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年老体弱。年老之人因生理性肾虚,导致肾精不足,不能生髓而充养于脑,或因年老气血亏虚,脑神失养,而渐成愚呆之证。
2、情志所伤。若郁怒愤懑,或事不如愿,或久思积虑,或大怖惊恐等,都可使情志损伤,气机郁结,久生痴呆,或肝气郁结日久,横逆犯脾,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或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脑络而致本病。
3、脑髓空虚。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一身之主。脑髓空虚则心无所虑,神无所依而使理智活动、记忆减退。
4、痰瘀痹阻。七情所伤,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涩不行,气滞血瘀痰结,蒙蔽轻窍;或瘀血内阻,脑脉不通,脑气不得与脏器相接,或日久生热化火,神明被扰,则性情烦乱,忽哭忽笑,变化无常。
5、肾精亏损。肾主骨生髓而通于脑。肾精亏虚,脑髓失宠,神机失控,阴阳失司而迷惑愚钝,动作笨拙,反应迟缓。
6、中毒外伤。长期接触铅、银、汞、铝等,防护不善,或吸进一氧化碳、氯气等,损伤脑腑而使脑功能失常;或因跌仆撞击,伤及头部致瘀血阻窍而成痴呆。
7、饮食失调。酒食不节或嗜食肥甘,脾胃受损,痰浊内生,上蒙脑神,或脾胃虚损,久则气血生化不足,脑神失养而渐成本病。
8、气血不足。心为君主之官而主神明。多因年迈久病,“解毒”、“活血化瘀”药久服,损伤于中,气血难生,化源失充;或心气虚衰,心血不足,神明失养则神情涣散,呆滞善忘。
9、久病迁延。此类患者原先多有癫痫、中风、狂证等病证,如狂证迁延,痰留不去,进而阻塞清窍而发此病。此外老年人长期心情不舒,离群索居,丧偶失子,或闲逸失度等都可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老年痴呆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研究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老年痴呆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约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其一级亲属有很大的患病危险性。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第21、19、14和1号染色体上有异常基因位点,这些受累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别为:β淀粉样蛋白(β-AP)、载脂蛋白E(ApoE)、早酪蛋白-1(PS-1)和早老蛋白-2(PS-2)。
这些基因的突变和多肽性改变与AD发病有关。β-AP是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异常裂解而生成的,是老年斑形成的主要成分。ApoE基因是影响老化途径最重要的遗传学因素之一,迟发性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发生的危险性均与Apo E4等位基因的量有依赖关系。
2、环境因素
文化程度低、吸烟、脑外伤、重金属接触史等可增加老年痴呆症的患病风险。据报道老年痴呆症发病前35年内脑外伤史占15%~20%;饮水铝含量与痴呆死亡率显著正相关,且老年痴呆症患者脑组织中铝水平较高,并发现铝可导致脑组织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形成。而长期用雌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有保护作用。
老年痴呆可以吃什么食物呢
患有老年痴呆的病人,在饮食上应该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乱吃食物,以免增加老年痴呆的病情,合理膳食才能有效的预防老年痴呆。
肉蛋类
胖头鱼,常吃可降血脂,预防老年痴呆症,延缓衰老,并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三文鱼,所含的Ω-3脂肪酸,是脑部、视网膜及神经系统所不可少的物质,有增强大脑功能,保护视力的作用,可防治老年痴呆和视力减退。
鹧鸪肉,可祛痰补脑,预防老年痴呆症。
蔬菜类
菠菜,含大量抗氧化剂,有助防止大脑老化,防治老年痴呆症。
水果类
莲子,有养心安神功效,常食可健脑,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火龙果,含花青素成分,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能提高对脑细胞病变的预防,抑制痴呆症发生。
饮品类
豆浆,喝鲜豆浆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红葡萄酒,含较多抗氧化剂,能消除和对抗氧化自由基,具有抗老防病作用,常饮可预防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症为何印度少
印、日发病率低
老年痴呆症是除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外,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第四大杀手。不久前,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全球性的调查,发现印度北部是全球老年痴呆发病率最低的地方。
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是工业化国家的常见病,大约66%的老年痴呆病人生活在发达国家,在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中,大约平均有5%的男性和6%的女性患病。据了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是17.5‰,为全球之冠,日本发病率则比欧美低。而在印度北部的乡村,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只有4.7‰,是全世界最低的。而且被调查的印度人中71%都是文盲,由于以往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所以这样低的发病率更为惊人。
另外,同样族群的人居住在不同地方,患病的危险也不一样。比如在日本农村,65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就很低,但居住在华盛顿和夏威夷的日本人,患病危险就接近北美和欧洲的水平,比生活在本国的人高得多。科学家们因此推测,老年痴呆的发病可能跟地域和饮食有关。
跟饮食习惯有关
科学家通过对比美国宾州和印度北部人群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判断印度人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低可能与以下特点有关:
第一,印度人爱吃鱼。通过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健康老人的研究发现,健康老人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远高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鱼类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吃鱼能预防老年痴呆。在印度人的饮食中,其他动物脂肪和鱼的比例是9/11,美国人则是268/46。日本也是如此。日本是世界上非常依赖海产品的国家,人均每年吃鱼70公斤,是世界平均值的5倍,相应地,日本的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也低。日本人移居美国后发病率大为升高,可能跟食用鱼类减少有关。
第二,与铝的摄入量有关。在印度,日常饮食和空气污染导致人体吸收的铝为6.4毫克/天,而美国成年女性为9毫克/天,男性为12―14毫克/天。美国等工业化国家食品中大量使用含铝的添加剂(如膨松剂)也导致人体内铝超标。
第三,印度人喜欢吃咖喱。科学试验发现,咖喱中含有的姜黄色素(curcumin)能阻止贝塔(beta)淀粉样蛋白质堆积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贝塔蛋白质具有破坏性,它们在大脑里形成斑块,能破坏人脑的思维能力,让人的大脑无法指挥身体完成基本的行为。同时,咖喱含硒,能降低铝的吸收并增加铝的排泄量。科学家们相信,印度和其他吃咖喱国家的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低,姜黄色素功不可没。
第四,印度北部地处氟带。印度北部正处在纵跨东北非洲和东南亚的氟带上,氟能促进铝的排出,从而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这在加拿大的含氟水试验中得到过证实。美国科学家也发现,在南卡罗莱那州饮用水中加氟,能使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降低80%。
第五,褪黑素水平高。印度农村的夜晚不像城市的夜晚那样灯火通明,因此这里的人们大脑中褪黑素水平较高,这可能也是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低的一个因素。
老年痴呆症能遗传吗
老年痴呆症能遗传吗?老年痴呆的致病原因较多,除年龄因素外,遗传也是目前被证实的致病因素之一。家族中至少两代人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年龄越轻(常40岁左右),越易有遗传倾向。病人的兄弟姐妹、子女患上此病的危险性,比没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出很多倍,但不一定都发病。因此,家中如有亲属得了老年痴呆,自己年过50岁后应早到医院进行预防性检查。
导致老年痴呆症其他因素:
1.铝的过量摄入 很多研究人员发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中含有过量的铝。而铝的摄入与使用铝制品有一定关系,如铝壶、铝锅、铝勺、牙膏袋等。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铝接触是很必要的。另外茶叶中发现有铝,但茶叶中的铝不易被人体吸收,会很快被排出体外,但如果在茶叶中加柠檬,柠檬酸会将铝转化为易被人体吸收的铝盐,而被身体吸收。
2.锌、镁等离子缺乏 研究者发现,此类患者脑中锌、镁等含量很低。锌可以防止铅和其他有毒金属沉淀,而这种沉淀物会形成本病;镁能帮助减缓与防止随年龄增长所发生的脑细胞退化。
老年痴呆症能遗传吗?此外,新研究表明,遗传自母亲的某些老年痴呆症因素比来自父亲的遗传因素多得多。这与其它多项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老人每天散步20分钟
剑桥大学科学家通过对30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65岁以上老人中,痴呆症(分为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发病率达1/3,而老年痴呆症最为常见。1/3的患者发病原因是因为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高血压以及受教育程度低,其中缺乏运动是最重要的病因。据统计,22%的老年痴呆症病例是由于老年人缺乏运动引起的,这是其他致病因素的两倍。
研究人员认为,定期身体锻炼能确保大脑得到稳定的富氧血液供应,这被认为有助于防止蛋白质斑块在大脑中生成,而蛋白质斑块是导致老年痴呆症发生的直接因素。
剑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卡罗尔教授表示,该研究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健康生活方式有助减少患老痴的风险,每周若干次健走运动,能有效预防该病,即使每天散步,也能起到相同效果。
老人需定期做好记忆检查
发病率高就诊率低
与其他躯体疾病不同,很多人把老年人健忘、活动减少、抑郁、有幻觉等表现,看做是普通的“老糊涂”,并不在意。很多老人还会出现曾经掌握的行为技能突然丧失等。“殊不知,这些正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临床表现。”
专家说。在上海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症发病率达4.6%,就诊率却不到20%。很多老年痴呆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晚期,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时间。
每年做个记忆体检
老年精神科主任认为,由于目前对老年痴呆症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因此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老年痴呆症发病初期对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因此,建议6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记忆体检,尽早发现属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记忆障碍。
专家还特别指出,家中子女应多多关注老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让老人多一些兴趣,经常陪老人出去走走,这有助于老年人的知识更新和记忆恢复。
视力差的老年人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罹患老年痴呆症几率最高的是视力不佳且没有进行治疗的老人。如果老人在视力下降后主动就医并佩戴了眼镜的话,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就有所降低。
调查还发现,视力良好的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比视力欠佳的老人要低63%,而视力不好又没有就医的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是视力良好且每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的老人的9倍。
那些虽然视力不佳,但每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并接受眼部治疗的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相比视力良好的老人仅仅略有增加,但并不明显。
视力不佳与老年痴呆症有关联,而这项研究证明了视力不佳是在老人出现老年痴呆症前就存在的现象,因此很可能是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原因之一。视力不佳又不进行矫正的话,会影响老人进行散步、社交、运动等活动,而这些活动恰好又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良方。
虽然老年人视力退化是正常现象,但并不能对此坐视不理,而应该立刻就医,并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此外,斯提醒老人,一旦发现视力不好了,最好去咨询老年病学科的医生,因为白内障、黄斑病变和糖尿病都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痴呆症的治疗与诱因
1.一般治疗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因性接触而传染他人。
诱发老年痴呆症发病的疾病:
1、内分泌疾患是诱发老年痴呆症发病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都可能诱发痴呆。
2、 艾滋病:艾滋病也是诱发老年痴呆症发病的疾病之一。目前已知老年人患艾滋病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痴呆,并已证明是中枢神经系统可以直接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3、脑血管病也是诱发老年痴呆症发病的疾病:最常见的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于一系列多次的轻微脑缺血发作,多次积累造成脑实质性梗死所引起。此外,还有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急性发作性脑血管性痴呆,可以在一系列脑出血、脑栓塞引起的脑卒中之后迅速发展成痴呆,少数也可由一次大面积的脑梗死引起。总之,脑血管病也是诱发老年痴呆症发病的疾病。
老年痴呆是怎么回事
(1)老年痴呆症的原因:遗传因素。据统计,老年性痴呆者近亲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4倍多。在一个家系中有数代人均发生老年性痴呆的报道,故有家属性阿尔茨海默病之称。其中一些病人可发现染色体缺陷,故老年性痴呆与遗传有关;此外,在老年性痴呆异常的神经纤维中可见到T(tau)蛋白。它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尚未明确。
(2)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微量元素。如铝、铁、锌、硒等,近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对微量元素与老年性痴呆的影响,又有了新的认识。据有关报道,环境中铝的含量过高与痴呆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关。在老年性痴呆者脑内含铝量(3.6士2.9微克/克干重)较正常(1.80士0.8微克/克干重)明显增高,但对铝是否为老年痴呆的原因,目前尚有分歧。
(3)老年痴呆症的原因:神经递质的改变。乙酰胆碱是与记忆有关的物质,中枢神经的胆碱能系统在合成乙酰胆碱时需要酶参与,胆碱乙酰转化酶是合成乙酰胆碱必需的酶。上述递质变化对老年性痴呆发生的意义尚待进一步阐明。
知道了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后,大家要及时的治疗老年痴呆症,选择科学的方法治疗是很重要的。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症最好的方法是细胞渗透修复技术,移植干细胞技术已经成功的治好了许多老年痴呆症患者。
每天散散步能防老年痴呆
据英国一则报刊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每次散步20分钟,每周3次以上,能大幅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科学家通过对30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65岁以上老人中,痴呆症(分为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发病率达1/3,而老年痴呆症最为常见,1/3的患者发病原因是因为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高血压以及受教育程度低。其中,缺乏运动是最重要的病因。
研究人员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有助减少患老痴的风险,每周若干次健走运动,能有效预防该病。即使每天散步,也能起到相同效果。此外,运动可以保证健康饮食,帮助戒烟,这会进一步减少老痴的发病风险。
过度劳累高知人群也可能罹患老年痴呆
家住哈尔滨市的李奶奶退休前是一所高校的数学教授,是家里有名的“好记性”。近年来,老人对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如数家珍,却经常找不到东西。家里人想带李奶奶到神经科检查一下,李奶奶十分抵触。直到有一天,李奶奶在自己家附近买菜,却怎么也想不起回家的路,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了“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分为两类,分别是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变性病痴呆以及血管病发病后的组织损伤为代表的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近期记忆损伤,远期记忆力好,这就是很多早期老年痴呆的患者,反而对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看起来“脑袋好使”。
医生表示,近年来发现,很多高知人群用脑过度和不用脑都容易患老年痴呆。比较容易出现老年痴呆的高知人群普遍具有用脑过度、身心劳累、日夜赶工等特征。原因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思维敏捷要看其分泌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的能力。如果能够瞬间大量分泌,说明人的神经网络发达。过度劳累影响了乙酰胆碱的分泌,对身体是一种伤害。
医生表示,相比而言,高知人群老年痴呆症发病率较低,但发病更具隐蔽性。针对高知人群的老年痴呆症状应当与过去自身情况相比较作为诊断依据。
受教育者老年痴呆发病晚
老年痴呆症以记忆力进行性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与接受的教育程度低有一定关系。
国内所做的一项大型研究中,老年患者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发生脑损伤后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轻,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率也越低。Lane等研究同样也提示,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高教育水平者其简易智能量表得分高,且能延缓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
目前认为较高的文化程度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的储备,使其发生脑卒中后智能减退大为降低;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神经损伤的自我保护能力就越强。高教育程度能降低老年痴呆症发生的可能作用机制有:教育过程可能增加了脑血流量,同时也增加了神经活动所需的氧和葡萄糖,降低神经细胞对毒素的敏感性,防止自由基等损伤神经细胞,从而对脑细胞起保护作用,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
此外,教育程度与认知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发育时如果缺少教育的刺激,可能会导致神经突触数量减少,而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增加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联系,因而对认知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