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儿童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在儿童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一项对进行了超声检查的腹痛儿童病例的手术学、病理学和放射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现,影像学诊断可提高这些怀疑阑尾炎患儿的诊断准确率。
美国儿童医院的博士及其同事证明了超声在临床条件下诊断阑尾炎的较高阴性预测值。不同的医院在用超声和ct对怀疑阑尾炎儿童的诊断价值上还存在争论。在这家24小时都可进行超声检查但放射科医生对超声检查并不十分感兴趣的儿童医院有众多的病例,研究人员可对这些阑尾切除术和腹痛进行超声检查的儿童进行分析,以确定这些形态特征的临床价值。
作者研究了3年多期间的1007例有病理结果的阑尾切除术病例,他们共发作腹痛1952次,进行了2056次超声检查。进行了超声检查的病人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进行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的比率为86.4%;未进行超声检查的比率为81.4%,二者有明显差别。由于病例选择有偏差,无法对二组的穿孔率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29%的病人经超声诊断为阑尾炎,另20%的病人经超声检查改变了原来诊断。
一些儿童在同一次急性腹痛发作期间进行了多次超声检查,研究人员对整个发作期间每次检查的阴性率、假阴性率、阳性率、假阳性率及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每次发作中超声检查的平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94.5%,阴性预测值从每次检查的95.8%增加到每次发作期间的97.3%。
研究人员发现,由于研究的设计不同,将这一结果与其它超声和ct的研究进行比较有困难。但他们注意到,结论为提倡进行ct检查的研究中,所分析病例的超声检查往往由于阑尾穿孔而结果模棱两可,这可能造成了病例的偏差。
根据上述比率,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假设,对300例急性腹痛儿童进行超声检查,如果进行316次超声检查,将有87次诊断为阑尾炎,60次改变了阑尾炎诊断。当进行超声检查时,有12例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人无阑尾炎的证据,如未进行超声检查将有16例。接下来的研究是要将316次超声检查的费用与4例手术和60例其它诊断的代价进行比较。还应考虑超声检查阴性避免住院的费用。研究人员正计划进行这样的研究。
阑尾炎该如何进行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的90%,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多形核细胞数也有增高(约80%)。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多形核细胞比数明显增高(>80%),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当病情正在发展,症状恶化,已经增多的白细胞数突然降低,往往是脓毒血症的表现,属于危象,应予重视。
尿常规
.尿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尿液检查并无特殊,但为排除类似阑尾炎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常规检查尿液仍属必要。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不应与结石相混淆。
腹部X线平片
.腹部X线平片 无并发症的急性阑尾炎,其X线平片可能完全正常,无诊断意义。在并发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可发现有:①右下腹盲肠和回肠末端部位肠腔积气和液气平面;②腰椎侧弯和右腰大肌阴影模糊;③有时可见阑尾粪石;④右下腹软组织块影,由周围充气肠曲衬托,边缘可以比较清晰;⑤穿孔所致气腹极为少见;⑥横结肠扩张等有助于诊断与排除输尿管结石、肠梗阻等其他可能,但特异性很差。
CT检查
CT检查 正常阑尾仅偶见于CT检查时,炎症阑尾可显示阑尾周壁对称性增厚,管腔闭塞或充满脓液而扩张。有时可见盲肠周围脂肪模糊、密度增大,右腰大肌肿胀,特别容易发现阑尾周围脓肿,对有并发症者可见腹腔内多处脓肿,但CT发现率仅13%~60%,因此只有用于发现阑尾炎并发周围炎性肿块或脓肿时。虽然其敏感性高达94%,特异性仅为79%,可作为必要时的辅助诊断和排除与阑尾炎相混淆的腹部病变。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目前已被公认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一项有价值的方法,此检查于20世纪80年代始应用于诊断急性阑尾炎,采用加压探测法,将四围肠内气体驱开而阑尾形态不变。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准确率高达90%~96%,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均在90%左右。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有人报道临床典型病人即使超声检查为阴性,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二者均不肯定则宜观察。超声检查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应认为是急性阑尾炎诊断手段中能得到最肯定结果的一种方法。因为通过下腹部插入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阑尾有无炎症,也能分辨与阑尾炎有相似症状的邻近其他疾病,不但对确定诊断可起决定作用,并可同时进行治疗。但此法有下列缺点:①必须具备昂贵的腹腔镜;②必须在麻醉下在下腹部作小切口,虽然切口不大,但也是手术;③术者必须操作熟练以达到诊断目的而又不至引起并发症,不是一般医生可能完成;④无法在床旁进行;⑤不方便,有痛苦。因此只有非常必要时才采用此法,当AIDS病人(包括AIDS/HIV、抗癌化学治疗、应用大量激素治疗、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出现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既不能等待观察以致病情加重,又不能盲目手术甚至误切正常阑尾,腹腔镜检查肯定诊断为一可取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除非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否则无此必要。
阑尾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急性阑尾炎的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l.2~1.4万/mm3;并且中性粒细胞占85%~95%,如中性粒细胞增多至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但也有个别阑尾炎病儿自细胞上升不明显。
2、 对疑难病例应做腹腔穿刺,经镜检有脓细胞者,即可诊断。
3、CT可直接显示阑尾及周围软组织和炎症。
4、B超检查:B超下正常阑尾无影像显示,超过≥6mm则可以确定阑尾炎诊断,阑尾腔的宽度增加,显示出阑尾周围脓肿的大小。
慢性阑尾炎的检查
1、X线钡灌肠检查:可见阑尾显影有中断、扭曲、排空迟缓,并因粘连不易被推动等。如阑尾腔已全闭塞,则不显影。该检查对无典型的发作史者有重要意义。钡灌肠检查不仅可明确压痛点位于阑尾处,重要还在于排除可与慢性阑尾炎相混淆的其他疾病,如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盲肠结核或癌肿、内脏下垂等。
2、超声检查:用以排除最易与慢性阑尾炎相混淆的慢性胆囊炎、女性的慢性附件炎及慢性泌尿系感染等。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而行手术者中约35%术后症状未见改善,均系其他疾病误诊为慢性阑尾炎,可见其误诊率之高和术前鉴别诊断的重要。
急性阑尾炎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一、家长应该了解的常识:
事实上,阑尾是人体内退化的个残余管状器官其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与大肠相通。五岁以下婴幼儿的阑尾呈漏斗状,基底部较大,所以患阑尾炎的机会相对较少。到了学龄期以后,儿童的阑尾往往呈管状一旦发生梗阻,就容易发生阑尾炎。
导致儿童阑尾腔梗阻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当呼吸道或胃肠道出现炎症时,阑尾壁内的淋巴滤泡会增生肿大,阻塞阑尾腔;或是粪便和阑尾黏膜分泌物滞留于阑尾腔内,水分被吸收而形成粪石造成阻塞;个别也可能是果核、小豆等异物或蛔虫等寄生虫引起阑尾腔梗阻。
一旦阑尾腔梗阻,腔内分泌物滞留,就会引起阑尾发炎、肿胀。由于儿童的组织较为娇嫩,加上其阑尾动脉较细,一旦发生炎症、肿胀,很容易造成阑尾壁淤血、缺血比成人更容易发生阑尾坏死、穿孔。正是这些解剖特点和影响因素,使儿童阑尾炎成为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约占小儿外科急诊手术的2/3。
二、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
儿童阑尾炎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和发热三大症状,但每个患儿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腹痛是首先出现的,婴幼儿由于不善于表达只会不停地哭闹,在整个腹部乱抓乱摸。稍大的孩子已能讲述,疼痛开始时位于肚脐周围,以后逐渐固定于右下腹。由于阑尾炎大多伴有阑尾腔梗阻,所以这种腹痛往往是一阵阵的并越来越剧烈。大多数患儿都有呕吐、恶心,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来自肠系膜根部的交感神经,当阑尾发生炎症时,会刺激神经引起胃肠道症状,因此有时会被误诊为胃肠炎或肠痉挛。儿童阑尾炎早期往往没有发热,只是在炎症较为明显时才有38℃左右的发热,但当阑尾穿孔引起腹膜炎时,可出现39℃以上的高热。
确实,急性阑尾炎至今尚无较为权威或肯定的辅助诊断手段,但外科医生的体检,也就是阿伟说的“摸摸肚子”却大有学问。急性阑尾炎的压痛点往往十分固定,多位于右下腹的那个“麦氏点”。婴幼儿虽然不能很好合作和正确述说,但医生触及这个压痛点时孩子有痛苦表情,尤其是医生的手压向腹部深处后迅速抬起时孩子的哭吵、呻吟更甚,都是诊断阑尾炎十分重要的依据。当然,化验血常规时白细胞升高、慢性阑尾炎或有阑尾包块时的B超检查以及肛诊检查等,对某些特殊的阑尾炎诊断也有很大帮助。
三、该手术时莫迟疑
现代医学强调旦确诊急性阑尾炎,应该早期手术切除同尾。尤其是儿童阑尾炎,由于阑尾壁较薄、动脉较细,住住在十几甚至几小时内,就可以由单纯性阑尾炎转变为化脓性阑尾炎随即发生坏疽,导致阑尾穿孔。由于儿童大网膜较短,不能很好地将发生炎症的阑尾包裹、局限,一旦发生阑尾穿孔,阑尾腔内的大量脓液和肠内容物就会从破溃口流入腹腔,极易扩散成弥漫性腹膜炎,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因此,儿童阑尾炎原则上不进行保守治疗,如果该动刀时迟疑不决、耽误治疗,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技巧
1、升结肠的超声特点:位于右肾前方,超声图像外形呈波浪状(结肠袋的原因),正常只能显示结肠表面图像,因为内多含有粪石及气体,一般没有液体。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升结肠一般容易找到。
2、沿着升结肠向下探查,在右下腹可找到回盲部。回盲部超声特点:切面与回肠末端长轴一致时,可见到回肠末端插入结肠的图像,插入段逐渐变细。切面与回肠末端长轴垂直时,可见到类似肠套叠的“同心圆”声像图。回肠常有蠕动,结肠不动。
3、在回盲部后下方两厘米内,就是阑尾的连接处。所以一般找到回盲部后,探头不要移动,就地旋转,一般均可以找到阑尾的出口及近端。阑尾壁回声呈:强弱强。阑尾腔内一般为线样强回声。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化脓性阑尾炎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10~12)×109/L;化脓性阑尾炎可高达(12~14)×109/L;有脓肿形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白细胞可达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0.85~0.95,并且有核左移,如中性粒细胞增多至0.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但也有个别阑尾炎患儿白细胞上升不明显。
2.尿,便常规 一般无特殊改变,如阑尾位于输尿管附近时,尿内有少量红细胞,病情较重时便内可能有少量脓球。
3.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值 有报道儿童急性阑尾炎时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值降低,此两项测定可作为术前判断阑尾炎程度的辅助指标。
4.穿刺液检查 对疑有阑尾炎而诊断困难,特别是有腹膜炎症状者,可试行腹部穿刺,一般用皮下针穿刺右下腹阑尾点,将穿刺液做镜检,细菌涂片及生化检查,镜检有脓球者,多为早期化脓性阑尾炎;如穿刺液稀薄,多为早期局限性的腹膜炎;穿刺液脓多且黏稠,或为血性,有粪臭味,涂片见有大量细菌者,多为坏疽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影像学检查】
1.肛门指诊 在直肠右前方有炎性浸润和增厚,盆腔有脓肿时有触痛,并有炎性包块形成。
2.X线腹部平片 以腹胀为主者可行X线检查,约10%的病例可见到阑尾粪石影,阑尾有炎症时,平片示右下腹异常气体影,右腹壁线消失,腰大肌阴影模糊,腰椎向右侧弯曲等征,X线影像缺乏特异性,但有助于鉴别肠梗阻,胃肠穿孔,坏死性肠炎等。
3.CT检查 CT下可直接显示阑尾及周围软组织和炎症,发现率为13%~60%,表现为周壁对称性增厚,管腔完全闭塞或充满水样密度的脓液而扩张,盲肠周围脂肪模糊,密度增大。
4.B超检查 B超下正常阑尾无影像显示,当阑尾炎时可见阑尾的直径有不同程度的增大,≥6mm则可以确定阑尾炎诊断,阑尾腔的宽度增加,显示出阑尾周围脓肿的大小,坏疽性阑尾炎还能显示出腹腔内渗出液的多少及阑尾周围肠管的蠕动情况,同时对异位阑尾也能做出正确诊断。
李心元通过对阑尾炎患儿进行B超诊断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阑尾炎B超下均有各自的影像特征: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腔呈现低回声区,肠管蠕动活跃,检出率75%;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形状发生变化,呈“C”字形或“U”字形,阑尾壁增厚粗糙不均,部分壁可呈双层壁,阑尾腔增大呈低回声区,有的还呈点状强回声,肠管失去活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弯曲呈“C”字形改变,阑尾壁呈双重性,腔呈现强弱不等的低回声区,肠管失去活性呈麻痹状态;阑尾穿孔者B超下见右下腹有包块形成,内有弥散的低回声区,并向盆腔延续,阑尾影像不清,周围肠管呈麻痹状态,有文献记载B超诊断符合率大于96%。
另外,国外有资料利用B超监视下对阑尾炎行保守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阑尾影像将逐渐消失,当病情有变化时,阑尾影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B超对阑尾图像的显示是以病理变化为基础的,其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均较高,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辅助检查手段。
5.腹壁肌电图检查 王伟根据腹壁肌电图波幅的强弱,对比检查判定了阑尾炎患儿的腹部体征,肌紧张有无及其程度,结果单纯性阑尾炎静止时肌电波幅增高不明显;化脓性阑尾炎静止时肌电波幅略有增高,触压右下腹时可见肌电波幅明显增高;阑尾穿孔腹膜炎时,由于有持续性的肌紧张出现,静止状态下左,右下腹部肌电波幅均明显增高。
6.肠电图检查 陈晓慨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患儿肠电图检查的研究发现:无腹膜炎患儿回盲部电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有腹膜炎患儿各部位的肠电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这种改变可能与腹膜内炎症刺激,肠道功能减弱有关,当炎症仅局限于阑尾时,回盲部的肠管炎症直接刺激,该部位的电压表现异常;当炎症进展加重,阑尾化脓,坏疽,发生穿孔时,腹腔炎症渗出液增多,整个肠道均有不同程度受累,故在肠电图上表现各部位电压均明显下降,低于正常对照组,但腹膜炎轻重程度通过肠电图尚未见有特殊变化规律。
小儿阑尾炎的病因是什么呢
对于儿童突发阑尾炎,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外科医生张浩川表示,患儿疼痛通常会有“转移性”特征,一般先是中上腹部和脐周疼痛,几小时后转为右下腹痛,但是,如果遇到阑尾的生理位置“变异”的患儿,鉴别就比较困难。如上面的儿童病例,阑尾处在肝脏下面,疼痛的部位不典型,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难度。
“即使采用B超来诊断阑尾炎,也只能是辅助检查。”张医生认为,阑尾炎超声检查受阑尾位置、发病时间以及肠道内气体的影响,因此,阑尾炎的诊断不能单纯依靠超声检查,医生在诊断上,还要根据患者病史,依靠经验反复查体来诊断。
“当时患儿的腹腔里面已经感染得一塌糊涂了,手术做了两个多小时。”据张医生介绍,手术时,患儿的阑尾已经化脓、穿孔,坏疽,并形成了腹膜炎,加上小孩的阑尾位置又比较特别,给手术增加了一定难度。
据医生介绍,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年龄以6~10岁最为常见,3岁以下少见,婴幼儿急性阑尾炎发病率虽低,但其诊断困难,术后并发症也多,比成人的穿孔率要高,因而儿童急性阑尾炎应该早诊断早治疗。
上面就是关于儿童阑尾炎病因的一些知识,这样就能让父母对阑尾炎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对孩子的身体更加的了解,如果孩子有阑尾炎的话一定要尽快治疗,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加快的好起来,而且耽误时间的话会对孩子的身体非常的不好。
儿童急性阑尾炎检查诊断
一、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的90%,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多形核细胞数也有增高(约80%)。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多形核细胞比数明显增高(>80%),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当病情正在发展,症状恶化,已经增多的白细胞数突然降低,往往是脓毒血症的表现,属于危象,应予重视。
二、尿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尿液检查并无特殊,但为排除类似阑尾炎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常规检查尿液仍属必要。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不应与结石相混淆。
三、腹部X线平片
无并发症的急性阑尾炎,其X线平片可能完全正常,无诊断意义。在并发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可发现有:
1、右下腹盲肠和回肠末端部位肠腔积气和液气平面;
2、腰椎侧弯和右腰大肌阴影模糊;
3、有时可见阑尾粪石;
4、右下腹软组织块影,由周围充气肠曲衬托,边缘可以比较清晰;
5、穿孔所致气腹极为少见;
6、横结肠扩张等有助于诊断与排除输尿管结石、肠梗阻等其他可能,但特异性很差。
四、CT检查
正常阑尾仅偶见于CT检查时,炎症阑尾可显示阑尾周壁对称性增厚,管腔闭塞或充满脓液而扩张。有时可见盲肠周围脂肪模糊、密度增大,右腰大肌肿胀,特别容易发现阑尾周围脓肿,对有并发症者可见腹腔内多处脓肿,但CT发现率仅13%~60%,因此只有用于发现阑尾炎并发周围炎性肿块或脓肿时。虽然其敏感性高达94%,特异性仅为79%,可作为必要时的辅助诊断和排除与阑尾炎相混淆的腹部病变。
五、超声检查
目前已被公认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一项有价值的方法,此检查于20世纪80年代始应用于诊断急性阑尾炎,采用加压探测法,将四围肠内气体驱开而阑尾形态不变。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准确率高达90%~96%,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均在90%左右。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有人报道临床典型病人即使超声检查为阴性,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二者均不肯定则宜观察。超声检查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阑尾炎疾病患者该做的检查项目有什么
阑尾炎这样的疾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是普遍的存在,对于阑尾炎疾病我们需要在画面的时候积极做好检查和治疗千万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了有效帮助的患者,小编来讲述阑尾炎疾病患者该做的检查项目有什么。
血常规
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的90%,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多形核细胞数也有增高(约80%)。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多形核细胞比数明显增高(>80%),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当病情正在发展,症状恶化,已经增多的白细胞数突然降低,往往是脓毒血症的表现,属于危象,应予重视。
尿常规
尿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尿液检查并无特殊,但为排除类似阑尾炎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常规检查尿液仍属必要。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不应与结石相混淆。
腹部X线平片
腹部X线平片 无并发症的急性阑尾炎,其X线平片可能完全正常,无诊断意义。在并发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可发现有:①右下腹盲肠和回肠末端部位肠腔积气和液气平面;②腰椎侧弯和右腰大肌阴影模糊;③有时可见阑尾粪石;④右下腹软组织块影,由周围充气肠曲衬托,边缘可以比较清晰;⑤穿孔所致气腹极为少见;⑥横结肠扩张等有助于诊断与排除输尿管结石、肠梗阻等其他可能,但特异性很差。
CT检查
CT检查 正常阑尾仅偶见于CT检查时,炎症阑尾可显示阑尾周壁对称性增厚,管腔闭塞或充满脓液而扩张。有时可见盲肠周围脂肪模糊、密度增大,右腰大肌肿胀,特别容易发现阑尾周围脓肿,对有并发症者可见腹腔内多处脓肿,但CT发现率仅13%~60%,因此只有用于发现阑尾炎并发周围炎性肿块或脓肿时。虽然其敏感性高达94%,特异性仅为79%,可作为必要时的辅助诊断和排除与阑尾炎相混淆的腹部病变。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目前已被公认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一项有价值的方法,此检查于20世纪80年代始应用于诊断急性阑尾炎,采用加压探测法,将四围肠内气体驱开而阑尾形态不变。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准确率高达 90%~96%,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均在90%左右。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有人报道临床典型病人即使超声检查为阴性,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二者均不肯定则宜观察。超声检查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应认为是急性阑尾炎诊断手段中能得到最肯定结果的一种方法。因为通过下腹部插入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阑尾有无炎症,也能分辨与阑尾炎有相似症状的邻近其他疾病,不但对确定诊断可起决定作用,并可同时进行治疗。但此法有下列缺点:①必须具备昂贵的腹腔镜;②必须在麻醉下在下腹部作小切口,虽然切口不大,但也是手术;③术者必须操作熟练以达到诊断目的而又不至引起并发症,不是一般医生可能完成;④无法在床旁进行;⑤不方便,有痛苦。因此只有非常必要时才采用此法,当 AIDS病人(包括AIDS/HIV、抗癌化学治疗、应用大量激素治疗、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出现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既不能等待观察以致病情加重,又不能盲目手术甚至误切正常阑尾,腹腔镜检查肯定诊断为一可取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除非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否则无此必要。
超声波能否提高阑尾炎诊断准确率
一项对阑尾切除术病人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与病史、体格检查及白细胞计数相比,超声波检查并不能明显提高阑尾炎诊断准确率,而且有可能延误手术。民众健康专家称,对于不典型病例,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比影像学更有价值。
阑尾炎诊断一直是内外科医生棘手的问题,据报道阴性阑尾切除率为15%-33%。由于对阑尾炎及时作出诊断有一定困难,所以多年来医生们一直试图利用影像学方法如超声波和CT检查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研究表明,第三护理医院超声波和CT检查在阑尾炎诊断中不断增加,同时腹腔镜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研究人员分析了连续766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人,评价了影像学方法和腹腔镜在阑尾炎可疑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阑尾切除的病人,约四分之一的病人为小于10岁(15.7 %)或大于50岁(8.2 %)者。男女之比为1.2:1。阴性阑尾切除率为15.7%,女性较高为24.6%。穿孔在小于10岁和大于50岁病人较高,分别为20.4 % 和28.6 %。在穿孔病人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典型转移性疼痛阳性预测阑尾炎价值最高,为(91 %),WBC大于12 X 109 /L阳性预测价值排第二位,为90.1 %。可是许多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正常,这些病人中穿孔也很常见。而且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白细胞计数也较高,也可能比这些没有穿孔的阑尾炎高。联合应用病史、体格检查及白细胞计数,如果需要的话再加影像学检查,可使诊断准确率达到74.9 %。
CT扫描了47例病人,诊断准确率为74.5%,6例假阴性。超声检查了155例病人,诊断准确率仅为43.4%,118例假阴性(76.1%)。所有病人从就诊到请外科会诊的平均时间为5.2小时,而从就诊到进行超声和CT检查的时间则分别增加到6.4和7.8小时。
腹腔镜检查了76例病人,阑尾炎阴性率为42.1%,比进行开腹手术的大部分病人高。但腹腔镜对术中阑尾似乎正常的病人的其它疾病诊断率达91.6%,而开腹手术对术中阑尾似乎正常病人的其它疾病诊断率仅为74%。
研究人员发现,超声检查比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要低,这与以前前瞻性的研究所报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结果相矛盾。研究人员在对上述相反结论进行解释时说,超声参数可靠性受到一定限制,与检查者的水平有一定关系。CT扫描准确率增高,但还是没有临床诊断准确率高。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有典型转移性疼痛和白细胞计数增高时,应尽量避免应用这二项影像学检查,以免耽搁进行外科会诊和手术时间。
因为仅有一半的病人有典型的转移性疼痛,所以需要观察、影像学检查,同时腹腔镜检查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研究人员建议对非典型病例应用腹腔镜检查。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腹腔镜零死亡率、低并发症、准确率高、方便实用,在怀疑阑尾炎的非典型病例应该早期应用腹腔镜,而不是CT和超声波,所以说超声波检查不能提高阑尾炎诊断准确率。
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技巧
阑尾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超声探头寻找阑尾
要找阑尾,可先找回盲部;如找回盲部,可先找升结肠。
1、升结肠的超声特点:位于右肾前方,超声图像外形呈波浪状(结肠袋的原因),正常只能显示结肠表面图像,因为内多含有粪石及气体,一般没有液体。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升结肠一般容易找到。
2、沿着升结肠向下探查,在右下腹可找到回盲部。回盲部超声特点:切面与回肠末端长轴一致时,可见到回肠末端插入结肠的图像,插入段逐渐变细。切面与回肠末端长轴垂直时,可见到类似肠套叠的“同心圆”声像图。回肠常有蠕动,结肠不动。
3、在回盲部后下方两厘米内,就是阑尾的连接处。所以一般找到回盲部后,探头不要移动,就地旋转,一般均可以找到阑尾的出口及近端。阑尾壁回声呈:强弱强。阑尾腔内一般为线样强回声。
经验:
1、阑尾的位置通常在右下腹,但是也会异位。要仔细找升结肠及回盲部。
2、儿童特别是幼儿因为身体本身就比较小的原因,所以阑尾的位置相对成人来说,一个切面上多能带到肾或肝等器官,不要认为异位了。
3、探头要选择高频的,有时胖的病人,需要结合低频探头轮流看。
4、找不到时,问病人哪里最痛,然后在那里仔细看。
5、阑尾多在髂血管周围,所以髂血管也是一个重要的寻找标志。
6、看不清时,要逐渐加压的方法,驱赶肠气。
7、随着彩超设备的分辨率提高,正常阑尾是可以显示的。只要具备了仔细、认真、耐心和一台好的超声设备,那么正常阑尾的显示率不低于百分之七十(我曾做过实验,对10位来查早孕的病人,进行寻找阑尾,找到8个。当然了,来查早孕的女性,一般都不胖)。
不同类型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1、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肿胀的管样结构,直径常位于6~10mm之间,阑尾壁增厚,壁层次尚清晰,阑尾腔内呈无回声。可有粪石强回声团。
2、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张力增高,阑尾膨胀明显,呈囊袋样改变。阑尾直径常大于10mm,阑尾壁增厚,毛糙、模糊,腔内见脓性光点样回声。(有时阑尾炎无法分型,既像这型,又像那型)
3、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明显增厚,不连续,轮廓不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杂乱。合并穿孔时,表现为右下腹的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的包块,内常有点状、气体样强回声,包块周围粘连明显。
4、慢性阑尾炎:阑尾张力不大,无肿胀感,阑尾壁连续性差,外形不规则,与周围器官粘连,蠕动性差。
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技巧
超声探头寻找阑尾
要找阑尾,可先找回盲部;如找回盲部,可先找升结肠。
1、升结肠的超声特点:位于右肾前方,超声图像外形呈波浪状(结肠袋的原因),正常只能显示结肠表面图像,因为内多含有粪石及气体,一般没有液体。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升结肠一般容易找到。
2、沿着升结肠向下探查,在右下腹可找到回盲部。回盲部超声特点:切面与回肠末端长轴一致时,可见到回肠末端插入结肠的图像,插入段逐渐变细。切面与回肠末端长轴垂直时,可见到类似肠套叠的“同心圆”声像图。回肠常有蠕动,结肠不动。
3、在回盲部后下方两厘米内,就是阑尾的连接处。所以一般找到回盲部后,探头不要移动,就地旋转,一般均可以找到阑尾的出口及近端。阑尾壁回声呈:强弱强。阑尾腔内一般为线样强回声。
经验:
1、阑尾的位置通常在右下腹,但是也会异位。要仔细找升结肠及回盲部。
2、儿童特别是幼儿因为身体本身就比较小的原因,所以阑尾的位置相对成人来说,一个切面上多能带到肾或肝等器官,不要认为异位了。
3、探头要选择高频的,有时胖的病人,需要结合低频探头轮流看。
超声波能否提高诊断准确率
阑尾炎诊断一直是内外科医生棘手的问题,据报道阴性阑尾切除率为15%-33%。由于对阑尾炎及时作出诊断有一定困难,所以多年来医生们一直试图利用影像学方法如超声波和CT检查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研究表明,第三护理医院超声波和CT检查在阑尾炎诊断中不断增加,同时腹腔镜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研究人员分析了连续766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人,评价了影像学方法和腹腔镜在阑尾炎可疑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阑尾切除的病人,约四分之一的病人为小于10岁(15.7 %)或大于50岁(8.2 %)者。男女之比为1.2:1。阴性阑尾切除率为15.7%,女性较高为24.6%。穿孔在小于10岁和大于50岁病人较高,分别为20.4 % 和28.6 %。在穿孔病人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典型转移性疼痛阳性预测阑尾炎价值最高,为(91 %),WBC大于12 X 109 /L阳性预测价值排第二位,为90.1 %。可是许多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正常,这些病人中穿孔也很常见。而且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白细胞计数也较高,也可能比这些没有穿孔的阑尾炎高。联合应用病史、体格检查及白细胞计数,如果需要的话再加影像学检查,可使诊断准确率达到74.9 %。
CT扫描了47例病人,诊断准确率为74.5%,6例假阴性。超声检查了155例病人,诊断准确率仅为43.4%,118例假阴性(76.1%)。所有病人从就诊到请外科会诊的平均时间为5.2小时,而从就诊到进行超声和CT检查的时间则分别增加到6.4和7.8小时。
腹腔镜检查了76例病人,阑尾炎阴性率为42.1%,比进行开腹手术的大部分病人高。但腹腔镜对术中阑尾似乎正常的病人的其它疾病诊断率达91.6%,而开腹手术对术中阑尾似乎正常病人的其它疾病诊断率仅为74%。
阑尾炎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便常规
阑尾位于输尿管附近,尿内有少量红细胞,病情较重时便内可能有少量脓球。
2、血常规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细胞增多,但也有个别阑尾炎患儿白细胞上升不明显。
化脓性阑尾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10~12)×109/L;有脓肿形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白细胞可达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0.85~0.95,并且有核左移
一般认为中性粒细胞增多至0.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
3、穿刺液检查
适用于诊断难或有腹膜炎症状者。
一般用皮下针穿刺右下腹阑尾点,将穿刺液做镜检,细菌涂片及生化检查。
期局限性腹膜炎,穿刺液稀薄;早期化脓性阑尾炎,镜检有脓球者;坏疽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可见穿刺液脓多且黏稠,或为血性、有粪臭味,涂片见有大量细菌者。
4、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值
发病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值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可作为术前判断阑尾炎程度的辅助指标
影像学检查
1、肛门指诊
可发现直肠右壁敏感,如阑尾穿孔盆腔积脓时,指诊可感到直肠周围组织水肿肥厚,压痛明显。直肠右前方有炎性浸润和增厚,盆腔有脓肿时有触痛,并有炎性包块形成。
2、B超检查
正常阑尾长5~7cm,直径4~7mm,腔很细,通常情况下普通超声不能显示,炎症时,阑尾肿胀、增粗,直径>6mm,壁增厚≥2mm,浆膜层毛糙、回声增强,粘膜毛糙、回声中断或阑尾腔内积液、积脓或粪石。
B超对阑尾图像的显示是以病理变化为基础的,其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均较高,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辅助检查手段。可根据阑尾腔宽度增加,诊断出阑尾周围脓肿的大小。B超还能显示出坏疽性阑尾炎腹腔内渗出液的多少及阑尾周围肠管的蠕动情况,还能正确诊断异位阑尾。
(1)、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腔呈现低回声区,肠管蠕动活跃
(2)、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形状呈“U”字形或“C”字形,阑尾壁增厚粗糙不均,部分壁可呈双层壁,阑尾腔增大呈低回声区,有的还呈点状强回声,肠管失去活性
(3)、阑尾穿孔者,阑尾影像不清,周围肠管呈麻痹状态,但可见右下腹有包块形成,内有弥散的低回声区,并向盆腔延续。
(4)、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弯曲呈“C”字形改变,阑尾壁呈双重性,腔呈现强弱不等的低回声区,肠管失去活性呈麻痹状态;
3、X线腹部平片
适用于腹胀患者。虽乏特异性,但有助于鉴别胃肠穿孔、肠梗阻、坏死性肠炎等。
可显示右下腹异常气体影,右腹壁线消失,腰大肌阴影模糊,腰椎向右侧弯曲等征。另约有一成病例可见到阑尾粪石影。
4、CT检查
可显示阑尾及周围软组织和炎症,表现为周壁对称性增厚,管腔完全闭塞或充满水样密度的脓液而扩张,盲肠周围脂肪模糊,密度增大。
5、肠电图检查
肠电图的变化腹膜内炎症刺激、肠道功能减弱有关。
无腹膜炎患儿,炎症仅局限于阑尾,回盲部的肠管炎症直接刺激,该部位的电压低于正常值
有腹膜炎患儿由于炎症进展加重,阑尾化脓、坏疽、发生穿孔,腹腔炎症渗出液增多,各部位的肠电图均低于正常值。但腹膜炎轻重程度通过肠电图尚未见有特殊变化规律。
6、腹壁肌电图检查
腹壁肌电图波幅可判断腹部体征,有无肌紧张及其程度。
阑尾穿孔腹膜炎有持续性的肌紧张出现,静止状态下左、右[1] 下腹部肌电波幅均明显增高。
化脓性阑尾炎静止时肌电波幅略有增高、触压右下腹时可见肌电波幅明显增高。
单纯性阑尾炎静止时肌电波幅增高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