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要监测4次血糖
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要监测4次血糖
针对糖尿病的情况,进行血糖监测每天至少要监测4次,其中4次的时间分别为空腹、早餐后1小时,早餐后2小时,早餐后3小时。医生可根据血糖化验的结果调整用药,这样更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
Tips——糖尿病患者每日血糖监测参考值
理想水平较好水平
空腹血糖≤6.1mmol/L≤7.2mmol/L
早餐后1小时血糖≤8.3mmol/L≤10.0mmol/L
早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8.3mmol/L
早餐后3小时血糖≤6.1mmol/L≤7.2mmol/L
怎么治疗糖尿病疗效比较显著
一般治疗:自我监测血糖,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另外患者需要了解疾病地方信息。
口服药物治疗: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适应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胰岛素注射: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案
①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②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的患者,可根据需要有目的的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③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的一周内连续监测三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④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
1)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并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2)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并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和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3)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监测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降糖之外,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也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方式是什么
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标准的HbA1c 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
2. 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开展的血糖检测,用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
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案如下:
①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②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的患者,可根据需要有目的的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③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的一周内连续监测三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④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
1)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并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2)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并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和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3)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
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监测和控制
2型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降糖之外,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也至关重要。
治疗糖尿病的好方法总共有几种
一、一般治疗
1、自我监测血糖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另外患者需要了解疾病地方信息。
二、药物治疗
第1、口服药物治疗
(1)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
(2)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适应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3)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
(4)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①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
②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第2、胰岛素注射
(1)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第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第2、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多久用强生血糖仪测一次血糖
1、全天血糖谱包括:三餐前后、睡前、夜间共8个时点,对病情不稳定者、妊娠糖尿病病友、使用胰岛素者适用,每2~4天测1次全天血糖谱。
2、初发病及调整药物者:每周测4次,每次选8个点中的不同时间点。
3、病情稳定者:每月测4~7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4、手术前后、感冒、旅游等血糖不稳定时:每天至少测4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一般治疗
1.自我监测血糖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适应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翻白草能降糖的情况吗
翻白草能降糖的。但是一点有糖尿病的时候,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
温馨提醒:为了进一步降血糖,那么其实肥胖的病人在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时候,需要进一步的积极的运动的,而且这个时候的话,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不可以随随便便暴饮暴食的了。运动往往可以使体重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