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通体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巴尔通体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巴尔通体属为一组革兰氏阴性,但不易着色的小细菌,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有3个种。近年通过对罗沙利马体属重新分类,该属有所扩大。
五日热巴尔通体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士兵的一种细菌性感染,称战壕热中发现的,随后的几十年,在世界上已不常见或仅散发出现。在无家可归者,都市嗜酒者,杆菌性血管瘤,菌血症等,五日热巴尔通体很少引起心内膜炎,在艾滋病病人也很少引起其他播散性疾病(见下文免疫缺陷病人巴尔通体感染)。在免疫系功能正常病人,由五日热巴尔通体引起的战壕热表现为长期反复发热伴长期菌血症,但死亡率低。由于正常宿主病例少见,试验性抗生素治疗可以考虑:强力霉素,每天2次,100mg口服,持续4周以上可能有益。
汉塞巴尔通体(以前称汉塞罗沙利马体)引起两种不同综合征:猫抓病(或猫抓热)见于免疫系统正常的成人和儿童及免疫损伤者播散性感染。
杆菌状巴尔通体通过白蛉从人传播到人。散发病例和流行仅见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安第士山脉一定海拔,那儿有媒介存在。
1、发病原因
1905年秘鲁医生AlbertoBarton首先发现从奥罗亚热患者红细胞内存活的杆菌微生物,后来又被多数学者所证实,因而称此病原体为杆菌状巴通体(bartonellabacilliformis)。1920年培养出此病原体,并感染猴子成功。杆菌状巴通体为一种细小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大小为(0.2μm~0.5μm)×(1μm~2μm),能运动,多形性,可表现为球形、环形、卵圆形或颗粒状。有1~10根单端鞭毛,长3~10μm。在急性早期患者体内的病原体,形态更具球形,常在红细胞及内皮细胞的胞质内,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该菌要求在高营养的培养基(含动物或人血的琼脂),最佳温度为28℃,5%二氧化碳环境条件下缓慢生长,42℃不生长。生化反应极不活泼,不产生溶血素,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杆菌状巴通体细胞脂肪酸组成比其他巴通体有较多的C16∶1ω7c(占18%),并检出C12∶O和C14∶O。OConnor用凝胶电泳分析本病原体16SrRNA序列表明,其片段为 1431个碱基,与五天热巴通体同源性达91。7%。其ialA和ialB两个基因与侵袭力有关,已经被克隆与表达。鞭毛为杆菌状巴通体侵入宿主细胞的重要毒力因子,有人观察到运动的巴通体如钻孔器,同时结合其他因素而使红细胞膜改变,导致巴通体侵入红细胞内。
2、发病机制
当杆菌状巴通体进入人体血流后,首先在血管上皮增生,随后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严重患者几乎所有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均被感染,一个红细胞可多达 20个病原体,致使大量红细胞破坏,导致严重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系的增生,至使外周血液出现有核红细胞、巨红细胞及大量网织红细胞(可达50%),白细胞变化不大,而血小板常有减少。并可见肝、脾和淋巴结的网状内皮细胞大量吞噬病原体、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肝大,有时可见小叶中心性细胞坏死;脾肿大并伴有感染。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肿胀,可导致管腔阻塞和组织缺血坏死。脑脊液检查可有细胞数增加和找到病原体。临床表现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无免疫力者可出现奥罗亚热。
养猫的人容易得什么病 巴尔通体病
大约10%的宠物猫及33%的流浪猫血液中携带巴尔通体,被携带巴尔通体病的猫猫抓咬或者密切接触后可能感染巴尔通体病,有时候也会称为猫抓病或者猫抓热。一般在感染巴尔通体病3~7天后,局部会出现如丘疹、红斑等非化脓性炎症,然后出现头面部肉芽肿性或化脓性淋巴结病变,主要症状有低热、头疼、寒战、全身乏力、不适、厌食和呕吐等。
如果感染巴尔通体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导致心、脑等严重的全身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即使爱猫也要注意不要被猫猫抓咬伤了,而且最好是定期给猫猫做检查,尽量避免自家猫猫成为移动的传染源。
巴尔通体病应该如何预防
巴尔通体感染已被认为是一类呈世界性分布的新发生的感染性疾病,给人畜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尽管世界许多实验室对巴尔通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性和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相关知识,但对巴尔通体感染途径、致病机理、受累部位、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中国对该病只处于临床及病理变化的初浅认识阶段,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将会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也给中国内外科学家提出一个新的课题。随着对巴尔通体的了解加深,能逐渐找到和完善更多的有效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这将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跳蚤咬人和蚊子咬人的区别 跳蚤咬人会不会传染疾病
视情况而定。
由于跳蚤是一种媒介生物,所以它在咬人后会不会传染疾病,是完全没有定数的,因为跳蚤如果没有携带携带传染病的话,那么在咬人后通常不会传播疾病,但要是有携带传染病,那么在咬人后,则可以传播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绦虫病、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和巴尔通体病等。
女人养猫能怀孕吗 养猫可能有哪些危险
弓形虫病是猫传染给人最主要的疾病,会寄生在猫身上,然后感染人类。弓形虫病是通过猫的排泄粪便病来传播的,而猫猫在排泄完后会用猫砂等将粪便填埋,这个过程中弓形虫以及虫卵可能就沾染在猫爪子上,凡是猫爪经过的地方都有可能留有弓形虫与虫卵,让人类不小心沾上,甚至被吃到肚子里,弓形虫卵经过肠胃被孵化,就是被感染了。
猫猫的常见皮肤病是一种有真菌感染的猫癣,很容易通过猫猫使用或者蹭过的物品如梳子、剪刀、坐垫、器皿等直接传染给人类,造成人类也出现类似皮肤病,轻微的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起红疹,严重的可能导致脱发、以及大面积皮肤病变,出现渗出性化脓等严重情况。
大约10%的宠物猫及33%的流浪猫血液中携带巴尔通体,被携带巴尔通体病的猫猫抓咬或者密切接触后可能感染巴尔通体病,有时候也会称为猫抓病或者猫抓热。一般在感染巴尔通体病3~7天后,局部会出现如丘疹、红斑等非化脓性炎症,然后出现头面部肉芽肿性或化脓性淋巴结病变,主要症状有低热、头疼、寒战、全身乏力、不适、厌食和呕吐等。
狂犬病不是只有狗狗抓咬伤才可能得,猫猫也是狂犬病毒携带者,狂犬病毒在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中都是较多见的,所以被猫猫抓咬伤后也可能被传染狂犬病。
跳蚤很多都会寄生在猫猫身上,尤其是喜欢到草丛里玩的猫猫,可能出一次门就带了很多“小伙伴”在身上了,而这些跳蚤可能会在家里的地毯、床上等任何地方产卵,然后等人类靠近后又跳到人身上吸血。有的人被跳蚤咬过后会出现红疙瘩、瘙痒等湿疹之类的皮肤病,这是由于过敏导致的。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高血脂症。平时我们所说的“三高”,就是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当血脂(主要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超过正常值限时,就称为高脂血症,它是富裕生活带来的恶疾,它对人体的损害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并且是全身性的。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肾的损害。它的发展步骤是这样的:高脂血症→血管硬化→血压增高→心脑供血不足→心脑血管意外(即中风或冠心病)。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老年痴呆、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都可能合并高脂血症。因此,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应是我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心血管病是由于体内已沉积多年的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等各种垃圾毒素;毒素的堆积导致血管形成阻塞,阻塞后血液难以顺利流通过血管达到目的,从而就导致供血不足,会出现大脑缺氧状况(头晕、头痛、偏头痛),严重会出现心脑血管类病的情况!
对于患者来说还需要多加对自身的疾病加以控制,根据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病因多做准备。在饮食方面多加调整,多添加一些清淡饮食,对于一些容易引发三高疾病的食材还需要人们注意节制,少食用一些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高纤维食物,这样才能够让人们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
巴尔通体病的检查
.血液化验
血液化验可见红细胞急速下降,常在4~5天内由正常值降至1.0×10[12] /L,为正常色素巨细胞型贫血,可见有核红细胞,豪焦小体(Howell-Jolly小体),卡波环(Cabot环)和嗜碱性点彩,白细胞计数可有轻度增加并伴核左移,血液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涂片染色可显示90%红细胞被侵犯。
2.病原体培养
带菌者应作血液培养才能明确。对秘鲁疣可取组织标本作吉姆萨染色,发现病原体即可诊断。
3.其他检查
近来采用血清免疫学检查,如荧光抗体、间接血凝及酶联免疫试验等对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断也有帮助。
巴尔通体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发热期间须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及溶血性贫血进行鉴别。皮肤病损须与寻常疣、化脓性肉芽肿等鉴别。
例如,化脓性肉芽肿基底可有蒂或为表皮圈环绕,偶尔化脓性肉芽肿的表现与黑素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相像,这些疾病的症状都是比较相似的,因此,要确诊得进一步的检查。
2、感染性疾病:
(1)细菌感染(弓形体病,猫抓病)
对于猫抓病,注意猫(犬)抓伤处有无微痛、发红、起疱;有无发热和周身不适,肌肉、关节酸痛;有无嗜睡、抽搐、昏迷及其他神经症状;颈部、腋下、颌下等处有无包块。
(2)细菌性肺脓肿(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
(3)真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和曲菌病)
3、血管性疾病:肺栓塞并梗死,Wegener's肉芽肿
Wegener's肉芽肿表现为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关节痛和肌痛。
4、肿瘤性疾病:支气管肺癌,淋巴瘤,转移癌
5、结核病
结核病进行活动期时,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6、其它: 结节病
颈椎病发病原因
颈椎病发病原因大家都认识的少,因为大多数朋友没有遭受该病的袭击,所以了解的少。但是对于曾经患有该病的朋友来说,对于颈椎病病因恐怕相当了解。那么,让大家痛苦万分的颈椎病发病原因是什呢?
1、首先,生活中的一些外伤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这是常见的一种病因,些颈椎病患者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颈椎病的症状的产生。
2、颈椎病的发病原因还有生活中不良的姿势,这是主要的病发原因。专家介绍说,生活中的不良姿势也会引发患者的这种疾病。例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导致颈椎病的出现。
3、生活中的一些感染也是引起颈椎病的因素,那么主要的感染因素主要是什么呢?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有人认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颈椎病重要发病因素,这可能与软组织慢性劳损炎症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之故。
4、颈椎病的发病原因还有什么呢?专家为我们回答说,生活中一些外界的风寒等因素也很重要。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颈椎病患者的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
以上的介绍就是有关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了,希望大家在看了我们的文章以后能有一定的认识了。专家提示说,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祝您早日康复。
从喉部进入的细菌会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
对于小儿颈部可触及的如列岛状肿大的淋巴结,德国人曾经把它称为"小型多发性腺炎",认为与结核无关。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也可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此种情况从幼儿园到小学时期并不少见。发病大概是由从喉部进入的细菌导致。
头部出现疖肿时,有疖肿的一侧的淋巴结就会肿大。淋巴结并不化脓,但在原发灶治愈1 个月后,有时仍可触及坚硬肿大的淋巴结。女孩被梳子弄伤头部后,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淋巴结肿大。如果没有被梳子弄破头的记忆,就会认为是淋巴结自行肿大的,但这种也可自愈。
颈部的淋巴结虽然无痛,但快速增大,用抗生素也无效,已长到樱桃或梅子大小时,就必须到外科切除一部分进行病理检查。恶性肿瘤(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等)虽极少,但也存在。
有一种与瘰疬很相似的疾病,即颌下淋巴结肿大的"猫抓病"。病原体为巴尔通体属菌。在手或脸被猫抓伤半个月左右发病,虽持续数月可自愈,但如使用抗生素,可痊愈得快一些。
巴尔通体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3周或更长些,起病前常有前驱症状,如低热、骨关节及肌肉酸痛等,此后疾病可发展成本病的两种类型中的某一型。
1.奥罗亚热
为急性血液疾病阶段,进行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大汗、极度乏力、脸色苍白,并有严重肌肉、关节疼痛和头痛,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及周围循环衰竭等表现。在此阶段极可成为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型未经治疗的病死率常超过50%,多发生于起病后10天至4周内,经过抗菌药物治疗者,发热消退,血液中细菌减少乃至消灭,体力逐渐获得恢复,有些较轻病例也可自行恢复,但比较缓慢,常数月至半年。
2.秘鲁疣
本型为皮肤损害阶段,其特点是贫血后或无前驱症状,皮肤出现许多疣状皮疹,可呈粟粒状,结节状或大块腐肉状,其大小从2~10毫米至3~4厘米,上述三种疣状皮损可在同一患者身上见到,以四肢两侧及颜面部较多,其次为生殖器,头皮和口、咽部黏膜,疣状皮疹色泽各异,由红色至紫色,可持续存在1个月至2年,病原体可从病灶中检出。
弓形体病发病原因
弓形体为孢子纲球虫目原虫,1971年Hutchison确认弓形体有双宿主生活周期,其中间宿主广泛,包括爬虫类、鱼类、昆虫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和人;终宿主则仅有猫和猫科动物。
按发育形态分为:
①滋养体(又称速殖体),呈新月形,大小(4~7)×(2~4)μm,近钝圆端有一核,另一端有一小副核。
②包囊,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组织内发育,囊壁富弹性,内含多个虫体称缓殖子。
③假囊,在组织细胞内,内含速殖体。
④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在猫等终宿主肠腔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卵囊大小约10μm×12μm,球形或卵圆形,成熟的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各含4个子孢子。
卵囊在猫科体内产生,内含的孢子囊对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可存活1年以上,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肠内子孢子逸出,穿过肠壁随血流或淋巴系扩散至全身,可侵入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内,以内二裂殖法进行增殖,继则形成多个虫体的集合体假囊,内含虫体即滋养体,滋养体为急性感染期常见形态。当宿主细胞破裂后,可释放出多个滋养体,再侵入其他细胞,如此反复增殖,所导致的病理损害,可引起临床发病。弓形体不仅可以在细胞浆内繁殖,也可侵入细胞核内繁殖。宿主的免疫力抵抗能减缓虫体繁殖速度,并因之虫体分泌形成富弹性囊壁的包囊,内含多个虫体称缓殖子,包囊多见于脑及骨骼肌,为弓形体在中间宿主的最终形式,可存活数月到数年甚或宿主一生,呈隐性感染状态。近年发现人类弓形体病的弓形体株基因型有三类,Ⅰ型株以先天性弓形体病为多见、Ⅱ型株主要见于一般弓形体病包括艾滋病患者、Ⅲ型株主要见于动物。
养猫的人容易得什么病
1.弓形虫感染弓形虫病是猫传染给人最主要的疾病,会寄生在猫身上,然后感染人类。弓形虫病是通过猫的排泄粪便病来传播的,而猫猫在排泄完后会用猫砂等将粪便填埋,这个过程中弓形虫以及虫卵可能就沾染在猫爪子上,凡是猫爪经过的地方都有可能留有弓形虫与虫卵,让人类不小心沾上,甚至被吃到肚子里,弓形虫卵经过肠胃被孵化,就是被感染了。
怎么办
感染弓形虫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尤其是孕妇,弓形虫可以通过被猫抓伤的伤口进入胎盘导致胎儿感染而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或畸胎,是很危险的事。
如何预防
给猫猫的食物一定要是干饲料或者是煮熟的食物,并且养猫的人也要注意卫生,以避免家里猫猫感染弓形虫从而传染人类的情况。
2.真菌感染
猫猫的常见皮肤病是一种有真菌感染的猫癣,很容易通过猫猫使用或者蹭过的物品如梳子、剪刀、坐垫、器皿等直接传染给人类,造成人类也出现类似皮肤病,轻微的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起红疹,严重的可能导致脱发、以及大面积皮肤病变,出现渗出性化脓等严重情况。
怎么办
真菌感染是很顽固难治的,如果感染,一定要及时就医,并且按照医生嘱咐进行治疗,并且猫猫使用过的东西也要严格消毒,以避免再次感染。
如何预防
养猫一定要注意卫生,及时帮助自家猫猫清理身体以及使用的器皿等,还有自身的卫生也要注意及时清洁,尽量减少患病的可能。
3.巴尔通体病
大约10%的宠物猫及33%的流浪猫血液中携带巴尔通体,被携带巴尔通体病的猫猫抓咬或者密切接触后可能感染巴尔通体病,有时候也会称为猫抓病或者猫抓热。一般在感染巴尔通体病3~7天后,局部会出现如丘疹、红斑等非化脓性炎症,然后出现头面部肉芽肿性或化脓性淋巴结病变,主要症状有低热、头疼、寒战、全身乏力、不适、厌食和呕吐等。
怎么办
如果感染巴尔通体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导致心、脑等严重的全身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
即使爱猫也要注意不要被猫猫抓咬伤了,而且最好是定期给猫猫做检查,尽量避免自家猫猫成为移动的传染源。
4.狂犬病
狂犬病不是只有狗狗抓咬伤才可能得,猫猫也是狂犬病毒携带者,狂犬病毒在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中都是较多见的,所以被猫猫抓咬伤后也可能被传染狂犬病。
怎么办
一旦被猫猫抓咬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30分钟以上,然后第一时间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狂犬疫苗。
如何避免
自家猫猫一定要定期到宠物医院打预防针来减少猫猫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性,还要尽量避免可能导致猫猫情绪不稳定的行为,以避免猫猫受到惊吓等导致攻击人的事情发生。
5.皮肤病
跳蚤很多都会寄生在猫猫身上,尤其是喜欢到草丛里玩的猫猫,可能出一次门就带了很多“小伙伴”在身上了,而这些跳蚤可能会在家里的地毯、床上等任何地方产卵,然后等人类靠近后又跳到人身上吸血。有的人被跳蚤咬过后会出现红疙瘩、瘙痒等湿疹之类的皮肤病,这是由于过敏导致的。
怎么办
如果家里出现了跳蚤或者人身上出现了被跳蚤咬过的症状,应当及时清理家里的毛毯、地毯床上用品等,使用针对跳蚤的杀虫药,尽量不放过家里的每一个角落,猫猫身上也要使用灭蚤药来清洁。
如何预防
及时清理猫猫待过的地方,尽量避免猫猫到草丛等地方玩耍,回家要及时给猫猫清理身体,避免跳蚤的寄生和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