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标本属于脱落细胞学标本的范畴
哪些标本属于脱落细胞学标本的范畴
脱落细胞学标本不仅指从体表、体腔或与体表相通的管道内自然脱落的细胞,也包括经一定器械作用脱落的浅表细胞。常见标本如宫颈和阴道、痰、尿、食道拉网、乳头溢液、鼻咽涂片,各种内窥镜引导下的刷片和冲洗液沉渣涂片,胸腹水、心包积液、脑脊液等体腔积液涂片等。不同类型标本的留存要求不同。痰标本要新鲜,早上起来刷牙后不吃东西,从深部咳出的痰,并立即送检,防止痰液细胞退变、溶解;痰液不宜太多,2~3口即可。痰检查次数越多检出率越高,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送检次数,连续3次查痰基本上对诊断有意义。因此对可疑的肺癌患者进行连续3次查痰,如果没有检出癌细胞,再连续3次查痰,这样应足以发现痰内的癌细胞了。另外,胸腹水多由临床医生穿刺引流获得,一定新鲜送检;尿液标本一般是晨起后的第一次尿,取中段尿,留存后2小时内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可放冰箱冷藏保存24小时,一般要连续送检3次。
麻疹抗体都检查什么
1、细胞学和病毒抗原检查: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或尿液沉渣的脱落细胞涂片,采用Gemsa或 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可见到多核巨细胞形成和分布于上皮细胞核内和胞浆内的嗜酸性包涵体。病程第1周检查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对麻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果对上述涂片标本作特异性抗体标记染色,则可进一步检查麻疹病毒抗原。
2、血清抗体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是新近感染的标志,应用免疫荧光或捕获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仅需单份血清标本,在发病后3天左右即可检出(发病后5-20天检出阳性率最高),且不受类风湿因子干扰。如果近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苗,而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即可确诊。留取病程急性期和恢复期(病后2-4周)双份血清,以血凝抑制(H1)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总抗体,或以 ELISA、IFA 检测麻疹IgG抗体,则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增长,方有诊断价值,可作为回顾性诊断依据。
细胞学检查诊断卵巢癌
(1)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从三方面获取脱落细胞标本,包括:①阴道、颈管及宫腔;②腹水或腹腔灌洗液;③子宫直肠陷凹穿刺吸取。
(2)细针穿刺吸取法检查:临床拟诊为卵巢癌、盆腔炎性肿块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在鉴别诊断上有困难者,可经阴道、直肠、腹部进行穿刺吸取细胞检查,并可从浅表淋巴结如锁骨上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获取细胞检查。检查腹膜后淋巴结,则可借荧光透视、B超或CT扫描来指导穿刺部位,以提高穿刺吸取检查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行影象学诊断卵巢癌,包括B超、CT及MRI检查。近年来景象学诊断不断发展,且对卵巢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卵巢癌的分期,并可借以随访,帮助了解有无复发及估计预后。
大肠癌的检查都有哪些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全项(肝肾功能+血清铁)、大便常规+便潜血等化验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有无缺铁性贫血、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进行血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检测,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在大肠癌患者中,CEA水平高并不表示均存在远处转移;有少数转移瘤患者,CEA并不增高。
2.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将纤维结肠镜伸入到结肠起始部位回盲部,检查结肠和直肠肠腔,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活检和治疗。结肠镜检查比钡剂灌肠X射线更准确,尤其对结肠小息肉,通过结肠镜摘除并行病理学确诊。良性息肉摘除可预防其转变为结直肠癌,癌性息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3.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对大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的确诊以及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脱落细胞学检查准确性高,取材繁琐,不易获得满意的标本,临床应用少。
宫颈糜烂的检查
1、宫颈刮片。宫颈刮片是最传统的诊断方法,其主要刮取宫颈表面细胞进行检查,结果以巴氏分级:Ⅰ级为正常宫颈细胞,Ⅱ级为宫颈炎症,Ⅲ级为可疑癌症,Ⅳ级为高度可疑癌,Ⅴ级为宫颈癌。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将宫颈刮片作为宫颈疾病的筛查手段,对宫颈刮片反复Ⅱ级治疗无效者及Ⅱ级以上的患者建议进一步检查。
2、液基薄层细胞学。液基薄层细胞学是收集宫颈外口及宫颈管的脱落细胞并利用先进的液基细胞保存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精密过滤膜技术,将收集的细胞做出更加清晰的标本,从而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3、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目前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查方法主要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或第二代杂交捕获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检测。常规HPV16、18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细胞学筛查的补充。
4、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可了解病变区血管情况,并观察子宫颈移行带区无血管的白色上皮、毛细血管形成的极细红点、异形血管以及由血管网围绕的镶嵌白色或黄色的上皮块,在上述区域取活检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怎样确诊膀胱癌
1.尿常规 有较长时间镜下血尿,相差显微镜分析提示血尿来源于下尿路者,应该警惕有无膀胱肿瘤的发生。由于膀胱肿瘤导致的血尿可为间歇性,故1~2次尿常规正常不能除外膀胱癌。
2.尿液脱落细胞检查 尿细胞学(UC)检查是膀胱癌的重要检测手段,特别是检出高级别肿瘤(包括Cis) 。细胞体积增大、胞核-胞浆比例增高、核多形性、核深染和不规则以及核仁突起等是高级别膀胱癌的特征性所见。为了防止肿瘤细胞的自溶漏诊及增加阳性率,一般连续检查3天的尿液,留取尿液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尿标本可取自患者自解尿液或膀胱冲洗液,多数资料证明自解尿液的阳性率要比膀胱冲洗液的阳性率低20%,但前者无创,取材方便;后者有创,但可获取更多的肿瘤细胞,细胞的保存亦较完好。尿细胞学检查对高级别肿瘤的敏感度为60%~90%,特异度为90%~100%。对低级别肿瘤敏感度仅为30%~60%,但特异度仍在85%以上。总的说来,尿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随膀胱癌细胞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尿细胞学检查对诊断Cis尤为重要,因Cis癌细胞黏附力差,易于脱落,膀胱镜检查不易发现。
3.瘤标检测 理想的瘤标检测应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检测应快捷,操作简易,价格低廉。虽然有许多文献报道尿液中的瘤标可用于诊断膀胱癌,但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证明这些标记物可取代膀胱镜检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尽管如此,它们以快速、简便、非侵袭性及较敏感等优点在临床上仍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脱落细胞学有何临床意义
脱落细胞学检查经济、安全、简便、几无损伤且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这些优点促使宫颈涂片成为宫颈癌普查工具,也正是妇科普查巨大的工作量使脱落细胞学最初得以迅速发展,而妇科涂片则始终是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重要组成和研究热点。另一普查工具为食道拉网,用于食管癌诊断,在我国高发区域广为开展。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是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另一优势,如连续痰涂片能在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异常出现前检出肺癌。而取材方法的不同,使脱落细胞学检查成为组织学活检的有益补充。如内窥镜刷片由于取材面积远大于组织学活检,而且恶性细胞黏附性差更易脱落刷取,因而能在活检阴性时得到阳性结果,两者合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有人总结消化道癌症的内镜组织学活检诊断准确率为80%~85%,与细胞学合用后,可达90%甚至100%。肿瘤和结核是引起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pleuraleffusions,MPEs)普遍存在于胸膜和肺部恶性肿瘤中,75%的MPEs是由肺、乳腺、卵巢的癌或淋巴瘤引起,转移性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与间皮瘤鉴别)。其他的原因包括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恶性肿瘤,有5%~10%的患者原发肿瘤部...
宫颈糜烂的检查方式
1、宫颈刮片。宫颈刮片是最传统的确诊办法,其主要刮取宫颈外表细胞进行查看,成果以巴氏分级:Ⅰ级为正常宫颈细胞,Ⅱ级为宫颈炎症,Ⅲ级为可疑癌症,Ⅳ级为高度可疑癌,Ⅴ级为宫颈癌。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较高。现在临床大将宫颈刮片作为宫颈疾病的筛查手法,对宫颈刮片重复Ⅱ级医治无效者及Ⅱ级以上的患者主张进一步查看。
2、液基薄层细胞学。液基薄层细胞学是收集宫颈外口及宫颈管的脱落细胞并利用先进的液基细胞保存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精密过滤膜技术,将收集的细胞做出更加清晰的标本,从而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