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正常视觉反应检查法
宝宝正常视觉反应检查法
检查发1:新生儿有瞳孔对光反应
手持手电筒,先遮住宝宝一侧眼睛,然后用手电筒光照射未遮住的另一侧眼睛。如果被光照射后瞳孔立即缩小,属正常视觉反应。同法测试另一眼,瞳孔若不能随光照缩小则为异常。
检查法2:2个月宝宝有固视反应和瞬目反应
把奶瓶或玩具放在宝宝面前,如果宝宝在看到眼前东西的一瞬间表现出眨眼动作,则属正常视觉反应,即瞬目反应;随后宝宝的眼睛会对眼前的东西盯视一定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固视反应。宝宝再大一些,眼睛还能随着所盯视东西的移动而移动。
检查法3:3—4个月宝宝有视运动眼振现象
把一个有黑白相间条纹的圆筒放在宝宝眼前,同时水平方向移动、转动这个圆筒,观察宝宝眼球是否追随圆筒左右来回转动。如果眼球随着转动,即为正常视觉反应。
贴心提示:宝宝的视力发育会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可能提前一些,有的则稍晚。只有出现明显的迟钝,才有可能是视力障碍。
宝宝眼睛的发育
妈咪困惑告白1
我的宝宝5个月了,样子好可爱,两只大眼睛乌溜溜的,就像熟透了的葡萄。可他一看放在眼前的东西时,就马上变成了“斗鸡眼”。是不是宝宝的眼睛有问题?是否应赶快去医院做矫治?宝宝的视力是怎样发育的?
妈咪困惑告白2
宝宝快3个月了,可他的眼神好像有点呆,呈凝视状。如果在他的眼前放一个东西,眼睛有时能追随目标移动,可有时又不能。我很担心宝宝的视力有问题,外婆却说这么小的孩子是看不见眼前东西的,不必担忧,等再过一阵子就会看见了。这种说法正确吗?正常情况下宝宝应该是怎样的?
医生对妈咪之应答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妈咪最好对宝宝的视力发育有一定了解,这样便可随时监测宝宝视力的发育情况。当视力有了问题时,如患有某些先天性眼病,或发生斜视、弱视等并不容易被觉察出来的异常,只要悉心观察便可及早发现,为宝宝争取第一治疗时机。
宝宝视力发育过程
* 出生后第一天——眼睛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最初几天眼球运动没有目的,数天后开始注视灯光,强光刺激可引起闭眼睛。
* 出生2周——对来自半米远的光线(如手电筒)向自身方向的移动,做出两眼向内转动的动作。
* 出生3周——能注视较大的物体,还能分辨它的颜色,两眼能单方向追随物体的移动。
* 2个月——两眼可追随成人的手,并作长时间的注视。
* 3个月——两眼不仅可追随移动的物体,头部还会随之转动。
* 4个月——头部已能抬起,常常看自己的手。
* 6个月——能坐起,当头和眼随着物体做较大转动时,身体也能随之转动,并对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其他目标,能注视半分钟。
* 9个月——能注视画面上的单一线条,视力大约是0.1。
* 12个月——多数会抚弄玩具,能注视近物,可按妈咪的指令指出鼻子、眼睛或头发。
* 2—3岁——视力大约为0.5—0.6,已快接近成人,但此时极易丧失视力。
* 4—5岁——视力大约为1.0,各种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趋于稳固,此时已不易丧失视力。
* 6—7岁——进入成年人视觉状态。
* 8岁——各种眼部反射已经很稳固,视力发育基本结束。
宝宝的特殊现象
现象1 1岁以内的宝宝,眼球还未发育成熟,眼球直径短,处于远视状态。当看近的物体时,两只眼睛不能在同一个轴的位置,因此出现共同性内斜视,即所谓的“斗鸡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逐步发育,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现象2 由于宝宝面部骨骼在发育过程中,鼻根部相对显得宽一些,所以从外观上看起来好像眼球偏到内侧,似“斗鸡眼”。这是一种假性内斜视造成的错觉,实际上眼球的位置还是正常的。日后,随着面部骨骼、眼眶骨及鼻骨的发育,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宝宝正常视觉反应检查法
检查发1 新生儿有瞳孔对光反应
手持手电筒,先遮住宝宝一侧眼睛,然后用手电筒光照射未遮住的另一侧眼睛。如果被光照射后瞳孔立即缩小,属正常视觉反应。同法测试另一眼,瞳孔若不能随光照缩小则为异常。
检查法2 2个月宝宝有固视反应和瞬目反应
把奶瓶或玩具放在宝宝面前,如果宝宝在看到眼前东西的一瞬间表现出眨眼动作,则属正常视觉反应,即瞬目反应;随后宝宝的眼睛会对眼前的东西盯视一定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固视反应。宝宝再大一些,眼睛还能随着所盯视东西的移动而移动。
检查法3 3—4个月宝宝有视运动眼振现象
把一个有黑白相间条纹的圆筒放在宝宝眼前,同时水平方向移动、转动这个圆筒,观察宝宝眼球是否追随圆筒左右来回转动。如果眼球随着转动,即为正常视觉反应。
贴心提示:
宝宝的视力发育会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可能提前一些,有的则稍晚。只有出现明显的迟钝,才有可能是视力障碍。
宝宝视力障碍检查法
检查法1 观察眼球运动
观察宝宝在眼球转动时有无震颤,如果有即眼球快速度的左右抖动,则很可能存在着视力障碍。
检查法2 观察眼睛追踪物体的能力
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红色绒线团,放在距离宝宝眼睛15厘米处,1个半月宝宝,眼睛能随着红绒线团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跟至中线处;4个月的宝宝,两眼能随着红色绒线团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移动180度。
检查法3 观察是否出现应答性微笑
2个月的宝宝,当有人面对着他、并逗他时(但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触及宝宝身体),会出现应答性微笑。
检查法4 观察眼睛注视物体的能力
宝宝4个半月时,能两眼注视放在桌面上的有颜色小丸,如糖丸,小球等。
贴心叮嘱:
如果宝宝到了4个半月时,上述几项检查均达不到要求,可能存在着视力障碍,需及早去眼科做进一步检查。
孕妇吃驴肉的好处
1、对胎儿的好处:驴肉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准妈妈适量补充有助于宝宝视力和大脑发育,预防视力障碍,提升智力发展。
2、驴肉中的蛋白质促进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升级免疫系统,保障孕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作,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3、驴肉中的脂肪帮助儿童大脑、视觉发育,维护皮肤健康,保持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维持女性正常排卵、月经、受孕以及哺乳功能,增强免疫力。
4、驴肉中的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觉功能,预防夜盲症,改善人体免疫力,促进宝宝正常生长发育。同时防止孕妇皮肤粗糙,帮助产妇产后恢复身材。
产后42天宝宝检查项目
产后42天,除了妈咪要检查外,宝宝也要进行检查。42天的健康检查,是对于新生宝宝既有状况的一个监测,更是能够对宝宝今后的健康养育,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宝宝的检查项目主要有常规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两大项:
常规检查
1、测量身长(应该增长4cm左右);
2、体重(应该增长1000克左右);
3、头围(应该增长2~3厘米
4、心肺检查(听心跳、肺部呼吸声是否正常
神经系统的检查
1、运动发育能力
竖头――把宝宝扶坐,拉住他的手臂,使他坐直,看他是否能够自己通过颈部的力量,将晃动的头部竖直固定住。
趴抬头――让宝宝俯卧,看他是否能够依靠肩部和颈部的力量,抬起头来。
2、神经反射检查
出生反射的消失――例如拥抱反射、觅食反射、握持反射,这些反射应该在宝宝出生后3个月内消退。这些反射的消退,是大脑发育的表现。如果大脑没有得到继续的发育,这些反射就会老存在。因此,出生反射的消失,是检测大脑发育的一个指标。
行为反射的建立――看宝宝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够注视人、是否能够对喜欢的物体追视。
宝宝健康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定期儿童健康体检是避免突发状况的好对策。理想的体检次数为:宝宝半岁以前每月查体一次,半岁后每两月一次,一岁以后每三个月到半年查体一次。其中,满月查体尤为重要,届时还要为宝宝办理计划免疫卡,以确保给宝宝及时注射疫苗。
传统的儿童查体内容包括:生长发育评价、喂养指导、体格检查、宣传育儿知识、护理常识、发现疾病及畸形。近年来,身体健康的标准也不断更新和提高,宝宝不但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聪明的头脑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儿童查体出现了一些新的查体内容,以促进宝宝全面发展。新的内容如下:
听力筛查:听力损害是新生儿期可筛查出的最常见的先天性异常疾病。发生率在1-3‰,我国每年约有2-6万聋儿出生,宝宝听力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智力测评:按照不同的月龄得出小儿的发育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智力低下、心理障碍者提出矫正方案。
气质测评:气质是外界刺激的行为表达方式。家长及早了解孩子的气质状况,针对性的科学养育,有利于孩子的潜能到最大的发挥。
早期训练:通过对宝宝视觉、听觉、触觉的训练以及被动体操的实施,可以早期开发宝宝的智力水平,增强体质,提高宝宝的灵活性、反应及平衡能力。
视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弱视及其它眼部疾患。
营养分析、骨密度的检查、血常规及微量元素测定:可以提示家长更好地重视儿童的营养发育状况。
高危儿的管理:出生时有窒息、缺氧、早产等高危儿,更需要监测宝宝的疾病恢复情况,应该早期并多次接受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恢复到正常水平。
最常见的3类视力检查法
1、宝宝正常视觉反应检查法
检查法1:新生儿有瞳孔对光反应手持手电筒,先遮住宝宝一侧眼睛,然后用手电筒光照射未遮住的另一侧眼睛。如果被光照射后瞳孔立即缩小,属正常视觉反应。同法测试另一眼,瞳孔若不能随光照缩小则为异常。
检查法2:2个月宝宝有固视反应和瞬目反应把奶瓶或玩具放在宝宝面前,如果宝宝在看到眼前东西的一瞬间表现出眨眼动作,则属正常视觉反应,即瞬目反应;随后宝宝的眼睛会对眼前的东西盯视一定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固视反应。宝宝再大一些,眼睛还能随着所盯视东西的移动而移动。
检查法3:3-4个月宝宝有视运动眼振现象把一个有黑白相间条纹的圆筒放在宝宝眼前,同时水平方向移动、转动这个圆筒,观察宝宝眼球是否追随圆筒左右来回转动。如果眼球随着转动,即为正常视觉反应。
贴心提示:宝宝的视力发育会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可能提前一些,有的则稍晚。只有出现明显的迟钝,才有可能是视力障碍。
2、宝宝视力障碍检查法
检查法1:观察眼球运动观察宝宝在眼球转动时有无震颤,如果有即眼球快速度的左右抖动,则很可能存在着视力障碍。
检查法2:观察眼睛追踪物体的能力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红色绒线团,放在距离宝宝眼睛15厘米处,1个半月宝宝,眼睛能随着红绒线团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跟至中线处;4个月的宝宝,两眼能随着红色绒线团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移动180度。
检查法3:观察是否出现应答性微笑2个月的宝宝,当有人面对着他、并逗他时(但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触及宝宝身体),会出现应答性微笑。
检查法4:观察眼睛注视物体的能力宝宝4个半月时,能两眼注视放在桌面上的有颜色小丸,如糖丸,小球等。
贴心叮嘱:如果宝宝到了4个半月时,上述几项检查均达不到要求,可能存在着视力障碍,需及早去眼科做进一步检查。
3、不同年龄阶段宝宝视力检查法
第1阶段:客观观察法2岁以内用客观观察法,检查口诀为一月怕来二月动(怕指怕光,动指随大人的活动转动眼球);四月摸看带色物;六月近物能抓住;八月存在跟随目(大人手指到哪,宝宝眼光看到哪,并固视不动);1岁准确指鼻孔;2岁走路避开物。除此,4—7个月的宝宝,如果视力存在问题,爬行和玩玩具的举止行为,通常比同龄的宝宝动作缓慢、准确度低,显得有些笨手笨脚。
第2阶段:手式、动物式形象检查法3—5岁的宝宝可用手式、动物式形象视力表检查。需注意的是,要早一些在家中耐心教会宝宝认识视力表,并要反复测查,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第3阶段:成人视力表检查5岁以上的宝宝,可用成人视力表检查。如果合作得好则能测出视力。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为,2岁:0.4—0.5,3岁:0.5—0.6,4岁:0.7—0.8,5岁:0.8—1.0,6岁:1.0或以上。
贴心叮嘱:如果按上述方法检测,发现宝宝的视力有问题,应及时诊察和治疗。当用手捂住宝宝一只眼睛时,宝宝高兴地大笑或挣扎反抗,而捂另一只眼却没有这种反应时,说明这只眼的视力有问题,应带宝宝去看眼科医生。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妈妈最好对宝宝的视力发育有一定了解,这样便可随时监测宝宝视力的发育情况。当视力有了问题时,如患有某些先天性眼病,或发生斜视、弱视等并不容易被觉察出来的异常,只要悉心观察便可及早发现,为宝宝争取第一治疗时机。
儿童视力检查的时间
宝宝出生后1个月左右,听觉就基本完全发育成熟了,但视觉却需要较长时间来慢慢发展,宝宝出生后6-8个月左右,才能基本上和大人看得一样清楚。作为家长,父母们需要定时的给宝宝进行测视力,以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那么儿童的视力检查又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呢?下面小编为你解答。
第1阶段:客观观察法
2岁以内用客观观察法,检查口诀为一月怕来二月(怕指怕光,动指随大人的活动转动眼球);四月摸看带色物;六月近物能抓住;八月存在跟随目(大人手指到哪,宝宝眼光看到哪,并固视不动);1岁准确指鼻孔;2岁走路避开物"。除此,4-7个月的宝宝,如果视力存在问题,爬行和玩玩具的举止行为,通常比同龄的宝宝动作缓慢、准确度低,显得有些笨手笨脚。
第2阶段:手式、动物式形象检查法
3-5岁的宝宝可用手式、动物式形象视力表检查。需注意的是,要早一些在家中耐心教会宝宝认识视力表,并要反复测查,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第3阶段:成人视力表检查
5岁以上的宝宝,可用成人视力表检查。如果合作得好则能测出视力。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为,2岁:0.4-0.5,3岁:0.5-0.6,4岁:0.7-0.8,5岁:0.8-1.0,6岁:1.0或以上。
小编建议:如果按上述方法检测,发现宝宝的视力有问题,应及时诊察和治疗。当用手捂住宝宝一只眼睛时,宝宝高兴地大笑或挣扎反抗,而捂另一只眼却没有这种反应时,说明这只眼的视力有问题,应带宝宝去看眼科医生。
孩子眼病不难看出来
宝宝视功能的发育过程
●出生后1个月内可用电筒的亮光在宝宝眼前晃动,但不能直接照眼部此时宝宝眼球可在短时间(3~4秒)追随亮光。
●2~3个月,宝宝双眼可追随人的活动 视力大约为0.02。
●4~5个月,宝宝能看自己的手,视力约为0.04。
●6~8个月,宝宝双眼可追随较大玩具 视力接近0.1。
●10~12个月,双眼可追随较小的玩具视力约0.2。
●2~2.5岁部分宝宝可用儿童图形视力表检查视力视力约0.4。
●3岁,绝大多数宝宝可用儿童图形视力表检查视力视力为0.5~0.7。
●4~5岁,可用儿童图形视力表或“e”字视力表检查视力,视力为0.8~1.0。
●6岁或以上,可用儿童图形视力表或“e”字视力表检查视力,视力约1.0。
小儿绝大多数视力异常的眼病是弱视、斜视,无论哪一种,都应该尽早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显著。
弱视早治效果好
弱视是指眼球外观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通过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以上。弱视孩子常常没有立体视觉,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另外,弱视常引起斜视,从而影响美观及孩子身心发育。
检查视力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佳办法。一般来讲,3岁半以上的孩子基本都能配合进行视力表视力的检查。在第一次查视力前,家长应教会孩子识别视力表,以尽量避免检查视力时的误差。每隔半年或一年应查一次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0.8~0.9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就应积极进行治疗。
首先要配戴眼镜,每天坚持戴镜,绝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如弱视治疗仪的训练;平时让孩子多做精细工作,如穿珠子、描画等。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让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
对眼儿不是大问题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对眼儿,可医生仔细检查后却告诉家长孩子眼睛正常,家长对此往往很难理解。其实这就是假性内斜,又称内眦赘皮,亚洲国家的儿童比较常见。在我国,近一半儿童有内眦赘皮。这部分儿童主要是由于鼻梁较平,上眼皮遮盖了鼻侧的部分眼白,造成“内斜”的错觉。随着年龄增长,鼻梁逐渐发育完全,鼻梁隆起后,这种情况便会消失。
人的双眼之所以能够一起上下左右自如转动,是牵引每只眼球壁的六条肌肉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结果。如果其中一条肌肉的收缩力过强或过弱,无法跟和它相对抗的肌肉的力量取得平衡,就会引起斜视,这是引起斜视最常见的原因。另外,如果一条或多条眼外肌麻痹,或先天发育异常,或大脑中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也会发生斜视。
不同类型的斜视,其治疗方法也不同。有的需要配戴合适的眼镜来矫正屈光不正,不必手术。而有些必须及时手术,且手术年龄越小越好。
发生眼外伤要就近就医
当儿童不幸发生眼外伤时,家长应首先冷静下来。对于酸碱等化学烧伤,应尽早清除溅入眼内的化学物质,在受伤现场用清洁的水反复冲洗眼部,或将面部浸入水中,使溅入的化学物质稀释或清除,然后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治疗。有些家长在孩子受伤后,非要去大医院救治,这样容易在路途中耽误大量时间而延误抢救。
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爸爸妈妈切不可掉以轻心:瞳孔区发白;黑眼珠比常人大,且水汪汪的;看东西时喜欢眯眼或闭上一只眼睛、歪头,靠物体很近才能看清楚;常常被脚下的小东西绊倒;傍晚看东西不清楚,不敢迈楼梯,容易摔跤。
小知识
如何给孩子选配眼镜
●最好选塑料镜架。由于儿童的屈光度随生长发育而不断改变,所以要经常更换眼镜。塑料镜架经济、耐用且容易整形,可根据儿童的脸形及配戴需要而改变形状。
●镜片有无色和着色两种,儿童一般选用无色镜片。着色镜片会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
●儿童活泼好动,鼻根扁平,所以眼镜常会下滑,达不到矫正屈光的目的。因此要用带腿的镜架,或用松紧带固定在脑后,也可用海绵将鼻架处垫起,以保证镜片的光学中心在瞳孔中央。
怎样发现单眼异常
宝宝单眼视力异常有时在外观上并不能表现出来,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家长不妨一试:将宝宝的一个眼睛遮住,如果宝宝没有反应,则被遮眼可能有问题;而如果宝宝吵闹、拒绝遮眼,则说明被遮住的眼睛视力正常。
用电脑莫忘眼保健
应将电脑屏幕中心位置安排在与胸部同一水平线上,屏幕距离眼睛40~50厘米。
要避免光线直射到荧光屏上。
在操作过程中,经常眨眨眼,或闭目养神片刻。
不要连续操作电脑过久。通常应在连续操作1小时后休息10~15分钟。
多吃些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各种动物肝脏、胡萝卜、蛋黄、小米、核桃等。
芦荟胶的营养价值 保护视力
维生素A具有维持正常视觉反应,维持上皮组织的形态与功能,维持正常的骨骼发育,有维护细胞功能的作用,可以使皮肤柔软细嫩,延慢皮肤变老。
新生儿体检项目有哪些
新生儿体检项目
听力筛查:听力损害是新生儿期可筛查出的最常见的先天性异常疾病。发生率在1-3‰,我国每年约有2-6万聋儿出生,宝宝听力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智力测评:按照不同的月龄得出小儿的发育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智力低下、心理障碍者提出矫正方案。
气质测评:气质是外界刺激的行为表达方式。家长及早了解孩子的气质状况,针对性的科学养育,有利于孩子的潜能到最大的发挥。
早期训练:通过对宝宝视觉、听觉、触觉的训练以及被动体操的实施,可以早期开发宝宝的智力水平,增强体质,提高宝宝的灵活性、反应及平衡能力。
视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弱视及其它眼部疾患。
营养分析、骨密度的检查、血常规及微量元素测定:可以提示家长更好地重视儿童的营养发育状况。
高危儿的管理:出生时有窒息、缺氧、早产等高危儿,更需要监测宝宝的疾病恢复情况,应该早期并多次接受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恢复到正常水平。
宝宝眼睛发育发育小测试
宝宝的视力发育有早有晚,宝宝的视力并不是一出生就定型,而是随着发育的过程逐渐成熟。宝宝表达能力又非常有限,更谈不上看视力表了,那么如何判断宝宝在不同发育阶段视力发展是否正常呢?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测试,妈妈在家就能初步判断宝宝的视力发育是否正常,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这里介绍几种检查方法,只能大概了解宝宝视力有无障碍,并不非常明确,而且个体差异也很明显,发育有早有晚,每个宝宝的情况都有可能不同,如果妈妈感觉宝宝可能有视力方面的问题,应及早去专科眼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排除眼部疾病,以下就是测试眼睛发育是否正常的小方法:
宝宝1个月:
宝宝1个月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宝宝眼前走来走去,小宝宝能随着父母的走动而转动头部和眼睛即为正常。如果宝宝反应不明显,还可以这样来测试:把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红色毛线团,放在距离宝宝眼睛15厘米远的地方,正常情况下,宝宝的眼睛应该能随着毛线团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移动90度。
宝宝2个月:
宝宝2个月了,妈妈拿颜色鲜艳的玩具在宝宝面前晃动,如果宝宝能立刻看到并注视玩具即为正常,另一个判断方法就是:当爸爸妈妈和宝宝脸对着脸,并用表情逗他时,这个时候父母不能发出声音或是用身体接触宝宝,视力正常的宝宝会发出应答性的微笑。
宝宝3个月:
宝宝3个月仰卧时,妈妈妈把红球举到宝宝的脸上方20厘米处,摇动红球引起他的注意,保持20厘米的距离,将红球慢慢移动到他的头左侧,再慢慢移动到头的右侧,观察宝宝的头和眼睛是否随着红球转动180度,重复做3次,如果宝宝能全程注视着红球,视线能跟踪红球180度,即为正常。
宝宝4个月:
宝宝4个月的时候,眼睛能跟随眼前的毛线团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移动180度,两眼能注视放在桌上或床上的有颜色的小球,如糖球、彩色塑料球等,即为正常。
宝宝6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手拿红球,并让其与宝宝的眼睛在一个水平线上,在宝宝注意到红球后,立即松手,让红球落地,但手仍保持原来的姿势,如果宝宝立即低头寻找,但不一定能找到,即为正常。
还可以用一个小游戏来测试宝宝的视力:妈妈用一张卡片或其他什么物体挡住宝宝的一只眼睛,如果宝宝开心地笑,说明未被被挡住的眼睛没有视力障碍;如果宝宝表现出恐惧,提示视力有问题。两只眼睛都要测一测。
宝宝多大能认视力表?
用视力表检查视力是比较准确的方法,但宝宝要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才能用,即使是儿童视力表,也需要等宝宝3岁以后才能使用。不过妈妈也不用担心,3岁以下的宝宝可以采用视觉诱发电位等方法进行检查,能准确反映宝宝的视觉功能。
宝宝的视力发育和饮食有关吗?
有一定的关系 ,在宝宝摄入的多种营养素中,维生A、维生素C和钙质对眼睛发育最为重要,宝宝缺乏维生素A的时候,眼睛感受弱光的能力下降,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还可能会引起眼结膜干燥,眼泪少,不利于眼睛健康,维生素C是眼球晶状体的组成成分之一,缺乏维生素C容易导致晶状体混浊,如果钙缺乏,会影响宝宝眼内组织发育,造成眼球结构异常,巩膜弹性减弱,眼球变形。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跟宝宝眼睛发育有关的小常识,希望给爸爸妈妈带来一些小帮助。
2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听觉发育
2个月的宝宝,当听到有人与他讲话或有声响时,孩子会认真地听,并能发出咕咕的应和声;用声音在宝宝头部周围引逗,宝宝会转头寻找声源。如果孩子满2个月时,仍不会哭,目光呆滞,对背后传来的声音没有反应,应检查一下孩子的智力、视觉和听觉是否发育正常。
产后42天宝宝检查项目
产后42天,除了妈咪要检查外,宝宝也要进行检查。42天的健康检查,是对于新生宝宝既有状况的一个监测,更是能够对宝宝今后的健康养育,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宝宝的检查项目主要有常规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两大项:
常规检查
1、测量身长(应该增长4~6cm)
2、体重(应该增长1000克左右)
3、头围(应该增长2~3厘米);
4、心肺检查(听心跳、肺部呼吸声是否正常)
神经系统的检查
1、运动发育能力
竖头――把宝宝扶坐,拉住他的手臂,使他坐直,看他是否能够自己通过颈部的力量,将晃动的头部竖直固定住。
趴抬头――让宝宝俯卧,看他是否能够依靠肩部和颈部的力量,抬起头来。
2、神经反射检查
出生反射的消失――例如拥抱反射、觅食反射、握持反射,这些反射应该在宝宝出生后3个月内消退。这些反射的消退,是大脑发育的表现。如果大脑没有得到继续的发育,这些反射就会老存在。因此,出生反射的消失,是检测大脑发育的一个指标。
行为反射的建立――看宝宝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够注视人、是否能够对喜欢的物体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