫的收缩,恶露的排出。
口渴的偏方
口渴的偏方1
苦瓜干蚝豉炖瘦肉汤
材料:苦瓜干10g,蚝豉10g,猪瘦肉120g,姜片适量。
功效:苦瓜味苦性寒,功能清心除烦,清肝明目。《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苦寒涤热……泻心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有资料报道苦瓜还有降血糖和减肥的作用。蚝豉是生蚝肉干制而成,有益阴生津的作用。猪瘦肉可健脾益胃,既可防凉瓜之寒削,又可令汤味更鲜美。
制作:将猪瘦肉洗净切片,再与洗净的苦瓜、蚝豉、姜片放入炖盅内,加清水300ML,隔水武火炖2小时即成。
适用人群:口干口渴,咽喉干燥,感冒发热不退,或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属肝火盛者。
注意事项:苦瓜性寒凉,故属寒性体质及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
口渴的偏方2
胖大海冰糖茶
材料:胖大海2-4枚,冰糖适量。
功效:胖大海味甘性寒,归肺、大肠经,有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等功效。冰糖有清润之效。
制作:将胖大海用开水泡发,加冰糖调服。
适用人群:口干口渴、咽喉干燥、咽痛声嘶等症者。
注意事项:胖大海性寒凉,故属寒性体质及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口渴的偏方3
双冬鸭肉粥
材料:天冬10g,麦冬10g,水鸭肉100g,粳米、姜、盐适量。
功效:天冬味甘、苦、寒;归肺、肾经;能养阴润燥,清火,生津。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水鸭味甘性平,能滋阴养胃,补气利水。配而用之共奏养阴生津的功效。
制作:将水鸭洗净切块飞水,再与冲洗干净的天冬、麦冬、粳米、姜片放入锅内,加清水500ML,武火煮开后,文火煮至米开鸭肉酥烂,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成。
适用人群:口渴咽干、大便燥结、心烦不眠者。
注意事项:天冬、麦冬均为养阴之品,甘寒滋腻,凡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口渴我们也不能小视,口渴可以是很多疾病引发的,上文对于口渴我们要弄清楚病因才可以,只有在了解了口渴的病因之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治疗口渴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民间的偏方,上文也介绍了几种治疗口渴有效的偏方。
产后口渴是怎么回事
对于口渴的现象,妈妈们早已不陌生,而产后口渴就是指妈妈在产后或者哺乳期间,常常感觉口干、想喝水的现象。
一般来说,产后口渴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在中医的角度看来,女性在分娩后,体内失血过多、排汗量增大、津液损伤、肝脏解毒生成的多余热量没有及时排出,聚结在体内,继而出现产后口渴的情况。
西医看来,女性在分娩期间,大量的水分随血液、汗液、唾液、尿液等排出而流失,水分严重流失后,中枢神经就会传递信号给大脑,让妈妈产生口渴的感觉。
妈妈在母乳喂养时,体内释放的激素也会刺激母体,让妈妈出现口干的现象。同时,水分及多种营养物质是乳汁的重要组成部分,妈妈一天内大约能产生700— 800毫升的乳汁,随着母乳的排出,水分也跟着流失,水分流失后,中枢神经传输水分缺失的信号到大脑,让妈妈产生口渴的感觉。
疾病因素也可引起产后口渴。如果妈妈是糖尿病、甲亢疾病患者的话,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口渴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体内激素的改变,影响了内平衡。此外,如果妈妈患有肾盂肾炎、血管球性肾炎、肾积水、糖尿病、脑损伤等疾病的话,也会出现产后口渴等不良症状。
月子口渴怎么办 坐月子口渴缓解食谱
功效:适用于产后口渴较严重,口干舌燥,容易上火,体质较好的新妈妈。
原料:沙参15克、麦冬10克、竹叶5克、甘草3克、天冬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沙参、麦冬、竹叶、甘草、天冬一起放入锅中熬汤,加入冰糖后温饮,每日一剂,少量多次服用。
功效:适用于产后口渴,身体较虚弱的新妈妈,但胃部饱胀、口腻多痰、消化不良、舌苔厚腻的妈妈忌服。
原料:党参30克、麦冬20克、五味子、知母各10克、石斛2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
做法:把党参、麦冬、五味子、知母、石斛加水煎煮两次,每次30分钟,过滤去渣;把两次蒸煮出来的汤汁加入粳米,煮成粥后兑入蜂蜜即可;每天一剂,分2-3次空腹温服。
功效:适用于产后口渴,阴虚燥热明显的新妈妈。
原料:鸭梨1个(连皮)、香蕉2只(去皮)、红枣2枚、枸杞子6克、冰糖少许。
做法:先将红枣、枸杞子煮开10分钟,待稍微温后将鸭梨和香蕉切碎放入,加冰糖少许即可,每日一剂,随时服用。
产后口渴喝什么
一般来说,产后口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些妈妈存在甲亢、糖尿病的情况也会出现经常口渴的情况。那么,产后口渴喝什么?自然,口渴就要喝水,但新妈妈由于体质和常人有所区别,在喝水上也要有所谨慎。
产后口渴喝什么
孕妇到了怀孕末期身体里就比怀孕前多40%的水分,大约要到生产后一段时间才可将身体里多余水分全部代谢出去。一般产后会有一段利尿期,产后容易流汗及多尿来排泄多余水分。因此,新妈妈们在产后可以多喝温水来补充水分。
中医产后调养卫教时,会鼓励产妇多补充蛋白质,多喝鸡汤、鱼汤或牛奶,如此可以帮助排泄水分。若产妇仍水肿厉害,临床上中医师会在生化汤中增加“泽兰” 这味药以帮助排泄水分。会要求产妇多吃山药、意仁或四神汤来帮助利水。若产妇亲自哺乳,为了增加乳汁更会鼓励产妇多喝鸡汤、鱼汤或牛奶。若长辈真的坚持绝对不可以直接喝水,则会教导产妇可将荔枝壳洗干净,煮水当茶喝。
温开水最适宜
温开水老少咸宜,产妇同样适合,可作为首选。但注意不宜喝凉开水,否则寒凝气阻,容易气血不畅,还可能导致淤血和浊邪无法顺利排出,损害身体。另外建议产妇在饮食中多点汤汤水水,让每日饮水经由食物自然地让身体吸收,可以在炖煮的汤品中加入专门坐月子的料理汤头,让身体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能增加气血循环,迅速恢复体力。
产后不宜一次喝太多水
因水分子较重,此时产后全身细胞呈现松弛状态,若喝下过多的水分,质量重的水分子进入体内,水分子会扩散,便会破坏了产妇细胞收缩的本能而造成了水桶肚、水桶腰,并易造成内脏下垂的体型,进而使身体机能老化,可能患上腰酸背痛、手足冰冷、黑皱纹、元气不足、神经痛等各种未老先衰的妇女病,大大错过了生产这一改变女人一生健康的最大机会,真是得不偿失,在此建议饮用水份子小的过滤水。
产后口干口渴怎么回事
分娩消耗大量水分分娩时,产妇身体内会丧失大量的体液,如血液、汗水、唾液等;产后又容易流汗,在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后,就会通过中枢神经传递信号给大脑,产生口渴的感觉。
奶汁分泌需要大量水分产后哺乳时,释放的激素会导致母亲口干。因为乳汁由水分和多种营养成分组成,每天可产生700―800毫升,所以哺乳期间,水分损失也会比较多,因此也会感觉口干口渴。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或是多喝鲜鱼汤、鸡汤、鲜奶及开水等。
机体伤津耗液所致一般来说,产后口渴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在中医的角度看来,女性在分娩后,体内失血过多、排汗量增大、津液损伤、肝脏解毒生成的多余热量没有及时排出,聚结在体内,继而出现产后口渴的情况。
产后口渴可以喝红糖水吗
一:不宜滋补过量。
产妇分娩后,许多家庭为了让产妇有充足的营养和足够的奶水,都会给新妈妈们大补特补,让产妇一天吃十几个鸡蛋,喝鸡汤、鱼汤、猪蹄汤。殊不知,这样大补特补既浪费钱财又有损产妇健康,因为滋补过量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会使人体内的糖和脂肪代谢异常,引发各种疾病。此外,滋补过量还会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多,即使婴儿胃肠能够吸收也易造成过度肥胖;若婴儿消化能力较差、不能充分吸收,就会出现脂肪泻,长期慢性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二:不宜久喝红糖水。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精力和体力消耗很大、失血较多,产后又要哺乳婴儿,需要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铁质,这时进食适量的红糖是有好处的,因为红糖既能补血,又能供应热量。但是,久喝红糖水对子宫复原不利,红糖的活血作用会使恶露的血量增多,造成产妇继续失血。产后喝红糖水的时间,以产后7~10天为宜。
三:不宜喝高脂肪的浓汤。
高脂肪的浓汤既影响食欲又会使人发胖,还会增加乳汁的脂肪含量,如新生儿不能耐受和吸收则会引起腹泻。因此,产妇宜喝些有营养的荤汤和素汤,如鱼汤、蔬菜汤、面汤等,以满足母婴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四:不宜服人参。
有些产妇为了恢复体力,服用人参滋补,这样对产妇健康不利,因为人参中含的人参皂贰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及血液循环有兴奋作用,会使产妇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症状。人参还会促进血液循环,可使有内、外生殖器官损伤的产妇出血增加。当然,如产妇在产后2个月有气虚等虚弱的症状,可适量地〔每天3~5克)、短时间的服用(1个月左右)。
五:不宜吃辛辣温燥食物。
辛辣温燥食物(如大蒜、辣椒、胡椒、茴香、酒、韭菜等)可使产妇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及痔疮等病症,通过乳汁还能使婴儿内热加重。产后饮食宜清淡,尤其在产后5~7大之内,应以软饭、蛋汤等为主。此外,还应忌食生冷、坚硬食品,以保护脾胃和防止牙齿松动。
六:不宜过食味精。
味精中谷氨酸钠,哺乳期食味精会使谷氨酸钠通过乳汁进人宝宝的体内,引起宝宝急性锌缺乏,出现舌头味蕾受累,影响味觉,导致厌食。缺锌还会使宝宝发生弱智、暗适应异常以及生长发育缓慢等病。因此,乳母在分娩3个月内最好不要食用味精。
七:不宜过多吃鸡蛋。
产妇在分娩后数小时内最好不要吃鸡蛋,因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出汗多,体内体液不足,消化能力也随之下降,若生产后立即吃鸡蛋则难以消化,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产妇在分泌后应以吃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为宜。在整个产褥期间,每天需要蛋白质100克左右,吃鸡蛋3~4个就足够了,不宜过多。
八:蔬菜、水果不宜少吃。
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蔬菜、水果太凉,产妇吃了会伤身体。殊不知产妇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仅可以补充肉、蛋类所缺乏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还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及排便,例如香蕉和苹果可以防止产后便秘的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生活习惯,乳母不宜饮酒,因酒精可通过乳汁传送到婴儿体内,严重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由于婴儿肝脏的解毒能力差,日积月累会导致酒精中毒,引发肝脏疾病和大脑发育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