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鼻孔发炎怎么办
孩子鼻孔发炎怎么办
生活习惯方面:
1、避免吃过冷或过于酸辣的食物,避免刺激鼻部,影响鼻部微血管循环;
2、衣物勤洗勤换,被子勤洗勤晒,尽量选用棉质衣物,洗脸毛巾选用质量好的牌子且定期更换;
3、对过敏性鼻炎,春季避免过敏源,佩戴防尘防花粉口罩;
4、和学校老师打好招呼,请求免除参与课后卫生打扫的劳动,避免扫地时灰尘影响鼻部;
5、多剪指甲,勤洗手,不要脏手抠鼻子,平时带上纸巾手帕擤鼻涕;擤鼻涕时不要过于用力,应堵塞一侧鼻孔擤净,再堵塞另一侧鼻孔擤净鼻涕;
6、保证小孩的营养供应,在天气寒冷感冒易发的秋冬春季,应保证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比如排骨汤、牛奶等;
7、七岁以后注意口腔健康,可以开始刷牙,牙源性感染也可牵连到鼻部;
体质锻炼方面:
1、小孩体质较弱,秋冬季不宜在过冷的天气(低于19度)的环境中锻炼;
2、秋冬季早晨和晚上气温低,大气扩散活动弱,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大,不宜进行锻炼,最适合锻炼的时间在下午4点前后,地表附近有害污染物向外扩散充分,一般是pm2.5指数最低的时候;
3、平时鼻炎没犯的时候要勤加锻炼,增强体质,可每周开展3-4次1小时左右的踏青、800-1000米跑活动,或不定期参与球类运动(篮球、足球);
治疗方面:
1、对重度鼻炎,影响睡眠或日常生活的,应积极到医院治疗,适当时应进行抗生素治疗;
2、注意避免感冒,感冒可能会加重鼻炎病情;
3、鼻炎除了呼吸道感染外,还有可能由过敏源或鼻部结构阻塞造成,对于后者主要病因可能是鼻息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阻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如果是鼻中隔偏曲,可以到耳鼻喉科采取外科手术,可很快治愈;
4、对鼻部进行生理盐水清洗杀菌,可在短期内清通鼻腔,使呼吸顺畅,但长期保持还需要个人体质的增强才能克服鼻炎困扰。
孩子鼻出血的饮食调理
鼻出血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包括局部和全身两大类,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黎氏区,此处有汇集成网状的血管,表面黏膜菲薄,很容易因情绪波动、疲劳、挖鼻孔、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使毛细血管充血扩张、损伤出血。
孩子鼻出血时,家长可先让其坐起,头微向上仰,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其双侧耳翼,这刚好按在黎氏区,一般5—10分钟出血大多可止住,同时可用冷毛巾敷头部及鼻子周围。若此时出血仍未止,可将麻黄碱或1‰肾上腺素溶液滴于棉球上送入鼻腔,有止血效果。
预防孩子鼻出血,家长首先应帮助纠正小孩挖鼻的不良癖好,积极防治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平时应保证孩子的正常休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番茄、芹菜、萝卜、莲藕、荸荠、西瓜、雪梨、枇杷、橙、桔子、山楂等,忌多食导致“上火”的辛燥、煎炸食品。
易发生鼻出血的孩子,还可选用以下中药食疗方,以促进痊愈和巩固疗效:
①鲫鱼石膏煲豆腐
鲫鱼1条约150克,豆腐200克,生石膏30克;将鱼宰好洗净后,与豆腐、石膏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煲1小时,以盐调味即可食用;幼儿可只饮汤不吃渣,以防鱼骨哽喉。有清肺热、降胃火、止鼻血的功效。
②生地二根饮
鲜生地、鲜白茅根各30克,鲜芦根50克,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饮,连用7—10天,能清热凉血、止血。
③鲜藕汁饮
鲜藕300克洗净,磨烂挤汁约50—100毫升;每次50毫升,用少量白糖调匀、炖滚后服。可清热解暑,凉血止血。
④黄花菜瘦肉汤
黄花菜30克(干品,浸泡洗净),瘦猪肉100克,蜜枣2枚,同入锅内,加水适量慢火1小时,以盐调味后食用。有清热平肝、润燥、止鼻血之效。
⑤阿胶炖瘦肉:阿胶6克,瘦肉30克(切片),同放碗内,加适量开水,加盖隔水炖1小时,入少许食盐调味食用。有滋阴养血、止鼻血功能。
孩子鼻子总出血是怎么回事
在天气干燥、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孩子鼻粘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迅速,极易导致鼻腔缺水而干涩发痒,进而导致出血。
孩子鼻粘膜抵抗力较低,很难适应频繁的温度变化,极易导致鼻腔内毛细血管反复收缩或扩张,从而造成流鼻血。
秋冬时节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再加上孩子的鼻粘膜十分娇嫩,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引起鼻粘膜充血肿胀,进而发生破裂出血。
这一时节过敏源较多,极易导致孩子鼻子过敏。若孩子患上过敏性鼻炎会使鼻粘膜血管充血肿胀,在浓性鼻涕的刺激下就很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而过敏性鼻炎导致的连续打喷嚏,也有可能导致鼻子流血。
宝宝好动经常磕磕碰碰,如果在运动时撞伤鼻子就有可能导致粘膜血管破裂出血。有一些宝宝有不良习惯,比如没事抠鼻子挖鼻孔的习惯、往鼻腔里塞异物等等,这样也会导致粘膜血管破裂出血。
PS:如果出血频繁,孩子鼻黏膜的血管畸形或鼻中隔偏曲,同时孩子有贫血表现,注意血液病的可能。
宝宝生活中的12个坏习惯!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挖鼻孔
挖鼻孔既不雅观,也不卫生。这种行为不仅增加把细菌带进鼻孔的危险,也容易把细菌传播给别人。
养成用纸巾挖鼻孔的习惯,记得洗手,同时提醒孩子私下里再这样做。另外,寻找孩子鼻子不舒服的根源:过敏、吹空调或高温都可能导致鼻孔干燥堵塞,使用加湿器或用棉球蘸水擦鼻孔能缓解这些不适,减少孩子挖鼻孔的次数。
如何预防儿童鼻子出血
1、滋润鼻腔。当孩子鼻腔干燥时,可用棉花蘸水擦拭鼻腔,也可用橄榄油、甘油来滴鼻,以滋润鼻腔,使鼻粘膜保持湿润。
2、注意饮食。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孩子的饮食也应适当调整,此时不妨多煲煮一些具有润燥功效的汤水给孩子喝,如冰糖雪梨汁、罗汉果霸王花汤等,同时也多吃新鲜的蔬果,多补充水分。
3、预防呼吸道疾病。如果孩子患了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时,容易导致鼻粘膜血管充血肿胀,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因此,要预防鼻出血,千万不能忽视呼吸道疾病。
4、避免抠挖鼻孔。抠挖鼻孔是导致小儿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家长应引导孩子戒掉此不良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孩子发生鼻出血时,家长要及时为孩子止血。可以用手指压迫孩子鼻翼几分钟来止血,也可以在孩子的鼻孔里塞上脱脂棉球。注意不要让孩子仰卧,而是要低头,以免将鼻血吸入或咽下。
小儿鼻子出血怎么办
错误的止血方法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鼻子出血,会叫孩子把头朝后仰,也有的让孩子平躺在床上,想用这种方法止住鼻子出血,实际上这种方法不可取,把头朝后仰或者平躺在床上,往往会使鼻血经过鼻咽至口咽再吞入胃中,导致刺激症状和呕吐现象。
当出血量过大过急时,很容易进入肺部,引起气管炎或肺炎,甚至造成呼吸困难。所以鼻出血时不能把头朝后仰。
正确的止血方法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半坐卧,然后将棉花沾湿,轻轻塞入流血的鼻孔,再用手指持续加压于鼻翼10分钟,大部分孩子的鼻血鼻血都能止住,如果出血仍然没有停止,可以再尝试10—20分钟。孩子鼻子出血后,至少3小时内不要擤鼻涕。平时可使用凡士林润滑鼻道,以保养鼻孔。也有的孩子鼻子出血是由于过敏引起,应及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抗组胺药物来减轻症状。
孩子流鼻血该如何处理
1、一旦遇到孩子鼻出血,要让他立即低下头,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持续压住孩子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一般情况下,只要压迫5~10分钟以上,大多数孩子的鼻出血都能止住。在给孩子捏鼻止血时,要安慰孩子,别让他惊慌哭闹,告诉孩子,要张大嘴呼吸,一会儿就没事了。
2、在压迫鼻翼止血的同时,可以在孩子的前额部敷一块冷水毛巾。冷敷会使血管收缩,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3、不能用纸巾或药棉堵住鼻孔止血。因为用纸巾或药棉堵塞鼻腔并不能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而且反复往鼻子里塞纸巾还会扩大出血创面,使鼻子出血更厉害。
4、可以给孩子涂抹抗生素或类固醇软膏,可止痒也可防止黏液干硬。左(右)鼻孔流血,举起右(左)手臂,数分钟后即可止血。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可止鼻血。
5、将鼻出血的一侧鼻翼推向鼻梁,并保持5~10分钟,使其中的血液凝固,即可止血。如两侧均出血,则捏住两侧鼻翼。鼻血止住后,鼻孔中多有凝血块,不要急于将它弄出,尽量避免用力打喷嚏和用力揉,防止再出血。
6、鼻出血孩子左(右)鼻孔流血时,另一人用中指勾住患者的右(左)手中指根并用力弯曲,一般几十秒钟即可止血;或用布条扎住患者中指根,左(右)鼻孔流血扎右(左)手中指,鼻血止住后,解开布条。
7、家长不要惊慌,儿童年龄尚小,当出血突然发生之时,往往手足无措。此时,父母首先要镇定,可引导孩子做缓慢而深的呼吸,以充分放松。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8、孩子鼻出血时不要让孩子仰卧。因为仰卧时血会从咽后壁流入食道及胃,不久就会从胃再呕出,这就掩盖了鼻出血的真相。要让孩子取坐位或半坐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血液经后鼻孔流入口腔,更要指导孩子把流入口的血液尽量吐出,防止血液咽下后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或孩子误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伤害宝宝耳朵的小细节
1、提捏鼻子
夏夏长得乖巧可爱, 遗憾的是鼻子有点“塌”,爷爷就经常提捏他的小鼻子,想让鼻子“挺”一点。这天夏夏突然发烧,又哭又闹,医生发现右侧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清除脓液后用耳镜细看, 鼓膜也穿孔了。夏夏得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原因竟然是爷爷经常提捏小鼻子的小动作!爷爷后悔不已,可又不明白:鼻子离耳朵那么远,怎么就捏出了中耳炎呢?
专家分析
大人经常捏孩子的鼻子,既可能损伤鼻腔的黏膜与血管,降低鼻腔自身的防御功能,增加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又容易使鼻腔中的分泌物因受到挤压,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而引起中耳发炎。
防范之策
“拔苗助长”?No!妈妈们也要提醒家中长辈戒掉随意提捏孩子鼻子的习惯。
2、躺着喂奶
小雪婚后不久就当上了妈妈,虽然奶水不足,但有充足的奶粉供孩子食用,孩子发育一点也不逊于母乳喂养的同龄儿。过了不到3个月,孩子突然食量下降、精神不振甚至不时哭闹,发低烧。儿科大夫检查:“孩子得了中耳炎。”小雪惶惑不已,怎么突然就发炎了呢?而当得知小雪平时都是让孩子平卧在床上喂食时,大夫点点头:“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专家分析
小宝贝肠胃发育不完善,加上进食时吞进一些空气,故在喂养过程中或喂食后不久,常常会反胃,致使食道或胃里的食物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如果这时孩子处于平卧位,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引起耳内黏膜发炎。
防范之策
妈妈喂奶要有一个好体位,如斜抱位、半卧位或坐位都可以,不可图省事而将孩子平放于床上喂食。
3、乱擤鼻涕
乔乔得了鼻炎,鼻涕增多,外婆经常给他擤鼻涕。可有一天,乔乔突然指着耳朵喊痛,大夫诊断为中耳炎。追究原因后发现,原来是外婆为乔乔擤鼻涕的方法不当惹下的祸。
专家分析
不少妈妈们为孩子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常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由于孩子的两侧鼻孔都被捏住,鼻涕的出路被堵死了,便在外力的迫使下向鼻后孔喷出,通过咽鼓管而侵入中耳,其中的细菌、病毒趁机繁衍而引起炎症。据统计,大约有1/3的中耳炎患儿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防范之策
积极防治鼻炎;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孩子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如果孩子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小儿专用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对宝宝健康不利的几大恶习
恶习一:抠鼻子区
最糟糕的是:看着孩子抠完鼻子再吃手,真是让人倒胃口。虽然他吃了鼻涕也不一定就会生病,但是抠鼻子却会带来麻烦──鼻孔里的鼻黏膜是遭受细菌感染的第一站。
如何及时制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给他一件玩具、一本书,或者其他让他双手闲不住的东西。并且,要向孩子解释抠鼻子的坏处是会使细菌传播。另外,父母需要随身带着纸巾,随时供孩子擦鼻子使用。
防患于未然:尽量保持周围空气潮湿,如果减少了孩子鼻孔发痒的次数,也就减少了孩子抠鼻子的机会。准备一些凡士林油,或者其他滴鼻剂,当孩子鼻孔发干的时候,就给他使用一次。如果气候干燥,或者长期居住在气候干燥的地区,那么就在孩子的房间准备一个加湿器,以免鼻黏膜经常处于干燥的状态。
恶习二:喝洗澡水
最糟糕的是:带有浴液的洗澡水,远比浴盆上的污垢更令人担心。如果孩子喝了几大口浴液泡沫,那么他很可能要拉肚子了。
如何去制止:如果孩子是因为无聊而想吃浴液的泡沫,可以给他一些洗澡时玩的玩具。如果他已经3岁或者更大一些了,可以在他洗澡的时候告诉他浴盆里的这些黏性泡泡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当他明白了,也就不再喝着玩了。多数孩子都会这样。
防患于未然:你的孩子会不会是因为口渴了才喝洗澡水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及时给孩子一杯干净的水让他喝。
恶习三: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不捂嘴
最糟糕的是:感冒或其他更严重的疾病,比如肺炎和脑膜炎,都是因为喷出的唾液颗粒中含有病毒,从而传播开来的。
如何去制止:首先,父母以身作则,平时自己就能够做到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捂着嘴,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如果看见爸爸妈妈总是捂着嘴和鼻子,那么,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也就会效仿着这么做了。而且,父母还要不厌其烦地及时提醒孩子这么做。如果他是直接用手捂嘴,之后还要督促他把手洗干净。
防患于未然:为了避免病毒的传播,可以用面巾纸或手绢捂嘴。如果马上就要打喷嚏了,可手头上没有这些东西,弯曲胳膊捂着鼻子和嘴也行。
小儿鼻出血如何正确处理
什么是小儿鼻出血
鼻内黏膜薄,位置靠前,容易受到损伤,鼻出血就是鼻腔由于受到挤压或病变,造成鼻腔内黏膜上的血管和腺体受损而出现的流血现象。小儿鼻出血多发于气候干燥的季节,尤以4—10岁的儿童居多。
错误的止血方法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鼻子出血,会叫孩子把头朝后仰,也有的让孩子平躺在床上,想用这种方法止住鼻子出血,实际上这种方法不可取,把头朝后仰或者平躺在床上,往往会使鼻血经过鼻咽至口咽再吞入胃中,导致刺激症状和呕吐现象。
当出血量过大过急时,很容易进入肺部,引起气管炎或肺炎,甚至造成呼吸困难。所以鼻出血时不能把头朝后仰。
正确的止血方法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半坐卧,然后将棉花沾湿,轻轻塞入流血的鼻孔,再用手指持续加压于鼻翼10分钟,大部分孩子的鼻血鼻血都能止住,如果出血仍然没有停止,可以再尝试10—20分钟。孩子鼻子出血后,至少3小时内不要擤鼻涕。平时可使用凡士林润滑鼻道,以保养鼻孔。也有的孩子鼻子出血是由于过敏引起,应及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抗组胺药物来减轻症状。
出现以下现象及时就医
1)脸色苍白:孩子鼻子出血量多,伴有脸色苍白,身上皮肤出血瘀斑或者青一块、紫一块,而且牙龈也出血,应去医院查明出血原因;
2)经常出血:在8小时中至少出现3次鼻子流血;
3)出血不止:通过家长强迫止血后仍然流血不止,送医院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
饮食建议
多吃水果蔬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进食粗纤维,多喝水,丰富食谱,合理安排规律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