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用大黄、生石膏怎么治疗水痘

用大黄、生石膏怎么治疗水痘

采用大黄、生石膏、防风、全蝎、青黛各等 量。用法:诸药混合共研为细末,过筛,取鸡蛋 清适量掺药末,调和成膏状,备用。临用时取药 膏30克,摊布在2厘米x3厘米塑料布中间,敷 贴在患儿肚脐孔上,外盖纱布,再以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2次,连敷3-4日即可奏效。备注:主治适用于气营重症。证见患儿发热 不恶寒,面赤唇红,口臭,口舌生疮,尿黄,水痘 分布较密,根盘红晕较著,大便秘结,舌苔黄糙 而干,脉洪数。

中药治疗肺炎效果好吗 肺胃热盛型肺炎

对症治疗:身热,午后为甚,心烦,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舌苔黄,脉滑数,治当宣肺化痰,通腑泄热,方用黄芩清肺汤加减。

常用中药:杏仁,生石膏,瓜蒌,浙贝母,连翘,大黄。

方中以生石膏,连翘,浙贝母,瓜蒌清肺化痰,大黄通腑泻热。

怎么用生石膏治疗水痘

采用生石膏30克,生地12克,黄连6克, 犀角、梔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 竹叶、甘草、牡丹皮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备注:同上方。

用锻赤石脂怎么治疗水痘

用锻赤石脂治疗水痘方法:采用锻赤石脂、锻炉甘石、锻石膏各3克。用法:共研细粉,擦涂患处。备注:水痘化脓溃烂。

发烧腹泻咳嗽的中医外治法

高烧:用生大黄、生石膏灌肠

黄生说,治疗孩子高烧不退的灌肠法,主要药物是生石膏和生大黄,这两种药物的泻热通便作用很好,而且烧退后不容易反复,适合高烧三四天不退、大便干结的孩子。灌肠法操作简单,家长可以在家自己做。

3岁左右的孩子用生石膏60克,生大黄15克,药物加水浸泡半小时后,煎至50毫升。待药液的温度降至40℃左右,用一个50毫升注射器,把针头换成导尿管,前端涂抹石蜡油,轻轻插入肛门15厘米,缓缓推入药物。灌肠前让孩子排空大便,灌后尽量使药物在肠内多保留一会儿,效果才好。

对于吃东西不当而引起的食积发烧孩子,黄生多给他们贴肚脐。具体方法是,雄黄3克,栀子6克,大黄6克,粉碎研面后,用醋调和,贴在肚脐处,一天一换。

黄生看病极少使用抗生素,对付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岬炎,他用的是中医上病下治的“釜底抽薪”法。即吴茱萸5克,大黄5克,南星3克,胡黄连3克,研面醋调,贴在脚心的涌泉穴(脚心前三分之一凹陷处)。同时服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汤药,如二花、连翘、栀子、大黄等,效果都不错。

腹泻:贴肚脐、洗脚

黄生的爷爷是该院已故全国名老中医黄明志教授,黄生说,爷爷对小儿腹泻很有一套。比如腹泻时间较长,精神、胃口都不好的孩子,采用白胡椒5克,吴茱萸3克,研面醋调贴肚脐。这两样药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散寒作用,爷爷给它起名“暖脐散”。孩子发热、呕吐、腹泻,在口服药物的同时,可在肚脐贴一种叫“泻痢平”的膏药,主要成分是黄连、大黄。黄生称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肚脐“直达病所”。

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腹泻,黄生主张用石榴皮15克,炒苍术30克,藿香30克,煎水洗脚,一天一次。他说爷爷经常对家长说:“洗洗脚,能治屙(腹泻);洗过脚脖,能屙屎橛。”小娃娃的脚嫩,没有长茧,药物好吸收。洗的时候药水要多些,淹住脚脖,边洗边用手指点揉足三里和涌泉穴。会走路的孩子可在晚上洗脚后贴,贴药后套上袜子,药物不易脱落。

久咳:贴脚心涌泉穴

当小孩子外感风寒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时,家长可以看一下孩子的咽喉,只要不红,黄生建议尽早用中药麻黄、细辛研面醋调,外敷在大椎穴(正坐低头,第7颈椎即最高骨椎突下凹陷中)。由于这两样药有较强的发汗散寒作用,贴药后加上适当的保暖措施,许多孩子不吃药也可止咳。

如果咳嗽的时间较长,导致肺肾气虚,需要用补肾化痰法。即吴茱萸3克,白矾6克,研面醋调,贴脚心处的肾经源头涌泉穴。黄生说,这个方子很受欢迎,该院门诊外治室这个方用量最大。

黄生最后强调,由于孩子皮肤比较娇嫩,要求年龄越小,贴药时间越短。半岁以内孩子贴药后10个小时要揭掉,大些的孩子可贴12小时。揭掉药物后,擦净局部皮肤,第二天再贴。

什么中成药止咳 治风热咳嗽的中成药

桑菊感冒片是由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芦根所组成。

方中桑叶,菊花能疏风解表,而且桑叶可清肺止咳,为该方中的主药;薄荷助桑叶,菊花散上焦风热,透邪外出;桔梗,杏仁能宣肺止咳;连翘能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并与桔梗配合可以清利咽喉;因此桑菊感冒片具有发散风热,宣肺止咳的功效。

羚羊清肺丸是由薄荷,桔梗,前胡,陈皮,浙贝母,桑白皮,枇杷叶,元参,麦门冬,天门冬,天花粉,生地,石斛,金银花,板蓝根,丹皮,大青叶,金果榄,黄芩,熟大黄,生栀子,羚羊角,甘草所组成。

方中薄荷,桔梗,前胡,陈皮和杏仁能疏风宣肺化痰;贝母,桑白皮,枇杷叶可清肺化痰止咳;元参,麦门冬,天花粉,生地,石斛,天冬能养阴清热润燥;金银花,板蓝根,丹皮,大青叶,金果榄可清热凉血解毒;黄芩,熟大黄,生栀子能清热泄火;羚羊角清肺肝之热,因此该药具有清肺利咽,除瘟止咳的功效。

止咳橘红丸是由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杏仁,苏子,浙贝母,生石膏,生地,款冬花,紫菀,桔梗,麦门冬,栝楼皮所组成。

方中橘红,陈皮,茯苓,法半夏能燥湿化痰;生石膏清肺,胃之热;栝楼皮,苏子能宽胸降气消痰;浙贝母,桔梗能散结开胸膈,清化热痰;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苦杏仁降逆镇咳;生地,麦门冬润肺养阴;甘草祛痰利咽喉,所以止咳橘红丸具有清热化湿,止咳祛痰的功效。

牙齿松动的偏方

生大黄、熟大黄、生石膏、熟石膏、骨碎补、、银杜仲、青盐、食盐各30克,明矾、枯矾、当归身各15克。药共研为细末,每晨起先将此药末涂擦牙根上,然后洗脸,用毕以冷水漱吐。

本方系黄功农献给慈禧太后之方,久用牙齿洁白,至老不松动。

中医治水痘5大偏方

双花连翘治水痘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水痘。

【偏方组成】含双花、连翘、六一散包、车前子各6~10克,紫花、黄花、地丁各10~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药渣煎汤洗患处。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水痘患儿114例,其中6~48小时全部退烧,2~4天结痂,均获治愈。

荆芥连翘治水痘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出疹性疾病,如水痘、风疹、过敏性紫癜、荨麻疹、湿疹等,对水痘适于风热挟湿型。

【偏方组成】荆芥、连翘、赤芍、白蒺藜、牛蒡子、淡竹叶、木通各10克,蝉衣3克,灯草1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诸药先浸泡半小时,沸煎5~6分钟后,取汁300毫升,4岁以下患儿频频饮服,4岁以上患儿于上、下午各分2次服完。

【病例验证】钱某,女,4岁。所在托儿所水痘流行。前一日起发热,体温在37.5~38℃,傍晚躯干皮肤散见小米粒大小的丘疹,并见有散在数个小水泡,自服板蓝根冲剂2袋。次日晨起皮疹及水泡数量明显增多,少数水泡已破溃,舌红,苔白腻,咽稍红,脉滑数。诊断为水痘,证属风热袭肺,上源不利,挟湿外透肌表。治宜清热透疹、利湿解毒。用此方去淡竹叶,加茯苓、黄芩各10克,芦根30克,黄连1.5克。服上方2剂后烧退,水痘未再新发,而旧的开始收没,5剂后水痘痴疹。1周后痂疹脱落而告病愈。

双花玄参治水痘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水痘。

【偏方组成】双花、生石膏各30克,玄参、紫草、泽泻各15克,薄荷9克,荆芥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数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水痘116例,服药2~5剂均获治愈,其中伴发热者均在服药1剂后体温恢复正常。

黄芩丹皮治小儿水痘

【功能主治】主治水痘初起,证属风热犯肺型,除见水痘出现外,尚伴有恶风发热、流涕、喷嚏、咳嗽等卫表症状,苔薄黄。脉细或浮。

【偏方组成】黄芩、法夏、丹皮、杏仁各10克,桔梗、蝉衣各6克,六一散、连翘各15克,板蓝根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适量,7~10月患儿每日服3~5次,每次半匙;2岁以上患儿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服时可加少许冰糖调味。

【病例验证】赵某,男,患儿3岁。2天前始出现轻度发热,稍咳嗽,流清稀涕。现面部散见红斑,水痘皮损。细查可见皮损呈向心性集中,红斑、水疱、结痂三期同时可见。苔薄黄,脉细。诊断为水痘,证属风热犯肺型,治以疏风散热解毒。此方加前胡、薄荷各6克,4剂,照上法服,并嘱其家长注意避风吹,忌香燥食物。4日后复诊,患儿一般情况好转,皮损较4天前明显减轻,以结痴为主,前方去黄芩、薄荷,再服3剂告愈。

石膏知母治小儿水痘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水痘。

【偏方组成】石膏、知母各12克,牛蒡子、升麻、葛根、浮萍各10克,水牛角、丹皮、紫草、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4~5次内服。疱疹痒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

【加减】流涕、咳嗽甚者,加薄荷、桔梗;湿重、苔白厚腻者,加苍术;便秘者,加酒大黄;热甚者,加青蒿、银柴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水痘患儿236例(年龄1~3岁),痊愈224例,无效12例,有效率94.9%。

哮喘吃什么中成药 止咳定喘丸散热平喘

止咳定喘丸由麻黄,生石膏,苦杏仁和甘草组成。

方中以麻黄辛温宣肺定喘,生石膏辛寒清泻肺热;辅助以苦杏仁温降泻肺气,助麻黄止咳平喘;甘草可调和药性,且可镇咳,所以该药有宣泻肺热,止咳平喘的功效。

猪流感中医治疗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桔梗、牛蒡子、竹叶、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黏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知母、浙贝母、桔梗、黄芩、柴胡、生甘草。

3.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方药】炙麻黄、生石膏(先煎)、杏仁、知母、鱼腥草、葶苈子、黄芩、浙贝母、生大黄(后下)、青蒿、赤芍、生甘草。

4.毒热闭肺

【主症】壮热,烦躁,喘憋短气,咳嗽剧烈,痰不易咯出,或伴咯血或痰中带血,咯粉红色血水,或心悸。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腻,脉弦细数。

【治法】解毒开肺,凉血散瘀。

【方药】炙麻黄、生石膏(先煎)、桑白皮、黄芩、葶苈子、马鞭草、大青叶、生茜草、丹皮、生大黄(后下)、西洋参、生甘草。

5.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难退,咳嗽有痰,喘憋气短,烦躁不安,甚至神识昏蒙,乏力困倦,唇甲色紫。舌脉:舌质红绛或暗淡,苔黄或厚腻,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固护气阴。

【方药】羚羊角粉(分冲),生地、元参、黄连、生石膏(先煎)、栀子、赤芍、紫草、丹参、西洋参、麦冬、竹叶。

6.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方药】生晒参、炮附子(先煎)、黄连、金银花、生大黄、青蒿、山萸肉、枳实、郁金、炙甘草

相关推荐

栀子花如何运用在医药方面

栀子乃清热解毒之良药也,与豆豉相伍,善于清心除烦,如栀子豉汤;与黄连、黄柏相伍,善于泻火解毒,如黄连解毒汤;与茵陈、大黄相伍,善于利湿退黄,如茵陈蒿汤;与白茅根、三七相伍善于凉血止血;与银花、连翘相伍善于消散疔疮。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阳黄者,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余常用《伤寒论》之茵陈蒿汤。 方用 茵陈蒿30克,栀子15克,大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茵陈蒿利湿退黄,用栀子清热泻火,用大黄导热下行。三药合用,可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方法

1、膀胱湿热证: 证候: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小腹胀满,或有腰痛,常伴有发热,恶寒,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利水通淋。 方药:八正散。主要药物:瞿麦、篇蓄、滑石、车前子、栀子、木通、大黄、甘草、灯心草。 尿血明显者加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尿中有砂石者加海金砂、石韦、金钱草以消热利湿,通淋排石;阴伤口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养阴清热。 2、肝胆湿热证: 证候: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纳呆,烦躁不安,可有呕恶,食欲缺乏,腰酸胁痛,小腹

酒渣鼻中药治疗 肺胃热盛型酒渣鼻

辩证:鼻部发红,进辛辣刺激性饮食或精神兴奋时加剧,可见口鼻周围皮肤起轻度红斑且有淡红色丘疹或伴有少数脓疱,自觉瘙痒,伴烦热口渴、咽干、纳呆、便秘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疗原则: 清肺胃热,佐以凉血活血。 配方:枇杷叶、黄连各9克,桑白皮、黄柏、牡丹皮、栀子各12克,赤芍15克,白花蛇舌草、生地黄各30克,生甘草6克。 组佛啊:水煎服,每日1剂。胃热较盛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枳实12克。 加减方:有脓疱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5克,穿山甲

牛黄解毒片副作用 牛黄解毒片的有效成分

牛黄解毒片的配方中,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生石膏虽然用量较大,但他们的毒性作用较低;牛黄、冰片毒性亦较低,而且用量非常小,但是含有雄黄的毒性最强,用量也大。

白胡椒可以治胃胀气

白胡椒辛热燥散,重在温中散寒。此方对因风冷、寒湿引起的胃胀气、胃痛及腹泻当有一定疗效。胃热、阴虚火旺者当忌服。取白胡椒(按年龄计算,1岁2粒,如20岁就取40粒)压碎后加适量红糖,置于瓷缸中煮开两次,待凉后再喝。服药15~20分钟后胀气能明显缓解。 点评:白胡椒辛热燥散,重在温中散寒。此方对因风冷、寒湿引起的胃胀气、胃痛及腹泻当有一定疗效。胃热、阴虚火旺者当忌服。 茯苓粉治“斑秃” 白茯苓研为细末,每次以温开水送服6克,每日2次,坚持用药以发根生出为度。另取生姜切开,用新鲜切面搽斑秃部位,每日3~5次。

什么东西泡水喝去火

(1)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颜面升火、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证。常用药物如玄参、生地、丹皮等。 (2)降实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升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证。常用药物如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 五种“去火”食疗法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

什么中药止咳最好最快

苦杏仁配桔梗:感冒咳嗽痰多。 苦杏仁配桑叶,菊花:风热感冒,咳嗽痰黄。 苦杏仁配麻黄,甘草:风寒感冒,咳嗽痰白。 苦杏仁配桑叶,沙参:燥热咳嗽,痰少难咯。 苦杏仁配麻黄,生石膏:肺炎喘嗽。 苦杏仁配橘红:痰湿壅肺之气逆喘咳,胸膈不舒,消化不良,便秘等症。 苦杏仁配川贝母:润降合法,用于肺虚咳嗽及痰热咳嗽。 注意:本品有消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婴儿过大。

治疗水痘方法

隔离 水痘对儿童传染性很大,应该隔离,在出疹后6日以内。 一般治疗 预防继发感染,为预防继发感染,应保持皮肤、手及口腔清洁,衣着要干净,勤剪指甲。对儿童患者可在睡眠前将其两手分别用布包扎,以免睡梦中无意抓破疱疹。 止痒 轻症病人仅需对症处理。对极度瘙痒患者,为预防抓伤可局部应用含0.25%的碳酸氢钠液湿敷或涂洗。严重病例可全身使用抗组胺类药,如口服阿司咪唑类抗过敏药物。 抗感染治疗 继发性细菌感染时可予以抗菌治疗,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抗菌治疗 水疱很容易破溃并易继发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若疱疹局部感染

冠周炎偏方

偏方一: 智齿冠周炎的治疗偏方组成:生石膏30克,黄芩12克,紫花地丁15克,生地20克,玄参12克,大黄6克。智齿冠周炎的治疗偏方功用 清热凉血,泻火通便 。 治疗智齿冠周炎的偏方主治 急性牙龈炎、牙龈脓肿、智齿冠周炎、急性炎周炎、早期峰窝组织炎等疾患。牙周组织急性炎症多因上焦有热,胃火上攻,以致牙周水肿肿胀,充血发红,渗出化脓,牙齿叩痛,牙周粘膜扪痛,影响咀嚼进食。 偏方二: 山栀、黄连、板蓝根;肿甚可加连翘、生苡仁、天花粉;肿甚有脓可加漏芦、薄公英;出血明显可加白茅根、生槐米、旱莲草。 偏方三: 取

中药治过敏性荨麻疹

荨麻疹的症状是皮肤出现水肿或瘙痒性风团,如果风团在咽喉部,则可能会引起喉头水肿,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果风团出现在消化道黏膜,则可能引发呕吐、恶心、腹泻或腹痛等症状。荨麻疹一般是急性发病,及时治疗,可在几小时或几天内痊愈,否则则会逐渐转变成慢性荨麻疹,病情反复,经久不愈。荨麻疹病因多种,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以下是针对荨麻疹症状所使用的一些中药方: 1.风团为潮红色,遇热风团加剧者:荆芥、防风、蝉蜕各10克,生地、地肤子、黄芩、赤芍、苦参、牛蒡子、白茅根各15克,6克的生甘草,20克生石膏生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