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饼干会致癌吗 丙烯酰胺致癌剂量
烘烤饼干会致癌吗 丙烯酰胺致癌剂量
占未明确具体致癌剂量。
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席专家委员会任性丙烯酰胺与人类的健康有关,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但是在14年系统的审查过现有治疗之后,表明丙烯酰胺尚未发现饮食上摄入的量和癌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
就动物实验而言,短时间内每公斤体重摄入150到180毫克的丙烯酰胺有神经致毒的作用,这个剂量也远远大于人体日常摄入量。
油炸薯条最致癌
很多年以来,人们一直相信,肉类经过高温烤制很容易产生致癌物杂环胺和苯并芘,而淀粉类食物经过高温煎烤不会有不良物质产生。直到十年前,瑞典科学家才发现,高温加热的淀粉类食物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而且数量还不算太少。人们发现,在食品加工之前,根本没有这种东西存在;只有在加热之后,才会产生大量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在130℃—180℃之间最易产生,160℃以上产生数量快速增加,而160℃正好是人们日常炒菜和油炸的起点温度。
哪些食品丙烯酰胺含量高
那么,到底哪些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呢?
一般来说,同一种含淀粉食品,加热后颜色越深,香味越浓,丙烯酰胺的产量也会越高。
不同的淀粉食品可能生成丙烯酰胺的含量也不一样。国内外测定表明,最容易发生丙烯酰胺超标的食品是各种油炸的薯类食品,如炸薯片、炸薯条等,还有油炸面食品,如油条、油饼等,以及焙烤食品,如饼干、曲奇等。另外,一些淀粉食物在日常烹调中也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比如说,把馒头做成油炸或油煎馒头片、把米饭做成锅巴、把烧饼烤得又香又酥,都会增加丙烯酰胺的含量。
不吃煎炸,少吃饼干
那么,怎么才能远离丙烯酰胺,减少和这种致癌物接触的机会呢?下面是9项安全原则:
1.主食尽量采取蒸煮,少用煎炸烤的方法。
2.少吃油炸食品,比如油条、油饼、麻花、排叉、炸糕、麻团等,炸蔬菜丸子、炸肉味淀粉丸子、裹面糊的炸鱼炸虾等也要少吃,因为它们都加入了淀粉。
3.少吃烤制、煎炸、膨化的薯类制品,如炸薯片、炸土豆丝、炸甘薯片等。
4.如果要煎炸烤,尽量把块儿切大点,片儿切厚点,不要太薄。
5.烤馒头片、面包片不要烤得太黄。
6.饼干等用面粉制作的零食,颜色越深,越要少吃。
7.少吃颜色变深的香脆膨化食品,哪怕是非油炸加工品。
8.不要给幼儿过早吃各种饼干,早餐谷物脆片也要小心,更不要吃薯片和任何煎炸食品。购买婴儿用焙烤食品的时候,尽量选择颜色浅的产品。
9.微波炉加热淀粉类食物时,注意把火力调低一点,时间尽量缩短。
当然,了解了高温加热的淀粉类食品也可能有致癌风险后,大家也不必恐慌。这正好给了我们更多的理由,坚持不吃煎炸食品,少吃甜点饼干,不过度追求口感。只有坚持这样的饮食原则,才能保护我们的身体少受伤害。(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范志红)
苏打饼干很好吃 苏打饼干的三大危
苏打饼干三大危害
1、升高血压,加重水肿
吃苏打饼干,增加了钠的摄入,可升高血压,加重水肿。
食盐(氯化钠)与高血压病、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和心衰的关系日益明了,得了这些疾病应该限制食盐或钠的摄入。
采用低盐(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000毫克)、无盐(每日钠摄入不超过1000毫克)或低钠(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00毫克)饮食。因苏打饼干含较高的钠,故高血压病、心衰和水肿的病人不应吃苏打饼干。
2、容易变胖
特色苏打饼干照片(12张)脂肪摄入,更容易变胖,增加患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苏打饼干中,因加入精炼混合油,使其脂肪的含量远高于馒头等食物。100克面粉蒸制的馒头含脂肪1克,而100克苏打饼干中含脂肪8克。
摄入100克苏打饼干较之摄入100克面粉蒸制的馒头,等于多摄入7克脂肪,相当于多摄入63千卡的热能。
可见,如果你怕长体重,或想减肥,或想降血脂最好别随意吃苏打饼干。吃苏打饼干,会增加丙烯酰氨的摄入,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3、含有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
现代研究证明,淀粉类食物被高温烹制时,除产生风味独特的物质外,还产生一种国际公认的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
1000克苏打饼干中约含丙烯酰胺200微克,远远高于馒头中的含量(馒头中几乎不含丙烯酰胺),但低于炸薯条(811微克)中的含量。
丙烯酰胺会促进形成良性或恶性肿瘤,并导致中枢和末梢神经受损。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丙烯酰胺归类为对人类有可能的致癌物质。
应当明确的是,丙烯酰胺是人类可能的潜在致癌物,但目前仍没有证据表明,吃高温烹制的淀粉类食物会使人类患癌症的发生率增加。
苏打饼干的营养价值
升高血压
吃苏打饼干,增加了钠的摄入,可升高血压,加重水肿。
食盐(氯化钠)与高血压病、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和心衰的关系日益明了,得了这些疾病应该限制食盐或钠的摄入,采用低盐(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000毫克)、无盐(每日钠摄入不超过1000毫克)或低钠(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00毫克)饮食。因苏打饼干含较高的钠,故高血压病、心衰和水肿的病人不应吃苏打饼干。
容易变胖
吃苏打饼干,增加了
脂肪摄入,更容易变胖,增加患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苏打饼干中,因加入精炼混合油,使其脂肪的含量远高于馒头等食物。100克面粉蒸制的馒头含脂肪1克,而100克苏打饼干中含脂肪8克。摄入100克苏打饼干较之摄入100克面粉蒸制的馒头,等于多摄入7克脂肪,相当于多摄入63千卡的热能。
可见,如果你怕长体重,或想减肥,或想降血脂最好别随意吃苏打饼干。吃苏打饼干,会增加丙烯酰氨的摄入,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含潜在致癌物
现代研究证明,淀粉类食物被高温烹制时,除产生风味独特的物质外,还产生一种国际公认的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 1000克苏打饼干中约含丙烯酰胺200微克,远远高于馒头中的含量(馒头中几乎不含丙烯酰胺),但低于炸薯条(811微克)中的含量。丙烯酰胺会促进形成良性或恶性肿瘤,并导致中枢和末梢神经受损。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丙烯酰胺归类为对人类有可能的致癌物质。应当明确的是,丙烯酰胺是人类可能的潜在致癌物,但目前仍没有证据表明,吃高温烹制的淀粉类食物会使人类患癌症的发生率增加。 有了上述三点,是否就绝对不能食用苏打饼干呢?事实上,对健康人(体型适中,无疾病)在平衡膳食的原则下(保证有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每周吃3次苏打饼干,每次不超过50克还是允许的。
烘烤饼干会致癌吗
烘烤饼干有可能会致癌。
烘烤饼干本身并没有添加任何有致癌作用的材料,主要原料就是烘焙粉、黄油、奶粉、糖、鸡蛋等常规成分,是没有致癌作用的,但是烘烤饼干需要在高温下烘烤,而材料中的天冬氨酸会和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超过120摄氏度就会产生丙烯酰胺这种致癌物质,因此吃烘烤饼干有可能会致癌。
空气炸锅炸整个土豆需要多长时间 空气炸锅炸土豆会致癌吗
正确食用并不会致癌。
空气炸锅相比传统的油炸,油脂用量会减少,但是它也是利用高温来完成食物加热的,因此,食物在熟制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像质地改善、产生特殊风味等,也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成分,比如丙烯酰胺。
不过丙烯酰胺致癌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日常偶尔吃几顿用空气炸锅替代传统油炸方式烹饪的食物并不会致癌,还能避免摄入过多油脂,同时还可减少高温油炸过程中产生的有潜在危害的其他聚合物,相比传统食物来说更加健康,可以放心适量食用。
空气炸锅烤红薯下面放水吗 空气炸锅烤红薯会致癌吗
正确操作食用并不会致癌。
首先,任何利用高温来完成食物加热的方式,都会让食物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成分,比如丙烯酰胺;其次食物中丙烯酰胺的产生,主要源自天冬酰胺和还原糖发生的美拉德反应,而这种反应在烤红薯中就会有,因此空气炸锅高温烤红薯确实会产生丙烯酰胺。
但丙烯酰胺是否会致癌,首先有一个摄入量的因素存在,也就是说适量食用无法致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报告认为,有害健康的丙烯酰胺的平均摄入量为:1μg/kg·天。而我们日常饮食中的平均摄入量,估计只有0.38μg/kg·天,因此对于空气炸锅制作的食物会致癌这种说法,不必过于担心。
烘烤饼干会致癌吗 癌友可以吃饼干吗
癌友可以适量食用饼干。
癌症属于消耗性的疾病,因此一般在饮食上需要补充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而饼干是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食物,建议适量食用。建议不要食用烘烤过严重的饼干,避免丙烯酰胺的摄入。
薯条薯片可致癌
薯条薯片恐含致癌物质
喜欢吃零食或马铃薯的人要特别小心,因为马铃薯制品(包括薯片薯条)等食物丙烯酰胺含量最高,过分摄入丙烯酰胺,不利健康。以一个正常成人来说,一日进食一包薯片已属高摄取量。
在一次食物研究组别中,“零食食品”组别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零食食品”中以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平均为每公斤680微克,远远较第二高含量的薯条多近300微克。
薯片、薯条、饼干等“香口”煎炸小吃,都是经煎、焗、烤及炸等高温处理,过程会产生丙烯酰胺。以一个体重50公斤成人来计算,每天吃约60克薯片,即一包中容量的薯片,便摄取约40.8微克丙烯酰胺,即摄入量为0.816微克,属高摄取量。
除薯条及薯片,谷类早餐亦是香港市民从膳食中摄入丙烯酰胺的重要来源,佔每日总摄取量的14.7%,仅次于“蔬菜及蔬菜制品”。谷类早餐的平均含有丙烯酰胺,为每公斤160微克。
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可致癌,增加令动物长肿瘤的机会。“若果大量摄入,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但我们比较关注是它致癌的毒性,现有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在动物实验会令动物致癌,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丙烯酰胺列为可能令人类致癌物质。
含量最高的分别有“金必氏愉快动物薯仔饼”,每千克含丙烯酰胺达2600微克、“卡乐B烧烤味薯片”含1000微克,“四洲高纤麦饼”达九百微克、“肯得基家乡鸡脆薯格”达850微克、“麦当劳中薯条”达520微克。
消委会表示,以120度以上高温烹调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特别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尤其是又薄又脆的食物,因水份少,故表面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含量较高;相反未经烹调、烹调温度较低的食物,所含的丙烯酰胺水准则会很低或没有。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及传媒科首席医生杨子桥说,丙烯酰胺是在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并非人为添加;对身体会造成神经系统中毒,以及影响运动机能。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可致癌,增加令动物长肿瘤的机会。“若果大量摄入,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但我们比较关注是它致癌的毒性,现有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在动物实验会令动物致癌,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丙烯酰胺列为可能令人类致癌物质。”
牛奶是速溶咖啡的最好伴侣
网上盛传“速溶咖啡致癌”,吓倒了众多咖啡爱好者,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先说速溶咖啡的制造:烘烤、研磨咖啡豆,放水中浸泡;可溶成分被提取到水中,再干燥就得到了速溶咖啡粉末。干燥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冰冻的条件下抽真空让水分蒸发,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香味物质,但成本高;另一种是在高温下喷成雾状让水分蒸发,比较快捷。在烘烤和喷雾干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酰胺”的物质。把大量丙烯酰胺喂给老鼠吃的话会让老鼠发生癌变,这就是“速溶咖啡致癌”的来源。
不过,丙烯酰胺在食品中是广泛存在的。只要含淀粉高的食物,经过油炸烘烤之类的操作,就会产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在咖啡粉末中它的含量一般在二三百ppb(十亿分之一),与饼干、薯片中的浓度相仿。经过油炸、烘烤的土豆、红薯、面食等,其浓度更高,可以达到1000ppb以上。
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于健康有多大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没有显示出明显影响。所以,从“绝对避免有害物质”的角度出发,速溶咖啡确实含有一定量的“致癌物”,只不过它带来的“致癌物”比很多其他食物要少,比如一个烤红薯可能就比一杯速溶咖啡中的丙烯酰胺要多不少。
很多速溶咖啡,尤其是号称“几合一”的那些品种,已经加了咖啡伴侣。“咖啡伴侣”的名字虽然好听,其实跟难听的“奶精”和中性的“植脂末”是一回事。通常它是用酪蛋白或者其他的食用蛋白质以及一些小分子乳化剂,把油分散成细小的颗粒而得到的。
合法的食品乳化剂在规范使用的情况下不会对人体有不良作用。但是油的情形就比较复杂。理论上说各种油都可以用来做植脂末,但是实际生产中喜欢熔点高的油,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在口感和稳定性等方面要好一些。所以,在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做植脂末的原料。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现在食品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使用其他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油。但比较麻烦的是,消费者无法分辨植脂末所使用的油是氢化植物油还是其他“健康”的油。消费者也可以购买不含“伴侣”的速溶咖啡,而加入牛奶作为“伴侣”。
吃饼干的坏处 致癌风险
饼干的制作过程,是高温烘烤,而饼干中又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经过高温烘烤,除了会产生风味独特的物质外,还产生了一种国际公认的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会促进形成良性或恶性肿瘤,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