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3岁前必要的11次检查
宝宝3岁前必要的11次检查
1.出生后立即进行的检查
检查地点:宝宝出生的医院
检查内容:宝宝经历的第一次常规检查,测量宝宝的头围、身高、体重,查看宝宝皮肤的颜色,检查宝宝心脏是否有杂音、呼吸是否正常、肌肉紧张程度和活动是否符合标准。
提示:这些检查是每个刚出生的宝宝都要经历的。也许你会担心宝宝刚出生就被这么多医疗仪器折腾一番,会不会不适应。放心吧,每个为宝宝检查的医生都很有经验,他们会告诉你宝宝每项检查的结果。
2.出生第一周内的基础检查
检查地点:宝宝出生的医院
检查内容:医生采一滴宝宝的足跟血做化验,验证宝宝甲状腺和循环系统是否正常运作。医生还会提醒哺乳的妈妈饮食上的选择,告诉你们照顾新生宝宝的一些注意事项,尤其是如何预防宝宝佝偻病以及宝宝猝死的建议。
提示:这些检查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四到六天里进行,宝宝经历人生中第一次采血,虽然很疼,但是很必要的,而且对以后不会有影响,爸爸妈妈大可放心。另外,对医生的饮食建议妈妈一定要认真听,不要只顾孩子而忽视了自己。宝宝得到高质量的食物,才能更健康的成长。
3.满月内医生的家访检查
检查地点:你家里
检查内容:家访有两次。第一次,宝宝回家后一星期,医生去你家帮宝宝测量身体、体重、头围,查看宝宝的黄疸,确认脐带是否脱,以及四肢的活动情况等;第二次,在宝宝满月的时候,主要为宝宝做听力筛查。存在听力问题的宝宝,出生后三个月内是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这次检查很重要。
提示:家访对妈妈和宝宝都很重要,所以出院后先要到你家附近医院的保健科,和医生预约家访的时间。刚刚做了妈妈,照顾宝宝时肯定有很多疑问,最好随时把它们记下来,等到医生家访的时候再一一询问清楚。
4.四到六周体检第一步
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这次检查的重点是检查宝宝肌肉发育、四肢发育和智力发育。通过宝宝趴下的抬头情况检查宝宝的肌肉发育。通过髋关节是否运动自如,判断宝宝的四肢发育是否正常。另外是一些基础检查,测量身高、称体重,检查生长是否正常,心跳和其他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提示:这次体检可以说是宝宝体检计划的第一步,爸爸妈妈最好为宝宝选一个固定的医院,这样以后体检时医生就能对宝宝的发育有大致的了解。
5.三个月的心智发育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医生主要检查宝宝的身体和心智是否正常发育。宝宝现在已经三个月大了,与周围的环境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他的眼神是否跟着物体移动,能否用目光与人交流,并对别人的微笑报以笑容,宝宝是否能把两只手握在一起抓东西,能否握拳,这些都在检查范围内。
提示:你的宝宝已经不再只是喜欢在吃饭和睡觉中找乐趣,他开始学着认识妈妈,学着和妈妈交流。所以不管医生会不会检查宝宝的心智发育,你在家都要注意宝宝这方面的变化。
6.六个月的运动能力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医生就把检查的重点放在宝宝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上面。大多数宝宝已经能够在趴在床上用双臂撑起身体,并仰起头,还能很轻松地用手拿起物品。另外医生会注意几个重点:宝宝是否能够注意到别人的目光,是否对呼唤或电话铃有反应,是否能翻身。
提示:宝宝学会翻身后,可以很从容地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医生在检查后,还会提醒爸爸妈妈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发生的意外或导致受伤的危险,所以体检完不要着急走。
7.九个月微量元素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最好检查一下宝宝体内的微量元素,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缺钙、缺锌,而食欲不好,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医生会抽一滴宝宝的指血,用来做化验,这种方法比化验头发更准确。
提示:化验结果只是暂时的,即使宝宝出现某种微量元素缺乏也没关系,医生会给你适当的建议和治疗。
8.一岁语言、运动和牙齿的发育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这次体检除了常规检查外,医生通常会着重三个方面:一、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大多数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身体语言”和爸爸、妈妈聊天。二、宝宝运动能力的发育,具体包括宝宝的爬行、停止、站起来、用食指和拇指抓住目标物。三、宝宝牙齿发育,按照公式计算,应出6~8颗牙齿。乳牙萌出时间最晚不应超过一周岁。
提示:一岁的宝宝情绪变化很大,再不能像小时候那么老实。所以体检的时候最好选择宝宝精神状态好的时候。
9.一岁半血液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医生为孩子检查血红蛋白,看是否存在贫血情况。另外,医生还会询问孩子平时饮食情况,会给宝宝一些营养建议。
提示:一岁多的宝宝不会很老实的等着抽血化验,所以抽血的时候你要配合好医生,不要让宝宝乱动,紧紧抱住他。
10.两岁以后每年体检一次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重点:宝宝两岁之后每年都需要体检至少一次。除了那些常规的项目外,医生还会特别检查孩子运动的协调性和对词汇的掌握程度。比如通过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查看他走、弯腰、下蹲和起立、以及扶着扶手爬楼梯时的协调性。通过让孩子认物、和孩子玩过家家游戏,判断他掌握的词语量。
提示:宝宝长大了,体检也不频繁了,所以爸爸妈妈更不能忘记每年的一次体检。除了这些重点检查外,身高、体重等常规检查也很重要,应该做好记录。
11.三岁视力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孩子到3岁时,视力已达到与成人近似的精确程度。此时宝宝应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检查的方法和成人差不多,主要测试孩子是否近视和弱视。
提示:如果孩子有视力问题,这次检查就能及时发现,并在4岁以前治疗,效果才最好。
解读孕中期三次产检的相关事项
孕15~16周第一关:不必谈“糖”色变
这次产检,孕妈妈除了每次必做的基本例行检查外,要抽血做著名的“唐筛”了!唐氏综合征筛查,针对的是年龄小于35岁的孕妈妈,筛查胎宝宝有无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脊柱裂综合征及神经管畸形等。
孕17~20周第2关:“排畸”,相信TA一定没问题
20周左右的产检,除了常规的血、尿检查,会安排一次B超,大多数孕妈妈称之为“排畸”,并一直对其有所担心,生怕宝宝过不了这关。其实对于生活习惯一直良好,有备而孕的孕妈妈来说,完全不用担心,只把这次产检当成一次你要亲眼看到宝宝面貌的激动时刻吧!
宝宝3岁前不可错过的8次体检
1、刚出生时
检查包括:皮肤颜色、身体各个部位、心率、刺激后反应、肌张力、呼吸。
这是宝宝出生后接受的第一次检查,一般在出生后立刻进行。如果发现宝宝异常,可及早进行治疗。
2、出生后第42天
肢体:小胳膊、小腿总是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
视力:能注视较大的物体,双眼可追随运动的笔杆,而且头部亦随之转动。
微量元素:查看宝宝体内的微量元素是否达标。
生殖器:男宝宝的睾丸这时应该降入阴囊。
3、宝宝6个月时
动作发育:会翻身,会坐,但还坐不太稳。会伸手拿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塞入自己口中。
视力:身体能随头和眼转动,对鲜艳的目标和玩具,可注视约半分钟。
听力:注意并环视寻找新的声音来源,能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
牙齿:这时有些孩子可能长了2颗牙,有些还没长牙,要多给孩子一些稍硬的固体食物,如面包干、馒头干等练练咀嚼,磨磨牙床,促进牙齿生长。
血液:由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尽,若补充不及时,就易发生贫血。需分析贫血的原因是饮食原因还是疾病造成的。6个月也是可添加辅食的月龄。
骨骼:钙的需要量越来越大,缺钙会形成夜间睡眠不稳,多汗,枕秃。较严重的还会出现方颅,肋骨外翻,应让孩子每天都有户外活动的时间,同时补充维生素。
4、9个月时
动作发育:坐得很稳,躺下后能够坐起来,能灵活地前后爬,扶着栏杆能站立。双手会灵活地敲积木,拇指和食指能协调地拿起小东西。
视力:能注视画面上单一的线条,视力约0.1。
牙齿:宝宝乳牙的萌出时间大部分在6~8个月,乳牙的计算公式:月龄减去4~6。这时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牙齿。
微量元素:最好检查一下体内的微量元素,此时孩子易缺钙、缺锌。缺锌的孩子一般食欲不好,免疫力低下,易生病。
5、1周岁时
动作发育:这时候的孩子能自己站起来,能扶着东西行走,能手足并用爬台阶,能用蜡笔在纸上戳出点或道道。
视力:可拿着父母的手指指鼻、头发或眼睛,大多会抚弄玩具或注视近物。
听力:喊他时能转身或抬头。
牙齿:按照公式计算,应出6~8颗牙齿。乳牙萌出时间最晚不应超过1周岁。如果孩子出牙过晚或出牙顺序颠倒,就要寻找原因,它可能是由缺钙引起的,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
6、18个月时
大小便:能够控制自己的大便,在白天也能控制小便,如果尿湿了裤子也会主动示意。
动作发育:能够独立行走,会倒退走,会跑;能扶着栏杆一级一级上台阶,下台阶时,会往后爬或用臀部着地坐着下。
视力:注意保护宝宝的视力,尽量不让宝宝看电视,避免斜视。
语言:会听懂简单的话,并按你的要求做。
血液:孩子须检查血红蛋白,看是否存在贫血情况。
蛔虫症:1岁半的孩子,自己能够吃东西、喝水,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感染蛔虫症。应查一下大便,看是否有虫卵。
肘部脱位:1岁半的孩子活泼而好动,但其肘关节囊及肘部韧带松弛薄弱,在突然用力牵拉时易造成挠骨头半脱位。家长在给孩子穿衣服时,教训孩子时,应避免过猛的牵拉动作。
温馨提示:1~2岁,体检变为每半年一次。到第6次体检的时候,孩子已经18个月了,会有一些特殊问题引起医生关注,医生可能就会在这次体检的时候提醒你。
7、2周岁时
动作发育:能走得很稳,还能跑,能够自己单独上下楼梯。能把珠子串起来,会用蜡笔在纸上画圆圈和直线。
大小便:完全能够控制。
牙齿:乳牙20颗已出齐。
语言听力:大约掌握了300个左右的词汇,会说简单的句子。如果孩子到2岁仍不能流利地说话,要到医院去做听力筛查。
8、3周岁时
动作发育:能随意控制身体的平衡,完成蹦跳,踢球、越障碍、走S线等动作,能用剪刀、筷子、勺子,会折纸、捏彩泥。
视力:孩子到3岁时,视力达到0.5,已达到类似成人的精确程度。此时宝宝应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我国大约3%的儿童发生弱视。
牙齿: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有龋齿,牙龈是否有炎症。
宝宝一岁内必做的五次体检
第1次体检(出生后第42天)
宝宝出生后第42天,迎来第一次个体检。通常医生会检查宝宝身高、体重、心肺、血色素、锌卟磷、碱磷酶、分髋试验、臀纹、脐部、进行营养测评。此时宝宝还很小,心肺检查主要以听诊、叩诊完成,查血也只简单地查几样,其中锌卟磷是查血液中铁的指标,碱磷酶是检查钙的指标。分髋试验和臀纹是检查宝宝的髋部是否有问题,髋关节是否有先天性脱位的情况。脐部体检是检查宝宝是否有先天性疾病脐疝。
第2次体检(宝宝4个月时)
检查的项目有称体重、量身高、量头围、听心脏、验血。4个月的正常宝宝平均体重为7.36千克,身高为64.5厘米。
第3次体检(宝宝6个月时)
宝宝6个月时,医院除了称体重、量身高、量头围,还会听心脏、验血、检查骨骼发育和微量元素的情况。6个月之后,宝宝由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尽,易发生贫血。6个月以后的宝宝,缺乏微量元素如缺钙会影响骨骼正常发育,严重钙不足会出现方颅、肋骨外翻。
第4次体检(宝宝9个月时)
宝宝在9个月时,医院一般会进行动作发育、视力、牙齿、骨骼、微量元素的检查。此时宝宝视力初步可测,约0.1,能注视画面上单一的线条。此时宝宝易缺钙、缺锌。缺锌的宝宝,免疫力低下,易生病,所以宜检查微量元素。
宝宝多大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半岁后需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是在定期体检时,通常是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爸妈的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宝宝多大可以不尿床 怎么避免宝宝尿床
1、睡前要求孩子上厕所小便;
2、睡前2小时内,不要喝太多的盈利和水;
3、家长睡前可以定时叫醒孩子尿一次,一般是晚上11:00-12:00点;
4、如果宝宝5岁以后还经常尿床,要考虑是疾病引起的,尽早就医检查。
胎儿颈部透明带是什么
随着二胎政策放宽,很多妈妈都开始了二胎生育计划,面临二胎生育,很多妈妈心情非常纠结。多数妈妈都已经是三十多岁了,在怀孕很容易成为高危产妇,担心产检不过关。国健妇产医院产科专家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孕妈,产检项目会有些区别,高龄孕妈的产检尤为注意,胎儿颈部透明带检查是孕期重要产检项目之一,也是高龄孕妈必须做的一项检查,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呢?不做不行吗?产检关系母婴健康安全,不能模棱两可,对此我们特别咨询了国健妇产医院的产科专家。
一般在孕妈妈11到14周时就要进行胎儿颈部透明带检测,这项检查主要是测量皮肤和软组织之间的最大空隙厚度,通过检测可以检查胎宝宝是否出现染色体异常。如果胎宝宝的颈部透明带厚度大于3.0毫米即为异常,这种情况下会加剧患有唐氏儿的风险,通过检测进一步确定染色体是否正常。如果出现问题,建议孕妈妈在10到12周时做绒毛膜取样检查,或在12~15周施行早期羊膜腔穿刺。有的医院也会要求在16~20周时做传统羊膜腔穿刺手术。
确诊为低危人群患者,34岁以上的孕妈要先接受羊膜腔穿刺检查,34岁以下的孕妈可以等到14~18周时再接受母血唐氏症筛查。
宝宝3岁前应做八次体检
1.出生后42天。
宝宝出生后的首次体检,通常医生会检查身高、体重、心肺、分髋试验、臀纹、脐部、进行营养测评。此时宝宝还很小,心肺检查主要通过听诊、叩诊来完成,分髋试验和臀纹是检查宝宝的髋部是否有问题,髋关节是否有先天性脱位的情况。脐部体检是看宝宝是否有先天性疾病脐疝。医生还会以拉坐和竖抱等方式来测试宝宝竖头的情况,用玩具来测评手部抓握情况,用移动的图卡或玩具测试追视情况,用摇铃测试听觉,并询问家长宝宝语言发育的情况。
2.宝宝4个月。
体检项目包括体重、身高、头围、心脏、视力、听力、动作发育、验血等。一般四个月的宝宝可以主动翻身,俯卧抬头可达90度并可抬胸,拉坐时可较好地配合医生,可以很好地竖头,有主动抓握意识,追视图片或玩具可以达到180度,听到声音会转头寻找声源,逗笑能发声,偶尔还可以发“b、p、m”音。还可以通过骨密度测定来评价宝宝是否缺钙。
3.宝宝6个月。
体检项目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视力、听力、动作发育、口腔、发育智能、验血、骨骼检查等。有的宝宝已萌出乳牙,会有流口水和磨牙的现象,家长要给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防止出现口周湿疹和龋齿等。此时,宝宝已能够灵活地翻身,独坐稳定而持久,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扶着腋下可以主动迈步,玩具能在两手之间倒手,想要抓取小物体,叫名字有反应,偶尔模仿发音,甚至可以说“爸、妈、打”等词,能够理解语言和动作及物品之间的联系,怕生反应明显。另外,半岁后,母体提供的微量元素已消耗殆尽,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很可能缺乏微量元素,因此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查并遵医嘱适当补充。
4.宝宝9个月。
除了和以前几次检查同样的项目以外,此时,宝宝通常已经长出2~4颗牙了。医生会重点检查是否有龋齿,并叮嘱家长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9个月已经能够手膝爬,可以从仰卧位坐起到站立和坐下,各种体位和姿势之间可以较好的转换,扶着东西可以站并迈步,有取放意识,能用拇指食指捏取小物体,会盖瓶盖、套杯等,可以清晰地发“爸、妈”音,能够理解语言和动作联系,可以执行简单的指令,能认识身体部位,模仿家长肢体动作。
5.宝宝一周岁。
如果此时还没出牙,很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家长要按医生的指导及时补钙。1岁的宝宝已经可以爬越障碍,独立站片刻,扶物行走了。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增强,他已经可以搭积木、滚皮球、够玩具、翻书画、学涂鸦了。他还可以理解更多的语言,学会用点头和摇头表达自己的意见,模仿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以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还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甚至还可以说“抱、拿、给、走、要”等简单的词语。
6.宝宝一岁半。
除了常规检查以外,此次还可能会检查脖子、耳朵、眼睛、牙齿、腹胸部、生殖器等,查看是否有淋巴结肿大的情形,看耳朵是否有感染的症状,眼睛是否斜视,牙齿是否变黄变黑,牙齿的排列及咬合是否正常、心肺处有无杂音及心跳频率、是否有肝脏或脏脾异常肿大、是否有疝气。此外,还需要查大便和血红蛋白,因为1岁半的宝宝,很容易贫血或感染蛔虫。1岁到1岁半的时候,囟门就会闭合了。医生会用手轻轻触摸宝宝头部,查看闭合情况。如果闭合得较晚,或囟门数值较大,都要引起注意。
7.宝宝2岁。
此时宝宝走路很稳,还能跑,单独上下楼梯。手指动作方面,已经能串珠子,会用蜡笔在纸上画圆圈和直线等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如果两岁仍不能流利地说话,就要到医院做听力筛查。此时,乳牙20颗已出齐,要注意龋齿和牙龈发炎等问题。
8.宝宝3岁。
此时,视力达到0.5,应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我国约3%的儿童有弱视。如在3岁时能发现,4岁以前治疗,效果最好。动作发育方面,跟宝宝做游戏,观察他能否随意控制身体平衡,完成蹦跳、踢球、跃障碍、走S线等。手指能否使用工具,如剪刀、筷子、勺子等,是否可以跟着你学折纸、捏彩泥等。
宝宝体检项目有哪些
身高:2岁前的宝宝站立不稳或难以安静,应该平躺测量身高;2岁后便可站立测量。一般来说,新生儿的平均身长为49厘米~50厘米;出生后的第1年约长高25厘米;第2年则约长高11厘米;宝宝2~4岁,每年平均长高6厘米~7厘米。
体重:正常新生儿的体重在2.7千克~4.1千克之间;4个月大时宝宝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1岁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2岁6个月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
头围:测量宝宝头围的方法是用皮尺沿眉毛上缘往后水平绕行,经耳朵上缘、后脑中心,再绕回原点,所测定的结果便为头围。新生儿的头围为33厘米~34厘米;3个月时宝宝的头围约为40厘米;6个月为43厘米~44厘米;1岁时则增长到46厘米;2岁时约为48厘米。
皮肤:体检时,医生会检查宝宝的皮肤有无淤血、黄疸、静脉扩张、血管瘤、湿疹及炎性肿块等问题。
头颅:头颅的检查项目有囟门闭合程度、柔软度、膨出与否、头骨形状及缺失情况。
眼、口、鼻、耳:检查脸部及五官是否有变形。另外,还需进行视力、听觉、口腔,特别是牙齿的检查。
颈部和胸部:颈部需检查是否有囊肿、血管瘤、囊状瘤,胸锁乳突肌的对称性有无变化及纤维化,锁骨是否对称及有无骨折;胸部要观察是否对称,有无鸡胸、漏斗胸等。
心、肺、腹部:检查的项目有听诊心音、测量血压;观察宝宝呼吸的频率、深度;听诊呼吸音是否正常;检查宝宝是否有气胸、肺塌陷、肋膜积水、横膈疝气;检查宝宝是否有肝脾肿大、肠梗阻、疝气、脐部问题等。
生殖器:医生会检查男宝宝的生殖器外观,有无隐睾、阴囊水肿等;检查女宝宝外生殖器有无分泌物、性别不明等问题。
四肢、脊椎:四肢检查的重点是测量其长度及对称性;脊椎检查则为判断是否有先天性脊柱侧弯、软组织肿大、脑脊髓膜膨出等。
如何定期做好宝宝的健康体检
随着小宝宝的不断成长,为人父母并不能准确掌握宝宝的健康状况,那么定期带孩子去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格检查吧!
定期体格检查,首先可以系统了解宝宝各个年龄段的体格生长情况,通过定期的多次测量,不仅可以知道孩子目前的生长水平是否达到参考标准,还可以及时了解一段时期内,宝宝生长的动态变化,观察他的生长速度是否和参考标准相近,能及时发现生长异常,仔细寻找病因,使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次,对孩子的智能发育作出评估,了解孩子的智能发育是否在正常水平。发现有疑,进一步通过神经心理测试对孩子的智能发育做全面的评价,对有智能发育迟缓和心理发育偏离的孩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计划。另外,在定期体格检查时,还能从保健医生处得到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了解许多有关孩子喂养、护理、卫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宝宝长得更健康。
带宝宝定期体格检查,一般来讲,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隔1-2个月一次;6个月到1岁,每2-3个月一次;1岁到3岁每半年一次;3岁以后每年检查一次。
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
一般情况 详细询问宝宝的进食、大小便、睡眠、户外活动、疾病等一般情况。
全身检查 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及评价;婴儿前囟的闭合情况、牙齿萌出或患龋齿的情况,眼、耳、淋巴结有无异常,以及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四肢关节、骨骼、皮肤等全面检查。
发育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孩子发育的粗动作、细动作、言语发育、社会适应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如婴儿生后6-9个月应进行血色素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指导。
每一次做完体格检查后,都应该详细记录在宝宝健康手册上,父母要妥善保管好这本宝宝健康手册,记录宝宝成长的健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