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麦冬为什么要去芯 麦冬可以和甘草一起泡水喝

麦冬为什么要去芯 麦冬可以和甘草一起泡水喝

材料:麦冬45克,甘草10克。   做法: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   适应症: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功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蒲公英和麦冬能一起泡水喝吗 怎么用麦冬跟蒲公英泡水

材料:蒲公英10克,麦冬6克,甘草6克。

做法:将蒲公英黄叶挑出,麦冬、甘草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煎开,10-15分左右,或用沸水直接泡开即可。

麦冬为什么要去芯 麦冬可以和黄芪一起泡水喝

材料: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   做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功效:治疗慢性胃炎。

喝酸枣仁的最佳时间 去虚火喝什么茶

滋阴清热的茶。

对于虚火旺的人群来说,体内的火气一般都比较旺,但因为阴气比较亏虚,因此建议可以适量地喝一些滋阴清热的茶,比如菊花、玄参、麦冬、甘草等;而对于气阴两虚的患者来说,则建议可以适量地用一些西洋参、黄精、枸杞、陈皮来泡水喝。

同时对于此类人群来说,在饮食上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并保持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时间。

麦冬枸杞泡水有哪些功效与副作用

麦冬可以跟不同药材搭配泡水喝,例如枸杞、菊花、黄芪等,均具有很好的疗效。那么麦冬和枸杞一起泡水喝好吗?有着什么的功效?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麦冬含多种甾体皂苷、β―谷甾醇、豆甾醇等。

麦冬煎剂能显著提高实验动物耐缺氧能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缩力;还能协调胰岛素功能,降低血糖,促使胰岛细胞恢复正常。

枸杞含甜菜碱、胡萝卜素、玉蜀黍黄素、烟酸、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钙、磷、铁、β 谷甾醇、亚油酸以及14 种氨基酸。它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可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麦冬和枸杞同用泡水有着滋阴去火、疏肝明目等功效。

但要注意,不要长期大量使用麦冬和枸杞泡水喝,以免引起腹泻等情况。因为,麦冬性寒,如因脾胃虚寒,而见有腹泻便搪,舌苔白腻,消化不良者,均不宜应用;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最好不要食用。

如果是麦冬和枸杞用来泡水的话,那么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功效,这些好处对我们的身体来说非常大不错,而麦冬枸杞都是名贵中药材,大家在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因为枸杞和麦冬是不能乱吃的,枸杞和麦冬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素质,大家在吃的时候要严格的控制量太多。

麦冬为什么要去芯 麦冬可以和芦根知母一起泡水喝

材料: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   做法: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   适应症: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功效:治疗糖尿病。

麦冬泡水需要切一下吗

视情况而定。

1.麦冬是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但是麦冬的中间还有一根“芯”,如果是用于滋阴清心,那么将麦冬整个用来煎水或者泡水即可,不需要切开;

2.而如果服用麦冬是为了清养肺胃之阴,则建议将麦冬切开,去除中间的“芯”使用。

夏季用什么泡水喝好 莲芯+麦冬

舌尖发红、烦躁失眠,建议喝点莲芯麦冬茶。如果买不到鲜莲蓬,可以直接去药店买点干的莲子芯,泡茶前稍微清洗一下,泡的时候也别多放,几颗就行。

别小看莲子芯这个绿色的小芽,它性凉味苦,是强而有效的降心火食材;麦冬又称麦门冬,质柔多汁,能养阴益胃、清热润燥,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麦冬为什么要去芯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临床常用品有去心与不去心之分,去心之说最早见于陶宏景《名医别录》,谓麦冬如不去心可令人心烦。然后世医家反对者众多,如吴鞠通每用麦冬则注明不去心,谓麦冬有心可以心入心,直清心经之热。笔者认为似无争论之必要,由于中国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可入乡随俗,不必苛求。如欲用其入心清热,可用朱砂拌之,称为辰麦冬。 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

麦冬的食疗方法

1、麦冬栗米粥

材料:栗米100克,鲜竹叶10克,麦冬15克

做法:麦冬、甘草洗净,用干净的沙布包住,封口,加水煎,取汁,然后加大米煮粥。每天服1剂。

功效:泻热除烦,化痰,润肺清心

2、麦冬甘草粥

材料:大米100克,甘草2克,麦冬5克

做法:甘草、麦冬洗净,放入纱袋中,封口,加水煎汁,然后倒入大米煮粥,每天一剂。

功效:化痰行水,清热解烦,润肺清心。

相关推荐

6个方法让你远离口臭

1、为促进唾液分泌,可咀嚼青橄揽、话梅等水果,还可用小叶麦冬甘草泡茶。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蒜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吃大蒜头后饮浓茶可解蒜臭。 2、每天清晨空腹一杯温盐开水,可调节胃肠功能,有利于消除口臭。 3、如为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口臭,应积极治疗。如出现的肝臭、尿臭、酮奥等症状常为疾病严重的预示,必须予以重视。 4、坚持每天清晨在阳台或公园做深呼吸锻炼,每次15~30分钟。 5、红枣、黑枣可消除因葱、蒜等引起的短暂口臭,饭后咀嚼1~2枚即可。 6、如因刷牙不彻底,齿缝中残留物发臭,用磨毛牙刷、小头牙刷

甘草泡水用量及方式 补阴补血

甘草具有一定补阴为主的作用,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补血之大剂,所以甘草泡水具有一定补阴养血的作用。

麦冬是甜的还是苦的

麦冬味甘微苦。 麦冬本身味甘微苦性微寒,直接进行食用的话,麦冬是甜中带苦的,但如果将其泡水或者煮水麦冬起来口感是甘甜的。 因此是生活中麦冬吃起来有点苦,那么是正常的,不需太担心,但如果麦冬发苦厉害,并且还带有,霉味,那么这样的麦冬可能发生了变质,是不建议再吃的。

玉竹和什么搭配吃最好 吃玉竹注意什么

正确食用玉竹很重,吃时应:玉竹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肺中燥热阴液不足,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者,可与沙参、麦冬、桑叶等相配。热病后期,损伤胃阴,症见饥不欲食,口舌干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甘草等同施。凡内热水渴不止者,可与天花粉、山药、生地黄等同用,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胖大海泡水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利咽解毒

胖大海性味甘寒,有利咽解毒、润肺开音的功效,可用于声音嘶哑、咽喉干痛、干咳无痰等症状,还可以用于治疗牙龈肿痛。若是治疗咽喉肿痛,可以搭配甘草泡水,配伍麦冬、玄参,可以治疗肺阴不足所致的声音嘶哑、失音等。

怎么辨别真假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名中华虫草,又称为夏草冬虫,简称虫草。是中国传统的名 冬虫夏草贵中药材,它是由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僵化,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它主产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甘肃、贵州等省及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

麦冬的正确食用方法

第一、麦冬金银花茶: 材料:麦冬,金银花,甘草 做法: 1、将麦冬,金银花,甘草洗干净。装进杯子里。 2、倒入开水,放入适量的冰糖,焖5分钟即可。 沙参麦冬汤 材料:净老鸭500g,瘦猪肉200g,玉竹,桂圆肉,陈皮各10g,沙参50g,麦冬20g,老姜1块 做法: 1、净老鸭和瘦猪肉分别切成3cm见方的块。 2、玉竹、沙参、麦冬、桂圆肉、陈皮用冷水浸泡10分钟后取出。 3、老鸭和瘦猪肉放入汤煲中,加入足量的冷水大火烧至将开,调成小火,用汤勺撇浮沫,放入老姜、玉竹、沙参、麦冬、桂圆肉和陈皮后加盖,用中火

麦冬和枸杞泡水的功效 麦冬枸杞泡水的宜忌人群

枸杞性温,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等症,外邪实热,脾虚有湿,泄泻者不适宜服用;而麦冬甘寒清润,常用于治疗阴虚内热,热病伤津,心烦口渴,肺燥咳嗽等症,但是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暴感风寒咳嗽人群忌服麦冬,所以以上几类人群是忌服麦冬枸杞泡水的。

麦冬泡水的五大禁忌

1、麦冬泡水的时候,一定不能和木耳一起来食用,这样不但起不到滋补的功效,还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2、如果身体的体质属于体弱畏寒的人,不适合麦冬泡水,因为麦冬属于性凉的一种中药,体弱畏寒的人了容易导致病症加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3、麦冬泡水的时候,也不能一起食用鲫鱼,鲫鱼有降低麦冬泡水的功效,不利于身体的调养和改善。 4、麦冬泡水对于治疗咽喉肿痛,治疗慢性咽炎都有着比较不错的功效,前提是慢性咽炎患者肝火比较旺盛,属于热症,但是如果是因为胃寒造成的湿痰症状,那么最好别用麦冬泡水

孕妇可以吃麦冬

麦冬 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寸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以块根入药。 麦冬的营养价值 含β-谷甾醇、氨基酸、多量葡萄糖及葡萄糖甙。 能提高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有抗心律失常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有降血糖作用。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 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主功效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