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听话
如何让孩子听话
无条件接受孩子
首先,作为家长不要给孩子有条件的爱,让孩子觉得只有在表现好的时候才能得到父母的爱,这是一种扭曲的、有期许的爱,不是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爱。
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无任何附件条件的爱,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成绩如何,他都是你的孩子,你都要发自内心地爱他、包容他,虽然很难,但是为了孩子我们必须做到
和孩子做朋友
嘴上说和孩子成为朋友的家长很多,但是现实中真的愿意和孩子做朋友的人不多、而且也做不到,无法真正地尊重孩子。
不要看孩子年龄小,孩子也需要尊重和平等,和成人一样,而且孩子的情感和心理体会比大人更加地敏感,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比你懂的、比你体会的还要深,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真正地想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孩子。
温馨的家庭
幸福温馨的家庭带给孩子的好处无以言表,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让孩子有稳定良好的个性,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恩赐。
父母们请和孩子一起成长吧,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们修炼的过程,健康有爱的家庭是靠父母一起共同努力的构建的,请一起为孩子提供温馨的环境和爱的港湾。
平时有规矩
平时生活中不要让孩子散漫无度,任何人和事都需要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何你一味地爱孩子,无限制地满足孩子,那么你就是在害他,早晚他会吃到苦头,到时候你后悔莫及,所以一定给孩子设立合理的规矩,让孩子知道底限。
宠和管并重
现代家里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几个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宠孩子的不可避免的。但是,家长心里要明白,宠孩子和管孩子一样的重要,人的习惯一旦形成你再想扭转就非常困难,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宠爱他,也要给他正确的教育和指导,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明白做人的道理,长大以后自然会有好性格。
用孩子的语言
喜欢喋喋不休的家长不在少数,尤其是妈妈,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越是唠叨,孩子越是反感,虽然不跳起来反驳你,但是他根本没有听进去,这样的沟通是完全失败的,不仅没有达成沟通的效果,而且让孩子从心理烦你,更加不愿意和你沟通。
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学会“共情”,就是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在沟通之前先认同孩子的感受,然后用孩子的语言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孩子会觉得你是他的朋友,愿意和你说真心话。
利用崇拜心理
小孩子都有崇拜的人或者偶像,崇拜就会去模仿,觉得偶像做的都是对的,自己也希望成为自己偶像的样子。那么,你可以利用偶像的心理和孩子沟通,比如女孩子一般喜欢公主,如果孩子性格不好或者有需要的事情需要沟通的时候,妈妈可以比拟公主的行为,如果想成为公主,你需要做到什么程度,给孩子以榜样和激励的作用,比较容易成功。
利用动画片
现在的动画片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孩子们之间的谈资,适当地让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是有好处的。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动画片中的内容或者动画片中的角色来进行说服教育,孩子从内心比较容易接受。
交换原则
交换原则是沟通中非常好用的一招,家长都很清楚孩子喜欢什么,在沟通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的喜好与孩子进行交换,但是注意要适度,而且尽量不要是物质的,最好是一本书、一部动画片、外出活动等比较合适。
怎样让孩子听话写作业
1、让孩子听话写作业之培养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期间,家长的参与也是比不可少的。
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能够做实验不用担心被嘲笑是非常重要的。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他们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就会加速前进。
2、让孩子听话写作业之体会快乐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这样问:“宝宝,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快乐。”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引导孩子体会学习快乐,关键是让他主动体会,这样他才会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最后,即使你不去引导了,他自己也形成了这样主动体会学习快乐的思维模式,那么他学习上的进步,就会不断地凸现出来。
3、让孩子听话写作业之承诺契约
家长请孩子写下承诺书,让孩子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如果能在这个时间完成,就给予表扬;如果没有完成,就按照承诺书里的内容进行处罚。
为什么说“听话”的孩子是“问题儿童”
我们稍加观察即可发现,最受大人夸奖的“听话”孩子,常见的特点是外表胆小、怯懦,很少有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是不说出来不等于没有不同看法,只不过这样的孩子更善于压抑自己,即使心里有问题也不提出来,更不与长辈争议。有的孩子表现为在幼儿园或学校是个特别听话、特别守纪律的好孩子,在家里也很少反抗父母,听惯了周围人的表扬和夸奖;但他们往往最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心理脆弱。
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更不能片面强调让孩子听话,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大人虽然经验丰富,但也不乏片面、错误的认识。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多思考一下,孩子是否有他自己的道理。父母也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不要因为你是父母,就强迫孩子对你言听计从,要给孩子思考和说话的机会,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实际上,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甚至会因长期压抑而引起性格扭曲。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某个公认的“好人”出人意外地自杀或走上犯罪道路,他们往往是由“问题儿童”演化为“问题大人”的,这更说明这一问题犹如潜伏的癌症一样可怕,应该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他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他的主张十分精辟。
怎样教育孩子听话
相信都会有些家长抱怨孩子总是很调皮,不听话。越说越不听。都不知怎样教育才会听话。其实只要家长肯用心想一想,其实想要孩子听话是不难的。
想要教育孩子听话,父母必须放下高度,站在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认为“小事”的事,在孩子眼中都是一件大事。当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时你对孩子的批评,孩子都会觉得很委屈的。试想得不到理解如何能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样下来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诉说心底话,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会愿意去听。
宝宝挑食原因导致的 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就喜欢展示自己的权威,想让孩子听话,想让她什么都吃。其实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在宝宝身上,原因可能出现在家长身上。大家不要忘记了,宝宝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行为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从模仿亲近的人开始的。如果你本身就存在挑食的行为,那你的孩子可能就会依样画葫芦,还可能挑食的更加严重。所以说,在教导别人的同时,先以身作则吧。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吗
中国的孩子从小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育用语就是: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父母最不满意孩子的时候就是孩子不听话。总之,听话似乎成为了“好孩子”的最高标准。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现代教育的观念来看,用“听话”做为教育孩子的目标,显然是一个误区,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于听话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儿童”。
为什么说“听话”的孩子是“问题儿童”呢? 我们稍加观察即可发现,最受大人夸奖的“听话”孩子,常见的特点是外表胆小、怯懦,很少有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是不说出来不等于没有不同看法,只不过这样的孩子更善于压抑自己,即使心里有问题也不提出来,更不与长辈争议。有的孩子表现为在幼儿园或学校是个特别听话、特别守纪律的好孩子,在家里也很少反抗父母,听惯了周围人的表扬和夸奖;但他们往往最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心理脆弱。
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更不能片面强调让孩子听话,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大人虽然经验丰富,但也不乏片面、错误的认识。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多思考一下,孩子是否有他自己的道理。父母也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不要因为你是父母,就强迫孩子对你言听计从,要给孩子思考和说话的机会,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实际上,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甚至会因长期压抑而引起性格扭曲。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某个公认的“好人”出人意外地自杀或走上犯罪道路,他们往往是由“问题儿童”演化为“问题大人”的,这更说明这一问题犹如潜伏的癌症一样可怕,应该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他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他的主张十分精辟。
怎么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切忌打击孩子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行为,非常的不满。
在观念中,好孩子=听话的孩子,这种不听话的行为,就是坏孩子的表现,不及时遏制,那么孩子就会变坏!
因此,家长采取强制措施,非打即骂。最后两种结果:表面上恢复到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形象,但实际上暗地里反抗不断;如果孩子性格偏激,那么孩子顺利地往“坏孩子”方向转变,最终无法管制。
吓唬孩子的教育危害多大你知道吗
大家常用的“吓唬名言”你说了没?
孩子不好好睡觉往往会说:“赶快睡吧,你再不睡,大灰狼会来咬你的!”
孩子哭闹了,我们也会说:“你还哭是吧?再哭警察来了,可是要把你抓走的”
“你在闹你妈就不要你了,把送给别人,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不听话就给你关进小黑屋”。
当然了还有狮子、老虎、大黑熊也常被用来吓唬孩子,除了无辜的警察叔叔,这医生、护士来打针也成了常用口头禅……
那 么,大家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被“吓大”的经历?我小时候可是有,因为我在奶奶家不听话,奶奶就会说“你要是不听话xx家奶奶就来打你了”,以至于我每次见到 四合院的那位白发老奶奶跑得可快了,现在想起来有些好笑,但是不能否认留在我心里的那种害怕,让人心生紧张总是躲着那位奶奶。
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听话,常用可怕的人、事、物“制造恐惧”吓唬孩子来听话,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不利:
1、容易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
不 管是老人照顾孩子,还是父母自己带,有时候常说吓唬孩子的话是在气头上说,大人说了不在意但是会误导孩子,他们听了可是会记住的。孩子可能会认为真的随时 会出现豺狼虎豹,晚上更是睡不安慰;也会因为害怕父母不要自己而不安;害怕会被人抓走……当被恐惧、不安包围的时候孩子会做噩梦、惊醒、啼哭,而且更是容 易依赖父母寻求保护和安全感。
2、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
一 般大家吓唬孩子是为了让听话、被震慑住,给孩子造成可怕的印象,而孩子在成长最初还是比较脆弱的,总是给孩子这样的“强化”他会认为自己随时有危险、自己 不好、不乖、不听话、不懂事、办坏事……在孩子思维、认知、语言等能力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就已经给孩子埋下“自卑”的种子,容易时丧失自信心。
3、容易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
比 如,我们最常吓唬孩子“警察叔叔来了”,幼小的孩子在最初并不清楚“警察”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在日常生活意味着什么,但是被我们这么"借用发挥"就成了 凶狠、吓人、抓小孩的“代言人”,对警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当真遇到危险或需要求助时,孩子很可能不敢主动求助,使自身多了几分危险。
还有不恰当的用医生、护士打针吃药来吓唬孩子,当孩子生病难受需要去医院的时候更加不会配合了,这些会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碰壁”,不利于孩子培养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能力。
“吓 唬教育”不能占主导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要先学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尤其面对不同阶段的叛逆期的孩子,有些调皮、任性是阶段性特点,不能用 我们的成人眼光和标准去训斥和吓唬孩子,更不要让我们的孩子的心灵过早装进恐惧、忧虑、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的累及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无益处。
换个角度孩子就会听你的
1、当孩子不听话时
当孩子不听话时,如果父母直接很生气地教训孩子一顿,可能孩子会眼泪汪汪,却不一定能记住下次不再犯。但是如果父母能换个角度,把孩子拉到自己跟前,跟他讲一讲其他小朋友因为不听话而出现了意外伤害,手脚骨折等安全事故,不得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事件时,孩子一定会惊讶地张大眼睛,很有兴趣地听着父母讲述的事情,很自然地在下次不再去触碰,这就是换个角度让孩子听话的艺术。
2、借助童话故事的力量
孩子喜欢听故事,故事里也就有很多经典的成长经历。尤其是现代有很多针对儿童成长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绘本故事,孩子可以一边看图一边读故事。比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妈妈就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喜洋洋他们的故事,一大群小羊之间是如何做朋友的,当朋友有需要时是怎么去帮助彼此的,朋友之间要相互友爱,相互帮助。妈妈巧妙地这样一引导,孩子就知道怎么去和其他小朋友处理好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