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末春初防麻疹病毒

冬末春初防麻疹病毒

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接受过免疫接种者可延长至3~4周.起病时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结膜充血,怕光,眼睑浮肿,精神不振.烦躁啼哭.食欲减退等症状,个别人有呕吐.腹泻现象.

麻疹的特点是发烧3天,出诊3天,退疹3天.皮疹先在发际,耳后,颈部出现,逐渐蔓延到面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皮疹直径为2~5毫米,压之褪色,互相融合成片,但疹间仍可见到正常皮肤.一般皮疹3天左右出全,再过3~4天脱屑,皮疹消退,留下一过性色素沉着.重症麻疹的皮疹可呈出血性改变,出疹时发热可达40℃.麻疹最常见的合并症为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甚至危及生命.麻疹有时需要与药疹相鉴别,药疹患者通常全身中毒症状较麻疹轻,经询问病史有用药史.

预防麻疹,重在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健康人群.麻疹患者应隔离到皮疹出齐后5天.已有接触者应隔离2~3周,并在5日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预防或减轻发病.在麻疹流行季节和地区应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和公共场所活动.家庭和学校及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患者停留过的房间,每次通风应不少于30分钟.

得了麻疹后主要是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烧时宜多饮水,必要时给予退烧剂.饮食应加强营养,吃易消化的食物.

冬春季节如果出现发烧,咳嗽,畏光,流泪,流涕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或儿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什么是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用麻疹病毒减毒株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我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我国曾对国内外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了为期25年的免疫持久性对比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的疫苗与国外生产的疫苗在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方面没有任何差别。

麻疹的预防办法有哪些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3个月~7岁的小儿,尤其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多见。麻疹病毒存在于患儿口腔、鼻腔及眼分泌物中,当患儿咳嗽、打喷嚏或呼吸时,病毒随飞沫散布到周围空气中,没有出过麻疹又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的小孩吸进了麻疹病毒,90%以上就会被传染。我国早已普遍实施了麻疹疫苗的接种,不仅使麻疹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而且也使其发病后的病情大大减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及青年人中多见。而且一旦患了麻疹,没有特效治疗,因此本病重在预防。

预防麻疹的具体措施如下:①应首先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有计划地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使机体获得对麻疹的自动免疫能力。我国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不宜过早接种。②对于密切接触了麻疹患儿的易感儿应检疫观察3周,应给予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使其获得暂时性保护而不致发生麻疹或仅发生较轻的麻疹。③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麻疹患儿即应早期隔离,避免其他孩子与之接触,以阻断其传播。麻疹患儿一般要隔离到出疹后6天,如并发肺炎,应延长隔离期至疹后10天。④切断传播途径。患儿衣物应在阳光下爆晒,患儿曾住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应开展麻疹知识宣传教育,了解防治麻疹的常识,提高群众防病保健的水平,流行季节中易感儿童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管理好传染源麻疹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管理好麻疹病人是控制麻疹传播的重要环节。处于传染期的麻疹病人最好住院治疗,如无住院治疗条件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在家治疗。患有麻疹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更不要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没出过麻疹的儿童尽量不要与麻疹病人接触,以免受到传染。切断传播途径对麻疹患儿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这是因为麻疹病毒在阳光直射或空气流通的环境中20分钟左右便可失去其致病能力。对于患儿用过的衣物、被褥等要放在阳光下曝晒,这样有利于消灭麻疹病毒。

麻疹预防措施 阻隔传染途径进行预防

麻疹病毒在离开人体之后极难生存,只要让病人的衣服在阳光下暴晒,病人房间通风且用紫外线照射便可大量减少麻疹的传播。

同时在麻疹流行季节,患者要尽量少去公共场合,预防麻疹病毒的交叉感染传播。

寻麻疹的预防

麻疹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而它大多是侵害年幼的孩子,因为孩子抵抗力还比较低,容易让病症侵入,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就需要对麻疹进行及时的预防了。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一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

有些国家将麻疹疫苗与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二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

三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

麻疹食疗方仅供参考,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1、豆腐绿豆汤――清热解毒食疗预防麻疹、风疹

原料:绿豆30克,豆腐3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绿豆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浸泡一小时后煮烂,参加豆腐,再煮20分钟,调入冰糖,使之融化就行了。

服法:佐餐食用糖尿病人去糖。

孩子得了麻疹家长不要慌张,不要盲目用药,一定要及时就医,听取医生的吩咐,按时吃药,还可以试一下麻疹食疗的方法,相信这样麻疹能尽快的远离我们了。

接种麻疹疫苗的时机

麻疹是一种常见病,成人大都已得过。人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还可以通过孕妇的胎盘传给胎儿,小儿要到半岁以后,有的要到 8个月后,这种抗体才会消失。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打麻疹预防针的主要目的,是让这些毒性很弱的病毒进入人体并使之产生抗体。如果人体内还存在对麻疹的抗体,那末这种极弱的病毒就被身体中残存的抗体中和,因而使人体不能产生抗体,这样就起不到预防麻疹的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小儿由母体中带来的麻疹抗体要到出生8个月以后才完全消失,所以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时间应安排在出生第八个月以后。

麻疹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力约持续四至六年,而不能保持终身。因此,接种麻疹疫苗后四年还应加强接种一次。

出过麻疹的小孩,由于体内已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除极个别的孩子第二次患麻疹外,绝大多数不会再得麻疹病。因此,凡出过麻疹的孩子就不要再接种麻疹疫苗了。

麻疹疫苗有几种

麻疹疫苗是―种生物制品,它是用麻疹病毒经过在鸡胚细胞上培养、传代、驯化,使其毒性大减或消失,但仍保留有抗原性,用这种麻疹毒株做成的生物制品给人接种后能产生相应免疫力。

麻疹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又分为单价疫苗和混合疫苗、液体制剂和冻干粉剂等不同制剂,依需要选用。

由于灭活疫苗诱导产生的免疫力不如减毒活疫苗强,持续时间也较短,而且在接触自然麻疹病毒时有发生严重的非典型麻疹综合征的危险,故现已不用。当前我国大批预防接种所采用的是麻疹减毒活疫苗。制作疫苗时所用的麻疹病毒株有好多种,例如长春47、北京55、北京60、上海191、杭M13等,虽然不同毒株做成的疫苗注射后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与免疫持续时间略有不同,但均能预防麻疹,所以不需要把不同毒株做成的麻疹疫苗都顺序接种1遍,只需接种其中任何1种即可。

若以制剂形态来分则有冻干粉剂和液体状态2种,其区别仅在于对保存条件要求上有点差别。

从单独还是联合疫苗上来分,麻疹疫苗也有2种。1种是单价的麻疹疫苗,1种是与其它疫苗共同组成的联合疫苗,如美国有麻疹―风疹―流腮联合疫苗,非洲一些国家有麻疹―天花―黄热病联合疫苗。根据我国疫情的具体情况。目前制造的是麻疹单价疫苗。

小儿麻疹如何预防

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

1.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病人曾住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初种年龄国内规定为生后8个月,7岁时复种一次。易感者在接触病人2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2)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如用量不足或接触麻疹后第5~9日使用,仅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4.开展麻疹病毒基因变异的监测 20世纪80年代后分离到的病毒在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上已出现变异,应密切监测麻疹病毒野生型的基因变异和抗原性改变,从分子病毒学上深入研究这些变化,为最终消灭麻疹做出努力

麻疹的传染性有多强

在流行病学上有“基本传染数”这个概念,代表在没有外力介入、且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某种传染病的人,会将疾病传染给多少人。麻疹的传染数是18,而埃博拉为2,艾滋病为4,腮腺炎则为10。

在发达国家,幼儿一般在12个月大时接种第一剂麻风腮(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在4到5岁间接种第二剂。在发展中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第一剂疫苗在6到9个月间接种,中国则规定儿童在8月龄、18至24月龄各接种一剂含麻疹成分疫苗。

由于预防接种的普及,两岁以下的小年龄组麻疹已比较少见。但是,近年来的麻疹疫情在很多国家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这主要是免疫空白、没有接种疫苗所致,凸显了人们对疫苗接种的误解。美国疾控中心就指出,不给孩子接种疫苗是绝对自私的行为。

冬春季是麻疹高发季节,大家可以接种麻疹疫苗,一般人接种麻疹疫苗后都可以有效预防麻疹病毒,还应当避免去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出门时应佩戴口罩。那么如何预防麻疹呢?

麻疹传染吗 如何预防麻疹

麻疹病毒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十分容易传播,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呈现高发态势。育儿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减少带宝宝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预防麻疹最持久、有效的方法是注射麻疹疫苗,获得保护性抗体。

小儿麻疹疫苗

1.什么是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用麻疹病毒减毒株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我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我国曾对国内外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了为期25年的免疫持久性对比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的疫苗与国外生产的疫苗在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方面没有任何差别。

2. 麻疹疫苗应该接种几次?分别在什么年龄/阶段?

国家规定的常规免疫接种为两剂次,分别在8月龄和18-24月龄接种,部分省市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省市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剂次。

3.麻疹疫苗接种一次,可以保护孩子多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的前提下,抗体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至少能够维持26-33年(具体可参见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麻疹疫苗 立场文件)。我国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麻疹疫苗后25年,还有85%以上的人有保护性抗体。但由于个人体质的原因,麻疹疫苗接种后也有可能发生没有产生抗体 的情况,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仍有可能被感染。

4. 我的孩子已经接种过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这次还需要接种么?

麻疹疫苗接种后,一般情况下个体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但这也根据受种者年龄及个人体质的不同而异,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称为免疫无应答(或免疫不成功),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有可能被感染。

麻疹的预防方法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一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

有些国家将麻疹疫苗与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二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

三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

麻疹食疗方仅供参考,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1、豆腐绿豆汤――清热解毒食疗预防麻疹、风疹

原料:绿豆30克,豆腐3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绿豆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浸泡一小时后煮烂,参加豆腐,再煮20分钟,调入冰糖,使之融化就行了。

服法:佐餐食用糖尿病人去糖。

孩子得了麻疹家长不要慌张,不要盲目用药,一定要及时就医,听取医生的吩咐,按时吃药,还可以试一下麻疹食疗的方法,相信这样麻疹能尽快的远离我们了。

怎样预防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3个月至7岁的小儿,尤其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多见。麻疹病毒存在于患儿口腔、鼻腔及眼分泌物中,当患儿咳嗽、打喷嚏或呼吸时,病毒随飞沫散布到周围空气中,没有出过麻疹又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的小孩吸进了麻疹病毒,就会被传染。经过人类与麻疹的长期较量,已经发现,免疫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接种麻疹疫苗,可使机体获得对麻疹的自动免疫能力。为此,在我国的免疫接种程序里就有预防麻疹的免疫接种。我国早已普遍实施了麻疹疫苗的接种,不仅使麻疹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而且也使其发病后的病情大大减轻。 由于麻疹是经过飞沫散布到周围空气中而致人发病的,因此在麻疹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合,这样就可以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其次麻疹患儿必须严格隔离,避免其他孩子与之接触,以阻断其传播。麻疹患儿一般要隔离到出疹后6天,如并发肺炎,应延长隔离期至疹后10天。对于密切接触了麻疹患儿的易感儿,应给予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使其获得暂时性保护而不致发生麻疹或仅发生较轻的麻疹。最后应开展麻疹知识...

相关推荐

水果樱桃的功效与作用

1、樱桃可以补血 樱桃是所有水果中含铁量最高一个,而铁这种微量元素又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存在,它进入人体以后不可以增加血红蛋白的数量,对缺铁性贫血有良好的作用,除了补血以外樱桃还能提高蛋白质的合成和身体的新 陈代谢,对提高免疫力也有一定的好处。 2、樱桃可以预麻疹 麻疹是春天中流行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而樱桃对这种疾病就有很好的预作用,因为樱桃中有一些天然的解毒成分,能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再生与活性,能让麻疹病毒快速消失,对麻疹引起的发烧也有不错的缓解功效。 3、樱桃能祛湿也能止痛 樱桃是一种热性水果,有不

立春养生谨五种疾病

1.肝炎 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是由甲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并伴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等。我们应该不食用生或半生海、水产品,尤其是毛蚶类水产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 2.肺炎 开春儿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是夏季的4倍多。因此不滥用食醋熏蒸和服用板蓝根阻止疾病传播。保持工作、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注意增减衣物,加强户外锻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治疗。 3.腮腺炎 在冬春交替的时候,很容易感染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

风疹和麻疹的区别

麻疹和风疹都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俗称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koplik’sspots)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在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政策以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人口流动导致部分流动儿童漏种、免疫

幼儿春季保健知识 病保健措施

尽管春季小儿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不同,但各种传染病的预是共通的,主要是饮食合理,补充营养和水分,多吃蛋白质、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增强抵抗力;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以下四种疾病在小儿人群中频发,需要重点治: 风疹是有风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如果幼儿患上风疹,应该停学休息,注意补充营养、水分,选用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麻疹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已经患病的小儿,潜伏期为2

麻风腮疫苗的作用

“麻风腮”是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简称,“麻风腮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三联疫苗。这三种病都是传染性疾病,而且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不仅儿童容易传染,就是怀孕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也可引起胎儿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使新生儿出现失明、先心病、智力发育障碍等先天畸形;或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后天性障碍;还可能引起早产、流产和胎死腹中等情形。此外,有些成年人如果得了腮腺炎,可并发腮腺炎脑炎、心肌炎、睾丸炎、卵巢炎、肾炎、糖尿病及淋巴结炎等;还有人如果得了风疹,可引发肺炎、脑膜炎。这

什么是麻风腮疫苗

回到家,图图妈赶紧电话咨询了自己的好朋友,儿科医生张楠。她告诉图图妈,有鸡蛋过敏史的宝宝确实不适宜接种麻腮风疫苗,这与麻风腮疫苗的特性有关。 麻腮风三联疫苗该疫苗用于预麻疹(Measles)、流行性腮腺炎(Mumps)、风疹(Rubella)等三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是一种给幼儿接种以预麻疹、腮腺炎、风疹的疫苗。 麻疹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我国普遍开展麻疹疫苗预接种,发病年龄向後推移,青少年和成年发病率相对上升。麻疹发病初期,犹如上感的症状,有发热、鼻塞、打喷嚏,同时有怕光、流泪

麻疹的发病原因

感染(35%):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活力,麻疹病毒为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对较大,镜下一般呈球形,径150~300nm,形态多变,有时可呈丝状,病毒中心由核糖核酸和对称的螺旋形衣壳组成,外盖脂蛋白包膜,上有短小突起带血凝素,可凝集猴红细胞,对最早分离的麻疹病毒Edm株进行基因测序,已知其基因组不分节,长度约15893bp,共有六个结构基因,编码六个结构蛋白,从3端开始依次

麻疹的病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病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 1

麻疹的预措施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止传播和流行。 (一)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疫苗应保存在2~10℃暗处,每次皮下注射0.2ml,1次即可。各年龄剂量相同,于麻疹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最好。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若应急接种麻疹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