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暴饮暴食小心撑爆你的胃
春节假期暴饮暴食小心撑爆你的胃
时逢新春佳节,亲朋好友相聚,举杯把盏频频,美味佳肴海吃。但你知道吗?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是会把胃胀破的。医学上称为“急性胃扩张”。
为什么暴饮暴食会引起胃扩张呢?因为人的胃内容约有500毫升,空腹时只有50毫升。如在短时间内吃下大量东西,胃壁平滑肌便会突然过度牵拉,张力太大时可降低或失去
回缩的能力,导致胃麻痹而无法蠕动,从而发生急性胃扩张。
一旦发生急性胃扩张,应立即去医院看急诊,病情允许时可及早洗胃,以排出胃内食物和黏稠性液体。注意洗胃时一次用水量不宜过多,应缓慢而不能过快过猛,以免引发胃穿孔。洗胃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排出残存胃内容物。同时应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止碱中毒;并补足能量和维生素。如发生感染、中毒或休克时,应进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疗。还需用帮助消化及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以恢复胃肠功能。
饮食上做到洗胃后3~5天以米汤、面汤、粉汤、牛奶等流质饮食为主,随病情好转可吃稀面粥、米粥、菜汤、软面条等半流质饮食,身体完全康复后再恢复正常饮食。对发生胃壁坏死或穿孔、病情严重的患者,需及时手术,以挽救生命。
预防急性胃扩张,需牢记无论是过节还是在平时,不管美味佳肴再诱人,也不要暴饮暴食。做到饮食有节,每顿饭都应带着食欲离开餐桌。
一经明确为暴饮暴食所致胃扩张,应当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刺激会咽部促使呕吐,无力呕吐者下粗胃管抽取胃内液体和气体。
2、以侧卧位或俯卧位为宜,以利于呕吐并防止呕吐时的误吸,防止窒息发生。
3、注意纠正脱水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4、如果胃内大量积滞物不能吐出或抽吸出来,或已发生胃壁坏死、穿孔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或胃造瘘引流。
总之,暴饮暴食是急性胃扩张的重要因素,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避免其发生与发展是最为关键的措施。
长期暴饮暴食会有哪些后果
人进食后,首先食物通过口腔的咬碎、咀嚼后咽入食管,再推入胃内,在胃中,食物与胃内容物彻底混合、储存,成批定量地经幽门输送达小肠。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而高脂溶性物质,如:酒精在胃中被少量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电解质等物质被完全消化吸收的场所则在小肠。小肠内壁表面存在环形皱折,在多种消化液的辅助下,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充分完全地吸收,最后形成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停留1-2天,吸收掉每天约1500-2000ml的剩余水分,经肠蠕动,将其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暴饮暴食就会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
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中,一些附属器官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胰腺内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外分泌多种消化酶,胰淀粉酶消化碳水化合物,胰脂肪酶消化脂肪,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肝脏如同一个庞大的生化加工厂,肝细胞参与各种物质的代谢和合成,包括酒精的代谢,而且每天分泌约600-1200ml的胆汁,经胆管排泌进入胆囊储存,需要时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的消化。暴饮暴食则会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消化液,明显加重附属消化器官负担。
胃肠壁中存在完整的神经系统网络,其中肠肌间神经丛控制主要的胃肠道动力,肠粘膜下神经丛控制主要的粘膜感觉功能,进食后食物刺激粘膜下感觉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通知”肌间运动神经细胞,对胃肠道运动进行调控,保证人体每天规律的食欲和排便。过年前,人们工作变得更加忙碌,整天除了工作还有很多应酬,许多人整天泡在酒局、饭局中,暴饮暴食,生活极度不规律,情绪亢奋、精神紧张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胃肠道动力—感觉系统失调而致病。
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诱发胆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会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诱发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可致人非命。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
节假日饮食三大注意事项
1、节假日饮食忌暴饮暴食
很多人都知道暴饮暴食都身体有害,但是具体的危害你知道吗?暴饮暴食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种不正确的饮食习惯特别容易发生在节假日期间,过度的饮食使加重了胃部的消化负担,引发一系列的消化疾病。大家都知道人吃的食物都必须经过胃和胃液的作用变成才能消化分解,经过肠壁吸收入血被人体利用。而胃肠道的容量和消化能力都有限度,突然吃进大量的食物,会使胃急剧扩张,食物存积在胃肠内得不到消化,经过一段时间,这些食物即发酵、产气,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的还能引起急性胃扩张或诱发急性胰腺炎,对患有胃肠溃疡的人还会发生溃疡穿孔的可能。所以,暴饮暴食的结果,不仅浪费了食物,还会伤害身体,女性更有可能会加剧肥胖。
2.节假日饮食忌过量饮酒醉酒
节假日期间呼朋唤友饮酒娱乐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活动。人人都知道酒是一种湿邪之物,适当饮酒对身体有好处,过多饮酒则对身体绝对是有损伤的。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酒精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如果饮酒过量,超过人体对酒精的解毒功能,大量酒精在人体内贮积,就会引起急性酒精中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醉酒。醉酒轻则让人昏睡,重则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而且由于醉酒后大脑无法思考,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反应迟钝,造成的酒后开车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节假日期间饮酒要适度,切莫为了高兴喝的酩酊大醉。
3.节假日饮食忌荤素失调
今年国庆和中秋一起放假,在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是摆上大鱼大肉的丰盛食物来庆祝这个团圆节,素食在节假日的餐桌上几乎很少见,而且节假日期间饮食油水多,很多人又爱在中秋节吃蛋黄月饼、蟹黄,这很容易造成脂肪、蛋白质严重超标,从而引起胆固醇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而且肉吃多了,长假期间又不爱运动,很容易引发皮肤干燥、便秘等问题。因此节假日期间要饮食平衡,荤素搭配。
春节暴饮暴食宝宝易腹泻
暴饮暴食是春节期间宝宝最容易发生的事。平时喜欢吃的荤菜,每天都有大量供应,饮料甜食也随处可见,还能经常跟着爸爸妈妈下下馆子,控制能力差的宝宝肯定要吃个肚子圆圆才肯罢休。但是,3岁内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一旦饮食不当,易引起消化紊乱,导致腹泻呕吐,损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防范措施:不要打乱宝宝平时的饮食习惯,不要随意添加荤素食品或油腻汤菜,不要随便吃成人的“大锅饭”。
不要喝甜酒和冷饮料,以免引起胃肠疾病和急性胰腺炎。油炸食品或油很重的食物很容易引起宝宝肠胃功能紊乱,少吃为好。
肠胃疾病患者饮食保健
患有胃肠疾病的病人饮食一定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有利于主管消化道蠕动和分泌的植物神经系统有规律的活动,而当饮食不规律时,比如饮食不能定时、定量,饥一顿、饱一顿等,自然会引起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失调,导致相应的胃肠疾病产生。
春节期间吃吃喝喝,易暴饮暴食,加上生活不规律,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其他时期。其间可导致胃肠炎,或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因此春节假日期间应该是一日三餐,饭吃八分饱,少吃零食,切不可暴饮暴食。
节日期间由于喝得过多而发病的人相当多,酗酒易导致胃出血、中风、胰腺炎发作及肝病加重,因此,节日期间切莫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饮,而且每天不能超过一次。亲人朋友之间不要频频敬酒,切不可斗酒、酗酒。
胃不好咋养吃啥食物 少吃多餐
春节期间的饮食肯定避不开大鱼大肉,各种美食诱惑着你多吃一点,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暴饮暴食了,胃就那么大,空间就那么多,吃多了,胃自然就撑着了,这样难受的是你,伤的是胃,所以即使在面对春节各种美食诱惑的时候,要克制住自己,可以比平时吃的多一点,但是还是要注意七分饱的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小心胃病侵袭
胃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现在患上胃病的人群也是挺多的。由于现在很多人都忙于工作,因此饮食也成为一大难题。饮食不调理对于健康的伤害是最大的,那么哪些人容易患上胃病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的发病率高达80%,且日渐年轻化。胃病最爱找这7种人,你是其中的一种吗?
1、天天吃撑族
饮食没节制,天天吃得“肚儿圆”,不仅会加重胃的负担,还会增加胰、胆等消化器官的压力,打乱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引发一系列问题。此外,饮食过量还可能导致超重,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因此,要有意识地控制食量,增加运动量。
2、小病隐忍族
许多人对胃部隐痛、腹胀等症状很不重视,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吃片止痛药救急,更不愿去医院。事实上,任何不适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把小病耽误成大病。
3、无辣不欢族
有的人即使胃部不适也离不了辣,结果导致胃遭罪。其实,适量吃辣椒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如果本身有胃肠疾病又食辣过多,则会刺激胃肠黏膜,加重其充血、水肿,建议这部分人先让胃充分康复,再享受美食。
4、加班熬夜族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经常加班熬夜,很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部不适。加班族一定要保证睡眠,舒缓精神压力,可以在手边准备一些零食,如面包、饼干等,及时补充。
5、不吃早餐族
对于从来不吃早餐或不习惯吃早餐的人,胃分泌的胃酸没有食物可消化,会损伤食管、胃肠黏膜,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导致溃疡,还可能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沉积,诱发胆结石。早餐不但要吃,还尽量要吃易消化、防刺激、多营养的食物。
6、餐后运动族
为了加强锻炼,有的人吃完饭就赶着去健身、跑步等,如此“虐待”胃,可能导致内脏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建议饭后最好休息半小时以上再活动。
7、吃饱就睡族
不少人晚上加班或上夜班后,习惯在路上吃宵夜、喝啤酒,吃完回到家倒头就睡。然而,食物从胃彻底排空到进入小肠大约需要4小时,睡前饱餐,胃内食物没来得及消化,很容易出现消化功能异常。
温馨提示:养胃,就必须有好的饮食规律,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暴饮暴食,要记得,每餐都要做到八分饱,而且胃喜欢软,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多吃营养高的粥以及面食类较好。在吃饭的时候,不建议吃冷饭,最好是热食。
假期综合症是什么
节后综合症是人们在大假之后出现的(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节后综合症也叫富贵症。长假期间很多人容易忘记平时对自己的约束,熬夜、暴饮暴食等,睡眠规律、饮食规律一旦被打乱,便秘、长痘、油脂分泌过多很正常。而腹泻在过节中更是常见。
冬天容易得什么病 心肌梗死
是因为冬天是天气变化最大的季节,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很容易使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末梢血管会处于收缩状态,由此导致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二是因为冬天人体的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而这些感染性疾病又极容易诱发心肌梗死。三是人们在冬季活动减少,往往吃得多而消耗少,从而使血脂水平升高,血黏度增大,特别是冬季节假日较多,在元旦、春节期间,人们容易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吸烟和过度疲劳。
长期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是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根据发生的频率和心理作用会发展成暴食症。 暴饮暴食症(BED) 暴饮暴食可能是最长进的饮食紊乱,其特征是间断性无法控制暴饮暴食(通常是隐蔽进行),但是于食欲过盛不同,暴饮暴食患者不会强迫自己呕吐或者吃泻药。结果暴饮暴食必然会导致体重极大增加。暴饮暴食症患者发现很难处理伤心、愤怒、抑郁或焦虑的感觉,所以她们就是通过吃东西来排遣。很多人把这个过程描绘称一个恍忽状态,说她们一旦不浪费她们吃的食物,她们就是全部塞到嘴里,然后咽下去。所有肥胖的暴饮暴食症者中,约有一半患有抑郁症,而肥胖但不暴饮暴食的人中只有5%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暴饮暴食患者通常精神沮丧,没有自信,可能还会有其它的问题,如恋爱或工作困难。
春节暴饮暴食十大危害
1、胃病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2、肠道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3、肾病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4、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5、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6、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7、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8、神经衰弱
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9、疲劳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10、肥胖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
冬天不要暴饮暴食小心急性肠胃炎
冬天不要暴饮暴食,小心急性肠胃炎。冬季养生,很多人都会选择吃火锅、喝酒来进行御寒,有时候吃的过饱,就会引起胃胀等各种肠胃疾病。冬天不要暴饮暴食,小心急性肠胃炎。
我国每年有7亿人发生急性肠胃炎,‘吃出来的疾病’还是需要‘吃’来警惕。急性肠胃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开始多腹部不适,大多症状为呕吐、恶心、腹痛、腹泻、发热等,会导致患者严重脱水。造成急性肠胃炎的原因众多,主要原因是食源性疾病,就是饮用了不干净的水源或者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这一原因在临床上占急性肠胃炎病因的1/3。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蒙眬,甚至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