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出汗多怎么按摩 内热炽盛型汗多推拿止汗法

小儿出汗多怎么按摩 内热炽盛型汗多推拿止汗法

主证:头汗,颈汗或全身汗,口渴喜饮,面赤唇红,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红二干,脉数,纹紫。

治则:清热泻火,生津止汗。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板门,清天河水,推下六腑,推下七节骨,揉太溪,揉二马。

推拿方义:心主汗,清心经能清热止汗;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阳热内盛易于汗出,清板门能除阳明经热,而收止汗之功;天河水为清法代表穴位,卫,气,营热均可清之,三穴合用扬汤止沸而止汗。推下六腑和推下七节骨为通腑泻热之法,有釜底抽薪之功,上述配穴能使热祛,腑通,气下行而止汗,实属标本同治之良法,配揉肾经原穴太溪和滋阴要穴二马以滋水源,增阴以潜阳。

按摩治疗小孩上呼吸道感染

①推印堂:将患儿置于正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用拇指点按印堂穴64遍,再以双手拇指交替推印堂至上星穴,反复20多次,最后点按上星穴片刘。

②额部分推法: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医生凫两拇指自额部发际向两侧额角分推,再由印堂穴经眉上方分推至太阳穴,并轻缓揉按太阳穴10余次。

③两拇指点按两侧迎香穴。

④两拇指揉按风池穴,一指重点大椎穴。

⑤拿肩井、合谷穴,重按承山穴。

随症增减手法

对于鼻塞、流涕的患者:由山根摩至迎香穴,最后点按迎香穴。

对于发热韵患者:由风池到风府作搓摩法,重点大椎、曲池穴。

对于咽痛、音哑者:分别揉双手大鱼际、小鱼际,点按手三里、哑门穴。

对于咳嗽者:揉风门、肺俞、膻中穴等。

辨证增减手法

①感受外邪者:此症当以泻法为主,手法可稍重,按摩时间宜短,以按摩到出汗为佳。

以风寒为主要症状者,应多用擦法、按法、揉法,或蘸葱汁、姜汁按摩,按摩至皮肤发热或有汗透出为佳。

以风热为主要症状者,应多用推法、拿法、揪法,或蘸滑石粉按摩,以达到内热外透,微有汗出为宜。

以风湿为主要症状者,常因汗出不透,周身不适,治疗时应以大面积按摩,最好配服祛湿解表之中药,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奏效。

②夹邪外感者:此症当辨清其性质,对夹食症外感者,除治疗外感外,应循督脉由大椎至长强捏脊,并重点按脾、胃、大肠等俞脉穴位。

小儿推拿风疹 邪热炽盛型风疹推拿方解

热邪炽盛,故有清 天河水,推脊,清胃经,揉小天心,清热解毒,透达表邪;揉一窝风,掐揉二扇门,发汗解表,透邪外出;清肺经,揉肺俞,宣肺清热, 透疹达邪。

小儿推拿汗多手法 小儿汗多病因病理

邪热偏盛:外感邪热,或食积化热或便秘,腑气不通或初感寒邪,则入里化热。内热炽盛,阳加于阴迫液外出而为汗。火性炎上,热性蒸腾,故此类汗证以上半身汗,且兼有热象为特征。

阴阳失调:小儿属稚阴稚阳,阴阳自节之力 差,故易致阴阳失调,如素体阴虚,或邪热久羁暗耗营阴易成阴虚内热之证;虚火内灼,蒸液外出,亦为汗证,或因大吐,大泻,或久痢等致气阴耗伤,气随液脱,亦为汗证。

卫气不固:若小儿反复感冒,肺卫被伤或素体中虚,土不生金,或肾元不足,气之推动,防御,固摄之功弱,均可致卫气不固,津液不摄,而为汗,此类汗证以动则汗出,且兼虚象为特征。

小儿风疹怎么推拿

邪郁肺卫型风疹的推拿

治则:疏风清热,透疹止痒。

推拿处方:推攒竹,推坎宫,运耳后高骨,推虎口三关,清肺经,揉肺俞,风门,揉运太渊。

邪郁肺卫型风疹推拿方解

外感风热,推攒竹,坎宫,揉太阳,揉运耳后高骨,推虎口三关,以清头目而解表邪;清肺经,揉肺俞,风门,以清解肺卫之郁热;太渊为手太阴肺经之原穴,五腧穴之腧穴,又为该经之本穴,按摩揉运太渊,可激发肺经之脉气,俾风热之邪通过皮毛而出。

邪热炽盛型风疹的推拿

治法:清热解毒,透疹止痒。

推拿处方:清天河水,揉小天心,一窝风,掐揉二扇门,清肺经,胃经,揉肺俞,推脊。

邪热炽盛型风疹推拿方解

热邪炽盛,故有清 天河水,推脊,清胃经,揉小天心,清热解毒,透达表邪;揉一窝风,掐揉二扇门,发汗解表,透邪外出;清肺经,揉肺俞,宣肺清热, 透疹达邪。

小孩盗汗推拿手法有哪些

心阴不足型盗汗推拿手法

推拿主穴:

1.推补脾经5分钟,推补肾经7分钟。

2.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穴4分钟。

推拿配穴:

1.揉外劳宫4分钟,捏挤神阙穴。

2.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3.揉肾顶穴3分钟。


主穴功效:推补脾经,肾经是治本之法,可平和脾肾之气,补先天与后天的不足;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则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加小儿食欲。

配穴功效:揉外劳宫,捏挤神阙穴,有助于消化,并有温阳下元功效;揉小天心,揉二人上马则有助于镇静安神,让孩子睡的安稳;揉肾顶则可起到固表止汗之功。

心阳过盛型盗汗推拿手法

推拿主穴:

1.推补肾经5分钟。

2.推清天河水1分钟。

3.推清板门穴5分钟。

推拿配穴:

1.清肺经5分钟,退下六腑5分钟。

2.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人上马5分钟。

心阳过盛型盗汗推拿手法

推拿主穴:

1.推补肾经5分钟。

2.推清天河水1分钟。

3.推清板门穴5分钟。

推拿配穴:

1.清肺经5分钟,退下六腑5分钟。

2.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人上马5分钟。

主穴功效:推补肾经以平和体内阴阳;推清天河水以泻心火;推清板门穴则起滋阴清热之功效,帮助缓解盗汗症状。

配穴功效:清肺经,退下六腑,可帮助缓解小儿大便干燥症状;揉小天心,揉二人上马则为清热泻火,通利小便。

小儿盗汗怎么推拿 宝宝盗汗按摩哪里

治则:补血益气,镇惊潜阳。

按摩取穴:推补脾土穴10分钟;推补肾水穴10分钟;揉小天心穴6分钟,揉一窝风6分钟;四横纹穴各掐1分钟,揉肾顶穴5分钟。

按摩功效:推补脾土益气补血,以补后天之不足;推补肾水穴,滋阴补肾潜阳;揉小天心,揉一窝风,镇静安神;揉肾顶穴固涩止汗;掐四横纹穴,和络镇惊。

出汗过多按摩哪里可以止汗

正常的出汗能够帮助身体排毒。但是如果是因为疾病而出现的盗汗或是平时出汗也比较多的人,想要帮助身体止汗,可以经常按摩下面三个穴位,防止身体不自觉过度出汗。

合谷穴

“合谷”之意取之于它的位置,合谷穴位于大拇指与食指两座大山之间形成的山谷位置。现代医学已经有足够的研究数据表明,经常按揉合谷穴能够起到收缩汗腺的作用。按揉合谷穴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用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揉另一只手的合谷穴即可。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按揉时需要用力,能够使合谷穴产生酸胀感。

复溜穴

复溜穴位于小腿,脚踝内侧中央上面大概两指宽,跟腱的前缘部分。复溜穴与合谷穴不一样,按揉复溜穴一定是轻轻按揉。经常按揉复溜穴能够帮助刺激复溜穴使身体的水盐代谢逐渐恢复正常。

足三里

足三里是身体一定十分重要的穴位。细心的你肯定发现了中医在治疗很多病症的时候都会出现足三里的身影。在防止身体过度出汗的时候,足三里主要担当的是针对常年身体虚弱、出汗过度的患者。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膝眼下大概4横指的位置,找到足三里之后,着力按揉足三里即可。

小儿出汗多怎么按摩 卫外不固型汗多推拿止汗法

主证:反复感冒,时时汗出,头颈,胸部汗尤多,动则益肾,伴随恶风,肢冷,流清涕,唇淡,脉弱,指纹淡。

治则:实卫固表,敛汗。

推拿处方:清肺经能固表实卫,收摄止汗;补脾经,取补土生金,子病实母之意;揉小天心,运太阳,揉一窝风能舒经活络,驱除风邪;推补肾水,以滋汗源,又能助卫气;擦风池,风府预防感冒,强身健体,共奏固表止汗之功。

小孩盗汗推拿手法 心阳过盛型盗汗推拿方解

主穴功效:推补肾经以平和体内阴阳;推清天河水以泻心火;推清板门穴则起滋阴清热之功效,帮助缓解盗汗症状。

配穴功效:清肺经,退下六腑,可帮助缓解小儿大便干燥症状;揉小天心,揉二人上马则为清热泻火,通利小便。

小儿推拿汗多手法 阴虚火旺型汗多推拿止汗法

主证:潮热,盗汗,颧红,烦躁,咽干,惊悸,久咳喘,身体瘦削,舌红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指纹紫滞。

治则:养阴清热,敛汗。

推拿处方:清心经,揉二马,补肾经,擦涌泉,擦小天心,运内劳宫。

推拿方义:清心经能降心火,使心火下交于肾;揉二马与补肾经能滋肾阴,使肾水上滋于心,该法为交通心肾,和调阴阳之常法;阴阳调和,阳不加阴则汉纸,擦涌泉引火桂圆,使亢阳得以潜制;运内劳宫能清虚火;揉小天心通经活络,又兼泻心通淋,使气化建,阴阳分,水分从小便而去则汗自止。

怎么按摩解决出汗不止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补脾经300次,补肺经300次。

(2)揉肾顶2分钟。

(3)揉肾纹1分钟。

(4)患儿俯卧位,捏脊5~10遍。

(5)掐揉足三里穴1分钟。

(6)按揉脾俞、肺俞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营卫不和型:症见时时汗出,头痛恶凤、鼻塞流涕,周身酸痛,口不渴,胃纳欠佳。舌淡红,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揉拿上下肢部位的肌肉,并做掌擦法,每部位5~8次。

②双手捏拿肩井穴处肌肉5~10次。

③患儿俯卧,家长以单掌推擦脊柱两侧处的肌肉,以透热为度。

(2)脾肺气虚型:症见时时汗出,动则尤甚,气短或咳嗽,面色白,肢体欠温,唇淡,平时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推三关100次,揉板门100次。

②摩中脘2~5分钟。

③按揉膻中、三阴交穴各1分钟。

(3)胃热炽盛型:自汗频出,汗量较多,口渴喜冷饮,高热面赤,烦躁不宁,口渴欲饮水,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去补脾经300次、补肺经300次加

①清天河水200次,退六腑200次。

②清小肠200次。

③推下七节骨3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对准神厥穴,顺时针揉摩2~5分钟。

(2)以小鱼际逆时针揉摩关元2分钟。

(3)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掌根推擦肺俞、大椎穴处的肌肉各1分钟。

(4)按揉足三里、复溜穴各1分钟。

生活调理

(1)对患自汗的小儿应加强护理,勤换衣被,并随时用柔软干净的布擦身,以保持皮肤干燥。

(2)不要直接吹风,以免感冒,发生其他病变。

(3)多给患儿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切忌辛辣肥甘之品。

(4)对于大汗淋漓的患儿,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发生虚脱等危险情况。

相关推荐

小儿咳嗽怎么通过按摩来治愈

按摩一 1.常用手 (1)患儿俯卧,家长用小鱼际按揉患儿背部的肺俞穴5分钟。然后,向两侧分推肩胛骨100次。 (2)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点揉天突穴50次,揉膻中1分钟。 (3)按揉并弹拨患儿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外感风寒型: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咽痒,或头身痛,发热恶寒,无,苔薄白。常用手加 ①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合谷穴各10次。③推太阳30次。 (2)外感风热型:咳嗽,痰黄咯吐不畅,咽于咽痛,甚则胸痛,或有发热出,舌苔薄黄, ①清肺经、退六腑各300次

小孩盗推拿 小孩盗辩证分型

为心液”,小孩盗可以分为心阴不足和心阳过盛两种。 心阴不足:通常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导致盗。 心阳过盛:通常是因为小儿性热,或是摄入过多性热食物引发。

宝宝冬季感冒用中医怎么治疗

风寒感冒用药 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畏寒怕冷,喜欢让妈咪抱在怀里。同时,宝宝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可使用小儿感冒冲剂、午时茶、柴防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风热感冒用药 常常发热较高、多、口唇红、咽干痛,鼻塞有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可使用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 施行中医推拿 在祖国的传统医

小儿感冒的两种推拿

按摩一 1.常用手 (1)患儿俯卧,家长用小鱼际按揉患儿背部的肺俞穴5分钟。然后,向两侧分推肩胛骨100次。 (2)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点揉天突穴50次,揉膻中1分钟。 (3)按揉并弹拨患儿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外感风寒型: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咽痒,或头身痛,发热恶寒,无,苔薄白。常用手加 ①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合谷穴各10次。③推太阳30次。 (2)外感风热型:咳嗽,痰黄咯吐不畅,咽于咽痛,甚则胸痛,或有发热出,舌苔薄黄,常用手加 ①清肺经、退六腑

小儿推拿调理盗疗程 心阴不足型盗推拿

推拿主穴: 1.推补脾经5分钟,推补肾经7分钟。 2.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穴4分钟。 推拿配穴: 1.揉外劳宫4分钟,捏挤神阙穴。 2.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3.揉肾顶穴3分钟。

持续性咳嗽治疗护理

持续性咳嗽应早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家长切勿置之不理。以下介绍持续性咳嗽中可见的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方案: 中医称本病为“内伤咳嗽”,多因咳久不愈影响内腑功能失调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痰饮咳嗽和肺燥咳嗽。治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益阴润肺为主,可结合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型:咳嗽声重较急,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咽痒,发热或不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用杏仁、半夏、荆芥各6克,前胡、苏叶各10克,麻黄3克,生姜3片。水煎沮服,每日2次,每日1剂。 (2)风热咳嗽型:咳痰

小儿推拿安全吗 给宝宝推拿的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时手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儿童身体抵抗力弱,病情发展迅速、病症诱因复杂,寒、热、积、滞,不同成因,区别疗。家长最好在专业推拿师的指导下给孩子做推拿。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和操作手,根据孩子的症状,在手、小臂、躯干、头部特定穴位,轻柔地用不同的手按摩推拿。以求取穴准确、手正确。 推拿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无论用推拿来进行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需假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宝宝做

支气管肺炎推拿 正虚邪恋型支气管肺炎推拿

症状:有肺气虚与肺阴虚之别。肺气虚者面色㿠白,动则出而喘,四肢欠温,咳嗽无力,喉中痰鸣,发热不甚,舌淡苔薄,脉细,指纹色淡而沉伏;肺阴虚则见低热多,咳嗽痰少,咽干唇干,面唇红,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数,指纹淡红而沉。 推拿取穴:肺经,脾经,三关,胃经,精宁,中脘,足三里,涌泉,肺俞,心俞。 推拿: 1.患儿取坐位,推拿者坐其对面,以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依次补肺经,胃经,脾经各300次,推三关300次,按,揉精宁100次。 2.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站其右侧,摩中脘5分钟,按揉足三里50次,推涌泉100次

中医是如何应对发热的

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中医治疗发烧的方很多,但如果选错了,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往往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发退热。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或有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

老人发烧三大解决方

热者寒之。 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四大”症状,即表现为高热不退(大热),出较多(大),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等症状,就是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退热,宜用甘寒退热,可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如见高烧不退,烦躁,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的,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可用三黄片来治疗。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