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1、肝癌检查第一种方法就是超声检查。说起超声检查,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B超检查,其实 B超就是肝癌检查最常见的一种传统方法。这种检查方法的特点就是不用探入到患者的体内,操作起来十分简便,而且费用也低,具有着很不错的检出率。

2、如果超声检查不能够确定肝癌的具体症状,这时候就需要用到CT检查。CT检查作为比较新型的检查方法,逐渐的被患者所接受,这种检查手段虽然价格比较高,但是有很多优势,能够更加清晰的分辨出患者肿瘤的大小、数量、结节和转移情况,对于肝癌的诊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3、临床上对于肝癌的检查还会用到甲胎蛋白的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标记,看其体内的甲胎蛋白是否超量。肝癌患者体内的甲胎蛋白一般是很高的,不也并不是甲胎蛋白高的就一定是肝癌的症状。

4、核磁共振检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磁共振技术在近几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取代了以前的扫描时间长、分辨率不高等缺陷,现今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肝癌,扫描时间大大的缩减了,而且检出率也极大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分辨出来小型的肝癌病灶,可以说核磁共振技术对于肝癌的检测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怎样判断肝癌

诊断肝癌的检查方法

肝癌诊断1、超声检查。b超检查经济方便,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部位,诊断准确率约为90%。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也是比较高的。这是早期肝癌的检查方法之一,通常来讲,肝癌从1cm长到3cm,最快约需4~6个月左右。所以若第一次做b超肝癌检查没看见肝癌的话,4~6个月后再照一次,肝癌应该还在3cm以下,治疗的效果应该不错。

肝癌临床诊断标准与方法

肝癌诊断2、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检查是这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检查方式,过去来说核磁共振没有ct检查那么理想,现在随着核磁共振的技术不断发展,扫描时间越来越快,分辨率也越来越高了,对于肝脏的一些小病灶也能作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现在核磁共振对于肝癌的检查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肝癌诊断3、ct。用ct检查肝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全国来说做得比较多。不过当肝癌直径小于2cm或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ct难以显示。肝癌呈弥漫性,ct不易发现;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有困难。

肝癌诊断4、甲胎蛋白检查。当b超和/或ct等成像检查怀疑是早期肝癌时,一般会建议做个甲胎蛋白检查辅助诊断。甲胎蛋白检查也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检查方式,看有没有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对于检查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我们临床上也发现一部分病人的甲胎蛋白不一定高,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可以是高,但是甲胎蛋白不高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

肝癌诊断5、pet-ct。pet-ct是将pet与ct融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为一体,既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又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组织的生化代谢信息,并且同时浑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是早期肝癌的检查方法之一,有乙肝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检查,可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代谢变化。

肝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影像学检查:

现代医学影像学手段也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肝癌的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最常用的是肝脏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

2、 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腹部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与其他良性肝脏占位相鉴别,同时明确肝癌的分期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通过影像分析软件还可以对肝脏内各管道进行重建,可以精确到各肝段血管的走行,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模拟手术切除平面,测算预切除肿瘤的体积和剩余肝体积,极大的提高手术安全性。

3、肝脏特异性MRI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同时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有较大帮助,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4、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肿瘤转移情况,更能全面判断肿瘤分期及预后,但是价格较为昂贵,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5、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因肝癌富含血供,以肝动脉供血为主,因此选择肝动脉造影可以明确显示肝脏的小病灶及肿瘤血供情况,在明确诊断后还可以通过注射碘油来堵塞肿瘤供养血管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有乙肝、丙肝的病人应定期复查,如有可能应每年查体,肝脏B超是最基础的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化验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特异性较强的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诊断、普查、及预后监测。约70%肝癌患者表现为AFP阳性(>200ng/ml),多数患者在400ng/ml以上。血清铁蛋白(SF)原发性肝癌时,阳性率高达80%以上,尤其对AFP阴性者,有 84.72%SF增高,故目前主张作AFP一SF检测,提高对肝癌的诊断率。

其它酶学检查如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也可增高。 2.腹腔镜检查对获取病理确诊有一定帮助,但因此法为损伤性检查,且肝癌检查手段较多,目前较少应用。

(三)血液检查:

血清学检查:AFP是当前诊断肝细胞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AFP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其中定性法有双向琼脂扩散法和对流免疫电泳法。前者低限值为1 — 10μg/ml,后者为200—500ng/ml。定量法有放射免疫测定法、放射火箭自显影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半定量法中的反向间接血凝法,由于方法简便、迅速,故常用于肝癌的普查初筛,其低限值为50ng/ml,阳性率约90%。

一般认为,对流免疫电泳法血清AFP阳性或定虽≥500ng/ml者可考虑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但不同患者AFP浓度相差悬殊,故应作动态观察。研究发现,不伴转氨酶升高的AFP浓度上升者常是早期肝癌的重要特征;当转氨酶正常并能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且符合以下标准者可考虑肝癌之诊断:对流法AFP阳性持续1个月;或>200ng/ml持续8周。

近年来发现血清 AFP 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有增多趋势,故临床学家们尽力研究寻找新的更为敏感、更具特异性的肝癌标志物。据国内外报道对肝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的有:γ-GT同工酶、甲胎蛋白异质体(Fuc AFP)、异常凝血酶原、血清岩藻糖苷酶(AFu)、同工铁蛋白(AIF)、醛缩酶同工酶A(ALD-.A)、α1抗胰蛋白酶分子异质体和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yK)等。

上述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尤其是AFP阴性病例的诊断有辅助意义,但仍不能取代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地位。如果血清AFP检测联合1—2项肝癌标志物检测则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肝癌怎么确诊

肝癌怎么确诊?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肝癌怎么确诊?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和因此双重因素影响。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通过不同途径,如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直接侵润肝脏而形成疾病。

肝癌从第一个癌细胞在肝脏内形成发展到患者有自觉症状,大约需要2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体征,仅有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上腹闷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可出现轻度的肝肿大、黄疸和皮肤瘙痒。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很难被人们所重视,因此临床上很多肝癌患者往往在发现时其病情就已经进入了中、晚期。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

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免法AFP>400m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B型超生显像可显示直径2cm以上的肿瘤,对早期定位检查有较大的价值;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 可显示直径1.0cm以上的肿瘤;放射性核素扫描 能显示直径3-5cm以上的肿瘤;其它X线肝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像对肝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3.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AFP>20mg/m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KP或r-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

肝癌如何鉴别诊断

肝癌的中医分型及四诊要点

1.肝气郁结型症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生气后加重,肝大,纳少,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

2.脾虚湿困型症见胸胁闷痛,胁下痞块,食欲不振,或恶心嗳气,乏力,或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治宜健脾祛湿。

3.气滞血瘀型症见胸胁胀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胁下痞块,嗳气或呃逆,腹胀纳少,便干尿少,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4.肝胆湿热型症见上腹肿块,脘腹胀满,目肤黄染,腹大如鼓,心烦口苦,恶心纳少,便秘溺黄,舌紫暗,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化淤散结。

5.肝肾阴虚型症见胁肋胀痛,消瘦乏力,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肌肤晦暗,便干尿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扶正抗癌。

以上分型为典型证型,但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临床当随证辨治。一般早期以气郁为主,中期以血瘀、寒湿为主,晚期多肝肾阴虚。

西医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脘闷纳差,乏力,形体消瘦,低热、恶心,呕吐,腹水,黄疸等。

2.体征:肝脏进行性肿大,质较硬,时见肝掌,蜘蛛痣等。

3.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指标升高;甲胎蛋白阳性。

4.特殊检查:B型超声或CT检查肝内有实质性占位病变。

5.肝穿刺检查找到了癌细胞。

西医诊断依据:

肝癌诊断的正确率在30年代约20%,到70年代已提高到80%,自AFP检测法实施以来,诊断又有进一步提高。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一般可确诊。

西医鉴别诊断:

1.如无肝癌其他证据,甲胎蛋白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500mμg/ml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

2.有肝癌临床表现,加上同位素扫描(或肝造影)、超声波(重复检查为丛状波或迟钝微波者)、X线横膈征(指有局限性隆起者)、酶学(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AKP及LDH同功酶三项中二项明确阳性者)检查中三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及肝良性肿瘤者。

3.有肝癌临床表现,加上肯定的远处转移灶(如肺、骨、锁骨上淋巴结①等),或血性腹水(指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者。①:肺与骨转移应有明确的X线证据,锁骨上淋巴结应有组织学检查证据。其他部位有肯定的转移灶亦可作为诊断依据。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关于原发性肝癌的TNM分类如下:

T1 单个结节≤2cm,无血管侵犯。

T2 单个,≤2cm,侵犯血管;或多个,局限一叶,≤2cm,未侵犯血管;或单个>2cm,未侵犯血管。

T3:单个>2cm,侵犯血管,或多个,局限一叶,≤2cm,侵犯血管;或多个,一叶内,>2cm,伴或不伴血管侵犯。

T4 多个,超出一叶,或侵犯门静脉主支或肝静脉。

N1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国内分期分型标准较为简单,但很实用,经10余年实践证实,对指导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近几年,国内分型分期标准稍作修改,1991 年出版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一书中,不再列入分型,仅保留分期,原因是炎症型肝癌极少见,而单纯型和硬化型的区别不在于有无肝硬化,仅在于肝硬化的程度。 TNM分类法比较科学细致,国际通用,便于对外交流。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5、肝海绵状血管瘤:该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该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一、早期诊断

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PLC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二、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前,在我国肝癌的定性诊断仍以检测血清AFP为主,应高度重视:

1、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400μg/L;

2、目前还没有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可与AFP相媲美;

3、AFP检测较少依赖影像学设备和新技术。

三、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明显,为临床上PLC的"四定"(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实时超声造影对于直径<3cm的肝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用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较有参考价值,而术中超声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CT、超声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病灶。但是,超声检查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手法和细致程度的限制。

2、多层螺旋CT:CT的分辩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有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外形、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来判断肝硬化的轻重,因此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重要的常规手段。特别是薄层、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肝癌的部位、范围、有无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可以显着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肝动脉碘油造影3~4周后进行CT扫描也能有效发现小肝癌病灶。

肝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甲胎蛋白是目前常用的,也最简单实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 AFP>400 μg/L,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 重叠感染,因此如果在病毒性肝病基础上合并AFP> 400 μg/L应该高度怀疑肝癌可能,尽早完善影像学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影像学检查:

现代医学影像学手段也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肝癌的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最常用的是肝脏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

2、 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腹部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与其他良性肝脏占位相鉴别,同时明确肝癌的分期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通过影像分析软件还可以对肝脏内各管道进行重建,可以精确到各肝段血管的走行,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模拟手术切除平面,测算预切除肿瘤的体积和剩余肝体积,极大的提高手术安全性。

3、肝脏特异性MRI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同时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有较大帮助,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4、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肿瘤转移情况,更能全面判断肿瘤分期及预后,但是价格较为昂贵,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5、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因肝癌富含血供,以肝动脉供血为主,因此选择肝动脉造影可以明确显示肝脏的小病灶及肿瘤血供情况,在明确诊断后还可以通过注射碘油来堵塞肿瘤供养血管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有乙肝、丙肝的病人应定期复查,如有可能应每年查体,肝脏B超是最基础的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化验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特异性较强的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诊断、普查、及预后监测。约70%肝癌患者表现为AFP阳性(>200ng/ml),多数患者在400ng/ml以上。血清铁蛋白(SF)原发性肝癌时,阳性率高达80%以上,尤其对AFP阴性者,有 84.72%SF增高,故目前主张作AFP一SF检测,提高对肝癌的诊断率。其它酶学检查如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也可增高。 2.腹腔镜检查对获取病理确诊有一定帮助,但因此法为损伤性检查,且肝癌检查手段较多,目前较少应用。

(三)血液检查:

(1)血清学检查:AFP是当前诊断肝细胞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AFP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其中定性法有双向琼脂扩散法和对流免疫电泳法。前者低限值为1 — 10μg/ml,后者为200—500ng/ml。定量法有放射免疫测定法、放射火箭自显影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半定量法中的反向间接血凝法,由于方法简便、迅速,故常用于肝癌的普查初筛,其低限值为50ng/ml,阳性率约90%。一般认为,对流免疫电泳法血清AFP阳性或定虽≥500ng/ml者可考虑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但不同患者AFP浓度相差悬殊,故应作动态观察。研究发现,不伴转氨酶升高的AFP浓度上升者常是早期肝癌的重要特征;当转氨酶正常并能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且符合以下标准者可考虑肝癌之诊断:对流法AFP阳性持续1个月;或>200ng/ml持续8周。近年来发现血清 AFP 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有增多趋势,故临床学家们尽力研究寻找新的更为敏感、更具特异性的肝癌标志物。据国内外报道对肝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的有:γ-GT同工酶、甲胎蛋白异质体(Fuc AFP)、异常凝血酶原、血清岩藻糖苷酶(AFu)、同工铁蛋白(AIF)、醛缩酶同工酶A(ALD-.A)、α1抗胰蛋白酶分子异质体和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yK)等。上述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尤其是AFP阴性病例的诊断有辅助意义,但仍不能取代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地位。如果血清AFP检测联合1—2项肝癌标志物检测则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在患者病情的确诊和治疗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专家考虑到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在取得病理检查后方能作出判断,参照世界各国结合肝功能情况一并考虑制定出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拟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国内资料表明,对高危人群(肝炎史5年以上,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35岁以上)进行肝癌普查,其检出率是自然人群普查的34.3倍。对高危人群检测AFP结合超声显像检查每年1-2次是发现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AFP持续低浓度增高但转氨酶正常,往往是亚临床肝癌的主要表现。

1、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dcp、ggtⅱ、afu及 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2、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肝癌的诊断和鉴别

一、肝癌的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二、肝癌的临床诊断

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免法AFP>400m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B型超生显像可显示直径2cm以上的肿瘤,对早期定位检查有较大的价值;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 可显示直径1.0cm以上的肿瘤;放射性核素扫描能显示直径3-5cm以上的肿瘤;其它X线肝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像对肝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3.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AFP>20mg/m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KP或r-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

三、肝癌的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

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

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如何进行鉴别

有数据证实,肝癌在中国每年的病理改变高达三十万人次,以中、壮年男人病理变化率较高,肝癌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期症状均包含为,肝痛、消瘦、乏力、纳呆、腹胀、黄疸、癌性发热。但两种类型也有不同之处,患者在诊断的时候还需互相进行鉴别。

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的鉴别如下: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癌肿瘤细胞或肝内胆管癌肿瘤细胞产生的癌症,在国内比较广泛。据统计,国内肝癌在恶性肿瘤逝世亡率中,部份城市统计占第三位,部份农村则占第二位,本病可以产生于任何年纪,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5:1。原发性肝癌约4/5为肝癌肿瘤细胞肝癌,1/5O为胆管癌肿瘤细胞肝癌。

继发性肝癌:又称复发转移改变性肝癌。人体全身的恶性肿瘤,都可随血液、淋巴液复发转移转移至肝脏,或直接浸染,变成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在临床诊断临床诊断表现中通常只有本来脏器癌症的临床诊断表现而无肝脏重要受累的症状,患者可有乏力、厌食、多汗、发热、体重降落等临床诊断表现。肝功效临床诊断检查甚至在肝脏明显肿大时,仍有可能正常,但血清癌胚抗原的检查常明显增高,B超、CT临床诊断检查可找到肝脏占位性病理变化。

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的鉴别中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复发转移转移至肝。继发性肝癌常临床诊断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辩别的重点中医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检查肝脏以外器官有无原发癌肿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查除少部分原发癌在消化道的病例可阳性外,通常多为阴性。

慢性肝炎apf值多少正常

1、甲胎蛋白不同检测法的正常值范围

放射免疫电泳甲胎蛋白的正常值:≤25μg/L 放射免疫分析甲胎蛋白的正常值:≤20μg/L 酶联免疫法甲胎蛋白的正常值:≤25μg/L。最常用的定量试验为放射免疫法(正常值为0——25ug/L),若超过25ug/L为阳性,若再25——400 u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ug/L即为高浓度阳性。

2、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正常标准值

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并且对生殖细胞肿瘤累的疾病诊断也有提示意义。一般认为:甲胎蛋白定性法阳性或定量>400毫微克/毫升,>200毫微克/毫升,持续8周,而谷丙转氨酶正常,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可考虑诊断原发性肝癌。但需做出确诊的话,需要结合患者临床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分析,才能够正确做出诊断。

相关推荐

得了肝癌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

肿瘤标志物afp是什么意思

afp指标的中文名字叫做甲胎蛋白,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学的肿瘤标志物,是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和疗效的监测,一般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原发性肝癌的病人afp会增高,但是有一部分病人,像睾丸癌或者是卵巢肿瘤或者是恶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肠癌、肺癌的afp也会增高。然后有一些慢性肝脏疾病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他的血清afp也有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这个升高并不是绝对的。

肝癌如何确诊

(一):化验检查 1:肝功能检查:肝癌患者应作肝功能检查,多数正常,伴有肝硬化时可出现肝功能损伤,部份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损害仅见于晚期病人。 2:肿瘤标志物检查 (1)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目前常用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一般认为:定性法阳性或定量>400毫微克/毫升、>200毫微克/毫升,持续8周,而谷丙转氨酶(SGPT)正常,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原发性肝癌诊断确立。但临床中亦常常遇到这样的

鼻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故发现时往往已属中晚期。 2)耳鼻症状。为最初发现的症状,如鼻塞,鼻衄,耳鸣耳聋等。鼻塞为单侧,鼻衄可为涕中带血或少量出血。耳鸣为低声大鸣响,有耳闷胀塞感和听力减退。 3)头痛和颅神经受压症状。头痛多为单侧、固定、持续、剧烈,有复视面瘫,口眼歪斜,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声嘶,吞咽困难等颅神经受损表现。 4)颈淋巴结转移症状。约有40%以上鼻咽癌患者以颈淋巴结转移灶为苜发症状,特点是无痛,质硬,固定,进行性增大。 (二)实验室检查 (1)鼻咽镜检查:在鼻咽顶、鼻咽后壁及咽

肺癌诊断标准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疾病诊断最终要依靠支气管镜或者手术切除以后,获取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测来判断。病理诊断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其它检查都只是有助于医生发现、判断病情,或在治疗过程中跟踪治疗效果。也就是说,其他任何检查,如CT、MRI等,即使在影像上发现有肿块、病灶,都不能最终判断病变的性质、类型,确诊还要依靠病理诊断。这是肿瘤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依据。 一般来说,病理诊断中的大标本是指手术切除后获取的标本,小标本则是指通过支气管镜、胸腔镜或穿刺获取的活检标本。此外,在人体的体表进行活检取材获取的标本也称为小

肝癌治愈率

早期肝癌常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 根据患者目前情况来看,需要做好定期的复查,以便随时能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具体的治疗方法还是要咨询患者主治医生的意见。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如果能够得到正确合理的治疗,肝癌远期疗效还是比较理想的。肝癌治疗总的原则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强调实施规范化的综合治疗。 建议手术后,采用中医全面调养综合治疗,

膀胱癌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诊断中应准确估计膀胱癌潜在生长的实际情况及做出确切的临床分期,同时了解上尿路情况,以便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中年以上的患者,出现无痛血尿,尤其是终末血尿,不论有无膀胱刺激症状,都应怀疑有膀胱肿瘤的可能,必须做进一步的检查。 1.病史:患者可有吸烟史,长期接触芳香类物质史,或有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等病史。 2.体征:浸润癌晚期.在下腹部耻骨上区可触及肿块,坚硬,排尿后不消退。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可有下肢指凹性水肿,发生贫血时可有贫血外貌。 3.检查: ⑴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较早地发现膀胱癌。因尿液

肝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肝癌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肝癌对人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于此病的治疗最主要就是要在早的时候,及时的诊断出来,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延长生命,那么肝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以下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 1、继发性肝癌:许多肿瘤可能转移至肝脏。西方国家继发性肝癌远较原发性肝癌为多。继发于胃癌者最为多见,其次为肺、胰腺、结肠和乳腺癌等,应注意鉴别。继发性肝癌一般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多数有原发癌的临床表现,甲胎蛋白检测为阴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夫键在于查明原发癌灶。 2、活动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慢性活动性肝病可出现一过性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到底有哪些

1.肝硬化,任何肝硬化的病因都可伴发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常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大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英国报告肝癌病患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为68%~74%,日本约占70%。死于肝硬化的病患,尸检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为12%至25%上述。我国1949~1979年500例尸检肝癌的肝硬化合并率为84.6%。军医大学报告1102例手术切除的肝癌中,合并肝硬化者占85.2%,且全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均无肝硬化。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肝硬化病患都具有同样的肝癌发生率。肝癌多发生于乙型肝炎、

几种易被误诊肝癌的疾病

一、肝癌概述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患病年龄为44岁。肝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平均生存时间为半年。肝癌早期可无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症状,约有1/3已属晚期,患者会感到肝区胀痛,尤其饭后为甚,厌食,肝大,右上腹有肿块,不明原因的消瘦、腹胀、腹泻、间断性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 肝癌的五大大症状表现: 1、消瘦、乏力 这种症状常出现于肝癌的中晚期。可能是肿瘤代谢产物引起机体生化代谢改变,进食减少,严重时出现恶病质。 2、发烧 肝癌所致发热一般在37.5‘C~38℃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