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几代人的糖丸要退出疫苗舞台
服务几代人的糖丸要退出疫苗舞台
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接种疫苗成为儿童预防疾病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而在目前所有的疫苗中,唯一需口服接种的“糖丸”一直因其价格低廉、口感香甜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事实上,根据原卫生部统计显示,每服用250万至1000万剂“糖丸”,就可能发生1例疫苗相关异常反应病例。原卫生部等部也承诺对因接种糖丸后出现相关小儿麻痹副反应的儿童,由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相助,开展医疗鉴定、赔偿。国家卫生计生委官员已于2013年首次明确表示,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到2018年,如期全部使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英文简称IPV)。
口服糖丸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
原本用于预防疾病的糖丸,怎会最终致病?记者向有关专家求证,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表示,糖丸是一种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口服糖丸后发生疫苗相关麻痹病例应该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概率约在一百万分之一,”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一些存在免疫功能缺陷、严重疾病的儿童,因为减活疫苗将病毒的毒性降至最低,以保证疫苗能够产生较高的免疫原性,所保留的极小程度的毒性对大多数儿童是安全的,通常不会发生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脊髓灰质炎是继天花之后人类拟限期消灭的第二种传染病,其消灭计划的推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各国主要通过使用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口服Sabin株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英文简称OPV)进行预防。由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简便、成本较低且便于运输,因此,自1963年起,世界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其作为主要免疫预防手段。我国的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也始于上世纪60年代,2000年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
根据报道显示,1996年,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提出从减活疫苗向灭活疫苗过渡的方法:先用两剂灭活,再用两剂减活——这种方法能够将疫苗相关脊灰的发病率降低53%。据世卫组织估算,全球每年发生250-500例因口服糖丸而导致的小儿麻痹症病例。
小儿麻痹症应该如何预防
(1)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2个月~7岁的易感儿为主要服疫苗对象,但其他年龄儿童和成人易感者也应服苗。大规模服疫苗宜在冬春季进行,出生2个月后开始服用,勿用热开水送服,以免将疫苗中病毒灭活,失去作用。
糖丸疫苗分1型(红色)、2型(黄色)、3型(绿色)、2、3型混合糖丸疫苗(兰色)、及1、2、3型混合糖丸疫苗(白色)。自2个月开始服,分三次口服,可顺序每次各服1、2、3型1粒,或每次服1、2、3型混合疫苗1粒,后者证明免疫效果好,服用次数少,不易漏服,故我国已逐渐改用三型混合疫苗。每次口服须间隔至少4~6周,最好间隔2个月,以防可能相互干扰。为加强免疫力可每年重复一次,连续2~3年,7岁入学前再服一次。口服疫苗后约2周体内即可产生型特异抗体,1~2月内达高峰,后渐减弱,3年后半数小儿抗体已显著下降。临床服用这种疫苗安全、方便、免疫力强而且维持时间长,极少有不良反应,深受广大父母的欢迎
(2)患儿应从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
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若与患者密切接触,临床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加以预防,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3-0.5毫升,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注射后一周内可以使发病者的症状有所减轻,如果被感染2-5周后仍未发病者,说明被动免疫是成功的,小儿已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4)注意小儿平时的饮食卫生
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小孩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的良好习惯,平时应注意小儿的衣物、床单、玩具、用品及餐具的消毒,最好煮沸15分钟或日光曝晒两小时。
(5)搞好环境卫生
消灭苍蝇也是切断传染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合理安排小儿的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可以增强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宝宝吃完糖丸后的反应
脊髓灰质炎疫苗俗称糖丸,服用糖丸是预防宝宝发生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措施,对绝大部分宝宝来说微微发甜的糖丸恰如好吃的零食,吃糖丸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很多宝宝会很顺利吃掉糖丸但也有少许宝宝可能出现生理不适。那么宝宝吃完糖丸后的反应有哪些呢?
1、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在灭活疫苗中最常见,如注射部位疼痛、水肿、发红,根据疫苗种类不同有的疫苗局部反应发生率在50%以上。局部反应通常发生在注射后的几小时内,一般比较轻微而且是局限的,偶尔局部反应也可以是非常严重的,这种反应通常涉及过敏反应。
2、全身副反应:全身副反应是无特异性的反应,包括发热、不适、肌肉疼痛、头痛、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常见而无特异性,可以由于疫苗接种而发生也可以因为与疫苗无关的情况而产生,如伴随病毒感染。
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最严重的副反应,它可以由疫苗抗原本身或疫苗的一些其它成份引起,如细胞培养物质、稳定剂、防腐剂或抑制细菌生长的抗菌素等,疫苗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可能会危及生命但其发生率小于1/50万。
选择小儿疫苗应该量体裁衣
●使用联合疫苗是疫苗发展的趋势,将来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二类苗必定会纳入一类免费疫苗行列
●五联苗: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选择
●二类苗也很重要,能打的尽量打
“我家宝宝两个月了,刚好要吃糖丸了。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告诉我,预防脊髓灰质炎除了免费的糖丸还可以打进口的疫苗,还有五联苗可以选择。这三种疫苗到底有什么区别,该选哪一种?”日前,张女士带宝宝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预防针时,在选择上犯了难——进口疫苗与国产疫苗有啥区别?
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鸣,他表示,五联苗是联合疫苗,使用联合疫苗是未来疫苗发展的趋势,虽然价格比国产疫苗贵,但有其自身的优势。他建议,经济条件许可的可以选择五联苗。
现象
疫苗选择多 消费者纠结
12月13日,张女士带刚满两个月的女儿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脊灰疫苗。“医生告诉我说有三种可以选择,国产免费的糖丸,进口的针剂,还有五联苗。选择五联苗,孩子可以少打很多针。”张女士了解了一下三种疫苗的价格,权衡再三,给女儿选了进口的单苗,但心里仍很纠结——这几种疫苗到底有啥区别呢?
随后,记者走访了越秀区、荔湾区的其他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从5月份开始,基本上都有五联苗可以选择,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下,发现很多妈妈都和张女士一样纠结——选五联苗吧,不太了解;选进口单苗吧,打针的次数确实多;选国产的吧,虽然免费,但是副作用可能更大,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专家观点
经济条件许可选择五联苗
王鸣强调,对于一个适宜接种疫苗的儿童来说,所有疫苗的接种都是重要的。相比于宝宝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甚至残疾,接种疫苗所需要支出的费用并不算高。
王鸣介绍,对宝宝健康危害严重的五大疾病,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引起的感染,其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因此,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健康的必要措施。
而五联苗是今年5月在我国上市的首个儿童五联疫苗,属需要自费的二类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等五种疾病。
“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五联苗,虽然需要自费,但其优势还是很明显的。”王鸣说。
五联苗两大优势
1.五联苗是将来趋势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国产的脊灰减毒活疫苗(OPV)(俗称糖丸),服用后主要是在肠道内产生抗体,但由于是减毒的活疫苗,没有被吸收的病毒有可能通过排泄在环境里发生突变,引起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发病,因此,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有一定的难度。
五联苗是今年5月在我国上市的联合疫苗,是针剂,特性和IPV一样,同时还可以预防其他四种疾病。
“使用联合疫苗是疫苗发展的趋势,现在全世界都在努力消灭脊髓灰质炎,如果真想实现这个目标,最终我们还是需要通过灭活疫苗来实现,因此将来,针剂肯定会代替糖丸。”王鸣说。
2.减少偶合症几率
目前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的免费疫苗一共需要12剂次。而使用五联疫苗,需要接受三剂基础免疫和一剂加强免疫,总共接种4针就可以了。
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偶合症的几率就越大。“将针次由12针减少到4针,主要优势是减少了宝宝8次打针的痛苦,而且也减少了发生偶合症的风险。”王鸣说。
专家答疑
疑问:二类疫苗到底有没有必要打?
解答:有条件应尽量接种
除了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外,二类疫苗有没有必要打?
对此,王鸣提醒,“一类苗必须打,二类苗不必要”是一种错误认识。虽然二类疫苗可以任家长选择是否接种,但并不代表这些疫苗不重要,只是我们国家目前还不具备普及的条件。
“在国外,二类苗都被纳入了一类,我国暂时没有能力将这些二类苗纳入一类范围,但对这些二类苗的功能是认可的,有能力后一定会将这些二类苗纳入一类。所以,建议经济条件许可的家庭,最好还是给孩子接种。”
疑问:五联苗就是把五种疫苗混在一起吗?
解答:联合疫苗≠单苗混合
联合疫苗不是简单的多种疫苗的混合,它的研发难度大、生产技术要求高。选择联合疫苗的抗原颇具挑战,不仅各个抗原组分要符合相应的要求,同时还必须考虑各种抗原组分的可溶性、物理兼容性、稳定性等问题。
以百白破(DTP)联合疫苗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人们把关注重点移向了纯化DTP疫苗中的百日咳抗原,随后开发出了具有良好耐受性和安全性的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DTaP)。
区分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和针剂
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那么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和针剂的区别是什么呢?糖丸是国产免费的,针剂是进口自费的,糖丸有百万分之一得小儿麻痹的几率,针剂不会。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剂型有哪些?
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对象有哪些?
主要是小于5岁的儿童、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服用。
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什么要连续服3次?
在初次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时,2月龄,3月龄和4月龄各服1次,连服3次是因为每剂疫苗中都含有Ⅰ、Ⅱ、Ⅲ型病毒,尽管在制造的过程中,三个型之间的病毒量配比已考虑到它们在肠道中的竞争感染能力,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型间的干扰作用。尤其是Ⅱ型对Ⅰ、Ⅲ型的干扰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在服用3次TOPV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服用脊灰疫苗糖丸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勿用热开水送服:服后半小时内不要吃热食物或饮热开水,当然更不能把糖丸加在热开水或热食物中服用。母亲应避免在孩子服糖丸后半小时内哺乳,以免母乳中的抗体抵消了疫苗的效用。l岁内婴儿服食糖丸要用冷开水搅碎、溶解后喂服,大的孩子可用冷开水送服。
禁忌证:孩子腹泻时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有免疫缺陷症、患白血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禁止服糖丸。
脊髓灰质炎危险须警惕
儿童得了脊髓灰质炎会有什么危险
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普遍都是易感的,但大多数儿童感染后常不表现出明显症状。而在个别的儿童中,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是因病毒量过多而造成发病。当孩子发病后,开始可出现发烧、多汗、食欲不振、哭闹不安、肢体感觉过敏、肌肉疼痛等症状。一般在烧退后二至三天内,孩子出现肢体麻痹。严重者,还可侵犯呼吸肌,危及孩子的生命。在感染脊髓灰质炎的病例中,每200例就有一例导致终身残疾;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此外,感染脊髓灰质炎即使能及时治疗,不致有生命危险,也常常遗留下难以治疗的残疾,比如瘫痪。脊髓灰质炎的瘫痪随病毒损害的神经部位不同而不同,如侵及的是脊髓神经(最常见),常累及四肢肌群、呼吸肌、颈、腹、背、腰等处;如侵及延髓的呼吸与循环中枢或吞咽、咳嗽的神经,则可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吞咽困难,食物呛入。如果侵及整个大脑,便可发生昏睡、意识不清、抽搐、昏迷。危害极大。因此,做好疾病防治是关键。
免疫缺陷者慎吃糖丸 可接种灭活疫苗
目前,国际上使用疫苗来防治脊髓灰质炎。主要有三种:口服减毒活疫苗(OPV或称糖丸)、灭活脊灰疫苗(IPV)和含有IPV的联合疫苗。近年来关于脊髓灰质炎患儿服用糖丸后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的报道屡见不鲜。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解释,“糖丸”是纳入我国计划免疫规划使用的脊灰疫苗,但是服用是有条件的。有接种禁忌症的儿童,特别可能存在免疫缺陷(如早产儿、出生后反复感染、人工喂养儿等)或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的宝宝,不宜食用糖丸。因为糖丸会致免疫力缺陷患儿保持抗原性,可能造成疫苗相关麻痹的风险,反而对患儿不利。建议使用IPV或者含有IPV的联合疫苗。这两种疫苗是通过先进的灭活工艺使病毒完全失去毒力。因此,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此类宝宝选择IPV,不但能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更具有安全性好的优势。
苏康码变成黄码可以上班吗 苏康码要天天更新吗
不需要进行更新。
苏康码是实时更新的,每次打开苏康码,都会反馈最新的讯息,例如:刚出的核酸检测报告、刚打的新冠疫苗,都可以在苏康码上面看到,无需自己更新,打开的时候就是最新的讯息,如果苏康码出现打开异常,多考虑是没有网络或者出现后台服务器瘫痪导致的,没有网络就切换到有网络的场所打开;出现后台服务器瘫痪就等后台恢复稳定了再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