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质容易得什么病
阳虚体质容易得什么病
阳虚体质是中医九种体质之一,中医认为:当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生里寒的表现,主要症状为: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无力或有肢体浮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淡白,脉沉微无力等,阳虚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寒邪外侵或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房事不节、久病之后而发病。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因此,阳虚体质的人,应以益气、温阳、散寒为治则,还应针对脏腑辨证,分别温补心、脾、肾之阳气。
气虚体质的症状 气虚体质容易感冒
气能后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同时也能去除人体内部的病邪,因此气虚体质的人较其他人更容易感冒。
哪些人不能大量喝白开水
喝水是个好习惯。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有小部分人,就不大适合大量的喝白开水。中医讲究的是,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饮食宜忌。中医认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这三种体质的人是不适合大量喝白开水的,否则就会出现胃胀、食欲不振、腹泻等脾虚水湿内停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头晕、呕吐、口淡、口角流口水等水饮上犯的表现。
气虚体质:精神疲倦,少气懒言;容易出汗、口淡、不想喝水;容易疲乏、感冒。
阳虚体质:容易怕冷,平时手脚比较凉,天冷的时候更加明显。喜欢偏热的饮食,对冷饮等冷食敬而远之,一旦吃了冷的食物还可能出现腹泻。
痰湿体质:面色淡黄而黯,眼部有轻微浮肿的感觉,面部的皮肤油脂较多。这种体质的人多汗,汗液黏腻,口黏腻或觉口中发甜。
这三类人士不喜欢喝水,如果强迫自己每天喝白开水,本身觉得很痛苦外对身体也无益。那么这三类人士又该如何补充水分呢?建议气虚体质的人士选择白术或党参煮汤代水喝,阳虚体质的人士可以泡普洱茶或煎一些西洋参汤代水喝,而痰湿体质的人士则可以用苡米或扁豆煮汤代水喝。
阳虚分为哪几种 阳虚体质容易得什么病
寒化类疾病。
阳虚者体内阳气缺失,发病倾向多集中在寒化类的疾病,如容易患有痹证(老寒腿、四十肩)、咳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泄泻、痛经等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温中补阳调理。
阳虚体质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阳虚体质容易得什么病 阳虚气郁体质忌口食物
如下所示:
对于阳虚气郁者来说,生活中要避免吃阴冷寒凉的食物,常见的有西瓜、冰棍、冬瓜、梨、苦瓜、石榴等,避免加重自身寒气,导致病情加重,对自身的健康造成威胁。
小贴士
对于阳虚气郁者来说,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住在常年潮湿的环境中,否则也很容易加重自身体寒症状,对自身健康造成威胁。
阳虚气郁体质的表现及调养 阳虚体质容易得什么病
具体如下: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群来说,自身体内阳气不足,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弱,身体经常会会出现畏寒怕风、怕冷,手脚冰凉等情况,对季节转换特别敏感,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病,因此体质者生活中要注意保养身体。
阳虚体质容易得什么病 阳虚体质多久能调回来
因人而异。
阳虚体质症状较轻的情况下,是可以调理到正常体质的,但具体要多久得根据自身身体情况,以及调理方式来决定,按照正确的方式调理一般2-3个月左右就能补过来。
但如果身体阳虚比较严重,或者没有按照正确方式调理的话,耗时就会比较长,因此阳虚体质多久能调回来是因人而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