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在临床上出现隆起、硬固纤维性损害,缓慢生长,表面皮肤萎缩时,可推测为本病,病理中找到致密的成纤维细胞排列成车轮状结构,即可确诊。本病应与其它起源于深在肌肉组织的软组织肉瘤区别,通常组织切片可以辨认,但需要作特殊染色。韧带样瘤可起源并附着于深在筋膜,表面被有正常皮肤。其它起源于筋膜的纤维瘤病通常可借助于组织学加以区别,这些肿瘤的间质较细胞成分少,并且无典型的车轮状结构。偶尔皮肤纤维瘤可有很多细胞,大小可达2~3cm,但几无车轮状表现,并有许多含铁血黄素及吞噬脂质现象。无色素性的恶黑有的需要鉴别,但不大有梭形细胞成车轮状结构,同时可见交界活跃现象,而且不产生网状纤维及胶原;新鲜组织可用多巴反应或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
治疗因局部可发生侵袭性生长,故应较广泛地切除。切除边缘要包括比较宽的正常皮肤,深达筋膜。如肿瘤较大则需要植皮,放射治疗效果不好。如属复发病例,则更应广泛地切除。多次术后复发可发生转移,但少见。本病来自纤维组织,故任何部位均可发病。早期较彻底的手术切除尚有疗效,晚期手术切除不干净,容易复发。但也只有做手术治疗。
皮肤纤维瘤症状是什么
皮肤纤维瘤症状及鉴别诊断:皮肤纤维瘤(dermatofibroma)是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灶性增生引致的一种真皮内的良性肿瘤。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可自然发生或外伤后引起。黄褐色或淡红色的皮内丘疹或结节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病损生长缓慢,长期存在,极少自行消退。
皮肤纤维瘤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多见于四肢伸侧,好发于下肢、肘上方或躯干两侧和肩背部,其他部位亦可发生。
2、临床症状
1)皮损:在临床上有诊断价值,皮内丘疹或结节,隆起,坚硬,基底可推动,但与表皮相连。表面的皮肤光滑或粗糙,色泽深浅不一,可为正常肤色,亦可为黄褐色、黑褐色或淡红色。多见于中年成人,罕见于儿童。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直径约1cm,通常不超过2cm,偶2cm或更大。皮损常持久存在,亦可数年后自行消退。
2)通常无自觉症状,偶或有轻度疼痛感。有些患者可发展为多发性皮肤纤维瘤,后者有与用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红斑性狼疮和HIV感染伴发者。
3)一般为单发,或2~5个,偶或多发。结节表面平滑或粗糙呈疣状,常为单个,偶或为多个。
3、临床体征 性质坚实,触之硬,其上方与表皮粘连,与深部组织不粘连,下方可自由移动。侧压时结节中央呈微小凹窝,有特征性,Fitzpatri提出“凹窝征”(dimple sign)一名,以表明其特征性。“酒窝”征阳性(用拇指和食指从两侧捏肿瘤,可见其上方的皮肤略下陷。
皮肤纤维瘤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颗粒细胞瘤,播散性豆状皮肤纤维化病,透明细胞棘皮瘤,黑色素瘤等鉴别。
1、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细胞成分多;核大且有轻度异形,分裂象较多。进行性增大,直径超过2~3cm者则提示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或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应切除活检。
2、结节性痒疹 好发于四肢伸侧,多发而大小一致,不会增到很大,瘙痒明显而无刺痛,常与虫咬有关,组织病理为表皮疣状或乳头状样增生,真皮内不见增生胶原纤维及组织细胞。
3、皮肤平滑肌瘤 颇似皮肤纤维瘤,但有疼痛感,组织病理检查见肿瘤由纵横交错的平滑纤维束组成。胞核居中,呈杆状,两端钝圆,肌纤维束间常有胶原纤维。在HE染色下,两种纤维不易区分,但用Verhoeff-van Gieson染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而肌肉呈黄色;如用Masson三色染色,胶原呈绿色,而肌肉呈暗红色。
4、皮肤纤维瘤还需与恶性黑瘤、结节性黄色瘤、瘢痕疙瘩鉴别。
皮肤纤维瘤患者应树立坚定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是自我调养和康复的关键。有些病人患病后,经不起精神和体力上的打击,从此一厥不振,而另外一些人则精神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支撑自己渡过难关。
腹部肿瘤的类型有哪些
1、腹壁肿瘤:腹壁良性肿瘤有硬纤维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乳头状瘤、皮样囊肿等。恶性肿瘤有纤维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黑色素瘤、皮肤癌和转移性癌等。择其主要者叙述于后。
2、胃癌:胃癌是胃黏膜上皮发生癌变的恶性疾患,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3、大肠癌: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4、小肠肿瘤:小肠肿瘤是指从十二指肠起到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小肠占胃肠道全长的75%,其粘膜表面积约占胃肠道表面积的90%以上,但是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左右,小肠恶性肿瘤则更为少见,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小肠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一般与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性质及是否有梗阻、出血和转移有关。
为什么会得皮肤癌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②化学致癌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苯并芘等长期刺激;③放射线、电离辐射;④慢性刺激与炎症,如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瘘管、盘状红斑狼疮、射线皮炎等;⑤其他:如免疫抑制阶段,病毒致癌物质等。
皮肤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皮肤癌有原发性癌和由其他部位转移至皮肤的继发性癌。原发性皮肤癌常见的有基底细胞癌、原位鳞癌(鲍温病)、鳞状细胞癌、湿疹样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活组织病理检查对皮肤恶性肿瘤的分类以及治疗方法选择极其重要。根据临床特征及病理检查可确诊。
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其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应注意高度可疑的早期恶性病变征兆:①经久不愈、时好时犯或有少量出血的皮肤溃疡;②凡日光性角化病出现流血、溃烂或不对称性结节突起等症状;③往日射线照过的皮肤或旧疮疤,窦道处出现溃破或结节突起时;④久不消退的红色皮肤瘢痕,其上显示轻度糜烂时警惕原位癌的可能。
纤维瘤的类型有哪些
纤维瘤有以下几种类型:
a.黄色纤维瘤:好发于躯干,上臂近端的真皮层或皮下,常起自外伤或搔痒后的小丘疹,肿块硬,边缘不清,因伴有内出血,含铁血黄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过1cm,生长较快,应疑为纤维肉瘤变,手术切除须彻底.
b.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位于真皮层,突出体表,表面皮肤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发于躯干,低度恶性,具假包膜,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恶性度增高,可血行转移,应尽早切除含足够多正常皮肤和深部相邻筋膜的瘤灶.
c.带状纤维瘤:腹壁肌肉因外伤或产伤后修复性增生所成,无明显包膜,宜手术切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饮食保健
隆起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宜吃的食物有以下三种:1、鱼腥草。可与肉片同炒做菜食用,因为鱼腥草有增强免疫力和消炎的功效,十分利于隆起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炎症的消退。2、牛初乳。牛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减少纤维瘤合并感染情况发生。3、冬瓜。冬瓜可以起到利尿的功效,可以抑制隆起性皮肤纤维肉瘤并发炎症的发生。可制作冬瓜茶或做菜、做汤食用。
隆起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要忌吃以下三类食物:1、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比如腊肉、腊肠等腌制食物,因为亚硝酸盐非常不健康,不利于疾病康复,患者宜选择食用新鲜的肉类代替。2、忌吃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许多霉变的食物都含有黄曲霉素,不要一时贪图方便吃隔夜或霉变的食物,会降低抵抗力,增加患上纤维瘤恶变的可能。3、少吃燥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等,这类食物过于燥热,不利于纤维瘤的康复。
除了注意饮食,病人的日常保健护理也很重要。患者要注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出现焦虑、恐惧和悲观的情绪,这样是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在生活上,要注意劳逸结合,配合适当的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注意有规律的作息,可以预防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复发。
纤维瘤的类型
纤维瘤有以下几种类型:
黄色纤维瘤
好发于躯干、上臂近端的真皮层或皮下,常起自外伤或搔痒后的小丘疹,肿块硬,边缘不清,因伴有内出血,含铁血黄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过1cm、生长较快,应疑为纤维肉瘤变,手术切除须彻底。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位于真皮层,突出体表,表面皮肤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发于躯干,低度恶性,具假包膜,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恶性度增高,可血行转移,应尽早切除含足够多正常皮肤和深部相邻筋膜的瘤灶。
带状纤维瘤
腹壁肌肉因外伤或产伤后修复性增生所成,无明显包膜,宜手术切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预防与护理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预防
1.纤维肉瘤的预后取决于其组织学的分级和年龄。10岁以下儿童的预后明显较好。儿童与成人的复发率大致相同,但转移较少,一般可少于10%。
2.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节奏,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嗜好,有规律的工作,生活是预防乳腺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3.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可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其中牛奶和鸡蛋可改善放疗后蛋白质的紊乱。
4.多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甲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芥菜及蜂王浆等食物。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软纤维瘤的病理
软纤维瘤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称纤维组织肿瘤,其中属良性纤维组织肿瘤的有:韧带样瘤、纤维瘤、纤维瘤病、软纤维瘤、幼年性腱膜纤维瘤、弹力纤维瘤等;属恶性纤维组织肿瘤的有:纤维肉瘤、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等。
软纤维瘤的病理介绍如下:
1、韧带样瘤:肿瘤常位于深部组织,与肌肉、腱膜、筋膜相连,无包膜,边缘不规则,质坚韧。
2、弹力纤维瘤:肿瘤多为扁平形,贴于胸廓上,长轴与躯干一致,无包膜,质坚实,边界不清,体积多在10cm以内,切面灰白色,可见微小囊腔,腔内可含有液体。
3、幼年性腔膜纤维瘤:肿瘤外观呈结节状,也可呈弥漫浸润状,界限清楚,无包膜,直径多在3cm以下。
4、纤维肉瘤:纤维肉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者直径可达十几厘米或更大,常有假包膜。肿瘤多位于深部软组织,也可位于皮下,表面皮肤可见萎缩或形成溃疡。显微镜下可见肿瘤主要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组成,并含有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部分区域显示粘液样变,细胞呈星形,间质富有粘液。根据纤维肉瘤的细胞数的多少、分化程度、胶原纤维的数量以及核分裂象的多少,可将其分为二级。即分化较好者为Ⅰ级,较差者为Ⅱ级,最差者为Ⅲ级。一般浅表的肿瘤多为Ⅰ、Ⅱ级,部位较深者多属Ⅱ、Ⅲ级。
5、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本瘤多无包膜,由成纤维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形成特殊的车轮状、旋涡状排列,具有诊断价值。
皮肤纤维瘤如何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颗粒细胞瘤,播散性豆状皮肤纤维化病,透明细胞棘皮瘤,黑色素瘤等鉴别。
1.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细胞成分多;核大且有轻度异形,分裂象较多。进行性增大,直径超过2~3cm者则提示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或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应切除活检。
2.结节性痒疹 好发于四肢伸侧,多发而大小一致,不会增到很大,瘙痒明显而无刺痛,常与虫咬有关,组织病理为表皮疣状或乳头状样增生,真皮内不见增生胶原纤维及组织细胞。
3.皮肤平滑肌瘤 颇似皮肤纤维瘤,但有疼痛感,组织病理检查见肿瘤由纵横交错的平滑纤维束组成。胞核居中,呈杆状,两端钝圆,肌纤维束间常有胶原纤维。在HE染色下,两种纤维不易区分,但用Verhoeff-van Gieson染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而肌肉呈黄色;如用Masson三色染色,胶原呈绿色,而肌肉呈暗红色。
4.本病还需与恶性黑瘤、结节性黄色瘤、瘢痕疙瘩鉴别。
皮肤纤维肉瘤的症状有哪些
患者通常为中年人。本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多发于躯干及四肢,特别是近侧部,其分布在腹侧多于背侧,近心端多于远心端,少见于头面部及颈区及面部。掌跖不受累。10%~20%病人诉发病前曾有创伤史。病程缓慢进行性,开始为皮肤一硬性斑块,肤色褐或暗红色,皮面微凹似萎缩状,而瘤周围皮肤淡蓝红,以后出现淡红、暗红或紫蓝色单结节或大小不一的相邻性多结节生长,呈隆突性外观,大小自0.5~2cm,且可突然加速生长而表面破溃。少数瘤体见有点状色素,被称为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或Bednar瘤(图2)。
随着肿瘤增大而疼痛明显。不经治疗由于严重疼痛、挛缩和久病亏损,可使患者一般健康衰竭。本病呈局部侵袭,偶有广泛播散,但罕见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