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乙肝有什么症状
儿童乙肝有什么症状
1、看食欲: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2、看上腹部是否疼痛: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3、看面色: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等,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等,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精神: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1、乙肝潜伏期。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感染者血清中最早出现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一般在乙肝发病前2-3周已呈阳性,发病时达高峰,80%的感染者在发病后4周内消失。
2、体检或验血偶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能是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亦可能是感染后因症状轻微而未及时诊治,发现时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但HBsAg阳性。此类人群需经常检查肝功能,出现异常及时治疗。
3、慢性乙肝。有症状和体征,不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同时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且血清转氨酶又经常升高,这种情况表示患者体内病毒在繁殖,对肝脏不断损伤,最后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可发生肝癌,应积极治疗。
乙肝疫苗等。
产前阻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方法
尽管我国已经用了20年的乙肝疫苗,但在成人中仍有近10%的乙肝携带者,那么孕妇中当然也就有10%的携带率。我国每年有2000万孩子出生,计算下来,每年就会有200万高危新生儿产生,如果全部打疫苗——实际上,某些地区疫苗普及率不到80%——也会有40万小孩得乙肝。所以,预防和控制乙肝,就要从儿童抓起,避免再感染,并且做好产前阻断工作。
对未受感染的准妈妈来说,首先,婚检不容忽视,可以早知道对方是否是乙肝病人或乙肝携带者,可以早治疗、早预防。其次,育龄女性在怀孕前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没有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则可以正常怀孕,并在胎儿娩出后按照接种计划接种乙肝疫苗。
对乙肝准妈妈来说,通过检查,如果发现自己是乙肝患者,那么暂时不要怀孕,等到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怀孕,否则,母亲产下的高危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特别高。有些乙肝母亲产下胎儿后,2~3个月内婴儿就会乙肝急性发作,危及生命。
如母亲是“大三阳”(即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不采取阻断措施,感染率可高达100%;如是小三阳(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不给予阻断,感染率超过50%;现在对于高危儿童,单纯靠打疫苗来阻断乙肝病毒,有效率只能达到60%~70%,即10个人中就有3~4人会受到感染。
对乙肝病毒携带准妈妈来说,检查后,如果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阳性、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则可以怀孕。但怀孕28周起,需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防止宫内感染乙肝病毒,因为这种情况下,可使宫内感染率下降8%~9%。并且,在孩子出生后按计划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这种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同时使用叫做联合免疫,结合孕晚期母亲也注射免疫球蛋白,这样其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
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有什么区别
一般我们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超过6个月,没有症状体征、肝功能正常的称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说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临床上还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的人群。但是严格来讲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他就是指的是血清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DNA阳性,e抗原或e抗体阳性,1 年之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谷丙、谷草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没有明显异常。大多数的青少年儿童乙肝、以及部分的成人乙肝属于这种情况。其中,小部分人某一天就会发展为活动性肝炎。 第二种情况就是非活动性的乙肝的携带者:他指的是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或阴性,乙肝病毒DNA阳性检测不到或者是低于最低的检测限。1年之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谷丙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内,肝组织学检查病变轻微。 在治疗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单靠药物难以收效,抗病毒治疗疗效差;而非活动性乙肝携带者的血清中已经没有了病毒,机体状况比较稳定,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是感染了乙肝病毒并有临床表现,需要规范治疗。
小儿乙肝有什么症状
小儿乙肝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精神不集中、易困易疲惫、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并且带有发热、精神萎靡、腹痛和消化不良等。另外小儿乙肝患者体内胆红素升高时,还会出现黄疸症状,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尿液发黄等症状。
1、小便呈浓茶色或淡黄豆油色,有时渗入土后还在地面上留有黄色痕迹,这是急性肝炎的早期警告,此时虽无肝肿大,但是若检查转氨酶已经有所升高。
2、在不发热的情况下,出现原因不明的关节疼痛,而且关节内又无积液,这往往是肝炎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多见于乙型肝炎。
3、大便变白:一向正常的小儿,在食欲减退的同时,大便不成形或是有腹泻,看上去呈消化不良状,而且便色发白,这是肝内毛细胆管有胆汁淤积所致,是小儿肝炎不可忽视的早期症状之一。
4、出现皮疹:在没有吃特殊食物和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突然身上出现皮疹而发痒,药物治疗无效,这种现象与免疫复合物有关,是肝炎症状之一。
口臭与乙肝有关吗
可能很多人都有口臭这个症状,而乙肝患者更是常有口臭的情况出现,为此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口臭与乙肝有关吗?肝病专家指出,由于上火就有可能引发口臭的症状,所以该情况很常见,而乙肝病情加重也确实可以引起口臭这个症状,所以要引起重视。
口臭与乙肝有关吗?口臭是常见的肝火旺盛的症状之一,肝火旺盛时可能会使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也会造成口臭现象。而乙肝患者病情恶化,就容易出现肝损伤,从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排毒功能从而使机体内的毒素堆积,导致乙肝患者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进而出现口臭的症状。
因此出现口臭不要过于的恐慌,并非有口臭就是有乙肝。而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出现口臭的情况要引起重视,及时的到专业的肝病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看是否乃自身的肝损伤严重引起的,如果确实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那么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儿童乙肝如何治疗 儿童乙肝治疗方法
儿童乙肝如何治疗?。儿童乙肝要怎么医治?这是极其多乙肝儿童家长极其重视的。我国当下医治乙肝最好的好的医院也有极其多,所以家长不必太难过,在给孩子医治的时候选择对了好的好的医院是重要的。
1、对于血清HBVDNA拷贝数高于10^6者,给以先用拉米夫定;待拷贝数下降或转阴(3-6个月)后,再联合干扰素
2、对于初期较高ALT>150以上,给予先护肝治疗,待ALT下降后再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
对小儿慢乙肝的五个误区
1、认为小儿乙肝只要ALT正常就不需治疗,忽略了存在隐匿型肝脏活动性病变着
2、认为小儿乙肝炎不必要治疗可等待到成人期造成延误治疗时机
3、小儿慢性乙肝发展到肝硬化没有治疗价值,失代偿期和早期肝硬化者得不到及时治疗
4、母婴垂直转播,以小儿乙型肝炎治疗无效,没有重视早期治疗的效果和意义
5、仅考虑抗病毒传播治疗,忽略了经济因素,如治疗耐受的打破,依从性等,以上诸多因素导致临床小慢乙肝肝硬化的结果。
乙肝大三阳、ALT升高、脂肪肝如何处理:
网友问到发现乙肝大三阳或小三阳已好多年了,最近参加体检发现肝功能ALT轻度升高,B超有轻度脂肪肝,要抗病毒吗?
对于以上情况,建议患者做到几点:1、低脂肪饮食,不食动物内脏、禁饮酒。2、如血脂高应用降血脂及降酶护肝治疗。3、经1-2个月治疗ALT不降者,应检查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如果阴性者,可考虑同时抗乙肝病毒治疗。
乙肝性肾炎、如何治疗
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均是常见病、多发病,可以是分别独立的疾病。诊断依据3条:1、血清HBV抗原阳性2、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狼疱性肾炎等继发的肾小球疾病3、肾功能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治疗原则: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抗乙肝病毒治疗1、糖皮质激素开始常规剂型,先常规用于带病性控制后逐渐减量,疗程3-6个月。2、抗病毒、干扰素、拉米夫定。
总之,乙肝的医治是重要的,对于儿童来说,乙肝治疗更为重要的,发觉了病情及时的到好的好的医院接受医治,还孩子一种美好的童年。在此愿愿病患早点康复!
三个因素影响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1、儿童体质指数异常
体重过轻或者超重甚至肥胖均是导致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认为“体质指数”为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之一。对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体重和接种剂量是影响早产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早产儿体重过轻影响免疫应答效果。另有研究表明肥胖也可影响接种效果,其他研究也证实,体重超重是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不应答的影响因素。
2、儿童免疫功能耐受
儿童接种已经疫苗后无或弱应答与免疫耐受有关,而乙肝病毒感染或携带者是免疫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家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已导致了受试者感染,或者其他自然原因感染了乙肝病毒,这两者注射乙肝疫苗后均不会产生预期效果。大量研究提示,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胎儿接触乙肝病毒抗原,致使T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并对抗-HBs阳转形成负免疫调节作用,导致新生儿出生后对乙肝疫苗低应答。而如果不发生耐受,母亲携带HBsA克则会增加自然感染的机会而引起免疫儿童的自然加强免疫。
3、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呼吸道感染可使患儿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有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继发免疫功能低下发生率达77.5%,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率达63.6%。
儿童乙肝疫苗有效期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3年。 接种后,如果产生了抗体。对人的保护期在10年左右,有些是终身的。具体要看个人情况。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求一年检查一次,如果抗体滴度低,或无抗体,需要及时注射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随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
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1,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抗-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怎么办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只有抗原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几种情况:
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1000,一般认为此时只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的表面外壳,不存在乙肝病毒DNA,不存在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只需要定期检查即可;
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1000,说明了体内存在完整的乙肝病毒,有复制性和传染性,传染性的强弱要根据乙肝病毒DNA的数量来决定。
因此,当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时,也不要惊慌,要结合PCR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表面抗原阳性是乙肝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乙肝潜伏期。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感染者血清中最早出现的HBsAg阳性。一般在乙肝发病前2-3周已阳性,发病时达高峰,80%的感染者在发病后4周内消失。
2、体检或验血偶然发现HBsAg阳性,可能是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亦可能是感染后因症状轻微而未及时诊治,发现时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但HBsAg阳性。故称为“健康的 带 毒者”需经常检查肝功能,如果血清转氨酶一直正常,无需特殊治疗。
3、慢性乙肝。有症状和体征,不仅HBsAg阳性,同时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且血清转氨酶又经常升高,这此情况表示患者体内病毒在繁殖,对肝脏不断损伤,最后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可发生肝癌,应积极治疗。
表面抗原阳性是乙肝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乙肝潜伏期。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感染者血清中最早出现的HBsAg阳性。一般在乙肝发病前2-3周已阳性,发病时达高峰,80%的感染者在发病后4周内消失。
2、体检或验血偶然发现HBsAg阳性,可能是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亦可能是感染后因症状轻微而未及时诊治,发现时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但HBsAg阳性。故称为“健康的 带 毒者”需经常检查肝功能,如果血清转氨酶一直正常,无需特殊治疗。
3、慢性乙肝。有症状和体征,不仅HBsAg阳性,同时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且血清转氨酶又经常升高,这此情况表示患者体内病毒在繁殖,对肝脏不断损伤,最后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可发生肝癌,应积极治疗。
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非常健康的人在查体中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便以为自己得了乙肝,心情非常沮丧,而其周围的人也非常紧张,害怕自己被传染,尤其是未婚青年更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事实上,单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不能断定其有无传染性的,而主要取决于病毒在肝内的复制程度。如果病毒的复制很活跃,大量的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人的血液就有很强的传染性。
儿童乙肝检查
1.ALT及胆红素反复或持续升高,AST常可升高,部分患者r-谷氨酰转肽酶、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碱性磷酸酶也升高。胆碱酯酶及胆固醇明显减低时提示肝功严重损害。靛青绿留滞试验及餐后2小时血清胆汁酸测定可较灵敏地反映肝脏病变。
2.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清蛋白(A)降低,球蛋白(G)增高,A/G比值倒置,γ球蛋白和IgG亦升高。凝血酶原的半寿期短,可及时反应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凝血因子V、Ⅶ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及狼疮细胞等阳性。
3.血清学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的检测 血清HBsAg在疾病早期出现。一般在ALT升高前2~6周,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HBsAg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标志。血清HBsAb的出现,是乙肝病毒感染恢复的标志。注射过乙肝疫苗者,也可出现血清HBsAb阳性,提示已获得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 在血清中一般不能检测出HBcAg。HBcAb为总抗体,包括HBcAbIgM和HBcAbIgG,但主要是HBcAbIgG抗体。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均可出现HBcAbIgM抗体。如HBcAbIgM和HBcAbIgG均阳性,提示为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的检测 若血清HBeAg阳性,提示有乙肝病毒复制,亦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出现。若HBeAb阳性则提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
4.血清HBVDNA检测血清HBV DNA是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的直接标记。慢性乙肝为阳性,≥105拷贝/ml。
儿童乙肝的原因
1、血液传播: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
2、医源性传播: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