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检查概述
血脂检查概述
目前医院中开展的血脂检查,主要是对血液(血浆)中所含脂类进行的一种定量测定方法。常用的检查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类:①总胆固醇(Tch或TC)和胆固醇酯(chE)测定。②三酰甘油(TG)测定。③脂蛋白组分和亚组分测定。又可再分为高密度脂蛋白(HDL,亦称为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亦称为低密度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亦称为极低密度胆固醇,VLD-C)三类。④磷脂(PL),主要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神经磷脂等测定。⑤非脂化脂肪酸(又称游离脂肪酸,FFA)测定。⑥微量的类固醇激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测定。⑦载脂蛋白测定。
血脂浓度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60岁时达到最高峰,以后稍有下降;女性胆固醇水平在经前期、妊娠期和绝经期后较平时要高。
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就必须抽血化验血脂。在进行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下列几点:
检测空腹血脂时,一定要抽取空腹12小时以上的静脉血。非空腹的血标本可使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如果是要特意检测餐后的血脂情况,则另当别论。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忌用高脂食物,不饮酒、不吸烟,以免化验结果有误差。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高脂血症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2~24小时后,由于血脂水平开始急剧降低,所以不能反映病前的血脂水平。此外,不要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化验血脂,如避孕药、降血压药物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等均可使血脂水平上升。
高脂血症的概述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临床上分为两类:①原发性,罕见,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②继发性,常见于控制不良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尽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黄色瘤,但其发生率并不很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
关于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既往认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mmol/L(200mg/dl)可定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三酰甘油浓度>2.3mmol/L(200mg/d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各地由于所测人群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的差异等因素,所制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不一。
血脂检查禁忌
检查前禁忌:
1. 禁食,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取静脉血,即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
2. 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应注意忌用高脂食物;不饮酒, 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血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导致化验结果有误差。
3.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
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塞、妇女月经、妊娠等。
4. 不要服用某些药物时检查,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氯噻酮)、激素类药物等可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的误差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适合中老人体检的项目
基本体检项目
是任何体检套餐都包括的,这其中有身高、体重、视力、血压、胸片(或胸透)、心电图等项目。
内科方面
体检以内科疾病为主,在内科血液生化检查方面,肝功能和血脂检查很重要,基本上可以反映检查者的一些主要问题。
外科方面
肝、胆、脾的B超检查一般是需要的。此外,肛门检查千万不可嫌麻烦而忽略,因为,它往往可以发现常见的前列腺肥大和直肠癌。
除此之外,老人体检者还应检查防癌三项(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EB病毒抗体EBV-lgA);同时老人血脂高的情况多,血脂检查应加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测定,肝功检查应为12项,检查的指标更详细。
肥胖纹要做什么检查
1、皮肤试验:皮肤试验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包括斑贴、划痕、挑刺和皮内注射等。
2、血糖: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3、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对血液(血浆)中所含脂类进行的一种定量测定方法。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4、血压测量:卧位、坐位、立位的血压是用于检查血压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就医时多数医生都测患者坐位血压或卧位血压,如果只测卧位血压,还有可能测到的是高血压,以致低血压长期误诊。
重视血脂检查
高脂血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常常以青壮年时期就开始侵袭血管,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常被人们忽视。所以定期检查血脂检查非常重要。
血脂检查的注意事项:
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就必须抽血化验血脂。目前医学上提倡:20岁以上的人应该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至少应每一年检查一次血脂。有心脏病家族史、体型肥胖、长期吃糖过多、嗜烟、酗酒、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或者皮肤有黄色瘤的朋友,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血脂。
血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因此在检查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检查空腹血脂时,一定要抽取空腹12小时以上的静脉血,检查的头一天晚上8点以后禁食,不禁水。
(2)抽血前应维持原来规则的饮食,并保持体重恒定,千万不要在检查的头一天晚上参加宴会饱餐一顿,或吃夜宵。
(3)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
(4)检查时不要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某些降压药物等可影响血脂变化,导致检验的误差。
(5)检查的头一天晚上一定要休息好,娱乐到半夜甚至通宵,第二天早上检查血压高、血脂也高。
(6)血脂检查易受许多因素影响,到医院化验前务必注意上述的几种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且是唯一的一次,请您关爱生命,关注全家人的健康,定期做健康体检。
检查出血脂高该怎么办
1、检查血脂前3天避免高脂饮食。
短时间内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如果在体检前一两天吃了太多肥肉这样的油腻食物,血脂检查的结果就会偏高。因此,在做血脂检查前三天最好别胡吃海喝,以免血脂“虚高”造成误导。
2、检查血脂前2周内保持一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有些人会在体检前突击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再加上运动锻炼,这样血脂的检查结果看着是健康一些,但却不能反映真实的血脂情况。抽血化验前2周内要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这样才能看到可靠的结果,进而作出正确判断。
3、血脂检查前空腹10~12小时。
人在进食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浓度会明显升高,比空腹状态下的血脂水平高出很多,所以刚吃完早饭去检查会让结果“虚高”。如果空腹时间过长,储存在身体里的脂肪被调动起来,也会让血脂升高。因此,最好在检查前空腹10~12个小时。例如,明天早上8点要抽血检查,那么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了,可以喝少量水,10点以后最好连水也不要喝。
4、拿到血脂检查结果不要慌,请医生分析。
每个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同,对血脂目标值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比如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状况要差一些,他们对血脂水平的控制要更严格。
平时很多原因都可能会引起人的血脂偏高,一旦发现血脂偏高以后,平时在饮食方面就应该要开始有所控制,尽量少吃一些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避免身体过快的增胖。对于血脂偏高过多的朋友,平时还应该要选择一些药物来进行控制。
血脂检查为何要空腹
当进行血脂化验检查时,医生会告诉你抽血当天不要吃早饭,必须空腹12小时以上。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人餐后几小时内,其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的成分和含量发生了某些变化。如果进食脂类食物,则血液可出现乳糜微粒,同时甘油三酯含量也可显著增高。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血液中指蛋白脂酶还来汲对脂类彻底水解的缘故。
此时抽取的血液相当混浊,测定血清甘油一酯浓度可为空腹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此种现象可持续6-8小时。除乳糜微粒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外,其他脂质和脂蛋白成分也有变化,一直到12小时以后才慢慢地恢复到原来空腹的基础水平。
进食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馒头、糕点等,也可引起脂质和脂蛋白含量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不像脂肪那么明显。所以要使检查比较准确,一定要做到抽血检查时已保持空腹12小时以上。
中老年人体检必做项目
一、血压测量这是必须检查的项目。40多岁之后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就容易被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二、血脂检测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故步入中老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三、防癌检查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
四、眼底检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怎么测血脂高呢
血脂是否高了,要看检查结果;而结果准不准,影响因素很多。体检结果显示血脂高未必是真的“高”,检查之前如果忘了一些注意事项,很可能使结果出现偏差,建议遵循以下四点。
1、检查血脂前3天避免高脂饮食。
短时间内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如果在体检前一两天吃了太多肥肉这样的油腻食物,血脂检查的结果就会偏高。因此,在做血脂检查前三天最好别胡吃海喝,以免血脂“虚高”造成误导。
2、检查血脂前2周内保持一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有些人会在体检前突击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再加上运动锻炼,这样血脂的检查结果看着是健康一些,但却不能反映真实的血脂情况。抽血化验前2周内要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这样才能看到可靠的结果,进而作出正确判断。
3、血脂检查前空腹10~12小时。
人在进食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浓度会明显升高,比空腹状态下的血脂水平高出很多,所以刚吃完早饭去检查会让结果“虚高”。如果空腹时间过长,储存在身体里的脂肪被调动起来,也会让血脂升高。因此,最好在检查前空腹10~12个小时。例如,明天早上8点要抽血检查,那么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了,可以喝少量水,10点以后最好连水也不要喝。
4、拿到血脂检查结果不要慌,请医生分析。
每个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同,对血脂目标值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比如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状况要差一些,他们对血脂水平的控制要更严格。
平时很多原因都可能会引起人的血脂偏高,一旦发现血脂偏高以后,平时在饮食方面就应该要开始有所控制,尽量少吃一些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避免身体过快的增胖。对于血脂偏高过多的朋友,平时还应该要选择一些药物来进行控制。
脂肪的概述
脂肪又称甘油三酯,对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需的,一般膳食的总能量有20%-30%由脂肪提供。
简单介绍
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膳食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组成天然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所以由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对人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通常4-12碳的脂肪酸都是饱和脂肪酸,碳链更长时可出现一个甚至多个双键,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发现过程
1918年Aron首先提出脂肪对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需的;1927年Evans和Burr进一步说明缺乏脂肪会严重影响实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1929年Burr发现断奶大鼠不吃脂肪则影响生长,出现鳞状皮肤、尾部怀色和死亡率增加等现象,给予亚油酸后,这些表现可逆转,于是确定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必需脂肪酸。1928年又确定花生四烯酸为必需脂肪酸。1958年首先发现人类必需脂肪缺乏症,婴儿喂以缺乏EFA的配方奶出现严重的皮肤症状,添加亚油酸后症状减轻。1928年Halman等报告了第一例亚麻酸缺乏病例,靠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乳液维持生活5个月的6岁女孩,出现神经症状和血清亚麻酸含量低下,改换富含n-3脂肪酸的豆油乳液后,症状改善。1984年Neuringes等指出缺乏亚麻酸的恒河猴的子代视力缺损。
食物来源
除食用油脂含约100%的脂肪外,含脂肪丰富的食品为动物性食物和坚果类。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含脂肪最丰富,且多为饱和脂肪酸;一般动物内脏除大肠外含脂肪量皆较低,但蛋白质的含量较高。禽肉一般含脂肪量较低,多数在10%以下。鱼类脂肪含量基本在10%以下,多数在5%左右,且其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蛋类以蛋黄含脂肪最高,约为30%左右,但全蛋仅为10%左右,其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多。除动物性食物外,植物性食物中以坚果类含脂肪量最高,最高可达50%以上,不过其脂肪组成多以亚油酸为主,所以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代谢吸收
食物进入口腔后,脂肪消化就已开始。唾液腺分泌的脂肪酶可水解部分食物脂肪,对成人来说,这种消化能力很弱,而婴儿口腔中的脂肪酶则可有效的地分解奶中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人体胃内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酶,但其酸性环境不利于脂肪的乳化,故脂肪在胃内几乎不能被消化。脂肪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来自胆囊中的胆汁首先将脂肪乳化,胰腺和小肠内分泌的脂肪酶,将三酰甘油中的脂肪酸水解,生成非酯化脂肪酸和甘油单酯,偶尔也完全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生理功能
一般合理膳食的总能量有20%-30%由脂肪提供。储脂常处于分解与合成的动态平衡中。一切生物均需储存脂肪以供能。脂肪还可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脏器和维持体温;节约蛋白质;脂肪还可增加膳食的美味和增加饱腹感;脂肪具有内分泌作用,构成参与某些内分泌激素。
需要人群
任何人群。
生理需要
婴儿期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45%-50%;幼儿期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30%-35%;儿童期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5%-30%;青少年期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5%-30%;成人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5%-30%;老年人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
过量表现
脂肪摄入过量将产生肥胖,并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发生;膳食脂肪总量增加,还会增大某些癌症的发生几率。
缺乏症
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受损等;另外,还可引起肝脏、肾脏、神经和视觉等多种疾病。
肠镜检查的概述
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毕竟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因此,有不少人畏惧这种检查,致使一些大肠病变甚至肿瘤不能早期确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随着麻醉药品和医疗监护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无痛肠镜检查。其实质就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一种起效快、有效时间短、作用确切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数秒钟内入睡,完成全部检查后早期即能苏醒,检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和痛苦感觉,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喜爱。但肠镜检查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麻醉意外、有时麻醉复苏过程较长、费用较贵等。
血脂检查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3天避免高脂饮食
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容易受短期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响而升高。譬如,血脂检查前一天如果吃了烤鸭,第二天抽出来的血都是乳糜状的,这种“浑浊”的血液透光度差,肯定会影响化验结果。所以,在抽血前三天内应避免日常生活以外的高脂饮食,例如聚餐等,以免造成血脂升高的假象。
2.检查前2周内保持一贯的饮食习惯
抽血化验前2周内要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反映出真实的血脂情况,进而才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正在服用的药量是否合适等。
3.患了感冒等痊愈才能检查血脂
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死,还有妇女的月经期、妊娠期等,这时候检查出来的血脂都不是真实的。尤其是急性感染期,血脂会明显异常。应该在身体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例如近期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情况。
4.抽血前3天不能大量饮酒
饮酒也能影响血脂的浓度,例如明显升高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浓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会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临床上发现,大量饮酒者2—3天之内的血脂浓度,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浓度常常显著升高。所以,抽血前3天内不能有大量饮酒的情况,24小时内连少量饮酒都不可以。
5.血脂体检前一天不要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对血脂也有一定的影响,体位会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进而影响血脂的浓度。研究表明,站立5分钟,可使血脂浓度提高5%,15分钟,即可提高16%。因此,化验前一天最好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在抽血前应先在椅子上坐着休息5—10分钟。
6.血脂检查前要空腹10—12小时
餐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浓度会明显升高,一般来说,餐后2—4小时,血脂浓度达到最高峰,8小时后基本恢复至空腹水平。不过,如果空腹时间过长,也可因身体里储存的脂肪被“动员”起来,会使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影响血脂测定结果,所以饿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以空腹10—12个小时为佳。比如说,如果想在早晨8点抽血,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就不能再进食了,只可以少量饮水;晚上10点以后最好连水也不要喝了。
7.请医生分析血脂检查结果
每个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同,血脂的标准值也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请专业的心脏科医生分析。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吸烟等,在分析结果时都要诚实告诉医生,先进行心血管病的危险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结果来确定血脂治疗的目标值。
高血脂检查
1、测定血脂谱全套。包括空腹TC、TG、LDL-C、HDL-C等。
2、判断血浆中有无乳糜微粒存在。可采用简易的方法,即把血浆放置4℃冰箱中过夜,然后观察血浆是否有奶油样”的顶层。
3、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1~2周内血浆胆固醇水平可有±10%的变异,实验室的变异容许在3%以内。
4、有关脂代谢的特殊检查
(1)载脂蛋白测定。测定血浆ApoB和ApoAⅠ水平,对于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2)体内脂蛋白代谢测试。此外,还可进行基因DNA突变分析、脂蛋白-受体相互作用以及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胆固醇脂化酶与合成酶等方面的测定。
5、其他检查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和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临床上可表现为糖耐量异常;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常合并有糖尿病;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伴有高尿酸血症;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