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陈皮末治胃胀痛有何功效
荔枝核陈皮末治胃胀痛有何功效
洋白菜粥治胃脘拘急痛采用荔枝核100克,陈皮10克。制用法晒干,捣碎,研末。每次饭前开水冲服10克。散湿寒,解郁结,和肝胃,止疼痛。用治胃脘胀痛、嗳气吞酸。
荔枝食疗方
治水痘发出不畅:荔枝肉浸酒饮,并吃肉。忌生冷。
治疝气:荔枝核、青橘皮、茴香各等分,炒灰存性研开。用酒调服二钱,每日三次。
治妇女血气刺疼,胃痛,腰腹背痛:用荔枝核烧存性,取半两;香附子炒一两,研成末,每次服二二钱,用盐汤,米汤调服均可。
治痢疾(赤白痢):荔枝壳、橡斗壳,石榴皮、甘草各自炒后煎服。
鼻塞:用荔枝干七个,加50毫升醋煮热服用。
治疔疮恶肿:用荔枝三个或五个,不用双数,以淘净为末,与糯米粥同研成膏,摊在纸上贴。留一孔出毒气。或用荔枝肉、白霜梅各三枚,捣成饼子。贴于疮上,消除病根。
治呃逆不止:用荔枝七个,连皮核烧灰存性,研成末,白汤调服,即止。
丹荔
释名 丹荔。
气味 实:甘、平、无毒。
核:甘、温、涩、无毒。
主治
实:1、痘疮不发。有荔枝肉浸酒饮,肉亦吃下。忌生冷。
2、风牙疼痛。用荔枝连壳烧存性,研末擦牙即止。
3、呃送不止。用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研为末,开水调下,立止。
核:1、脾痛。用荔枝核为末,每服二钱,醋送下。数服即愈。
2、疝气。用荔枝核(炒黑)、大茴香(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
温酒送下。又方:用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磺四钱,
共研为末,加盐水调面糊成丸子如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不过
三服见效。此方名“玉环来笑丹”。
3、睾热丸肿痛。用荔枝核、青桔皮、茴等分,各炒过,研细,酒送服
二钱,一天服三次。
荔枝核的药用价值
荔枝核
(《本草衍义》)
【荔枝核异名】荔仁(《广西中药志》),枝核(《四川中药志》),大荔核(《药材学》)。
【荔枝核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荔枝"条。
【荔枝核采集】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皮肉,取种子,洗净晒干。
【荔枝核药材】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略扁,长2~2.5厘米;直径1~1.7厘米。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有光泽,一端有黄白色的种脐。质坚硬;剖开后有2片肥厚的子叶,灰黄色,质亦坚实。气微,味淡而涩。以干燥,粒大,饱满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此外台湾、福建、四川亦产。
【荔枝核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种子含皂甙1.12%,鞣质3.43%。又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如将此物给饥饿22小时的小鼠皮下注射(60~400毫克/公斤),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著降低。
【荔枝核性味】甘涩,温。
①《纲目》:"甘,温,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涩,温,微咸。"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涩,性平,无毒。"
【荔枝核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入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肝、肾。"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荔枝核功用主治】温中,理气,止痛。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
①《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荔枝核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荔枝核宜忌】《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荔枝核选方】
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②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③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④治疝气颓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糊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
⑤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⑥治肋间神经痛: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取6克,加广木香6克,水煎服。
⑦治疝气疼痛:㈠荔枝核15克,焙干研末,空腹时用开水送服。㈡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克,研末,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克,亦治疝气疼痛。
⑧治癣:荔枝核研末,调醋搽患处
荔枝核怎么吃
荔枝核蜜饮
材料:
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
做法:
(1)将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锅。
(2)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
(3)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可。
(4)早晚2次分服。
健康提示:
本品能理气,利湿,止痛。主治各类慢性盆腔炎,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不舒,心情抑郁,带下量多。
荔枝核海带汤
材料:
荔枝核、茴香、青皮各5钱,海带50克。
做法:
将所有材料加适量水煮成汤即可。每日饮用1次,可以改善肝硬化现象。
荔枝核散
材料:
荔枝核60克,炮山甲15克,黄酒少许。
做法:
将荔枝核、炮山甲一同研成细末。每天2次,每次服9克,用温黄酒送下。
功效:
适用于急性腰扭伤患者的治疗。
荔枝核葛根羹
材料:
荔枝核15克,葛根10克,山药60克。
做法:
将荔枝核、葛根、山药分别洗净,晒干或烘干,敲碎或切碎,共研成细末,用温开水调匀,呈稀糊状,置小火上制成黏稠羹。早晨空腹服用。
功效:
适于各型糖尿病。
荔枝核研细末降糖
中医认为,荔枝核性温,味甘、微苦。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脘痛、胁痛及疝气等病症。
近年来研究表明,荔枝核中所含的皂甙成分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临床应用单味荔枝核辅助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2型)糖尿病有较满意的疗效,能较好辅助降糖,治疗中未见副作用发生。
方法:取荔枝核烘干后研为细末,每次10克,每日3次,饭前30分钟温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患者不妨一试。
荔枝干健康食疗处方
1、治痢疾腹痛。荔枝核l~2克烧成灰,用白酒送下。或荔枝壳、石榴皮、甘草、橡实壳各10克,捣碎后,用水煎服。
2、治‘肾虚。荔枝干10~15枚,去壳除核,加适量粳米炖粥服食,每日1次,连食35日。如加适量山药、莲子同炖,功效更佳。
3、治淋巴结核、疔毒。荔枝干7一10枚。海带15克,海藻15克,以适量黄酒和水煎服,每日l剂。
4、治脾虚泄泻。荔枝干肉15克,大枣3.5枚,用水煎,常服。
5、治胃寒腹胀。鲜荔枝树根30~60克,用水煎后加红糖调服。
6、治腹泻。荔枝干5枚,粳米30克,共煮粥食用,连服3次。
7、治呃逆。荔枝干7枚,连壳烧灰研末,用开水调服。
8、治疝气肿痛。荔枝核50粒,陈皮19克,硫磺9克,共研为钏末,用盐水打糊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日2次,每次服J0粒。或将荔枝核炒黑、炒大茴香等份,共研为末,每次服3克,用温酒送服。
9、治风火牙痛。荔枝连壳烧焦,研成细末,擦于患齿上。
10、治遗精日久、四肢无力。荔枝树根160克,猪小肚1个,加适量水,共炖,去渣后,食猪小肚并饮汤。
11、治妇女贫血。荔枝干、大枣各7枚,用水煎服,每日l剂。
12、治妇女血气刺痛。荔枝核15克煅烧存性,与炒香附子30克研为末,每次服6克,用盐汤或米汤送服。
13、治妇女崩漏。荔枝干(连壳)30克,捶破,用水煎服,每日1剂。
14、治哮喘。荔枝干肉12克,炖服,每日2次。或荔枝树枝90克,用水煎后代茶饮,尤对老年哮喘效果好。
荔枝核的相关配伍产生的功效
功效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主治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1、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2、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3、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4、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
2、《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治疗骨裂的三大食疗法
1.佛手陈皮饮
组成:佛手50克,陈皮30克,白糖2匙。
用法:将佛手、陈皮洗净切碎,置人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10分钟,滤渣取汁,加白糖,分次饮服。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即损伤1周以内,且病情较轻者。
附注:佛手行气止痛,陈皮行气宽胸。
2.荔枝核粥
组成:荔枝核50克,粳米100克。
用法:将荔枝核捣碎洗净,置锅中,加清水100毫升,急火煮开10分钟,滤渣取汁;将粳米荔枝核汁共人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服用。
功效:行气止痛散结。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局部肿胀明显或有结块者。
附注:荔枝核有行气止痛散结之功效。
3.月季花饮
组成:月季花5克,红糖15克
用法:将月季花洗净,置锅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沸5分钟,滤渣取汁,加红糖,分次饮服。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肿胀疼痛明显者。
软组织损伤不能吃什么
软组织损伤偏方有哪些?
软组织损伤偏方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1 佛手陈皮饮
组成:佛手50克,陈皮30克,白糖2匙。
用法:将佛手、陈皮洗净切碎,置人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10分钟,滤渣取汁,加白糖,分次饮服。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即损伤1周以内,且病情较轻者。
附注:佛手行气止痛,陈皮行气宽胸。
方2 荔枝核粥
组成:荔枝核50克,粳米100克。
用法:将荔枝核捣碎洗净,置锅中,加清水100毫升,急火煮开10分钟,滤渣取汁;将粳米荔枝核汁共人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服用
功效:行气止痛散结。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局部肿胀明显或有结块者。
附注:荔枝核有行气止痛散结之功效。
建议最好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拜力士风湿骨痛贴治疗.因为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
软组织损伤可以吃什么好呢?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治疗了?
软组织损伤患者可以吃高蛋白物质,也可以也可以加大维生素的摄入量(水果类多吃就行了忌刺激性物质)
软组织损伤可以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中医传统外敷中药拜力士风湿骨痛贴来治疗. "中药药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 主要治疗膝盖积水,骨膜炎,滑膜炎,滑囊炎,腱鞘炎,足跟痛,肩周炎,网球肘,囊肿,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跌打损伤,各种肿痛及骨伤后遗症. 对患者肝,胃,肾脏等功能无任何损伤,疗效迅速,作用持久,无副作用.
如果是肌肉碰撞所引起的内伤,可以使用拜力士风湿骨痛贴,就会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如比较严重者建议加抗生素一起服用如:头孢类等。
操作和护理方面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对于局部出现大块青紫斑者,不宜立刻施用手法和热敷,应先用拜力士进行冷敷,在24小时后才能进行手法治疗;
2、同时也要局部保暖,使用拜力士效果比较显著;
3、休息时要坚持使用拜力士,也要注意把踝部放置要高于臀位,利于肿胀消退。
4、治疗手法宜轻柔;
5、患部适当固定,防止足部保持背曲内翻姿势。
荔枝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1、治妇女贫血。荔枝干、大枣各7枚,用水煎服,每日l剂。
2、治妇女血气刺痛。荔枝核15克煅烧存性,与炒香附子30克研为末,每次服6克,用盐汤或米汤送服。
3、治妇女崩漏。荔枝干(连壳)30克,捶破,用水煎服,每日1剂。
4、治哮喘。荔枝干肉12克,炖服,每日2次。或荔枝树枝90克,用水煎后代茶饮,尤对老年哮喘效果好。
5、荔枝可治脾虚泄泻。荔枝干肉15克,大枣3.5枚,用水煎,常服。
6、治胃寒腹胀。鲜荔枝树根30~60克,用水煎后加红糖调服。
7、治腹泻。荔枝干5枚,粳米30克,共煮粥食用,连服3次。
8、治痢疾腹痛。荔枝核l~2克烧成灰,用白酒送下。或荔枝壳、石榴皮、甘草、橡实壳各10克,捣碎后,用水煎服。
9、治‘肾虚。荔枝干10~15枚,去壳除核,加适量粳米炖粥服食,每日1次,连食35日。如加适量山药、莲子同炖,功效更佳。
10、治淋巴结核、疔毒。荔枝干7一10枚。海带15克,海藻15克,以适量黄酒和水煎服,每日l剂。
11、治呃逆。荔枝干7枚,连壳烧灰研末,用开水调服。
荔枝核可以吃吗
荔枝核味苦,是一味中药,除药用外一般不吃荔枝核。
据《本草备要》记述:“荔枝核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根据描述知道,在中医上荔枝核是一种能解郁结、散湿寒、理疝气、止疼痛的中药,服用荔枝核具有祛寒止痛、理气散结的功效,适合下腹部的疼痛,可治寒疝气痛且畏寒肢冷,以及一些女性的宫寒痛经,在月经前用荔枝核煮水喝,还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如需服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适量吃才行,不可私自乱吃。
荔枝壳能吃吗
荔枝核药用的常见制作方法:
将荔枝除去果皮、果肉和假种皮。洗净荔枝核,晒干。
荔枝核的药性:
荔枝核呈椭圆状,稍微有点扁,外壳颜色看起来一般是棕红色或者是紫棕色的,比较有光泽,质坚硬,味道有点涩。《本草纲目》有记载,其甘、温、涩、无毒。
荔枝核的用法:
内服:和其它药材搭配,用煎草药的砂锅煎汤服用。
外用:可以研制成末状,外敷。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1、 荔枝核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疼的作用。
2、 荔枝核可以降血脂,调节血脂代谢紊乱。
3、 荔枝核可以用于疝痛,睾丸肿疼,胃脘痛,腹疼。
4、理气止痛。
本品辛温,入肝、肾经,有理气止痛作用。《本草纲目》曰:“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故多用于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痛、睾丸肿痛等少腹疼痛,并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妇人经前腹痛和产后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