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腺癌前病变
什么是乳腺癌前病变
1、乳腺皮肤改变
30岁以上女性,如果数周内乳房迅速增大,并伴有皮肤红肿,需警惕炎性乳癌的可能。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乳房皮肤颜色由浅红色到深红色,同时伴有皮肤水肿、增厚,表面温度升高。
2、浅表淋巴结肿大
腋窝、锁骨出现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的肿块应怀疑乳腺癌。
3、乳房轮廓改变
正常乳房具有完整的弧形轮廓,如果弧形有缺陷或异常,很可能是乳腺癌早期表现。
4、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
触摸乳腺感觉比周围组织稍厚且大小难以区分,特别是临床被诊断为增生的患者。
5、雌激素水平异常
生育期、更年期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阶段,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超过10年以上妇女应密切监测乳腺变化。
乳腺癌与乳腺增生如何能区分
乳腺癌症状主要表现为:
1、乳房包块,乳房内长有高低不平,此肿块一般无压痛,且短期内增大明显。
2、橘皮样改变,这是乳腺癌的又一个突出信号。
3、乳头病变,位于乳头下面或附近的肿块可导致乳头凹陷或抬高,或偏向一侧,可见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4、乳头溢液,可呈水样、浆液样或脓性,量可多可少,非持续性,间隔时间可长可短。
5、腋下淋巴结肿大,乳房有丰富的淋巴网,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很高,最常见的为腋下淋巴结,其次为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乳腺癌与乳腺增生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乳腺癌肿块活动性差,不易推动,而且一般为无痛肿块,边界不清,和月经周期无关。另外,乳腺癌可出现如橘皮征、乳头溢液等症状。
这两种疾病通过检查就能确诊,B超、钼靶等都可以对肿块进行描述,必要时还可以做PET-CT,这项检查对于鉴别肿块性质更有效。
乳腺癌的钙化灶是什么样的
随着乳腺钼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性钙化灶被发现。什么是乳腺癌性钙化、乳腺癌的钙化灶长什么样?
1、什么是乳腺钙化灶
乳腺钙化灶是乳腺钼靶X线检测到的乳房内的钙质沉积。关于乳腺癌为什么会出现钙化灶解释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公认的一个解释是乳腺癌细胞内存在异常钙质代谢,会引起局部过多钙质沉积,所以乳腺癌病灶内常可见到钙质沉积。
2、乳腺钙化一定是乳腺癌吗
乳房内的钙化灶有粗大和细小之分,粗大的钙化灶常常为乳房的良性病变,如乳房内血管的钙化、陈旧性损伤、炎症、哺乳期积乳囊肿、良性肿瘤等,而细小的钙化灶通常位于细胞生长分裂较快的部位,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大。
3、乳腺癌一定会有钙化吗
不一定。乳腺癌有很多种临床表现,有的是以肿物为主翼现,有的以钙化灶为主翼现,有文献表明50%以上的乳腺癌存在钙化,但确诊乳腺癌要依靠病理检查,不能依靠有无钙化灶判定是否存在乳腺癌。
4、乳腺癌的钙化长什么样?
乳腺癌性钙化大多表现为成簇样、针尖样微小钙化。尤其1厘米范围内钙化数目超过15-20枚,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大。
5、超声能发现钙化灶吗
超声能发现的乳腺钙化灶很有限,核磁对乳腺钙化也没有诊断价值。目前发现钙化灶最经济有效的检查就是乳腺钼靶。这也是国外将钼靶设为乳腺筛查的主要手段的原因之一。
6、钼靶检查发现乳腺癌的优势在哪里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提高隐匿癌、微小癌和早期癌的诊断率。部分乳腺癌早期未形成明显肿物,以钙化灶为首发影像学表现。而钼靶对筛查发现钙化灶价值很大,故对于以钙化为早期表现的乳腺癌钼靶检查具有很大价值。
乳腺癌病因
乳腺癌病因一: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乳腺癌病因二: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乳腺癌病因三:婚育。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乳腺癌病因四: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乳腺癌病因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乳腺肿瘤复发吗
乳腺肿瘤术后的5年内是复发的高危险期,特别是术后的1-2年风险。乳腺肿瘤一旦有复发或转移现象,治疗的难度将会增加,远比第 一次的治疗方式来得更为棘手。很有可能会直接威胁病人生命。
一般而言,乳腺肿瘤的术后复发有3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局部性复发、对侧的新发和远处远端的转移。对侧新发指的是被癌细胞侵袭的一侧乳房在切除后,另一侧乳房发生的乳腺癌病变。远处的转移指的是乳腺肿瘤细胞通过血液、神经、淋巴等系统转移到病人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骨、肺、肝等脏器和组织。这也是乳腺癌术后较多的复发形式,且死亡率较高。
乳腺肿块切片活检的注意事项
1、临床怀疑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时,为了进一步确诊定性而采取这种方法;
2、切除范围要大于肿块,至少要超过肿块1厘米以上;
3、必须完整地切除肿块,尤其是对那些分叶状肿块,切忌残留肿瘤组织在体内;
4、切除肿块要作病理快速冰冻检查,如果是阳性,必须尽快作乳腺癌根治性手术;
5、严格掌握切除方法的指征,不要轻易采用此法。有人报告,切取活检的乳腺癌病人5 年生存率为47. 5%,而切除活检的乳腺癌病人生存率为70.9%。
患上乳腺癌的患者乳房的变化有哪些
乳头异常可出现乳头溢液。未怀孕的人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孔汁、脓,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的现象,称为乳头溢液。约5%的乳腺癌病人伴有乳头血性溢液。肿瘤增大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一种叫乳头湿疹样癌的乳腺癌可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有灼痛,乳头回缩。
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病人在体检时,在腋窝可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少数乳腺癌病人刚开始并没有摸到有乳腺肿块,而是首先发现有乳腺癌一侧的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晚期还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乳房疼痛感大多数乳腺癌肿块不痛,少数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腺肿块80%以上的乳腺癌病人首先发现的症状就是乳房上有肿块,而且病人常在无意中摸到肿块。肿块多为单个,摸起来较硬,表面不太光滑,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与皮肤粘连。乳房皮肤可出现凹陷,有如“酒窝”,故称“酒窝征”;有的病人乳房皮肤变得像橘子皮一样,又称“橘皮征”。
乳腺癌患者除了乳房的变化之外,由还有就是身体很消瘦、疲倦、食欲差、乏力等表现。
引起乳腺癌的原因有哪些
乳腺癌的发病病因之一: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病因之二: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乳腺癌的发病病因之三:婚育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乳腺癌的发病病因之四: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乳腺癌的病因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护理乳腺癌时的常见误区
1、乳腺癌只是女人病。事实上,男人也会得乳腺癌。男女乳腺癌发病率之比大概为1:100。
2、40岁以下女性不会得乳腺癌。乳腺癌危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是任何年龄组女性都可能会患乳腺癌。研究数据显示,25岁以下女性中也有乳腺癌病例。
3、乳房任何肿块都是乳腺癌。女性触摸到的乳房肿块中,80%以上为良性。但是发现乳房肿块应及时看医生,通过超声波检查、乳房X光片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组织切片检查,做进一步诊断。不过女性务必记住,并非每一个肿块都是癌。
4、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一定会得乳腺癌。乳腺癌具有遗传性。如果乳腺癌的基准发病率为1.5%,假设你的家族中有人得乳腺癌,那么你的乳腺癌危险会增加两倍多,即3%~4%。如果母亲遗传给女儿BRCA1或BRCA2基因,那么女儿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就会增加50%~80%。
5、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只要积极锻炼、正确饮食和不吸烟,就不会得乳腺癌。研究发现,70%的女性没有可识别的乳腺癌风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毫无疑问有益总体健康,但是却无法避免乳腺癌。
6、使用止汗剂和除臭剂会导致乳腺癌。这是10年前的一种常见观点,但却是误解。然而,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止汗剂和除臭剂的中化学成分可能会产生轻微刺激,但却不会导致乳腺癌。
7、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得乳腺癌。几年前有人提出,“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导致淋巴流动受阻,进而增加乳腺癌危险”。研究发现这种说法纯属误传。
8、乳房切除术是乳腺癌的唯一治疗方法。除了乳房切除术之外,乳腺癌还有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措施。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医生往往会尽力保留乳房外形。但保乳手术并非适合所有乳腺癌病例。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
乳腺癌复发
一、不同转移部位的症状
肺转移多数肺转移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只有1/3有咳嗽、咳血痰、胸痛、气短等乳腺癌复发的早期症状。胸部X线检查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乳腺癌病人,推荐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对于孤立病灶或病变仅限于一个或一侧肺叶,若身体其它部位未发现明确转移灶,还有手术机会,切除后少数病人仍可获长期生存。
二、常见复发转移部位
(1)、骨转移多位于脊椎骨、骨盆和大腿的股骨,是乳腺癌常见复发症状。此种乳腺癌治愈后复发的部位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局限性疼痛,局部可有压痛但常摸不到肿块。有些可以表现神经压迫症状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可在X线发现骨破坏之前3个月至半年早期诊断骨转移病灶,为早期治疗、减轻痛苦争取时间。如何及时发现乳腺癌复发中希望人们能多注意观察这种症状。
(2)、肝转移肝转移早期常无症状,待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消瘦、食欲不振、肝区胀痛、乏力、低热、黄疸等症状,但此时多属晚期。临床随访常可发现相对较早的肝转移,约10%肝转移病例还可进行手术切除。
(3)、肺转移是乳腺癌复发的主要症状表现,只有1/3有咳嗽、咳血痰、胸痛、气短等表现。胸部X线检查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乳腺癌病人,推荐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对于孤立病灶或病变仅限于一个或一侧肺叶,若身体其它部位未发现明确转移灶,还有手术机会,切除后少数病人仍可获长期生存。
得了乳腺癌的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乳房包块,乳房内长有高低不平,此肿块一般无压痛,且短期内增大明显。
2、橘皮样改变,这是乳腺癌的又一个突出信号。
3、乳头病变,位于乳头下面或附近的肿块可导致乳头凹陷或抬高,或偏向一侧,可见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4、乳头溢液,可呈水样、浆液样或脓性,量可多可少,非持续性,间隔时间可长可短。
5、腋下淋巴结肿大,乳房有丰富的淋巴网,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很高,最常见的为腋下淋巴结,其次为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