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柴胡的鉴别

柴胡的鉴别

药材鉴别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 ,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 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取该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黄色荧光斑点。

药材炮制

1.柴胡 将原药除去杂质、残茎及须根,洗净,润透,切成约4毫米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2.醋柴胡取柴胡片加米醋拌匀,吸尽,闷润,用文火炒干。每100公斤柴胡片,用米醋20公斤。

3.鳖血柴胡 先将鳖血与黄酒混和,滤过,再与柴胡片拌匀,吸尽,闷润,晒干或低温烘干。每10公斤柴胡.用鳖血1.25公斤、黄酒1.25公斤。炮制研究进展:略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炮制品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

柴胡吃多了为什么不舒服 什么柴胡最好

影响柴胡品质的不是产地,而是拿在手里具体的柴胡的品质。

柴胡是我国常见的中药材,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根据柴胡的产地和柴胡的外观有很多柴胡类别,每一种柴胡功效上都具有极强的作用,在选购柴胡的时候,尽量选择品质好一些的柴胡,这样比选产地,效果会更好一些。

黑柴胡和北柴胡的区别 柴胡吃多了为什么不舒服

柴胡是生活中常见的药材,中医认为,柴胡辛行苦泄,性散调达肝气,可以疏肝解郁,可以用来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导致的胸肋或者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亦可配伍当归、白芍等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导致的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等症,但是,是药三分毒,过多的食用柴胡会引起过度的药物反应,反而对身体健康不利,建议身体健康或者没什么问题的人,最好不要去服用柴胡。

柴胡疏肝

柴胡的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功能: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具有: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损伤作用;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主治 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胡桃肉的鉴别

性状鉴定

种子完整者类球形,由两片呈脑状的子叶组成,直径1-3cm,一端可见三角状突起的胚根。通常两瓣裂或破碎成不规则块状。种皮菲薄,淡棕色至深棕色,有深色纵脉纹。子叶黄白色,碎断后内部黄色或乳白色,富油性气微香,味甜,种皮微涩。以个大、饱满、断面色白或乳白色,富油性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黄白色,富油性。

① 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直径14-34μm,壁薄,垂周壁有的略呈念株状增厚。在冷水合氯醛装置下观察,可见不规则棕色块。

② 气孔常突出表面,不定式,副卫细胞3-8个。

③ 子叶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长条形,壁薄,不规则纵横交错排列。

④ 子叶细胞类椭圆形或类圆形,含有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⑤ 网纹细胞偶见,存在于种皮维管束基部,长卵圆形,直径23-45μm,长60-140μm,壁稍厚具斜向、横向长条状或网状纹孔。

⑥ 螺纹导管细小,直径7-10μm。

⑦ 脂肪油滴极多,散在。⑧糊粉粒多数。

应用鉴别

胡桃肉与补骨脂:均可治阳痿,腰膝冷痛,遗精等症。胡桃通命门,利三焦,益气养血,与破骨纸同为补下焦肾,命之药。但补骨脂兼入脾经功效润肠通便,可用治阴血虚损之燥便秘。

柴胡疏肝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柴胡7克,炒枳壳、制香附各9克,赤芍10克,陈皮6克。

【主治】肝郁气滞证。见两胁肋疼痛,上腹痞胀,嗳气则舒,遇情绪抑郁而加重。也用于肝炎及带状疱疹后两胁肋疼痛,对胆囊炎、胆石症、胃炎疼痛(气滞型)也有一定的疗效。

【制法】上药以急火煎至沸腾后15分钟,去滓置暖水瓶中,随倒随饮。若肝郁明显,加郁金9克。

【宜忌】胆囊炎、肝炎、带状疱疹初起恶寒发热,口苦,舌红苔黄者不宜应用。

【按语】柴胡属发表和解、退热升阳、疏肝解郁药,性味苦、微寒。《滇南木草》说它治“右胁肝气疼痛”。本方从柴胡疏肝饮化裁而来,以柴胡为主药疏肝解郁,配以炒枳壳、香附、陈皮、赤芍以加强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油酸等多种成分,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体及保护肝脏的作用。纵观全方,清热力量不足,故胆囊炎、肝炎、带状疱疹初起恶寒发热等热象明显者不宜饮用。

胆热的施治要点

1.本证为少阳胆经热甚之证,热郁少阳半表半里,以致枢机不利,必以清胆之剂泄其热而利其枢机。

2.胆病影响脾胃,化生湿热痰浊,少阳相火衰煺易见呕逆吞酸等症;湿热留连易发黄疸,必辅以或加强辛开苦降芳化利湿煺黄之品。

3.因胆热常可横逆于胃而形成胆胃不和之证,故治疗时,一则要注意胆胃并治提高疗效,二则要时时注意维护胃气,切勿过用苦寒,以免伤胃。

4.本证当与小柴胡汤证相鉴别,同为和解之剂,小柴胡和解少阳,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本证乃寒热如疟,口苦膈闷,治以清胆利湿。虽同配伍黄芩,但本证特取善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之青蒿,功在清芬透络。同时也应与饮停胁下的旋复花汤证区别。

黑柴胡和北柴胡的区别

产地产生的不同叫法。

黑柴胡和北柴胡都是柴胡类药物,在功效和作用上,黑柴胡和北柴胡一样,只不过黑柴胡的颜色是黑色的,常见的黑柴胡外观为黑褐色,质地比较松散,北柴胡名称的来源是其产地,北柴胡主要产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命名为北柴胡。

柴胡舒肝丸的鉴别方法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 ̄140μm。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 ̄6μ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沟孔深。内胚乳碎片无色,壁较厚,有较多大的类圆形纹孔。

(2) 取本品2 丸,加硅藻土 8g,研细,加乙醚50ml,置水浴上低温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 5g ,加乙醚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 ̄10μl,对照药材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 香草醛硫酸试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柴胡的鉴别与应用

北柴胡(柴胡) 根头膨大成块状,顶端残留5~10个茎基,下部具根数条。根圆柱形,平直或弯曲,长6~15cm,直径0.3~1.2c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具纵纹,支根痕和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红柴胡(狭叶柴胡) 根长圆锥形,稀分枝,长5~14cm,直径0.3~0.6cm;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近根头处有多数紧密的环纹,皮孔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棕色,不显纤维性,中间有油点。气微香,有油腻味。

竹叶柴胡(膜缘柴胡) 根多呈纺缍形,长6~12cm,直径3~5mm;表面淡红棕色。质坚,木化。本种有以全草入药,长60~80cm;根茎基部有明显的节,鲜绿色或黄褐色(放久后),气清香,味淡。

以身干、根粗长、无茎苗、须根少者为佳。

解酒别依赖小柴胡

人们在聚会时会听到一句顺口溜:“有了小柴胡,酒局谁不服。”意思是说喝酒喝高了,可以用小柴胡来解酒。天津市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介绍,依赖小柴胡解酒不可取。

小柴胡汤是经典的中药方剂。从它疏肝和胃、和解平衡的功能来看,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饮酒后出现的口苦咽干、头晕头痛等醉酒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解酒,并不能使肝脏不受损害。现在很多用来解酒的方法,本身并没有真正的解酒功效,只是针对酒后出现的部分症状,让人使用后感觉舒服一些;实际上酒精依然存在于体内,需要经过一系列生化代谢排出体外,还是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小柴胡颗粒保护肝脏的作用是有适应症的。乱用药、盲目用药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安全的。频繁奔赴各种酒局的人,如果长期依赖药来解酒,都是治标不治本。即使是中药,也应在服用前向专业中医师咨询,有效避免副作用发生。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组成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小柴胡汤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三两,炙(6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

小柴胡汤的功效1.本方主治少阳病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为证治要点。因柴胡升散,苓、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忌用。

2.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以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鞭,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以淡渗利水;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止咳。

3.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食用注意事项1.服小柴胡汤时,宜少吃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平时小孩、老人由于脾胃弱、消化功能差,在服中药期间更应少吃这些食物。

2.在小柴胡汤时,不宜吃生冷及酸性食物,因为它们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发汗。 3.在服小柴胡汤时,要禁用酒类、肉类、鱼类和辛辣食物。因为酒类及辛辣食物性热,而鱼、肉类则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一旦食后会使病情加重。

相关推荐

柴胡的介绍

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柴胡泡水喝的禁忌

柴胡是一种常见的解表中药材,在我国具有非常广泛的种植以及使用。在很多地方也将这种中药材称之为地薰、山菜等,中医方面认为性寒味苦,服用之后对于肝胆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错。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了女性月经不调以及子宫脱垂的情况,或者是感冒发热以及疟疾等疾病,都可以将柴胡泡水喝。 虽然这种中药材服用后对身体的保健效果非常的好,但仍旧需要特别注意。特别是在服用这种中药材的时候一些饮食需要特别的注意,具体的柴胡泡水喝的禁忌如下: 1、感冒患者不适合服用柴胡,避免不舒服症状加重。 2、如果在服用这种中药材三天之后不舒服的症

内伤发热的历史沿革

1. 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1] 2.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 3.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第二十九卷》治疗虚劳烦热的柴胡散、生地黄散、地骨皮散等方剂,在处方的配伍组成方面,为后世治疗阴虚发热提供了借鉴。 4.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在《内经》五脏热病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剂。 5. 金元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

怎样使用柴胡

柴胡柴胡的根,我们一般在春季和秋季的时候开始挖,把它洗净后晒干,切成片备用。柴胡可以生用,也可以用酒炒用,还可以用醋炒用。柴胡主要含有挥发油,脂肪油,葡萄糖。常用剂量是6~12g。 柴胡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提取的注射液一般用于轻度发热,(体温在37~38摄氏度之间)。对中度和重度发热效果不是很好。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病情严重,还需加用其他治疗,比如消炎和抗病毒治疗 柴胡可用于治疗疟疾,疟疾主要由于蚊子吸了含有疟原虫病人的血液然后再叮咬我们,把疟原虫传播到我们的血液中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一会儿

中药柴胡的作用是哪些

疏郁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包括能够疏通肝胆以及胃的三焦之气。中国古方记载,肝气不能畅达者服用柴胡可见效,这都说明了柴胡的疏散作用。逍遥散等疏散药方,都以柴胡为主要原料配制。 升清 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散邪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所重视,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温散配,

柴胡的副作用

一、口服柴胡制剂后可有倦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等。 二、柴胡注射液肌注或静滴可致变态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大汗淋漓、四肢发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两眼酸胀、腹痛、腹泻、左面颊部见褐色斑块、周围微红、瘙痒及全身有淡红色的大小不等的风团。严重时脉搏细弱、体温骤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以及溶血反应,个别患者有意识丧失,甚至心跳停止。 三、含有柴胡的中成药有:小柴胡片、小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柴胡舒肝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午时茶颗粒、牛黄清心丸、气滞胃痛颗粒、

牛蒡子功效大 3个治病用法

牛蒡子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良药,治疗乳痈极效。 如《医宗金鉴》中的栝楼牛蒡子汤:栝楼仁、牛蒡子(炒研)、花粉、黄芩、栀子(生研)、连翘(去心)、皂刺、金银花、陈皮、青皮、柴胡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笔者在治疗乳痈时,对原方作了小小的加减,改为:全栝楼、牛蒡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皂角刺、黄芪、蒲公英、丹皮、赤芍、橘核各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每日1~2剂,多次分服,每4小时服一次,连服3剂。乳痈发病急迫,常伴有高热,加入生石膏,可增强清热效果。 牛蒡子清瘟败毒,治疗痄腮极

柴胡用药禁忌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2、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3、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皮肤过敏能吃柴胡

柴胡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 ⑴解热,有效成分:挥发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作用:对伤寒

柴胡的形态

柴胡-植物形状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较粗大,坚硬。茎单一或数茎丛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狂椭圆形,长4-7cm,宽6-8m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6-18mm,有时达3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脉7-9,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有白霜。复伞形花序多分枝,顶生或侧生,梗细,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2-3,或无,狭披针形,长1-5mm,宽0.5-1.2mm,很少1-5脉;伞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