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天天做噩梦怎么办 求助心理医生

天天做噩梦怎么办 求助心理医生

如果曾经经历过重大变故导致心理出现创伤,引起反复噩梦的情况,可以向正规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进行专门的心理干预。比如放松、减轻焦虑、消除意象、反思和转变、整合等等。

老做噩梦警惕心脏病

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做梦,但是梦也是千奇百怪的,对于解梦可信可不信,但是,如果经常做噩梦,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其实老做噩梦要警惕健康出了问题,专家告诉我们:老做噩梦要警惕心脏病。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哪些情况容易出现噩梦?英国的专家告诉我们,首先,噩梦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比如有助于扩张血管的,着一类药物被认为是“噩梦制造者”。还有多位医学专家认为,它会间接改变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平衡,进而诱发噩梦。

其次,在《荷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也证实了噩梦与心脏病存在一定关联。因为心脏病患者更可能出现呼吸问题,一半心脏有问题的人大都会出现呼吸不畅,甚至出现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这种情况会导致大脑供氧量降低,引发噩梦。据相关统计,心律不齐会导致噩梦危险增加3倍,胸闷、胸痛可使其增至7倍。

再次,如果经常的做噩梦,专家还提示我们这可能是偏头痛发出的预警信号。一项研究发现,偏头痛发作前,人往往会做一些关于“愤怒”和“攻击”的噩梦。一种理论认为,这是因为偏头痛导致大脑发生了多种变化。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是噩梦的另一常见原因。英国的睡眠专家表示,睡眠太少容易诱发睡眠瘫痪症,也就是俗称的“鬼压床”,常发生在刚入睡或是将醒未醒时。患者觉得自己已醒来,可以听见声音、看到影像,却突然发现全身不能动弹,喊不出声,有时还会有幻觉。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会觉得恐慌,所幸这种情形多半能在一两分钟内消失。这种也就像噩梦一样,会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又心存余悸。

产后严重失眠是怎么回事

产后失眠的原因

新妈妈在产后第一次当妈妈,精神难免感到紧张、兴奋,同时也会有抑郁、恐惧、焦虑、烦闷等精神因素,这些精神因素常可引起失眠。

压力过重,环境改变,噪声、光和空气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是另一重要原因。

晚餐过饱、啡前饮茶和咖啡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失眠。

产后失眠表现

产后的妈妈每晚睡觉都会做梦,白天总感觉头昏沉沉的,有时还会做噩梦。有妈妈认为失眠时因为多梦导致的,实际上和人的情绪有关系,新妈妈情绪上难免有焦虑、担心,加上有入睡后会做梦的心理,会导致入睡很浅,影响睡眠质量。其实,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有助于记忆、过滤无用信息,保证正常的效能。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这种心理使自己产生心理负担。

心理阻碍睡眠表现

有些产妇在白天的工作中受到挫折后心情不佳,导致一整天情绪低落,晚上难以入眠。由于一次过失就会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反复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不已。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责、懊悔之情越发严重,大脑细胞长时间处于幻想与兴奋状态,自然就无法入睡。

找不到头绪表现

遇到突发事件后,经常手足无措,即使是一件小事也理不清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晚上睡觉的时候也经常想来想去,导致睡眠质量不佳。有的人在遭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反应,而是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晚上睡觉时也是左思右想,始终处于进退两难、焦虑无助的状态

其实小编觉得那些新晋的妈妈们一定要勇于接受现实,要保持自己乐观的心情,还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尽快恢复体力,并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多多注意锻炼身体。但是在自我调节无效的时候,妈妈应及时求助心理医生,进行适当的药物调理。

指甲甲床变短怎么恢复 孩子指甲甲床变短需警惕心理疾病

指甲甲床变短的人群中,有大部分群体是孩子,因为孩子属于心理比较敏感、脆弱的群体,可能因为经常被家暴、被父母忽视、遭遇同学或朋友的欺凌等引起愤怒、抑郁、痛苦,然后潜意识深处想反抗,但是由于没有反抗能力,会采取主动毁掉自己的武器——指甲,表达“没有反抗能力”的愤怒与无助。

父母在遇到孩子有指甲甲床变短或孩子摧残指甲的现象,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不要急于训导、指责,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身心问题,积极寻找引起病症的根源,并帮孩子矫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要时要勇于求助心理医师。

吃安眠药的副作用

几乎所有的催眠药都存在“宿醉”现象,尤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苯二氮卓类催眠药,比如安定、舒乐安定等。什么是宿醉现象呢?原来,许多失眠患者服药后能安然入睡,但醒来后却昏昏沉沉,头昏脑胀,无法集中注意力。日长月久,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解决方案:

首先,对年轻的上班族来说,宿醉现象最为头疼。罗教授指出,这部分人并不需要首选催眠药治疗,而应首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效果好,没有副作用,比如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手段都能收到治标治本的效果。罗教授既是神经内科临床大夫、又是执业心理医师,他坦陈,因为认知度不高,与国外相比,目前因失眠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太少了。

第二,如果宿醉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可以换用其他新型的选择性催眠药,比如佐匹克隆(商品名忆梦返)等。

恶梦连连

催眠药还会产生一个较为麻烦的现象,就是服用后可能做噩梦,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这让患者睡得更不安稳,失去了服药的意义。

解决方案:同属于苯二氮卓类的安眠药,化学结构不同,每个患者对之的反应性也不尽相同。一个患者如果服用安定后做噩梦,换用其他的同类安眠药,比如换用舒乐安定等,可能噩梦现象就会有所缓解。因此,换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戒断反应

因为产生瘾性、依赖性,催眠药属于国家二类毒麻药品。成瘾后,患者会不自觉地加大催眠药的剂量,如果停药的话,会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震颤谵妄,甚至惊厥等,被称为“戒断反应”,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和自我感觉。

解决方案:第一、失眠症状好转后,不能骤然停药。一般来说,服药剂量较小、每晚只服1片的患者,可以马上停药;每天服药超过2片以上的患者,要逐渐减量,大约每隔两三天减一半的剂量,以4片为例,先减为2片,三天后减为1片,再三天后减为半片。第二,目前来说,选择一些新型催眠药,如佐匹克隆等,成瘾性要小一些。

老年痴呆

长期服用催眠药,可能会带来一个较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记忆力逐渐减退,反应力下降,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症。

解决方案:服催眠药不要超过两个星期,在停药期间,在心理医师指导下进行认知疗法,建立“我本来可以不需要安眠药就能睡好”的信念,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很多人错误地认识睡眠,认为一定要睡足7—8个小时才算正常,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要焦虑,更不要动辄求助于催眠药,因为长期服用催眠药的危害可能会大过失眠本身。

反复做噩梦可能提示身心问题

梦境1: 爬山

解读:压力过大

张先生来看病,说晚上睡不好,而且经常做同样的梦:自己在爬一座高山,爬得筋疲力尽,山顶仿佛近在咫尺,却好像永远也到不了。经过询问,张先生是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经理,近来房子销量不好,压力很大。

点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压力会在梦境中反映出来,而爬山则是最常见的梦中场景之一。张先生的梦很明显与现实压力有关,而筋疲力尽恰恰折射出他的心理状态。

和张先生聊了很久,经过一番分析后,我建议张先生及时调整作息时间,每晚10时准时休息。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张先生的睡眠质量果然有了改善,已经很久不做梦了。

梦境2: 怪物追

解读:陷入困境

王女士结婚近20年了,近日她丈夫突然向她提出离婚,这让她感到很无助。接连很长一段时间,王女士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几乎整晚都无法入睡,即使睡着了也是噩梦连连。

来就诊的前一天晚上,王女士还做了一只怪物不停地追赶自己,怎么跑都无法摆脱困境的噩梦。

点评:在受到重大打击或情绪恶劣时,我们很容易被噩梦的阴影所笼罩。如梦见怪物追赶,可能是遇到了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药物和心理治疗,王女士的情绪稳定了许多,再也没做过噩梦。

梦境3: 溺水

解读:心脏异常

李女士今年60多岁了,最近一个月,她经常梦到自己掉入水中,并且这种感觉很真实,并伴有透不过气、心慌、胸闷等症状,睡眠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不得不到医院寻求帮助。

点评:梦不仅可以折射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揭示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在梦境中感受到各种不适,如心慌、胸闷、疼痛等症状,应密切关注身体是否出现了问题。

梦境中的水往往代表着我们在胎儿时期所处的羊水,象征着母体,本该给人一种安全放松的感觉,但李女士的梦却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建议李女士进行全面体检。检查结果表明,李女士患有冠心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也很少再做噩梦.

老做噩梦怎么办

晓琳问:我是一名上高一的女生。最近老被一些噩梦缠绕,闹得我晚上睡不安宁,白天心有余悸。梦的内容有被小流氓追逐、有碰到凶狠的猛兽、有考试考得很惨的局面、有被人当众羞辱……内容虽然五花八门,但都包含着恐怖、危险、耻辱、失败的成分。我该怎么办?

答:按照心理分析的观点,噩梦是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生活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结果,也是受长期的心理困扰而将不良情绪压抑到潜意识之中,又通过梦的形式释放了出来。

那么,运用什么心理训练的方法能帮助常做噩梦者从噩梦中解脱出来呢?

方法并不十分复杂———排练自己所做噩梦的情节剧本,即噩梦患者要把自己所做的噩梦写成比较平静的剧本,然后,每天在脑中排练。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心理训练确实可以使常做噩梦者结束噩梦。据心理学家所做的一项研究,对28位平均受噩梦之苦达19年之久的志愿者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治疗。7个月后,他们每周平均做噩梦的次数从4次减少到2次左右。

你可以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选择一个新近做的噩梦,例如因过胖和口拙而老被几个同学羞辱的情景。把这个梦记录下来,然后以你自己乐意的方式重新改写。例如把自己描写成自信坚强的人,在面对某些同学的羞辱时,从容镇定,气势不凡地一一回击对方的挑衅,驳斥得对方羞愧而退,并赢得了其他大多数同学的尊重和钦佩。这么一改写后,你的恐惧情绪会逐渐消失,自信勇气开始提高,坚持一个月后,就会摆脱噩梦。

对于现实中自己常担心恐惧的一些情境,也可以试用这种“改写剧本”的心理训练方法,如当众说话紧张,见了异性脸红等,以给自己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你怎么避免安眠药的副作用

宿醉现象

几乎所有的催眠药都存在“宿醉”现象,尤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苯二氮卓类催眠药,比如安定、舒乐安定等。什么是宿醉现象呢?原来,许多失眠患者服药后能安然入睡,但醒来后却昏昏沉沉,头昏脑胀,无法集中注意力。日长月久,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解决方案:

首先,对年轻的上班族来说,宿醉现象最为头疼。专家指出,这部分人并不需要首选催眠药治疗,而应首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效果好,没有副作用,比如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手段都能收到治标治本的效果。神经科专家说,因为认知度不高,与国外相比,目前因失眠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太少了。

第二,如果宿醉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可以换用其他新型的选择性催眠药,比如佐匹克隆(商品名忆梦返)等。

噩梦连连

催眠药还会产生一个较为麻烦的现象,就是服用后可能做噩梦,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这让患者睡得更不安稳,失去了服药的意义。

解决方案:同属于苯二氮卓类的安眠药,化学结构不同,每个患者对之的反应性也不尽相同。一个患者如果服用安定后做噩梦,换用其他的同类安眠药,比如换用舒乐安定等,可能噩梦现象就会有所缓解。因此,换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戒断反应

因为会产生成瘾性、依赖性,催眠药属于国家二类毒麻药品。成瘾后,患者会不自觉地加大催眠药的剂量,如果停药的话,会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震颤谵妄,甚至惊厥等,被称为“戒断反应”,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和自我感觉。

解决方案:第一、失眠症状好转后,不能骤然停药。一般来说,服药剂量较小、每晚只服1片的患者,可以马上停药;每天服药超过2片以上的患者,要逐渐减量,大约每隔两三天减一半的剂量,以4片为例,先减为2片,三天后减为1片,再三天后减为半片。第二,目前来说,选择一些新型催眠药,如佐匹克隆等,成瘾性要小一些。

老年痴呆

长期服用催眠药,可能会带来一个较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记忆力逐渐减退,反应力下降,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症。

解决方案:服催眠药不要超过两个星期,在停药期间,在心理医师指导下进行认知疗法,建立“我本来可以不需要安眠药就能睡好”的信念,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很多人错误地认识睡眠,认为一定要睡足7—8个小时才算正常,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要焦虑,更不要动辄求助于催眠药,因为长期服用催眠药的危害可能会大过失眠本身。

压力是做噩梦的诱因

“梦是伴随着人类睡眠过程的一种状态,睡眠中有个快动眼期,如果你这时正在做梦并恰巧醒来,就会记住。”精神分析专家、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张天布表示。现代脑科学及睡眠医学证实,无论你有无感觉,每晚约有两个小时在做梦,平均会做四五个梦。也就是说,如果你活到80岁,一生可能做了10万个梦。

“尽管没有确切数据,但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等让越来越多现代人被噩梦纠缠。”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称,相对来讲,习惯负面思考、容易紧张、压抑、悲观的人常做噩梦。研究显示,有三种人更容易做噩梦:

年轻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不堪噩梦困恼来求助我的人将近翻了一番。以前这部分人只占我门诊量的5%,现已增加到10%。”睡眠专家、上海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忧心地表示,突然失业、工作压力过大等原因,使得年轻人成为他门诊中的“主力军”。

女性:最近,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研究人员跟踪5年发现,19%的男性和30%的女性表示近期做过噩梦,女性更易把日常焦虑等情绪带入睡梦中,而且对噩梦的感觉也更为强烈。

儿童:马克教授表示,做噩梦的频率还可能与年龄有关。一周内大约有1/4的5—12岁儿童因噩梦惊醒。原因是儿童的大脑还在发育、情绪更受外界影响,他们做的噩梦梦境通常是被人跟踪。此外,从青春期走向成人期时,噩梦的频率也会增加,此后便开始减少。

噩梦分为多少种

虽然梦境千奇百怪,但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帕特里夏?加菲尔德的研究却表明,尽管全球有60多亿人,却逃不出12种梦。其中人们最常梦到的是被追赶,随后依次是迷路、高处坠落、当众出丑和受伤。专家表示,噩梦主要分为3种:被追赶或生命受到威胁;失去亲人或喜爱的物品;迷路或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而在某种程度上,噩梦也是人们担心的恐怖场景在大脑中的“预演”。

其中,被人追杀或无法逃跑等“无能为力型”的噩梦,是被调查者们最大的困扰,37.7%的人表示常做这种梦。对此,专家认为,这一类梦暗示主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感到恐惧,比如在激烈的竞争中害怕被淘汰。

选择“怪异型”和“事故型”的比例分别为15.6%和11.4%,如梦见自己会飞但又突然从高空中掉下来、被野兽或怪物追、地震、空难等,这说明主人有失落感,在现实中可能他所希望的东西没有得到实现,认为自己是个怀才不遇、能力尚未得到施展的人。

另有8.1%的人常梦到自己当众出丑,如赤身裸体出丑的“丢脸型”,这表明你内心感到孤独寂寞,也可能是你白天遭遇的某些尴尬事件在梦中被进一步“演绎”等。

“很多人以为做噩梦肯定有害,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不管美梦还是噩梦,都能帮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察觉现实生活中被你忽略或压抑的真实情感。”张天布表示,噩梦其实是白天焦虑、恐惧、害羞、内疚等情绪在夜间的释放,反而能起到情绪调节剂的作用。

安眠药副作用 四招搞定

宿醉现象

几乎所有的催眠药都存在“宿醉”现象,尤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苯二氮卓类催眠药,比如安定、舒乐安定等。什么是宿醉现象呢?原来,许多失眠患者服药后能安然入睡,但醒来后却昏昏沉沉,头昏脑胀,无法集中注意力。日长月久,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解决方案:

首先,对年轻的上班族来说,宿醉现象最为头疼。罗教授指出,这部分人并不需要首选催眠药治疗,而应首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效果好,没有副作用,比如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手段都能收到治标治本的效果。罗教授既是神经内科临床大夫、又是执业心理医师,他坦陈,因为认知度不高,与国外相比,目前因失眠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太少了。

第二,如果宿醉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可以换用其他新型的选择性催眠药,比如佐匹克隆(商品名忆梦返)等。

噩梦连连

催眠药还会产生一个较为麻烦的现象,就是服用后可能做噩梦,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这让患者睡得更不安稳,失去了服药的意义。

解决方案:同属于苯二氮卓类的安眠药,化学结构不同,每个患者对之的反应性也不尽相同。一个患者如果服用安定后做噩梦,换用其他的同类安眠药,比如换用舒乐安定等,可能噩梦现象就会有所缓解。因此,换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戒断反应

因为会产生成瘾性、依赖性,催眠药属于国家二类毒麻药品。成瘾后,患者会不自觉地加大催眠药的剂量,如果停药的话,会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震颤谵妄,甚至惊厥等,被称为“戒断反应”,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和自我感觉。

解决方案:第一、失眠症状好转后,不能骤然停药。一般来说,服药剂量较小、每晚只服1片的患者,可以马上停药;每天服药超过2片以上的患者,要逐渐减量,大约每隔两三天减一半的剂量,以4片为例,先减为2片,三天后减为1片,再三天后减为半片。第二,目前来说,选择一些新型催眠药,如佐匹克隆等,成瘾性要小一些。

老年痴呆

长期服用催眠药,可能会带来一个较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记忆力逐渐减退,反应力下降,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症。

解决方案:服催眠药不要超过两个星期,在停药期间,在心理医师指导下进行认知疗法,建立“我本来可以不需要安眠药就能睡好”的信念,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很多人错误地认识睡眠,认为一定要睡足7—8个小时才算正常,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要焦虑,更不要动辄求助于催眠药,因为长期服用催眠药的危害可能会大过失眠本身。

做噩梦是什么原因 精神受到创伤

有一种经常做噩梦的情况就是在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的时候,创伤未能恢复,人就经常容易做噩梦。比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针对女性和儿童的性犯罪、意外事件失去亲人、暴力、绑架以及战争,都会使人因遭受创伤,而导致噩梦频发。这种受到创伤后的反复噩梦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相关推荐

产后妈咪易抑郁三招轻松来攻破

NO1.调整心态 抑郁症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患抑郁症的妈妈要学会调整自己看待事物的心态,不要太过于计较和追求完美。生活节奏要放慢,不要太过于忙碌。除了自身的调整,周围亲戚朋友的帮助也是很重要的,当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多和朋友倾诉,不要把心事埋在心里。 NO2.别在意他人看法 有些患抑郁症的妈妈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总是强迫自己不想的事情,事之前总是不停追问,完之后很想知道别人的评价。这样会给内心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NO3.求助心理医生 当你自己的调整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咨询相关的心理

失眠还得慎用安眠药

首先,患者应先从心理和生活方式上进行调整,能不用药尽量不用。先查找失眠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如存在焦虑抑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干预,恢复健康心态。生活也要规律,包括定时上床、起床;睡前不饮用茶和咖啡等含刺激性的物质和酒精性饮料;还可尝试睡前喝杯热牛奶,采用温水足浴、足疗等。 通过上述调理仍不能改善睡眠时,才考虑药物治疗,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先采用不良反应少的中成药,常用的有七叶神安,枣仁安神、安心补脑等中成药,也可找有经验的中药师开方剂煎服。 第二,如果上述措施仍不能纠正失眠,再考虑西药治疗。应

晚上为什么说梦话

晚上经常说梦话,说明睡眠期间神经过于兴奋,可能是由于精神紧张、或过于疲劳、或吃得太饱、或压力过大等因素引起的。另外,晚上经常说梦话还有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必须要注意加以调整。 引起噩梦的原因通常是由于阴虚火旺,所谓阴虚指的是肾阴虚,火旺是心火旺,中医认为肾阴不足,就会导致心火旺盛,而产生噩梦、失眠、心慌、头晕的症状,有的还会有腰酸的表现。因此您噩梦主要与肾虚有关。平时要注意补肾阴,可以长期服用杞菊地黄丸。因为肾阴不足,还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饮食清淡,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多吃百合、莲子等

噩梦的常识

一、三种人更易噩梦 1、年轻人:突然失业、工作压力过大等原因,使得年轻人噩梦。 2、女性:女性更易把日常焦虑等情绪带入睡梦中,而且对噩梦的感觉也更为强烈。 3、儿童:噩梦的频率还可能与年龄有关。一周内大约有1/4的5—12岁儿童因噩梦惊醒。原因是儿童的大脑还在发育、情绪更受外界影响,他们噩梦梦境通常是被人跟踪。此外,从青春期走向成人期时,噩梦的频率也会增加,此后便开始减少。 二、噩梦都有哪些类型 很多人以为噩梦肯定有害,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不管美梦还是噩梦,都能帮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察觉现实生

心理医生会患心理疾病吗

心理学家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他们善于敏锐的洞察力或者说是灵感。 学过心理学的人他们都会刻意隐藏自己,只是他们在跟人交谈的时候,习惯的运用了自己职业的本能罢了,心理学家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样说吧,心理医生有了心理病,他们会刻意隐藏自己性格,但是未必就能够解决自己的心理疾病 。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这东西,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心理医生也是人,不是神。 而且现在出现心理疾病的人群中,就有心理医生,他们也常常会有一些心理疾病的。 心理医生其实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懂得多问题也就多,而且长期和精

孕妇老梦的那些事

一、孕妇老梦对胎儿好吗? 梦是常人生理上十分常见的情况,所以梦并不会影响胎儿。但是有些孕妇经常睡眠很浅,总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梦,既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也让孕妇们害怕这样子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尤其是噩梦的时候,孕妇们就会非常担心。那么孕妇老梦对胎儿好吗? 孕妇身体里孕育着胎儿,所谓母子连心,如果孕妇因为梦导致情绪紧张或者害怕的话,也会影响到胎儿,所以梦需要分情况。如果孕妇们美美的梦,自然心情又不一样,美好的心情怀出来的孩子会长得更加漂亮。倘若孕妇遇到的是噩梦连连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咨询医生是否是自

什么时候会胎梦

我们都知道孕妈咪是很容易疲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细胞能量得以补充,避免疲倦、恢复体力。好的睡眠,可以帮助孕妈咪缓解精神压力,增强孕妈咪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可降低孕妈咪产后患抑郁症的几率。因此,除每晚8小时睡眠外,孕妈咪还应该在白天至少有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同时也要注意,要是每天的睡眠时间过长,就会让体重增加过多,也会增加孕期疾病的发生。 如果孕妈咪出现梦多、噩梦,白天精神不佳,并且因为梦境而产生心理负担,就对孕妈咪本人和胎宝宝产生不好的影响,而唯一有效的法,就是放松身心,正确对待那些不必要的

孕妇老噩梦原因

睡眠对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充足的和良好的睡眠会让人第二天身心愉悦,精神百倍;而失眠、噩梦等睡眠质量不好,致使人更加的精神不济,无精打采,没法专心的工作或是学习,长期下去就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有一些孕妇会出现经常噩梦的情况,这是一种特别不好的现象,如果孕妇休息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宝宝发育的健康,希望怀孕的妈妈们好好休息。 面对初次怀孕,相信大多数孕妈都会激动又担心,一是因为肚子里孕育着一个新生命,二是担心照顾不好孩子,缺乏育儿知识,难以成为一个好妈妈。在这段时期,孕妇的身体和体内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以

噩梦警惕4种病

1.心脏病。瑞典一项研究发现,在老年男性和女性参试者中,噩梦增多与心律不齐和间歇性胸痛存在重要关联。该研究还发现,在频繁发生噩梦和睡眠糟糕的40~64岁女性中,胸痛和心律不齐明显增多。女性绝经之后,痉挛性胸痛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2.帕金森病。英国《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刊登3项近期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患者在快速眼动(REM深睡眠)阶段常会因为噩梦而出现尖叫、哭泣、乱打乱踢等现象,这些人群罹患帕金森氏病及其他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危险会大大增加。 3.睡眠呼吸暂停。美国佛罗里达睡眠研究所医学博士威廉·科勒表示,如

成人磨牙需看心理医生

口腔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认为,口腔是人体首先兴奋的源点,且口腔具有表示紧张、悲观等情绪的功能。当今社会不仅竞争激烈,而且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每个人都试图驱散生活或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体力运动和精神转移,有些人则表现为磨牙。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磨牙症的发病机理进行大量研究后认为,成人磨牙比儿童及青少年磨牙的发病机理更为复杂。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口腔疾病在磨牙症的发病原因中,心理因素往往占据首要位置,当人为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据不少学者观察,磨牙是心理受挫的表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