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野生猴头菇
如何鉴别野生猴头菇
1、看颜色。野生的猴头菇颜色一般是深浅不一,从深褐色到黄色都有;而人工培育的颜色比较统一,都是黄中泛白。
2、看毛。野生猴头菇的茸毛比较粗、长、黄;而人工培育的茸毛较短、细、无光泽。
3、看形状。野生的猴头菇是大小不一的,形状也不规则,品相不好看;而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大小匀称,美观好看。
4、看根部。野生的猴头菇背面或者是根部会带有黑褐色的树木渣子,根部是尖的;而人工猴头菇的根部比较圆滑,也比较干净,或者是带有点点的培养局菌沫子。
猴头菇的功效与作用
猴头菇是一种野生的菌类植物,初生肉质为白色,然后渐转微黄,除根部外均布满毛茸茸的肉刺,状似猴子脑袋,故称“猴头”。猴头菇别名又叫羊毛菇、猴菇菌、猴头菌、猴头蘑、刺猬菌。
猴头菇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多糖体、多肽类和矿物元素钙、磷、铁,以及食物纤维等营养成分。猴头菇是被人们誉为“植物肉”的保健食品。
猴头菇性平,味甘,具有健胃、补虚、抗癌的功效。对治疗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以及胃溃疡、胃窦炎、消化不良、胃痛腹胀及神经衰弱等症有一定的作用。
在食用方面,猴头菇补虚健胃,诸无所忌,尤其适宜食管癌、贲门癌、胃癌、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体虚、营养不良、神经衰弱者食用。猴头菇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血液循环,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最后,分享一个有关猴头菇的食疗偏方:奶汁猴头菇。其做法如下:
原料:猴头菇、纯牛奶、盐、鸡精、高汤、淀粉。
做法:猴头菇洗净,切成大片,下入沸水中煮熟,待用。然后锅内放适量纯牛奶和高汤,用盐和鸡精调味后,放入猴头菇,煮开后勾薄芡,即成。
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体虚者。
野生猴头菇知识有哪些
猴头菇与熊掌、海参、鱼翅同列“四大名菜”。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
猴头菇是齿菌科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蘑”,又像刺猬,故国内外又有“刺猬菌”之称。
猴头蘑是食用蘑菇中名贵的品种。野生猴头蘑多生长在柞树等树干的枯死部位,喜欢低湿。东北各省和河南、河北、西藏、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湖北、广西、浙江等省(自治区)都有出产。其中以东北大兴安岭,西北天山和阿尔泰山,西南横断山脉,西藏喜马拉雅山等林区尤多。
猴头蘑一般有拳头大小,在自然条件下发育较慢,但能生长巨大的菌体。
猴头蘑的品质要求:以个头均匀,色泽艳黄,质嫩肉厚,须刺完整,干燥无虫蛀,无杂质的为质量好。
猴头菇如何挑选
从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将猴头菇作为食材来使用了。猴头菇一般生长在森林里,且总是成对生长。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人工种植猴头菇了。人工种植的猴头菇价格要比野生猴头菇低廉许多,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还是很不错的。
人工猴头菇和野生猴头菇有一些区别。最大区别就是野生猴头菇个头大小不一,颜色比较深,毛比较长且没有规则杂乱不一,但是品质优良,“集天地之精华”。人工种植的猴头菇个头大小比较相近,毛比较短。如果去市场上购买,看见又大又白又漂亮的一般都是人工养殖的猴头菇。
新鲜猴头菇不论人工养殖或是野生菌一般都呈白色,干猴头菇则是褐色或者棕色。个头大小均匀,色泽鲜亮,猴头菇菇体完整,状如猴头,没有虫蛀过的痕迹,没有杂质,胡须完整,茸毛齐全须刺完整、又短又细腻,整体干燥的是好的猴头菇。颜色发暗、菌丝稀少、形状不完整、残缺不全、发育不均匀形状不规整、菌毛又粗又长的是劣质的猴头菇。如果猴头菇整体呈现不自然或者过分的白色,一般是用化学物品处理过的,对身体有害哦,大家购买的时候要仔细留心挑选。
猴头菇生长在什么地方
食物的不同做法,不仅带给我们不同的口感,在营养价值上,也都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红烧冬瓜的做法大全很多,那选择简单的制作方法,不仅让冬瓜中营养不会流失,而且也会增加冬瓜中很多种元素,让美味的冬瓜变得更加有价值,也让我们更加喜爱它。
猴头菇的产地也是分布的很广,它的营养价值高,在味道上,例如说黑龙江省野生猴头菇非常不错,让我们很多人非常喜爱它,它和普通的猴头菇不同,是自然成长的,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吸取了不少的土地营养,在采摘上,也的需要到山里,因此它的价格也高些。
对猴头菇的产地分布,有些人都不知道都有哪里,那今天就详细的介绍下,猴头菇的产地地理分布,让我们对它进行更多的了解,在购买它的时候,也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地理分布
猴头菇是食用蘑菇中名贵的品种。
野生猴头蘑多生长在柞树等树干的枯死部位,喜欢低湿。
东北各省和河南、河北、西藏、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湖北、广西、浙江等省(自治区)都有出产。
其中以东北大兴安岭,西北天山和阿尔泰山,西南横断山脉,西藏喜马拉雅山等林区尤多。
食疗价值
药性:性平、味甘。
利五脏,助消化;具有健胃,补虚,抗癌,益肾精之功效。
成分:含挥发油、蛋白质、多糖类、氨基酸等成分。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其脱氧核酸的合成,阻止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和尿嘧啶核苷酸的掺入,其作用强度与其浓度有关。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现代又用于神经衰弱;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食管癌、胃癌、肠癌、消化道肿瘤。
多食用可活络通血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
猴头菇的产地还是比较多,那在制作猴头菇的时候,我们也是要注意一些方法,而且在煲汤的时候,单放猴头菇,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汤的味道也是很不错的,在营养的价值上,也不会很低,在促进人体消化上,猴头菇是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猴头菇哪里产的最好
生长发育条件:野生猴头菇多发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气较流通,湿度较高及20℃左右的环境条件。
猴头菇是食用蘑菇中名贵的品种。野生猴头蘑多生长在柞树等树干的枯死部位,喜欢低湿。东北各省和河南、河北、西藏、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湖北、广西、浙江等省(自治区)都有出产。其中以东北大兴安岭,西北天山和阿尔泰山,西南横断山脉,西藏喜马拉雅山等林区尤多。
猴头菇的起源历史
猴头菇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临海水土异物志》:“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宁负千石粟,不愿负猴头羹。民间谚语:“多食猴菇,返老还童。”
猴头菇 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但是由于猴头菇的“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头菇是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有关猴头菇的记载,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书中仅仅列有“猴头”的名称而已。《御香飘缈录》载有清官的猴头菜肴,并盛赞其味鲜美。该书还具体介绍了烹制猴头菇佳肴的炖、炒二法。
近代以来,关于猴头菇的记述仍少。20世纪30年代,《鲁迅日记》曾提到,鲁迅本人吃过他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也是赞美它“味确很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市上供应的猴头增多。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筵宴,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
【中医治疗研究】:
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现代医学陆续证明猴头菌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表明,猴头菇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如果是轻度神经衰弱患者,食用猴头菇不失为较好的辅助治疗。在临床应用上面,采用猴头菇进行治疗,对于轻度或是重度神经衰弱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理想的疗效。另外,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猴头菇是一种木腐食用菌。一般生长在麻栎、山毛栎、栓皮栎、青刚栎、蒙古栎和胡桃科的胡桃倒木及活树虫孔中,悬挂于枯干或活树的枯死部分。野生菌大多生长在深山密林中。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很少见到。
泡发好的猴头菇的保存 干猴头菇多少钱一斤
几十到几百元一斤不等。
干猴头菇的价格与产地、市场、品质等多种因素相关,一般如果是品质比较好的野生干猴头菇,价格多在300-400元一斤不等,而人工养殖的猴头菇价格相对会低一些,大约在200元一斤,有的品质比较差的猴头菇50元左右一斤也能买到;在猴头菇的种植地其价格又比其他地区价格要低很多,具有还是应当以当地的市场价为准。
野生猴头菇的功效与作用
性平、味甘。利五脏,助消化;具有健胃,补虚,抗癌,益肾精之功效;主治食少便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食道癌、胃癌、眩晕、阳痿等病症。年老体弱者食用猴头菇,有滋补强身的作用。
1.降低胆固醇
猴头菇能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调节血脂,利于血液循环,是心血管患者的理想食品。
2.增强免疫力
猴头菇对增强人体免疫力尤为突出,可提高人体对SARS,禽流感,流感等疾患的抵抗力,是预防上述疾病的理想新武器。
3.抗癌抗癌
猴头菇含有的多糖体、多肽类及脂肪物质,能抑制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癌症和其他恶性肿瘤。
4.养护肠胃
具独特的消化道系统保护、调理和修复功能。可助消化、益肝脾,解饥解渴、消除宿毒等多重功效。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饮用本品后能迅速止呕,食欲可得到明显改善。
5.抗衰老
猴头菇对神经衰弱、失眠有特效。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长和再生,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有良好效果。是益寿抗衰的新型营养健脑食品。
猴头菇的栽培应该注意哪些条件
猴头菇的生活史从担孢子萌发开始,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体,但不能形成子实体。只有两种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通过异宗结合后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双核菌丝。此时菌丝组织化,最后形成子实体。
生长发育条件:野生猴头菇多发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气较流通,湿度较高及20℃左右的环境条件。
1.营养
猴头菇属木材腐生菌,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等。人工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壳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麸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还有尿素、蛋白胨、铵盐、硝酸盐等。
生长发育过程还要适宜的C/N比,菌丝生长阶段以25:1为宜;子实体生育阶段以35-45:1最适宜。此外,猴头菌在生长中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磷、钾、镁及钙等矿质离子。
2.温度
猴头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8-20℃最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0℃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3.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当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80%,猴头菇原基分化数量显着减少,子实体晚熟,产量降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0%,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4.空气
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对CO浓度反应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5.光照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
猴头菇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6.酸碱度
猴头菇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2.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4最适宜。当pH在7以上时,菌丝生长不良,菌落呈不规划状。子实体生长阶段以pH4-5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