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请远离职场中的幼稚心理
上班族请远离职场中的幼稚心理
1、只会踏踏实实地做具体的工作
踏踏实实地做具体工作,这没有错。但只会这样那错就大了,因为这永远只是新手的方式,仅靠这个,永远也成不了高手。甘心一辈子本本分分只当个菜鸟,到头来,肯定连菜鸟也做不成,现在的职场,逆水行舟,原地不动,早晚被浪打翻。
2、不会踏踏实实地工作
年轻人喜欢幻想,本身也没错。但若是一天到晚光幻想,那就麻烦了。脱离了现实,好高骛远,白日做梦,眼高手低……漫步云端的感觉是不错,但梦醒时分,从云上跌落粉身碎骨的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3、瞧不起上司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清高,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很容易放在眼里,并嗤之以鼻,尤其是对领导。让不如自己的人来领导自己,实在不公平。但是,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就有原因,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存在了。也许他学识不行,也许能力不行,但他赢可能就赢在关系上了,可能就赢在心机上了,好的也好,坏的也罢,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
4、崇拜上司
相比起刚才的这种行为,对上司盲目崇拜,则更显得幼稚。对上司的话全盘接受,无条件服从,缺乏了起码的分析能力,最终会让你在职场中迷失自我。
5、容易被激发、被感动、被忽悠
有些人比较感性,我本人也是这样。对于领导一些比较有煽动性东西,难以抵制,很容易用头脑发热。但无论如何,事后一定要冷静思索思索,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考虑问题,切莫一时意气用事。
6、甘当云梯默默无闻
甘当云梯,默默无闻,这本是一种很高尚的情怀。在如今更是难得。但难得归难得,天不佑此类人,生活不助此类人,时代更是难容此类人。对这种人,只能说,老兄,别那么单纯了。
7、习惯忍让
喜欢争斗的人让人厌恶,但现在的职场上,也只是这种人才得势。人善被人欺,习惯忍让,别人会觉得你好欺负,这已经成为现在职场上的一种思维定势了。谁也打不破它。
8、锋芒毕露
有人则相反,不忍不让,锋芒毕露。这也不好,这样会树敌太多,而且太容易让人看透,很容易中了别人的招儿。适当的时候露露锋芒,展示一下自己的立场就可以了,大多数的情况,还是应该韬光养晦的。
9、排斥关系
近几年来,新兴起一门学问,叫做关系学。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大到关系职场中的方方面面。可有人就是排斥它,认为靠自己的打拚就已经足够了。其实,职场不比学术,不是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就能出成果的,闭门造车,最终自食苦果。
10、知无不言言无不真
对别人什么都说,而且什么话都说真的,这很诚实,但太不成熟了。职场上混,就跟下棋一样,尽可能地对方的心理,而不是尽可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心理。道理很浅显。
很多人一毕业就能进入职场的状态,谦虚且不失自信,而很多人在职场混迹多年还是一幅长不大的样子,同事关系糟糕干啥啥不成,据某网站一项统计显示,有近七成人存在“职场幼稚心理”,因此对于职场新人的定位其实不是由毕业后的年限而决定,而是由个人的职业心理成熟度来确定的,本期为了让广大求职提前预习一些典型的“职场关系”,以避免自己将不好的状态和误区留给即将得到的新工作中。
很多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都有一个目中无人的特点,尤其是对单位部门中一些同为年轻人的小领导。总觉得让不如自己的人来领导自己,实在不公平。这时我们心里一定要明白,领导之所以是领导,肯定是有原因的,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存在了。也许他毕业的院校不如你,或是技术能力没有你学的扎实,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虚心学习一定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上班族保护眼睛的方法
常做眼保健操
不要觉得做眼保健操只是小学生的幼稚行为。眼保健操是根据保护眼睛的相关穴位设计的。不仅能缓解眼睛疲劳,还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因此,上班族每天至少做一次眼保健操可以有效地保护眼睛。
适当休息
上班族在电脑面前一般一坐就是一个上午,这样长时间地面对电脑屏幕很容易造成假性近视。所以建议上班族应该面对电脑几个小时后,站立眺望远方让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
护眼食品
常吃对眼睛有好处的食品,是一种最简单的保护眼睛的办法。例如红萝卜、柠檬、蓝莓、果仁、橘子、葡萄、香蕉、豆芽等果蔬经常食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眼睛,而其中深海鱼富含DHA,可以让眼睛的视网膜健全发育,防止病变。
端正坐姿
实践证明坐姿不正确,距离电脑频幕过近,容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而引起视觉疲劳,从而形成近视。电脑族想要保护眼睛,就应该端正坐姿,眼睛和频幕的距离保持在40~50cm。另外还可以经常眨眨眼睛,以预防视力下降。
职场三种人当心“烧心病”
职场有一句很流行的话:“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后用钱换命”。快速的生活及工作节奏,导致很多上班族稍不留神就频繁出现“烧心”、“反流”,很多人认为这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其实这是“烧心病”(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如果放任自流,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烧心病”:正规治疗要趁早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里的酸性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常出现烧心、反流、咳嗽、哮喘、出血、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导致喉咙或气管损伤、食管炎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后果,如引发食管狭窄等并发疾病,还可能引起食管腺癌。
一项全国调查显示,尽管很多人正忍受着胃食管反流病的侵扰,绝大多数患者只是通过注意日常饮食或自行购药来控制症状,专家提醒:这种做法可能会暂时缓解症状,但胃食管反流病是症状较复杂的慢性病,如果长期得不到合适的治疗,可能引发相关并发症,甚至引起食管腺癌。
如果经常烧心、反流,最好先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患上胃食管反流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新一代的PPI抑制剂,可在5天内有效缓解症状。
反流症:职场人士需警惕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饮食不规律、多坐少动等状态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其中三类职场人士尤其需要特别警惕“烧心”、“反流”:经常出差的、烟酒不离身的和频繁加班的。
专家解释说,在大城市里,大多数的上班族会出现作息时间失常。突如其来的任务随时可能发生,应酬、出差等问题使他们经常加班加点或变动上下班时间,这样容易模糊工作与休息的界限,主人加班胃也跟着加班,生物钟的紊乱会引起胃酸分泌不正常。时间久了,就容易患上胃食管反流病。
其实,我们身边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而无法有规律饮食的人并不少。很多时候一天都没吃东西,晚上却要陪客户几小时不停地吃喝,不规律的饮食会破正常的胃肠活动,而酒精会影响迷走神经系统,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久而久之,“烧心病”就会不请自来,给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恐致失眠心悸过劳死
职场人士要注意健康
随着“职场三低族”的增加,失业、感情、身心健康等三方面也呈现高风险,甚至因为压力大增,产生轻生念头。身心科医师指出,门诊发现,就医人数持续攀升,及早治疗,可预防轻生。临床上曾遇过任职于电子公司的女性罹患重度忧郁症,所幸治疗之下已经痊愈。建议民众遵循4个绝招,远离忧郁和焦虑!1名曾任职于电子公司的林小姐,工作上面对庞大业绩压力、长期加班、主管言词谩骂,还被一波波的裁员潮压得喘不过气,担心下一个被裁员的就是自己。长期下来,原本乐观开朗的她变得郁郁寡欢,睡眠质量也大受影响,甚至将自己关在家里足不出户。林小姐曾求助多达7名医师,服用许多药物都没有好转,最后谘询到第8位医师,才知道自己罹患重度忧郁症。持续看诊3年,林小姐积极与医师配合,目前已经重拾笑容,也回到职场展开新生活。
职场三低族增加,恐致失眠心悸过劳死
像林小姐这样身心煎熬的上班族不在少数,身心科医师黄伟俐指出,“职场三低族”越来越多,也就是薪资成长低、生活期待低、身心耐受低,这个族群的民众往往都有压力破表的状况。近年物价飙涨,薪资成长却相当缓慢,甚至原地踏步,造成许多受薪阶级成为穷忙族。
另外,许多民众都身处“上班打卡制,下班责任制”的循环中,对于生活已经没有期待。随着压力的增加,容易失眠、自律神经失调、胃食道逆流、心悸恐慌等状况,近年来更有不少过劳死的案例。这些都是身心耐受度低的现象。
黄伟俐医师表示,随着“三低”族群的增加,“三高”风险也跟着提高,即失业风险高、感情与失婚风险高、身心健康风险高。近来无薪假人数增加,年前恐怕还有一波裁员潮,长期失业的心理压力,会使情绪处于忧郁或焦虑的状态,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另外,由于工作占据太多时间,无法兼顾感情和家庭,酿成情感危机,走上分手或离婚一途。今年已出现好几个父亲带小孩一起轻生的案例,这跟工作、感情、生活同时出问题有关,忧郁症会突然变得很严重。长期下来,甚至可能造成身心健康突然崩盘,发生过劳死、壮年癌症早逝等憾事。
连续两周出现症状尽快寻求专业协助
提醒,民众如果连续一至两周出现体重下降、食不下咽、泪流满面、天天拉肚子、失眠、非常抗拒上班等现象,可能就是心理压力过大以致无法负荷,就应立即寻求专业协助。
身心科医师4绝招远离忧郁有办法
身心科医师赖虹均表示,焦虑症和忧郁症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心悸、头痛、失眠、对事物失去兴趣、对人生感到无望与无助。赖虹均医师提出4个绝招建议,教民众远离压力。
培养兴趣,适度社交
培养休闲兴趣,调剂身心状态和释放压力;适度且良好的社交关系,也有助于减少压力荷尔蒙,让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规律适度的运动很重要,很多人只靠吃东西、购物纾压,缺乏运动或兴趣,身心健康跟生活容易出问题。
寻求谘商,检视身心灵
每天花一点时间,自我检视当日的烦恼、困难,以及所抱持的态度、拥有的资源与支持,自我判断是否需寻求心理谘商服务,一旦发现需要专业咨询,立刻求医。谘商不代表病情严重,其内容可以包括职尝职涯、家庭、人际等领域,做一番整理,重新出发。
上班族易患忧郁症
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比如媒体人、金融行业从业者等,在入职十年左右时最容易出现“心理感冒”,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职业倦怠和失眠。专家建议,除了每年的身体体检,职场人士更应定期进行心理体检,以便尽早发现心理问题。
压力大上升空间小、现实跟理想差距太大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职业倦怠在上班一族中的比例达20%,中层干部、40岁上下的人以及入职十年左右的人都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中销售、办公室白领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人群。职业倦怠不缓解,发展成焦虑、抑郁的可能性极高。
当职业倦怠的症状影响工作、家庭、人际关系时,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问诊。专家提供5招帮助你克服职业倦怠:
1适时宣泄。当有职业倦怠感时,找闺密或好朋友倾诉,及时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宣泄出去。同时,远离负能量。如果一个有职业倦怠感的人,向负能量的人倾诉是没有帮助的,应多跟积极向上的人沟通。
2改变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的环境,可考虑给自己换一个环境,如跳槽。
3客观评价自己。不要过度否定或抬高自己,并适度改变和完善自己。频繁跳槽的人也要从自身找原因。
4自我调整。职场人士要有一个合理的职业梦想。同时,要根据现实来规划梦想实现的步骤。
5做好职业规划。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奋斗目标,就容易产生倦怠感。有一定的职业目标,才有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办公室恋情靠谱吗 办公室恋情的注意事项
1.低调。秀恩爱死得快,确实如此。特别是在公司中,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可能在无心之中就得罪了一个人,职场关系一定要处理好。
2.一旦被发现了,要主动坦白你们的关系,不要绯闻越传越烈。
3.在上班的时候不要公开的亲热,请注意场合。
4.不要忽视了其他同事的存在,职场中的关系很重要。
职场人士要跳出忧郁的地雷
所谓“恶性循环”指的是一旦你因事件不顺利而忧郁不振,导致心灰意冷,甚至进一步使工作效率下降,恶性循环后更多挫败和失落情事便会接踵而来,如此内外交加,忧郁症就等着你了!无怪乎近年来上班族罹患忧郁症的比例愈来愈高,影响重大者,造成企业团队里整合不良,小则出现个人离职、失业和自杀个案频传,实在令人不得小看忧郁症的破坏力,这也是目前企业文化里强调情绪管理为重要课题的原因。究竟什么样的职业类型较容易罹患忧郁症呢?这方面的研究调查并不简单,因为行业里又有不同的职级和情境,若要明确的做排行统计恐怕有采样上的偏差。
不过经验指出,某些特质的工作易引起较大的压力,相对的忧郁症也较常见:
(1)具有时间压迫性及人际竞争性的工作,如业务工作及定期有业绩会报工作者。
(2)需频繁调动工作地点及内容的工作,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及新同事会造成很大的生活压力。
(3)缺乏同侪伙伴的工作环境,压力及责任较少有人可以共同承担,一旦有事,只能独自承受,压力难以排解。
(4)缺乏社会认同感、社会价值观评价较差等级的工作,也易导致长期缺乏自我认同感、成就感,以及缺少满足心理上需求,这也包括工作前瞻性等因素。
(5)作息不正常的工作,如轮班、熬夜、时差多等工作,容易影响生理时钟,造成内在失调,相对的危险性也会增高许多。其实从更广的角度来检视,上班族群承受的压力来源除了外在工作本身,其自身认知系统如何去看待压力与处理压力才是情绪失调与忧郁挫折的关键因素。
从这个切入点来看,我们可以再将压力来源分为数种不同的层次与面向:
(1)自我人格特质:易焦虑、紧张、要求完美、缺乏弹性的人,容易感受到职场上较多的压力。
(2)支持系统强度:缺乏工作同事或上司体恤、家庭和谐与支持力量强弱、其它社交网络多寡与否,都将会威胁情绪,并有决定性的影响。
(3)压力累积频度:这指的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累积的总压力事件,举例来说,若一个人在同一周内被降职,更换工作地点,加上身体微恙,老婆生产,小孩同时出车祸,可想而知在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强度。 做好职场压力管理,自然就没有机会让忧郁症成为自身的苦痛。
职场减压原则:
(1)了解自己优缺点,修正不合宜的自我特质,EQ是可以透过重视和训练而加强的。
(2)设定“合理”的工作及人生目标,要求完美大多只会失败。
(3)以开阔、弹性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中的挑战,危机也许会变成转机。
(4)建立自己足够的身心备转容量,以备不时之需。
(5)把压力说出来、唱出来、写下来,这就是减压治疗,心理倾吐、歌唱减压、写作治疗都是流行又有效的心灵疗法。二十一世纪里,忧郁症是最让人值得关注的疾病之一,可是大家千万别怕!职场压力虽然大如战场,但若能做好情绪及压力管理的功夫,你绝对能远离忧郁症!
上班族过劳危机的自我解救
尽管手头无要事可做,尽管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约会,尽管对频繁加班家人已经怨声载道……因为信奉职场有这样的潜规则唯上司马首是瞻是最佳的选择,部分职场人士依然选择留下来,进而成了一群“无奈加班族”。被迫加班已成为职场白领心中永远的痛,请假时面对老板阴着的脸实在是难以启齿。
无奈的加班族
公司正准备上市,忙得不亦乐乎。老板明确规定:大家都要加班。老板以身作则,Cindy无可奈何。每天超负荷地工作确实很累,关键是,老公嫌她下班晚,再好的脾气都“发飙”了。偶尔想请假,可看到同事都老老实实坐着,自己好像早退一样。何况请假时面对老板阴着的脸实在是难以启齿。上司没有给予很好的心理安慰,强硬的要求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加班族的怨言
1.繁重的工作让疲惫的身心得不到调整;
2.工作和生活出现了严重冲突,家人的抱怨更增添了加班时的心理负担;
3.上司没有给予很好的心理安慰,强硬的要求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求平衡呢?
对策:寻求多方位平衡
其实,Cindy并非十分反感加班,在公司的快速成长期,加班对她的个人发展还是十分有利的。只是家人的抱怨让她为难,上司的强硬态度让她委屈。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求平衡呢?不妨听听专家的建议。
研究表明9成白领很“焦虑”
身处职场,是不是莫名其妙的觉得很焦虑,觉得工作没有动力,感到对未来没有期待,其实这是很多上班族的感觉,并不是单单某一个人的。更有甚至,一整年都觉得干什么提不起兴致,那么为什么白领会有如此严重的焦虑呢?
五月病,这是最近很火的一个名词,比较通行的解释是“一到五月,不少人意气消沉、郁闷,不但抵触上班,还整日慵懒倦怠,难以提起兴致。”许多上班族对此深有同感,并称自己“全年都如此”。究竟中国的上班族有多累?强国论坛在五一期间进行的一项关于“职场疲劳度”的调查显示,身在职场“身累,心更累”,有九成人在工作中经常或偶尔感到焦虑,七成人认为工作压力源自“升迁缓慢或无升迁机会”,而在减压方式上,六成人选择了“向朋友和家人倾诉”。
头晕眼花、焦虑不安,上班族“身累心更累”
调查显示,受访者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疲劳症状为焦虑(57.4%)、情绪欠佳(53.7%)、眼睛干涩(52.3%);偶尔出现的症状中,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思想很难集中(48.1%)、打哈欠(47.5%)、头晕(46%)。
在经常或偶尔感觉到的生理性疲劳症状中,受访者哪些身体部位“中枪”?调查显示,头部、眼睛和腰部的疲劳症状最多,头部表现为头沉、头痛、头脑不清(81.7%、70.1%、77.8%);眼睛表现为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视力疲劳(87.7%、72.2%、87.3%),选择腰痛的受访者则有78.5%。
受访者经常或偶尔感觉到的心理性疲劳则有焦虑(92.5%)、情绪欠佳(95.2%)、提不起干劲(90.6%)。
从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的数据对比来看,上班族的累更表现在“心累”上。
上班族为什么累?责任重、报酬少、升迁无望
在对工作压力的调查中,79.7%的受访者认为“工作责任很重”对自己造成很大压力或者有一些压力,排在其次的是“工作报酬不合理”(70.9%)和“升迁缓慢或无升迁机会”(70%)。可见受访者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性质以及对自身的期望。
与上司的各种矛盾也会产生工作压力,如66.1%的受访者认为“上司不关心部属的福祉或职业生涯规划”,61.1%的人“不喜欢上司强势的管理模式”。
同事关系对受访者产生的工作压力最少,“同事对我的工作表现评价不好”,“与同事疏离,没有融入”“同事们通常各自为政,不会互相帮忙”,分别有36.7%、33.3%和30.2%的受访者认为如上选项对自己“无压力”。
如何减压?家人、朋友成为最大的依靠
在问及“你经常使用何种方式减压”时,有60%的人选择“向家人和朋友倾诉”,45.3%的受访者选择“与家人朋友聚会”,排在之后的减压方式是“参加文体活动”(35.2%)和“写日记/发微博/微信”(27.5%),选择“与直属上司沟通”的为23.4%,而仅有3.3%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上班族如何避开职场忧郁
(1)了解自己优缺点,修正不合宜的自我特质,EQ是可以透过重视和训练而加强的。
(2)设定“合理”的工作及人生目标,要求完美大多只会失败。
(3)以开阔、弹性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中的挑战,危机也许会变成转机。
(4)建立自己足够的身心备转容量,以备不时之需。
(5)把压力说出来、唱出来、写下来,这就是减压治疗,心理倾吐、歌唱减压、写作治疗都是流行又有效的心灵疗法。
二十一世纪里,忧郁症是最让人值得关注的疾病之一,可是大家千万别怕!职场压力虽然大如战场,但若能做好情绪及压力管理的功夫,你绝对能远离忧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