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有哪些预防措施
小儿先心病有哪些预防措施
想要宝宝的夫妇应该实施严格的预防措施:孕前合理膳食、禁烟限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适量补充叶酸;女性应在妊娠前适当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抗病能力;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半年后再妊娠;经常接触各种农药、化学药物的女性应加强防护措施;不用或少用四环素、磺胺和激素类药物,不用含激素的化妆品。
孕期按时进行产检,对胎儿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缺陷及时做出诊断。此外,建议糖尿病、癫痫等病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怀孕以及怀孕的时间。为了尽早发现异常,年轻父母应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较轻,早产、临产时有过窒息,经抢救后发现面色青紫或有心脏杂音,应考虑有小儿先心病的可能。患儿稍稍长大一些后,学爬行及端坐的时间比正常孩子晚,独立站立的时间也短,睡眠时喜欢侧卧位,同时胳膊和腿都弯曲着,像一只“大虾”;等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在跑、跳或游戏时,体力明显不如同龄儿童;有的患儿活动一会感到疲劳后,喜欢下蹲片刻再起来活动,而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得蹲下来休息,医学上称之为 “蹲踞现象”,这种姿势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缺氧状况;有的青紫型小儿先心病患儿出生时并无青紫,长大后才逐渐出现,同时手指和脚趾的末端增粗呈鼓槌状,称为“杵状指”。专家提醒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了解小儿先心病的症状,一旦发现孩子的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同时做好小儿先心病的预防工作,避免病情的加重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含有过高胆固醇的食物应少吃,如蛋糕、炸鸡、汉堡包等食品。
运动可加快心脏的血液循环,使冠状动脉保持足够的血流量,这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寒冷会使冠状动脉强烈收缩,多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机会。
冠心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是因为缺乏对铬、铜、锌、锂、硅等微量元素的摄入。而粗粮中则含有这些微量元素,所以多吃粗粮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过多精盐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清淡饮食者,因此,过多精盐也易诱发冠心病的发生。
造成血脂升高的因素中也包括情绪紧张,所以平时应多和亲人、朋友沟通交流,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消除精神上的紧张状态。
小儿疝气病的预防措施
1、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2、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3、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及时医治。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预防小孩子患上疝气疾病需要我们的家长朋友从以上三方面着手,只有科学做好疝气的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自己的孩子患上小儿疝气疾病的。但如果已经患发疝气则需要抓紧时间到医院进行治疗,争取早日治愈。
先天性心漏症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由於胎儿心脏发育畸形所致,本港大约每1000名初生婴儿,便有6至8名患者。常见的先心病有心房及心室间隔缺损(俗称心漏症)、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四联症及大血管错位等。 心漏症是最常见的先心病,是指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出现孔洞,令血液可从左心房或左心室流向右心房或右心室,再进入肺部,严重的心漏症可引致肺部充血及心脏衰竭。患儿会有进食困难、气喘、生长迟缓等情。如果不及早治疗,会产生肺血压增高及经常性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轻微心漏或自然闭合 细小的心漏可能会自然闭合,如未能完全闭合,就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心内膜发炎,例如在牙科或某些外科手术前给患儿服用抗生素。较大的缺损则需靠外科手术缝合。部分中型的缺损如位置适中,医生可进行创伤性低的介入性导管治疗:在腹股沟穿刺血管,将导管引入心脏缺损部位,装置闭合器将心漏堵塞,过程约需2至3小时。由於伤口较外科手术小,一般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
小儿先心病的病因是什么
1、胎儿发育环境的因素以子宫内病毒感染最为重要,其中又以风疹病毒感染最为突出,其次为柯萨奇病毒感染。母亲如在妊娠初三个月内患风疹,则所产婴儿的先心病患病率较高,已为大家所公认;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口狭窄为多。这是由于胎儿心脏大血管的发育在妊娠第二、三个月中形成,而此时子宫内病毒感染足以影响到胎儿心脏发育之故。其他如羊膜的病变 、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等,都有使胎儿发生先心病的可能。
2、早产早产儿患心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前者与心室间隔在出生前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有关,后者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在出生后还不够强有关。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者尤易患先心病。
3、高原环境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和心房间隔缺损较多。我国青海高原本病患病率远较平原地区高。高原氧分压低是主要因素;
4、遗传因素在一个家庭中,兄弟姊妹同时或父母子女同时患先心病,以及不少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同时有心脏血管畸形的事例,说明本病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心病是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5、其它因素高龄的母亲(35 岁以上)产患法乐四联症婴儿的危险性较大。有些先心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
对于小儿先心病的预防,主要还是要靠准妈妈们注意以上导致小儿先心病的原因,注意避免诱因,特别是怀孕早期,孕妇一定要注意避免导致胎儿畸形的诱因,预防小儿先心病的发生。
小儿麻痹症预防措施
(一) 自动免疫:最早采用的为灭活小儿麻痹症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某些国家单用灭活疫苗也达到控制和几乎消灭小儿麻痹症的显著效果。但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需反复注射,且不引起局部免疫力,制备价格又昂贵是其不足之处。但近年改进制剂,在第2个月、第4个月,第12~18个月接种3次,可使99%接种者产生3个型抗体,至少维持5年。
(二) 被动免疫: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小儿剂量为0.2~0.5ml/kg,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免疫力可维持3~6周。
(三) 隔离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四) 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1.合理调整饮食:一般认为,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补充维生素C,B,E等,限制食盐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加强体力活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长期坐位工作和缺乏体力活动的入的冠心病发病率低些,同时体育锻炼对控制危险因素(减低血脂、降低高血压、减轻体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也有良好的作用。
3.控制吸烟;吸烟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人报告,在35~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吸烟量多者危险性更大,可高达4-5倍,戒烟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而且戒烟时间越长效果越大。这足以说明吸烟的危险性和戒烟的重要性。
4.治疗有关疾病: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止冠心病是十分重要的。
小儿惊厥的预防措施
预防复发就是要在易发年龄(6岁以前)完全避免再次发作,防止惊厥持续状态,减少癫痫的发生,避免智力发育障碍。目前常用间歇服药法,即初次发作以后,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易被家长接受。但若选用苯巴比妥,实际并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因为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次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小时才达到血药浓度高峰,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在体温骤升时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有人试用安定栓剂,每次5毫克,在发热期间每8小时一次,有一定效果。 为预防复发,也有人提出了长期用药,即不论是否发热,每天坚持服药。但热性惊厥发病率很高,而严重后遗症只是少数,一律长期服药会造成大多数病人不必要的负担,且苯巴比妥也可引起嗜睡、兴奋不安、多动等副作用。
(1)长程用药
持续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到3-4岁。但长期口服上述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间歇短程应用地西泮可以收到良好效果。所以目前认为采用此法治疗的患儿应加以限制。第一,体温在38℃以下有惊厥发作2次以上者;第二,热性惊厥持续15min以上(包括惊厥持续状态)用地西泮间歇短程治疗无效者;第三, 热性惊厥复发频繁(每年5次以上)应用地西泮短程治疗无效者。
(2)间歇服药法
目前常用间歇服药法,即平时不用药,只在每次发生热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刚升达到37.5℃时,立即将地西泮溶液直肠灌入或口服地西泮片剂,也可用地西泮 栓剂,剂量为0.3~0.5mg/kg,年长儿最大剂量为10mg。若8h后仍发热,可再给药1次。必要时再过8h给第3次。初次发生热性惊厥的病儿中, 只有20%~40%复发,
但若选用苯巴比妥,实际并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因为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次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小时才达到血药浓度高峰,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在体温骤升时起到保护作用。
以下患儿为短程地西泮预防的对象比较合理,第一是首次热性惊厥具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包括首发年龄15个月以下,有一级热性惊厥遗传史,有一级癫痫遗传 史及复杂性热性惊厥。第二是无复发危险因素但以后有过1次复发者。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较好,但治疗显效的关键在于刚开始发热时立即用药。
了解预防小儿先心病的措施有哪些
孕前保健很重要,想要宝宝的夫妇应该实施严格的预防措施:孕前合理膳食、禁烟限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适量补充叶酸;女性应在妊娠前适当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抗病能力;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半年后再妊娠;经常接触各种农药、化学药物的女性应加强防护措施;不用或少用四环素、磺胺和激素类药物,不用含激素的化妆品。
孕期按时进行产检,对胎儿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缺陷及时做出诊断。
此外,建议糖尿病、癫痫等病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怀孕以及怀孕的时间。
早发现,早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紫绀型及非紫绀型。紫绀型即出生后婴儿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现青紫,尤以哭闹时明显;非紫绀型婴儿早期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波检查后确诊。
为了尽早发现异常,年轻父母应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较轻,早产、临产时有过窒息,经抢救后发现面色青紫或有心脏杂音,应考虑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观察婴儿出生后皮肤是否持续紫绀;孩子是否反复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是否经常感冒,呼吸道、支气管、肺部有无反复感染;喂奶是否困难;平时呼吸是否急促;是否发育迟缓、消瘦、多汗。
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吃奶、进食、啼哭或排便时,常有发作性缺氧、呼吸困难、青紫加重,甚至出现抽风而失去知觉,严重的患儿可发生突然死亡,这种情况往往出现于出生后三四个月。
患儿稍稍长大一些后,学爬行及端坐的时间比正常孩子晚,独立站立的时间也短,睡眠时喜欢侧卧位,同时胳膊和腿都弯曲着,像一只“大虾”;等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在跑、跳或游戏时,体力明显不如同龄儿童;有的患儿活动一会感到疲劳后,喜欢下蹲片刻再起来活动,而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得蹲下来休息,医学上称之为“蹲踞现象”,这种姿势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缺氧状况;有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时并无青紫,长大后才逐渐出现,同时手指和脚趾的末端增粗呈鼓槌状,称为“杵状指”。
不论是何种表现,一旦出现异常,都应该去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包括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超声波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这样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一般情况下,患有严重先心病的小儿在婴儿期(1岁以内)就可表现出症状,如果到了3岁还未表现出什么症状,那么即使有先心病,也是轻微的。心脏手术既有危险也有很大的希望,至于是否做手术、何时做,请家长一定听从医生的建议。有条件的话应该到专业的心脏病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