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炒黄连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炒黄连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湿热痞满、高热、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等人群。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

不宜同食:猪肉、冷水。

黄连怎么吃 黄连姜汁茶

食材:黄连、绿茶、姜汁、红糖各适量。

做法:将绿茶、黄连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倒人姜汁红糖,调匀即可。

服用方法:随意饮服。

功效:清热、和胃、止痢。用于痢疾等。

黄连怎么服用 黄连茶

食材:黄连0.5g、绿茶5g、白糖1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火解毒,燥湿,杀虫;抗菌。热病心烦、发烧,菌痢,咽喉肿痛,目赤看,口腔溃烂。

肝胆湿热的3个小偏方

1、【茵陈玉米须汤】

配方:绵茵陈30克,玉米须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

2、「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名」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炒)4.5克,炒黄芩8克,栀子(酒炒)9克,当归(酒洗)9克,生地黄(酒洗)9克,泽泻6克,木通6克,车前子6克,柴胡3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空腹服。

3、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黄连怎么喝 黄连猪大肠

食材:黄连、木香各30克,猪大肠90克,米醋适量。

做法:将猪大肠洗净,将黄连、木香研未填入肠内,扎紧扬两头,放沙锅内,加米醋适量,煮至肠烂熟即可。

食用方法:温热空腹食之。

功效:清热化湿,调气止血。用于湿热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黄少等。

炒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疗疮

炒黄连有能去除体内湿热之气,且含有的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对多种细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能达到消炎的效果,所以炒黄连有解毒疗疮的功效,适宜治疗各种痈疮脓肿等症。

黄连怎么吃 黄连白术汤

食材:黄连(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旋覆花(炒,一两),甘草(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术(半两),桂心(七钱),白茯苓(去皮,七钱),陈皮(去白,焙,七钱),桔梗(炒,七钱),地骨皮(一两二钱),桑白皮(一两半)。

做法:将所有材料打磨成粉末,充分混合,食用时取半小勺子(约五钱),兑半杯水,加入生姜片几片,开水冲泡即可服用。

功效:治风证,寒热二气交争,调顺阴阳。

鹅口疮的中药验方

1.五倍子30克,枯矾24克,白糖24克,先将五倍子炒黄加入白糖,稍炒片刻,待白糖熔化,倒出凉干,加枯矾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将香油和药末调成糊状,抹于患处,每日2~3次,抹药后,白膜即脱落。

2.生半夏6克,黄连3克,栀子3克,共研细末,陈醋调成糊状(一次量),睡前涂患儿两足涌泉穴,纱布包扎,重者可连敷2~4次。

3.生石膏24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冰片3克,黄连10克,青黛10克,共研细末,抹患处,每日3~6次。

4.板蓝根30克,千里光30克,加水浓煎,涂患处,每日5次,亦可少量内服。

5.蚯蚓2条,洗净,放杯中,加白糖,静置,即有渗出液,将此液涂于患处,每日3~6次。

6.成药冰硼散或锡类散涂患处。

中药治湿疹特效的方子 湿热内蕴型湿疹

症状:发病较急,皮损潮红,有水泡,糜烂, 渗出,边界不清,瘙痒剧烈,搔破则流水,甚则浸淫结痂,伴随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吼你,脉濡数。

治法:清热渗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黄连6g,焦山栀,桑枝各6g,炒黄柏10g,白茅根20g,生苡仁,山药,赤小豆各15g,大黄,甘草各5g。

相关推荐

肝胆湿热的偏方

1、【茵陈玉米须汤】 配方:绵茵陈30克,玉米须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 2、「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名」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4.5克,黄芩8克,栀子(酒)9克,当归(酒洗)9克,生地黄(酒洗)9克,泽泻6克,木通6克,车前子6克,柴胡3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空腹服。 3、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由以上

湿热用黄连好还是用黄芩 黄芩和黄连能一起用吗

能一起使用。 黄芩中所含的成分与黄连中所含的成分并不存在配伍禁忌,一起使用也不会产生毒性物质,所以黄芩是可以和黄连一起使用的。 而且黄芩和黄连对人体来说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但两者治疗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各有专长,因此将两者搭配在一起使用的话,更能发挥出协同的作用,对于人体来说起到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些,清化湿热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奶癣如何治疗

1.中医中药 治疗当辨证:风热盛者,治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外治:干型者可用润肌膏之类;湿型宜用文蛤散,主要药物:文蛤、轻粉、点红川椒。先将文蛤打成细块,锅内黄色,次下川椒同黑色烟起为度,入罐内封口存性。次日入轻粉研为细末,罐收贮,香油调搓。与此同时,乳母宜忌辛辣油腻等助热饮食。 2.中药偏方 (1)黄柏面、寒水石面、青黛面,以香油调涂患处渗液多的调稠些,渗液少的调稀些,每日搽2次。 (2)黄连、枯矾,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配成软膏外涂患处。

黄连的营养价值 胡黄连的营养成分

黄连根中含D-甘露醇、香草酸、茶叶花宁、胡黄连甙、6-阿魏酰基梓醇、婆婆纳甙、米内甙、支杉甙、盾叶荚生桃甙、已乙酰基-6′-桂皮酰基梓醇、六乙酰基梓醇等成分。

关节扭伤如何自我治疗

1.五倍子50克黄,栀子30克微与石膏20克共研为细面,用蜂蜜、醋、酒少许调成糊状外涂敷患处。每日一次。 2.花椒30克,食盐30克,浸入高度白酒250毫升中密封10天后,用棉球蘸药酒擦拭患部,每日3次。 3.土鳖虫8~15只,用温开水洗净后研为细面。每次取药面3克,用白酒送服,每日两次。 4.生大黄10克,川黄连10克,防己15克,制乳香5克,制没药5克,冰片少许。共研为细面后,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外敷患处,并用绷带、胶布固定,每周两次。 5.丝瓜一个,横向切成薄片,晒干后烧灰存性研为细面。每次取10克

黄连能治痘痘吗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是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属于中药的「清热药」,可降火气。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确实可对抗多种细菌,中医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皮肤的相关疾病,也被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疾病。

黄连的副作用

中医认为,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应忌用。并且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也应慎用。正如《本草纲目》记载:“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现代研究表明黄连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小檗碱的治疗量相当安全,副作用也很少,最严重的副作用为心脏毒性,在临床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100mg于葡萄糖溶液中滴注,病人有出现头昏,气急,心律紊乱,循环呼吸吸骤停等,并有死亡病例报道.过敏反应也较多见,小檗碱针剂(0.1%)2-4ml im,有出现全身

腰肌劳损的饮食护理

鹌鹑枸杞杜仲汤:鹌鹑1只,去毛及内脏,加枸杞30g,杜仲15g,加水共煎,去药渣,食肉饮汤。每日1次,连服5-7天,间断服用。 续断杜仲猪尾汤:猪尾两条,去毛洗净,加续断、杜仲各25g,置砂锅内煮熟,加盐少许,去药渣,食猪尾饮汤。连服5-7天。 龟肉杜仲汤:龟肉250g,核桃仁30g,杜仲10g,共煮熟。去杜仲, 食龟肉、核桃,饮汤,连服3日,间断服用。 黄鳝杜仲汤:黄鳝250g,猪肾1只,杜仲15g,共炖熟,食肉喝汤。连服3日。 猪肾黑豆汤:猪肾2只(亦可用羊肾),黑豆lOOg,陈皮5g,小茴香5g,生

黄连怎么吃

黄连姜汁茶 食材:黄连、绿茶、姜汁、红糖各适量。 做法:将绿茶、黄连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倒人姜汁红糖,调匀即可。 服用方法:随意饮服。 功效:清热、和胃、止痢。用于痢疾等。 黄连猪大肠 食材:黄连、木香各30克,猪大肠90克,米醋适量。 做法:将猪大肠洗净,将黄连、木香研未填入肠内,扎紧扬两头,放沙锅内,加米醋适量,煮至肠烂熟即可。 食用方法:温热空腹食之。 功效:清热化湿,调气止血。用于湿热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黄少等。

干性脂溢性皮炎中医辩证

肺胃热盛型 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皮损红色,并有渗出、糜烂、结痂、痒剧,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处方:地肤子20克,生地、黄芩、桑白皮、薏苡仁、生山楂各15克,槐花、枇杷叶各10克,甘草、土大黄、黄连各6克。 脾虚湿困型 临床表现为发病较缓,皮损淡红或黄色,有灰白色麟屑,伴有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处方:茯苓12克,苍术、厚朴、滑石、白术、猪苓、黄柏、枳壳、泽泻各10克,甘草、陈皮各6克。 血虚风燥型 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有糠粃状鳞屑,瘙痒,头发干燥无光,常伴有脱发。舌质红,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