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脚气如何鉴别诊断

脚气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与真菌学检查,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重复真菌检查。但不典型手足癣常常容易和手足湿疹、掌跖脓疱病及汗疱疹等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手足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性表皮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掌跖脓疱病:是指局限于掌跖部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以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周期性的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鳞屑为临床特征。好发于50~60岁,女性多见于男性。对治疗反应差。

汗疱症:又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冬天可自愈。多见于青少年。

糜烂型脚气的鉴别诊断

糜烂型脚气,由念珠菌引起的趾间浸渍糜烂者,自觉症状明显要比皮肤癣菌引起者为轻。如果继发感染后引起的炎症未得控制,可引起一些并发症的产生。如淋巴管炎、小丹毒、蜂窝织炎等,引起足部及小腿局部的红、肿、热、痛。并可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敏感体质的患者,可发生癣菌疹等疾病。以下是糜烂性脚气的鉴别诊断。

水疱型脚气:水疱型脚气的症状为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脱屑,皮损继续向四周扩大。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疱周出现红晕,疱液化脓变浑浊,疱壁溃破后局部出现糜烂或肿胀。

此时,如果用药不当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容易引起淋巴管炎等一些脚气的并发症。水疱型脚气往往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

角化过度型脚气:角化过度型脚气为脚跟、脚跖或脚缘皮肤粗厚、皮肤纹理增宽加深,易发生皲裂,可因皲裂致出血及疼痛。角化过度型脚气的特点为角质增厚、脱屑、干燥,累及整个为掌跖甚至向脚背蔓延,双脚对称发病。

脚趾甲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编辑

甲沟炎是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是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创破损袭至皮下并生长繁殖引起。在手指,多由于刺伤,撕剥肉刺或修剪指甲过深等损伤引起。在足趾,多因嵌甲或鞋子过紧引起,大多发生在拇指。指(趾)甲异常包括变色、匙状甲、纵向嵴、指(趾)甲缺失或营养障碍、叁角形甲弧影。

灰指甲以指(趾)甲增厚、甲内疏松、空无光泽为典型特征。通常先是一个指甲出现灰白色斑点,逐渐扩大,指甲变厚而且松脆,高低不平,失去光泽,有地翘起或残缺不全,也可宾现甲剥离等症状。甲癣,俗称灰指甲。一般以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增厚变形,呈灰白、污黄色。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有时甲板与甲床分离。一个人罹患慢性疾病,情绪长期受压抑、吸烟,或者手指接触复写纸、染发剂等化学沾染物均可使指甲变色或染色。

脚气的鉴别诊断

脚气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不典型手足癣常常容易和手足湿疹、掌跖脓疱病及汗疱疹等相混淆,应注意鉴别,真菌检查常有助于明确诊断。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1即硫胺素(Thiamine)是硫胺素焦磷酸盐(TPP)的前体。TPP是三羧酸循环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脱羧反应的重要辅酶,也是红细胞酮醇基转移酶的辅酶。此外,对脑细胞活性与神经冲动传导亦有一定关系。一旦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症状,称之为脚气病。

疝气诊断鉴别

腹股沟疝气好发于一岁以下的幼儿,如果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稍有警觉就很容易发现。幼儿如果有以下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需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2、剧烈的呕吐,发烧;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3、肠梗阻: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4、发现血便: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一定要仔细探查有无腹股沟疝气,当然也要请医师检查有无其他的疾病。

气胸的鉴别诊断

1、液气胸:胸膜腔内同时有积液和积气称为液气胸。影像学表现:立位时胸腔下部有液体致密影,液面呈水平状,液平面以上呈气体透亮影,患侧肺受不同程度压缩;液气胸液面的宽、窄、高、低视空气及液体量的多少而异,在病人体位改变时液面始终保持和地面平行。包裹性液气胸多见于胸腔外侧壁,在一包裹性胸积液的阴影上部有透亮的气体影及液平,并不和其他胸膜腔相通。多房性液气胸由胸膜粘连引起,有多数高低不一的液平面,各种体位观察可见液平紧贴于胸壁。

2、张力性气胸:胸壁、肺、支气管或食管上的创口呈单向活瓣,与胸膜腔相交通,吸气时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从胸膜腔排出,因此随着呼吸,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增高,以致超过大气压,形成张力性气胸,又称压力性气胸或活瓣性气胸。

(1)胸部体征:患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增宽,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弱或消失。左侧气胸并纵隔气肿时,在胸骨左缘可闻及与心搏一致的高调粗糙的杂音,称Hamman征(纵隔气肿综合征),可能与心脏搏动时撞击左侧胸膜腔内气体和纵隔内气体有关。张力性气胸合并皮下气肿时,可在前胸壁、头面部触及捻发感。

(2)气管、心脏向健侧移位,尤其是在张力性气胸时更为明显。

(3)呼吸频率增快、口唇发绀,多见于张力性气胸。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胸片检查较易诊断,也可根据胸腔穿刺见高压气体将针筒芯向外推进一步明确诊断。

3、气急: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多由缺氧、情绪紧张等引起。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胸部有积气体征,患侧胸部隆起,呼吸运动和语颤减弱,叩诊呈过度回响或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脚趾甲的鉴别诊断

甲沟炎是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是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创破损袭至皮下并生长繁殖引起。在手指,多由于刺伤,撕剥肉刺或修剪指甲过深等损伤引起。在足趾,多因嵌甲或鞋子过紧引起,大多发生在拇指。指(趾)甲异常包括变色、匙状甲、纵向嵴、指(趾)甲缺失或营养障碍、叁角形甲弧影。

灰指甲以指(趾)甲增厚、甲内疏松、空无光泽为典型特征。通常先是一个指甲出现灰白色斑点,逐渐扩大,指甲变厚而且松脆,高低不平,失去光泽,有地翘起或残缺不全,也可宾现甲剥离等症状。甲癣,俗称灰指甲。一般以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增厚变形,呈灰白、污黄色。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有时甲板与甲床分离。一个人罹患慢性疾病,情绪长期受压抑、吸烟,或者手指接触复写纸、染发剂等化学沾染物均可使指甲变色或染色。

脚癣的诊断鉴别

一、脚癣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查菌检查,脚癣的诊断并不难。

二、脚癣的鉴别

1、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et plantari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位于掌跖部位。组织学以表皮内水疱和充以大量中性粒细胞为特征。以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周期性的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鳞屑为临床特征。好发于50~60岁,女性多见于男性。对治疗反应差。损害始于指,掌部和趾跖部,或掌,跖同时患病,手部以掌中或鱼际部为重,足部则以足跟和足弓为多,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小而深的脓疱,或先为水疱而后为脓疱,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除瘙痒外痛感明显,无全身症状,皮损真菌检查为阴性。

2、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好发于手,足背部和四肢伸侧,常有轻度瘙痒,局限于双足时需与脚癣鉴别,该病皮损为边缘鲜明的红斑,伴有角化过度和鳞屑,有时边缘色素加深,皮屑中查不到真菌。

3、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及会阴等部位,常呈泛发或对称性分布。湿疹是多因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部分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遗传因素亦为本病因素之一。病因复杂给本病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局限于足部的湿疹有时与脚癣很相似,但湿疹多对称,急性期渗液较多,慢性期边界也不清楚,真菌检查可鉴别,但有时脚癣可合并湿疹。

脚癣诊断鉴别

脚癣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查菌检查,足癣的诊断并不难。

鉴别诊断

1、掌跖脓疱病

损害始于指,掌部和趾跖部,或掌,跖同时患病,手部以掌中或鱼际部为重,足部则以足跟和足弓为多,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小而深的脓疱,或先为水疱而后为脓疱,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除瘙痒外痛感明显,无全身症状,皮损真菌检查为阴性。

2、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好发于手,足背部和四肢伸侧,常有轻度瘙痒,局限于双足时需与足癣鉴别,该病皮损为边缘鲜明的红斑,伴有角化过度和鳞屑,有时边缘色素加深,皮屑中查不到真菌。

3、湿疹

局限于足部的湿疹有时与足癣很相似,但湿疹多对称,急性期渗液较多,慢性期边界也不清楚,真菌检查可鉴别,但有时足癣可合并湿疹。

不同类型脚气的鉴别诊断

在加强的鉴别诊断上一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真菌学检查,来进行鉴别,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重复真菌检查,但是有一些比断行的手足藓经常会与手足湿疹以及掌跖脓疱病及汗疱疹等相混淆,这个时候患者应当注意鉴别。

脚气在分类上有三种类型,有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气胸的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时,与其原有的症状和体征常易混淆,需借助X线检查作出诊断。

气胸类型(闭合型,开放型及张力型)的诊断,可通过临床表现和胸膜腔内测压来确定。

月经性气胸和妊娠合并气胸需要通过病史询问,以及有关的检查来诊断,月经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是:

①病变绝大多数在右侧,国外报道一组37例患者中35例发生在右侧;

②发病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症状大部分发生在月经前72h至来潮后72h以内,但绝大多数是在48h时;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

③非月经期不发病;

④患者一旦妊娠或应用抑制排卵药物,可防止本病的发生;

⑤开胸或剖腹手术,可发现胸腔,膈肌及盆腔有子宫内膜异位,妊娠合并气胸的特点:

①以年轻女性多见;

②自发性气胸随每次妊娠而反复发作;

③非妊娠期不发病。

用常规X线检查方法确定胸膜下肺大疱和肺大疱较困难,胸部平片的诊断率只有20%左右,为进一步明确肺大疱有无,大小及数目,可采用下列检查方法:

1.胸膜腔内气体成分压力的测定 有助于鉴别破裂口是否闭合,通常抽出胸膜腔内气体作分析,若 PO2>6.67kPa(50mmHg),PCO2<5.33kPa(40mmHg),应怀疑有持续存在的支气管胸膜瘘;反 之,PO2<5.33kPa(40mmHg)及PCO2>6kPa (45mmHg),则提示支气管胸膜瘘大致已愈合,钱氏等对10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胸腔气体进行分析,证实闭合性气胸的胸腔内 PO2<5.33kPa(40mmHg)而PCO2常>5.33kPa(40mmHg),而其PCO2/PO2均>1,开放性气胸患者 因有支气管胸膜瘘的持续存在,胸腔内气体与肺泡气体有交通,故PO2常>13.33kPa(100mmHg),而 PCO2<5.33kPa(40mmHg),其PCO2/PO2均<1,张力性气胸患者因气体不断进入胸膜腔,因此,PO2 常>5.33kPa(40mmHg),PCO2<5.33kPa(40mmHg),若患者PaCO2较高时,则胸膜腔内气体的PCO2也相应 增高,其PCO2/PO2比值必然>0.4,但<1,因此,联合应用胸腔气体PO2,PCO2及PCO2/PO2比值3项指标,对判断气胸类 型有较重要意义。

2.胸膜腔造影 是将造影剂注入胸膜腔,在X线下观察胸膜腔内解剖结构关系和相应肺脏病部位的一项特殊诊断技术,有助于对胸膜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方法:术前作局部麻醉药物和碘造影剂过敏试验,无气胸者,用人工气胸箱或针筒向胸膜腔内注入300~500ml空气,在有气胸的基础上,用 60%碘肽葡胺或60%泛影葡胺20~80ml,或76%uragrafin(含泛影钠和泛影葡钠)40~60ml,其中加入2%利多卡因5ml充分混 合,肯定造影剂中无气泡之后,经气胸针缓慢注入胸膜腔,然后让患者卧位转动360°体位,使造影剂均匀分布整个胸膜腔,随后于X线透视下对不同体位时的胸 膜腔进行观察,并分别摄片,透视下的观察体位包括:

①仰卧位:头高位,水平位,头低位;

②俯卧位:头高位,水平位,头低位;

③立位:左,右前斜及侧卧位,摄病灶处造影剂的附着像。

(2)结果:1990年国内俞氏等对2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做胸膜腔造影,显示肺大疱的诊断率达100%;造影表现为囊状透亮或囊状膨出的图像,呈类 圆形,直径为0.5~10cm,单个或多个聚集呈丛状,葡萄串状,而普通X线对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的诊断率仅12%~20%,刘氏等对1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 行胸膜腔造影,发现肺大疱11例,单纯胸膜粘连1例,粘连并肺大疱2例,肺大疱并少量胸腔积液2例,气胸破裂口气泡征1例,肺大疱跳动征2例,并确定了病 变的部位,国外报道22例特发性气胸患者,经胸部平片只发现6例有胸膜下肺大疱或肺大疱,有10例可疑,但用本法检查,22例均证实有胸膜下肺大疱和肺大 疱存在。

(3)不良反应:此法不良反应较少,少数病例有轻微胸痛,部分患者有轻至中度的发热,一般对症处理可减轻,注入到胸膜腔内的造影剂,大多于3~6天由尿中排出。

3.吸入放射性核素诊断自发性气胸漏气口法 1991年徐氏等报道用针刺或手术的方法对9条家犬制成人工气胸模型,超声雾化吸入99mTc-植酸钠气溶胶,然后用GCA90β-γ照相机进行肺扫 描,2条闭合性气胸犬显示气胸侧肺影缩小,胸腔内有新月形放射性缺损,7条交通性气胸犬,共13个漏气口全部显示,且与肺脏标本破裂口相吻合,本法仍在实 验研究阶段,具有非损伤性检查的优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4.胸腔镜检查术 是诊治胸膜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寻找自发性气胸的病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以胸腔镜检最为理想,一般在局部麻醉下用单插孔式胸腔镜直接仔细全面地检查 胸膜腔,对病灶可摄像或活检,或喷入药物以及手术治疗,胸腔镜检查对自发性气胸病因诊断率在90%以上,Weissberg对200例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 患者用胸腔镜作胸膜腔检查,发现65%为胸膜下肺大疱或肺大疱,15%因粘连阻止了肺复张,10%肺不能复张的原因是肺纤维化,肺部炎症,阻塞性肺不张以及胸膜增厚(长 期固定的气胸所致),10%未发现异常,国外报道2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经胸腔镜检查发现单个肺大疱6例,多发性肺大疱9例;镜检阴性者2例,开胸术后发 现1个肺大疱;另外4例分别诊断为结核病,Marfan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以及月经性气胸,国内某医院对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胸腔镜检查;发现胸膜 下肺大疱或肺大疱35例,粘连阻止肺复张10例;直视下活检13例,显示非特异性炎症12例和结核病1例,总的诊断率达92%,本检查方法简便,安全,诊 断率高,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为短暂发热和皮下气肿,并且发生率低,尚能根据胸腔镜检查结果对自发性气胸进行分级,以便指导治疗。

鉴别诊断

1.气胸 ,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气胸应与巨型肺大疱鉴别:两者在症状,体征和X线胸片上均类似,但仔细检查,确有不同点:

①巨型肺大疱病史长,症状较慢发生;而气胸病史短,症状往往突然发生。

②肺大疱气腔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肺野内,而气胸为带状气影,位于胸部外带胸膜腔内。

③肺上部大泡可见基底缘向下凹陷,下缘下外方肺组织向上伸延,而上胸部包裹性气胸其外下方气影向外下方倾斜。

④肺大疱若在下叶,则肋膈角圆钝,贴近胸壁处可见到被挤压的肺组织和(或)胸膜,气腔内无液平面,而气胸患者肋膈角可见到液平面;

⑤经较长时间观察,肺大疱大小很少变化,而气胸形态则随时日而变小,最后消失。

2.气胸应与心肌梗死,肺梗死,隔疝,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囊肿及膈疝,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鉴别: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胸部X线,心电图及有关检查可以作出鉴别。

相关推荐

脚后跟脱皮鉴别诊断

足底脱皮的鉴别诊断: 有不少疾病可以引起脚脱皮,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角化鳞屑型足癣:表现为片状红斑,伴角质变厚、粗糙、脱屑,表面覆盖有鳞屑,边缘尚清,多发生在足趾间、足底、足跟和足侧缘,常为双侧,也可单侧发病,有痒感,真菌镜检和培养为阳性。 2.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皮损初为针头大小白色水泡,可逐渐扩大,中央破裂形成薄纸样皮屑,也可融合成大片表皮剥脱,缺乏炎症特征,常于手脚特别是掌处对称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数周后自愈,易在暧热季节复发,往往合并有汗泡及局部多汗症,病人多为成年人。 3.慢性湿疹:有

气郁体质的鉴别诊断

1.气虚体质 表现为气不足,常常四肢乏力,不耐运动,容易疲劳,感冒。 2.阳虚体质 怕冷不耐寒。 3.阴虚体质 怕热,老是口渴口干,表现为有很多内热。 4.湿热体质 形体偏胖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身重困倦。 5.痰湿体质 形体肥胖、颜面多油、嗜好肥甘。 6.瘀血体质 脸上有钞票纹,身上容易长斑,舌下静脉容易瘀紫发暗。 7.特禀体质 容易过敏,起荨麻疹等等的过敏性体质。 8.气郁体质 容易郁闷的,抑郁。

支气管炎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 (2)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亦可诊断。 (3)能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者。 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

支气管炎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 ,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 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典型病例不难区别 ,但哮喘并发慢支和(或)肺气肿则难予区别。 (2)支气管扩张: 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和多、少不等的咯血史。肺部以湿口罗音为主

支气管扩张诊断鉴别

诊断 1、幼年有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史,如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病史,或肺结核病史等。 2、出现长期慢性咳嗽,咳脓痰或反复咯血症状。 3、体检肺部听诊有固定性,持久不变的湿Up音,杵状指(趾)。 4、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其中可见到卷发状阴影,并发感染出现小液平,CT典型表现为“轨道征”或“戒指征”或“葡萄征”,确诊有赖于支气管碘油造影或HRCT,怀疑先天因素应作相关检查,如血清Ig浓度测定,血清γ-球蛋白测定,胰腺功能检查,鼻或支气管黏膜活检等。 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多见

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典型病例不难区别,但哮喘并发慢支和(或)肺气肿则难予区别。 2、支气管扩张 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和多、少不等的咯血史。肺部以湿口罗音为主,多位于一侧且

脚臭诊断标准

症状体征: 足部较身体其它部位有强烈的气味,有些人的足部甚至会发出恶臭。 鉴别诊断脚气是足癣的俗名。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肺气肿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1)痰浊壅肺: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状,喘促气急,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辨证分析:肺虚脾弱,痰浊内生,上逆干肺则咳嗽,痰多色白粘腻,痰从寒化而成饮,则痰呈泡沫状。肺气虚弱复加气因痰阻,故喘促气急,稍劳即著。肺虚卫外不固则怕风易汗。脾虚气弱,健运失常,故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浊腻,脉小滑为肺脾气虚,痰浊内蕴之候。 (2)痰热郁肺 证候:咳嗽,咯痰色黄粘稠,咯吐不爽,喘息气粗,胸部胀满,烦躁,口渴欲饮,身热微恶寒,溲黄便干

肝气郁结的鉴别诊断

1.肝气郁结证常有情志不舒的病史,或病情与情绪变动的关系密切;而肝火上炎多由气郁化火或火邪内侵所致。后者往往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 2.肝气郁结证临床以情志不舒,胸闷喜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脉弦为基本表现;妇女可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症状;可有梅核气,瘿瘤,徵瘕等病变。 3.肝火上炎证临床可见头晕胀痛,痛势若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耳聋、不寐,或胸胁灼痛,便干溲赤,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脚冻伤的鉴别诊断

1、脚底干裂:脚底干裂是指脚底皮肤表皮角质增生,干燥,失去弹性,皮肤角质层脆裂,造成表皮皲裂。 2、足底溃疡:麻风溃疡一般好发于足底足跟四肢关节附近。 3、足部坏疽: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伴有感染的足部改变。因糖尿病足部病变而截肢的患者是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10倍。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其他部分,只不过患者足部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现有下肢疼痛、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