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因素影响身高增长
八大因素影响身高增长
1.遗传因素。一般来说,高个子父母所生孩子的身高比矮个子父母所生的孩子高。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无论是孕期还是出生后,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
A.营养不良。如挑食、偏食、不吃早餐或者饮食单一等,都可能造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不均衡,可影响体重、身高和智能发育。
B.营养过剩可致肥胖甚至性早熟,则会对生长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C.不吃含激素食品,如:保健品中的人参蜂王浆、动物内脏、大豆异黄酮等激素含量较高,食用后可能促进提前发育进入青春期。
D.食物多样,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饮料。
E.早餐要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不过量,均衡营养,各种营养素都不缺,各种营养素相互促进,才能发育得好,长得高。
3.适量运动。体格锻炼能促进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适度运动,可强壮孩子的体魄、促进其食欲,利于孩子长高。平时很少运动的孩子不仅活动能力弱、反应不灵敏、耐力差、容易疲劳,身高增长也显得慢。另外,多吃少动容易导致孩子肥胖,也不利于长高。推荐三个促进长身高的运动:A.跑步,B.跳绳,C.打篮球。
4.避免女孩性早熟。女孩一般在16岁前后青春期结束,有规律的月经开始。其后一年到一年半身高的增长就结束了。也就是说17岁最晚18岁身高就不再生长了。一般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少女,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研究发现,导致女孩性早熟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摄入过量的饮食及含激素食品。随着各种快餐店的普及,经常性摄入高热量饮食,包括快餐和饮料。运动量减少,高热量食品中激素的含量也很高,快速发胖并伴随着过早进入青春期,青春期之后一年到一年半左右身高的增长也就结束了。
5.疾病。某些疾病会影响孩子身高的增长。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呆小症、脑下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脑垂体侏儒症。某些营养素的长期缺乏,如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孩子会得佝偻病,孩子不仅长不高,严重的还会出现头方、胸窄、腿弯、背驼等骨骼畸形。长期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如果未及时治疗也会影响身高。发现疾病,爸爸妈妈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6. 睡眠。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对少年来说,睡得好就会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内分泌激素中的生长激素夜晚睡眠时分泌较白天多。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7. 是否饮奶或者补钙。建议每人每天饮奶250克,因为每100克鲜牛奶平均含钙104毫克,250克奶便能提供钙近300毫克。如果乳糖不耐或者无饮奶习惯,建议每天补钙300毫克。青春期补充钙及维生素D对身高增长效果明显,实验证明为青春期13到16岁少年每天补充含钙300毫克和维生素D10μg的奶粉40克,对青春期人群增加骨密度,促进骨骼增长效果明显。所以建议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以上,因为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04毫克,250克奶便能提供钙近300毫克。
8.健康的环境。水是否安全,空气是否新鲜,健康的食材,良好的家庭氛围,安静的睡眠环境等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身高的增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营养师推荐食材,只要你每天喝250毫升的鲜奶,或者200克以上酸奶,常吃乳酪、奶粉、豆制品、芝麻酱、虾皮等对促进身高增长都有作用。
儿童生长别错过两个高峰
别错过两个长个高峰
人体共有两个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年增幅达20-25厘米,第二个突增期在发育前,年增幅达8-10厘米,此时也是调整身高的最佳时段(尤其是女孩子)。突增期的长短有南北差异,通常南方小孩的突增期只有2-3年,比北方的孩子要短。女性从10岁左右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大约12岁迎来初潮后长高随即放慢。一般情况下,女孩在月经初潮后开始缓长,发育后的缓长期为2-3年,总长幅3-5厘米左右;男孩在发育突增结束后开始缓长,发育后的缓长期为3-4年,总长幅6-8厘米左右。因此,理想身高关键是在缓长期前的长幅要达到或超过标准长幅。
身高的增长过程主要受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激素调节和控制。孩子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2岁),此期间每年身高增长5-6厘米。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生长再次加快。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生长激素缺乏则会引起身材矮小。
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生长激素缺乏会引起身材矮小。另外,性激素可引发青春期生长加速,在促进性成熟的同时使骨骺成熟加速,故性早熟可促使骨骺过早闭合,导致身高停止增长。
专家建议,首先对照一下身高平均标准,当您的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身高的平均水平5厘米以上即为身材偏矮。另外,还可回忆一下孩子的生长记录,如果您的孩子在婴幼儿期(3岁以下)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儿童(3岁-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4-5厘米/年,可认为孩子存在生长迟缓。这两种情况均需尽早查找原因。
影响长高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多种,生长的基本过程受遗传因素的调控,而基因的表达又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若能清除影响基因表达的不良因素,孩子最终能获得应有的遗传身高。黄医生说:“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孩子的身高增长过程经常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不良因素通常包括———营养因素,如长期的挑食、偏食或不合理的饮食、锌元素等微量元素的缺乏;精神心理因素,如不良的家庭、社会因素,紧张的学习,缺乏睡眠或晚入睡等。这些不良因素可导致儿童精神压抑,影响生长轴功能;其他因素影响身高的其他因素,有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
专家特别提醒家长注意孩子性早熟的问题,现在的孩子普遍有性成熟提前的现象,如果男孩在9岁以前有睾丸阴茎增大、阴毛出现的现象,女孩8岁之前出现乳房发育甚至来月经,说明孩子属于性早熟。这个时候,由于性激素的刺激,个子虽然猛往上蹿,骨骺却提前闭合,生长提早停止,最终可导致成年身材矮小。
小孩腿粗能长高吗
身高是脚后踝骨附近的关节增长以及全身的关节增加,跟腿部肌肉特别紧,腿粗是无关的,所以不用担心,不会影响身高增长的。 不过如果孩子特别胖,这身体重量对骨骺压力大,就会影响长身高,所以很胖的话就需要减肥,不胖,腿部粗则是不要紧的。 建议:在发育时期补充钙质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孩子身高增长。
身高受遗传及发育期营养状况影响,如果骨线没闭合,正常情况下还有长高的可能。任何不符合骨骼正常发育的增高方式都不利于健康。1.身高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客观看待。不建议通过非正常方式尝试获取增高。
其实小孩子能否长高问题关系到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遗传因素以及后天的运动还有饮食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孩子长高的问题,如果能将这些问题都能够处理的好,帮助孩子解决的话,那么都可以帮助孩子长高,减少一些疾病影响。
儿童长高必知的四大常识
常识1:春天是宝宝长高的季节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儿童的生长速度在四季并不相同,生长最快的是五月份,平均达7.3毫米,十月份长得最慢,平均只有3.3毫米。因此,每年四五月份是宝宝长高的最佳时间。
常识2:身高增长有规律
宝宝身高的增长有一定规律,刚出生的新生儿身长平均约为50厘米,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最快,约为25厘米;第二年身高增长速度减慢,一年约增加10厘米;两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
想知道宝宝将来的身高吗?给你推荐一个2-12岁儿童平均身高估算公式:身高(厘米)=年龄×7+70。
通过这个公式,你能了解宝宝的未来身高情况,当然上述数值只是总体而言,每个宝宝的身高会受到胎龄、性别、母亲营养状况、宫内发育情况、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常识3:骨骼发育优劣决定宝宝高矮
身高是反映儿童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宝宝的高矮是由骨骼发育优劣决定的,与身高相关的骨骼有头颅骨、脊柱骨和下肢的长骨三部分。各部分的增长速度是不一致的,生后第一年头部生长最快,脊柱次之;而到了青春期时则下肢增长最快。
颅骨的发育
颅骨随着脑的发育而增长。颅骨发育优劣可用头围的大小、颅缝和囟门闭合的迟早等标准来衡量。
医学提示:囟门在出生时过小或过早闭合,预示着宝宝的脑发育有问题;囟门过大、闭合延迟也可能是病理情况,都应请教儿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脊柱的发育
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宝宝的动作发育应与脊柱的发育相适应,即宝宝2-3个月大时会抬头,6-7个月大时能独坐,8-9 个月大时会爬,10-11个月大时能站立,12-16个月大时能走路。若没到相应的月龄,宝宝不宜过早地学坐、学站,以免引起脊柱的过度屈曲,这也将影响其身高。
常识4:6大因素影响宝宝身高
遗传宝宝的身高受遗传影响较大,所以从父母的身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宝宝未来所能达到的身高,有公式如下:
男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两个月的宝宝有多高才是正常的
身高的增长是比较快的,男婴身高平均为58.5厘米左右,女婴身高平均为56.8厘米左右。身高的增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但不像体重那样显著,差异比较小。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有喂养、营养、疾病、环境、睡眠、运动等。但这个月的宝宝身高的增长不受遗传影响。为宝宝进行身高的测量也和体重一样,要标准测量(可用新生儿期的方法进行测量)。如果进行了标准测量,发现宝宝的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平均值,要及时看医生,查明原因,尽早调治。
这个月宝宝的坐高,男婴平均为40厘米左右,女婴平均为39厘米左右。
以上就是两个月的宝宝体重身高的标准对于,男孩和女孩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与男性和女性在生理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关系,所以女性普遍的不如男孩的个头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各位宝爸宝妈们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
走出增高误区
误解一:父母身材均偏矮,所生子女肯定高不了。
子女身高会受父母的影响,受父母身高影响的下一代的身高,称遗传靶身高。遗传靶身高影响子女最终身高的比例约占50%~60%。也就是说,子女生长到最终身高(即成年时身高)时,有40%左右是受非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均身材矮小的家庭,所生子女只有部分身材矮小,而不是全部。因此,身材矮小的父母千万不要认为自己都不高,小孩必定长不高,否则会错失治疗机会。
误解二:小孩早期生长缓慢,后期一定会追上。
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婴儿期(指从出生至1岁)身高增长迅速,为每年23厘米~25厘米;幼儿期(1岁后~3岁)身高增长速度为每年8厘米~10厘米;稳定期(指3岁后至出现青春发育前)身高增长速度相对较稳定,为每年6厘米左右。青春发育开始,大部分孩子的身高有一个增长高峰出现,此时身高增长在青春发育早期可达到每年15 厘米~18厘米不等。随着青春期的发育,第二性征出现,身高增长速度减缓,从每年2厘米~4厘米下降到每年1厘米,再进入身高增长终止期,此时为成年人身高。由此说明,人体增长过程是有年龄阶段性及规律性的。如能每一阶段都正常成长,身高就正常发育。倘若在某一阶段因疾病影响或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发育障碍,身高不增长或增长缓慢,就会影响最终身高。有个别儿童,由于某种原因在幼儿期、学龄前期生长偏离正常,一旦解除这些原因,会出现一个生长追赶期,可追赶至正常身高。不过,影响身高增长的因素是综合的、复杂的,不同的影响因素会造成不同的结果。部分家长由于受到早期不长、后期长的糊涂观念的影响,待到发现孩子已经16岁或18岁,仍比其他同学矮时才去就医。此时增高时机已过,空留遗憾。
误解三:多服食钙片就会长高。
钙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矿物质,骨骼形成离不开钙。除了小部分佝偻病患儿由于钙供应不足或吸收障碍,经适当补充钙有助其身高增长外,临床资料表明,大部分身材矮小的儿童,体内的钙是正常的。
误解四:只要营养好就可以长高。
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这是科学的论断。营养不均衡或缺乏可导致各种疾病,使生长发育停滞或缓慢。科学研究指出,人体增长是一个复杂的各种调节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生长所需的物质外,还要有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调控。其中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等,皆为调控人体生长的主要激素,任何一种激素分泌过多或缺乏,都必定影响生长发育,而这些激素目前不是只凭营养补充就可以达到要求的。认为营养好就会身体好、就能长高,这种逻辑是不科学的。
误解五:孩子现在已比同龄个别的儿童高,将来一定不矮。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人体的生长发育也需要全面考虑,倘若一个性发育提早的孩子,尽管现阶段身高在同年龄、同性别小孩之上,但他的骨成熟却严重加速(即骨龄超过实际年龄很多),即意味着他的增长有效期大大缩短。孩子很快便会停止长高,这类孩子绝大多数成年身高都比正常孩子矮。
缺乏母爱会让孩子比同龄人矮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智力、生长发育非常关注.3-10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是帮助矮身材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生长发育出现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发现和纠正.
家长如何发现孩子的身高出现问题呢?
家长首先将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同性别的孩子相比较,如在同一班级里,孩子比其他孩子矮的程度很明显,特别是排在前面3个,说明孩子的发育状况可能出现异常.一段时间没看见孩子,再看见孩子时,发现身高没变化,或者孩子的衣服、鞋子更换的频率很慢,应立即注意孩子发育情况.另外,家长应每年详细记录孩子的身高,如果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长个儿的速度比同龄儿都慢,3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厘米应提高警惕.
母爱的缺乏会影响身高
缺乏母爱的确会影响身高,这在国外叫“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主要是下丘脑、垂体系统机能受情绪抑制,引起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这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睡眠不踏实,缺乏安全感,有时梦中喊醒、哭醒等,进一步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除了身高较矮外,伴智力发育较迟、多饮、多食、独语、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异常行为.
除了缺乏母爱影响身高外,熬夜、下肢运动少、户外阳光照射不足、不良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核心营养缺乏及性早熟等都会影响孩子身高.
核心营养的缺乏也会影响孩子身高.在决定身高的因素中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是最关键的.赖氨酸是生长激素分泌有效的促进剂.另外多去户外晒太阳也能促进长高.所以,在宝宝长高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各种营养素的补充.
学生时代男孩变声后能长多高
身高是指从头顶点(v)至地面的垂距,一般以厘米(cm)作单位,也较经常用“米”(m)。
身高对人体纵向部分的长度,源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女孩比男孩身高发育的早,在12-13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19-23岁开始停止增长,而男孩身高发育的晚,在15-16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20-24岁停止增长,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民族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但是相对来说正常发育的人长的要比早发育或晚发育的人长的高;尤其是男性。
很多男孩子小的时候身高似乎永远都追不上与其同龄的女孩,那是因为女孩生长发育的年龄可能比男孩早,身高也就高了些。男孩变声后能长多高,也因人而异,现阶段影响男孩身高的主要因数就是遗传因素。父母较高男孩变声后能长的也就更高了。
哪些因素影响身高
一、影响身高的6要素
1、遗传:具有影响身高的绝对权利
虽然人类至今还不能明白遗传的秘密,但在身高这一点上,遗传具有“绝对权利”。孩子的家族遗传史是影响他成年身高要素中的NO.1。看一看父母的身高、体型,评估一下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大概就能够知道他成年后的身高了。
2、营养:两个要素:健康和全面
营养的重要性勿庸质疑,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换句话说,如果他的食物摄取不是健康的、全面的,那他就不会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困难,因为父母们们不可能像一个营养师那样为孩子制定标准的营养食谱,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为孩子提供的食物上,至少应该是健康的。
通常暴露出的问题是,父母为了阻止孩子变成“胖墩儿”而限制他的食量(婴儿不管多胖,都不应该采用限制级食谱)。还有,过多的果汁或者碳酸饮料也会干扰孩子的食欲,从而减少他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3、生理条件:同时还要当心药物的副作用
有些孩子出生时即伴有某种严重的生理疾病,假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阻碍生长发育。最常见的有:肠胃系统失调,如腹腔疾病;食物过敏;甲状腺问题;激素分泌缺乏;心脏、肾或肝脏疾病;或者某种染色体异常等。另外,还要警惕的一点是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副作用,也会阻碍发育,如利他林和其他刺激性药物在治疗ADHD的过程中,已经被发现对发育的影响。所以,如果需要服用某种特殊药物,一定要谨慎选择药方和药量。
4、锻炼:当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效
常规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强壮,从而促进生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活动都对身体发育有利,如果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长得更高,就要避免让他从事一些特殊项目,如体操、跑步等,这些项目不但会阻碍身体长高,而且还容易导致对骨骼的伤害(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体育明星就另当别论了)。
5、睡眠:注意睡眠质量
睡眠看起来与身高无关,其实关系重大,大约有70%~80%的生长激素是在睡眠中分泌的,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充足,并且睡眠质量高。
6、情感:快乐的孩子长得高
一个生活在爱的包围中,并且整日快乐的孩子,与一个生活环境较糟,终日郁郁寡欢的孩子相比,前者达到最大生长潜力的机会要大得多。情感忽视和过度的紧张焦虑都会阻碍身体的发育。虽然研究这一学说的学者并不多,但情感因素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就如同营养元素被重视一样。
二、抓住孩子生长黄金时期的9个小秘密
1、读懂长高的信号
孩子究竟会在什么时候身高急速往上蹿?有两个信号可以告诉你。第一个信号是孩子的胃口大增,食欲非常旺盛,这说明他要长个儿了。第二个信号是孩子的鞋子突然变小,这也是长个儿的一个信号。因为孩子通常是从下往上蹿个儿的:脚变大后,腿也会变长,然后手变大、胳膊变长。
2、长得快,营养素补充一定要跟上
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需要不断地从食物中得到各种营养成分,而长得快的孩子因为体内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所以对营养素的需求相对更高。另外,孩子长得快,也就意味着骨骼的形成会明显比同年龄的孩子要快,因此对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钙的需求也就更大,而为了保证钙的吸收利用,维生素D的需求也会相应加大,同时骨骼的形成还牵涉到磷、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相关的营养素。
3、睡前奶是关键
奶类是钙的主要食物来源,而钙是孩子骨骼生长的基础原料;奶类还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因此睡前喝一杯奶能促进孩子身高增长。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 岁,最好给他选择低脂的奶类,因为全脂牛奶中的饱和脂肪含量较高,孩子长期、大量饮用全脂奶,容易引起胆固醇过高。因此,应该养成孩子喝低脂奶的习惯,这样既能保证钙的摄入量,同时又能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4、适当的摄入肉类
肉类,特别是牛肉和瘦猪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锌,是人体锌的主要来源。锌对孩子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人体内许多重要的参与新陈代谢的酶含有锌,锌是保持这些酶的活性所必不可少的。
锌在生长激素的合成中也有重要作用,因此缺锌孩子的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并且往往表现为身高不足。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孩子,每天的膳食中要含有适量的肉类,以保证优质蛋白质和锌的供应,此外肉类中的铁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的鱼、禽、蛋类等动物性食物。
5、保证充足睡眠
人体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在一天24小时内不是均衡的,其分泌量在睡眠状态下明显高于觉醒时,并且主要是在深睡眠中分泌。良好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睡眠不足或各种睡眠障碍则都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到孩子身高的增长。因此睡得好能促进孩子长个儿。
一般来说,孩子年龄越小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长。新生儿每天要睡20个小时左右,2~6个月的婴儿每天要睡15~18个小时;6~18个月每天睡13~15个小时;18个月~3岁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为12~13个小时;学龄前的儿童每天睡11~12个小时,而学龄期的儿童仍然需要保持9~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当然,孩子每天到底要睡多少个小时,这中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充足的睡眠并不一定完全以时间来衡量,重要的是看孩子入睡是否容易,睡眠是否安稳和深沉,醒来时是否精神饱满、情绪高涨。
6、长得太快,未必就好
孩子长得慢,家长一般都着急,忙着带孩子去看医生。而孩子长得比同龄孩子高,特别是父母个子不高,孩子却长得又高又大,很多父母都感到很骄傲,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肯定能长大个儿。其实,孩子个儿长得过快未必就表示他将来是大个子。因为过早发育有可能意味着过早停止发育,最终身高反而不理想。
7、别让肥胖影响长个儿
过度肥胖会影响孩子长个儿。通常肥胖的孩子一开始表现为生长比较快,身高和体重都超过同龄的孩子,给人肥胖的孩子个头高的感觉。但肥胖的孩子往往也比较早就停止了生长,他们的最终身高并不比同年龄的伙伴高,甚至还可能更矮一些。这是因为肥胖是诱发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性早熟可以使骨骺闭合提前,所以一开始肥胖的孩子似乎身高增长很快,但最终身高反而受影响。
8、要想长得高,请远离反复呼吸道感染
孩子在患病期间,通常吃得不多,营养摄入本身就减少了,加上发烧又使能量消耗增多,致使体重不增甚至下降。而体重生长的恢复与病程长短、疾病严重程度及患病的频率有关。如果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赶上生长时,又遭受新的打击,使机体的营养状况和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时间长了,就会明显影响孩子身高的增长。
9、激素治疗要辩证对待
长期大量口服激素,会影响钙、磷的代谢,导致骨质疏松,抑制骨骼生长及蛋白质合成,从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但是家长也不用因此而谈激素色变。因为现在医生给儿童用激素时都比较注意尽可能小剂量、局部使用,与全身使用激素不同。所以,只要规范使用激素药,是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明显影响的,家长不必有“恐激素”心理。
青春期做什么运动最能长高 青春期运动注意事项
青春期多进行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造血功能,是促进骨骼形成发育,但是运动要注意适度,如果运动过于剧烈,反而会妨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增长,年纪较小的人群更要注意,过度运动导致体力消耗大,容易造成营养相对不足,反而会影响身高发育。
男生身高发育影响介绍
影响介绍:
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长1厘米。人类的身材出现了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趋势。据记载:美国在200多年以前,全国的男性平均身高为170厘米,现已男性达到175厘米,女性161.5厘米,增长了5厘米;近30年来,日本14岁的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8.2厘米;瑞典从1851年到1931年的80年中,新兵的身高从166.6厘米增加到174.1厘米,增加了7.5厘米;原苏联对18世纪军人的骨骼进行测量,发现在过去250年中,士兵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0厘米。我国近20年里,18~25岁的城市青年,男子平均身高增加了2.3厘米、女子增加了2.15厘米。
一个人成年期的最终身高取决于遗传、营养以及本身体内的内分泌激素,正常情况下,人身高增长的速度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出生后到3岁左右,第二个高峰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生长速度不是一样,但是差别不一样,一般女孩子要稍微早一些,大概在16岁左右,男孩子在18岁左右。
其实人的身高除了种族和遗传之外,还有营养状况于环境等等因素有关系,如果长期的营养不良也会拉扯发育后腿。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下男生身高的发育影响,相信大家有了一些了解了,在平时的时候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不要太过于心急了,更加的不要拔苗助长,这样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