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里的定位和主治 通里穴的作用主治
通里的定位和主治 通里穴的作用主治
通里是心经要穴,心经对调节人的情志有重大作用,通里有开心窍的作用,人在心经气血不通的时候,就容易心慌,心神不安,通过刺激通里,可以清热安神,通经活络,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动过缓,中风失语,绕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疝气,支气管炎等症。
腕骨的意思是什么 腕骨的配伍疗法
1、腕骨穴配肝俞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2、腕骨穴配涌泉:治伤寒发黄;
3、腕骨穴配大陵、间使、三间治腕关节炎;
4、腕骨穴配足三里、脾俞、胰俞治糖尿病;
5、腕骨穴腕骨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6、腕骨穴腕骨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7、腕骨穴腕骨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通里的定位和主治 通利穴常用配伍
1.配少府,腕骨,内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清心泻火,治疗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木舌,重舌,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甚则尿血等。
2.配心俞,厥阴俞,人迎,内关,针刺补法,或用温针,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治疗心阳不振之心悸,心痛。
3.配神门,内关,三阴交,复溜,针刺补法,滋阴降火,清心除烦,治疗阴虚火旺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
4.配心俞,巨阙,间使,神门,针刺补法,补益心气,安神定惊,治疗心气虚惊恐。
通里的定位在哪里
通里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快速取穴:
1.坐位,仰掌,在前臂前区,于尺侧腕屈肌桡侧缘,在神门与少海连线上,神门上1寸处。
2.仰掌,平尺骨头中部,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
通里穴的作用主治
通里是心经要穴,心经对调节人的情志有重大作用,通里有开心窍的作用,人在心经气血不通的时候,就容易心慌,心神不安,通过刺激通里,可以清热安神,通经活络,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动过缓,中风失语,绕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疝气,支气管炎等症。
通利穴常用配伍
1.配少府,腕骨,内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清心泻火,治疗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木舌,重舌,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甚则尿血等。
2.配心俞,厥阴俞,人迎,内关,针刺补法,或用温针,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治疗心阳不振之心悸,心痛。
3.配神门,内关,三阴交,复溜,针刺补法,滋阴降火,清心除烦,治疗阴虚火旺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
4.配心俞,巨阙,间使,神门,针刺补法,补益心气,安神定惊,治疗心气虚惊恐。
穴位按摩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 当上、中1/3交点, 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 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皮厚, 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静脉的分支。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 及其深面的冈下肌。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 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 穴位名称: 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②瘰疬,耳鸣 。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②瘰疬。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②气喘。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类别】: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曲垣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肩胛疼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肩外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名称: 肩中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经活络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②肩背疼痛。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肩内陵: 垂臂,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取穴。
面部手法: 取穴:印堂、睛明、阳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风池、合谷、四白。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擦法、拿法。 操作:以患侧为主,健侧辅助 ①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在患者一侧,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阳白、睛明、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穴往返治疗,并可用揉法或按法先患侧后健侧。配合擦法治疗,但施手法时防止面部破皮。(鱼际揉法) ②一指禅推法施于风池及颈部,后拿风池、合谷。结束。 患部擦法:由眉上向下外方至耳前,再由地仓向外上方至耳前约3-5分钟。
有肩周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肩部的酸疼不适的,这样的情况对于以后的生活等方面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的,对健康也是不利的,因此可以适当的进行针灸去治疗的,而上述讲的主要就是有关“穴位按摩肩周炎的方法有哪些”的知识,大家在平时多去学习学习的。
肠胃不好按摩哪几个部位 手三里-调理肠胃,清热明目的保健穴
定位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曲池下2寸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调理肠胃,通经活络,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胃下垂,溃疡病,急性肠炎,消化不良,面神经麻痹,上肢瘫痪,肩周炎,上肢神经痛,牙痛,口腔溃疡,感冒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于手三里穴,由轻而重向外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其他疗法:在手三里处进行留罐法,留罐时间10-15分钟。
巨髎的定位和主治 巨髎穴作用主治
类属:足阳明胃经。
作用:疏风清热,疏经通络,明目退翳,紧实脸部肌肤,消除脸肿,美化曲线。
主治病症
1.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眼眶瞤动,唇颊肿,目翳诸症。
2.风热上攻,火热上炎之鼻衄,齿痛,唇颊肿诸病症。
内关的作用与好处 内关穴配伍疗法
1.配公孙穴,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腹痛。
2.配膈俞穴,有宽胸理气的作用,主治胸满支肿。
3.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有调和胃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
4.配外关,曲池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上肢不遂,手震颤。
5.配患侧的悬厘穴,有益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陷谷的定位和主治 陷谷穴作用主治
陷谷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俞木穴,穴下陷如深谷,故名陷谷,本穴具有清热渗湿,泻火明目,通络止痛,理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气化不利之面目浮肿,胸胁支满,水肿,肠鸣腹痛;经脉痹阻之足背肿痛;胃痛,疝气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