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缺乏的症状
胃酸缺乏的症状
1、所谓胃酸过少,就是胃中缺少盐酸,也就是胃液分泌不足,无力负起消化与防腐制酵的工作,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容易患肠胃病,还会导致对于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障碍。
2、许多矿物质和维生素表现为需要足够浓度的胃酸才能最好的吸收--例如铁,锌和B族维生素。胃酸缺乏或胃酸不足的患者,可能患有多种营养缺乏,于是会导致许多的健康问题,极大程度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胃酸过少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纳差、消化不良。
3、胃酸过少的主要的症状是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烧痛等。胃液中胃酸浓度低,可能是恶性贫血、热带性脂肪下痢、慢性胃炎引起。当有这两种情况时都要接受胃液检查。因胃酸不足,还会产生消化不良及下痢。一般单凭症状不能明确诊断,需要胃镜检查才能确诊。在治疗上,通常胃酸过少,会以保护胃粘膜为主来治疗。
叶酸缺乏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1 叶酸的缺乏容易引起食欲减退或者腹泻腹胀的症状发生,一般叶酸缺乏还会导致小孩或者老年容易出现没有食欲嗜睡的现象,所以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应该考虑是否是叶酸的缺乏,及时上医院检测对症治疗。
2 如果是正常人叶酸缺乏非常容易引起贫血的症状,这种定力一般都是在中年以上发生率比较高,这种一般都是平时叶酸摄入不足导致的,叶酸缺乏症也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家族中有这种患病率会比一般的要高出很多。
3 叶酸缺乏症对于孕妇来说是很危险的,非常容易引起流产或者早产的可能发生,也有可能在孕期因为叶酸的缺乏导致胎儿有畸形的发生,因为在这期间泰尔的发育非常需要叶酸,所以在怀孕初期一定要补足叶酸。
叶酸片如何治疗叶酸缺乏症
(一)表现症状
1、叶酸缺乏时,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变受阻,细胞内DNA合成减少,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都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疼痛。维生素B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表现;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无欲、嗜睡或精神错乱。
2、叶酸缺乏可引起情感改变,补充叶酸即可消失。孕妇缺乏叶酸,可使先兆子痫、胎盘剥离的发生率增高,患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孕妇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怀孕早期缺乏叶酸,还易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无脑畸形等)。叶酸缺乏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小肠疾病能干扰食物叶酸的吸收和经肝肠循环的再循环过程,故叶酸缺乏是小肠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二)治疗方法
1、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一书中提出的叶酸参考摄入量为:大于6个月65μg DFE;6~12个月,80μg DFE;1~3岁,150μg DFE;4~10岁,200μg DFE;11~13岁,300μg DFE;14岁后为400μg DFE;乳母和孕妇为500~600μg DFE。
注:DFE(膳食叶酸当量dietary fola equivalent)=[膳食叶酸μg+(1.7×叶酸补充剂μg)]。
治疗主要补充叶酸5~10mg/d,口服,视病情确定治疗时间和剂量。
2、口服叶酸片:成人,一次5~10mg,一日15~30mg,直至血象恢复正常;儿童,一次5mg,一日3次(或一日5~15mg,分3次);预防用:一次0.4mg,一日一次。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避免酗酒。自然界中叶酸广泛存在于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如肉类、肝、肾酵母、蘑菇、新鲜蔬菜(菠菜、莴苣、芦笋)、豆类和水果中应多吃该类食物。
丘疹性皮炎的症状
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和烟酸缺乏症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刺激物病史,与日晒无关。可发生于任何季节,皮疹发生于接触部位,自觉痛痒。烟酸缺乏症:除日晒外,非暴露部位也有皮疹,常伴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
叶酸缺乏症的饮食
叶酸缺乏症饮食上平时应注意合理膳食,避免酗酒。自然界中叶酸广泛存在于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如肉类、肝、肾、酵母、蘑菇、新鲜蔬菜(菠菜、莴苣、芦笋)、豆类和水果中,应多吃该类食物。
平时可多服用:紫甘蓝(卷心菜、包心菜、洋白菜、包菜、大头菜、高丽菜、结球甘蓝、蓝菜、西土蓝)
紫甘蓝的食疗价值
可补骨髓、润脏腑、益心力、壮筋骨、利脏器、祛结气、清热止痛;
主治睡眠不佳、多梦易睡、耳目不聪、关节屈伸不利、胃脘疼痛等病症。
1. 防衰老、抗氧化的效果与芦笋、菜花同样处在较高的水平。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保护癌症患者的生活指标。
2.因为颜色深紫而拥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E和B族,更有使其呈现深紫色的抗氧化的花青素。
3. 富含叶酸,这是甘蓝类蔬菜的一个优点。所以,怀孕的妇女、贫血患者应当多吃,它也是妇女的重要美容品。
4. 含有某种“溃疡愈合因子”,对溃疡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加速创面愈合,是胃溃疡患者的有效食品。
5. 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如:咽喉疼痛、外伤肿痛、蚊叮虫咬、胃痛牙痛之类。
6. 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是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理想食物。
特别适合动脉硬化、胆结石症患者、肥胖患者、孕妇及有消化道溃疡食用。
叶酸缺乏症的饮食
1. 防衰老、抗氧化的效果与芦笋、菜花同样处在较高的水平。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保护癌症患者的生活指标。
2.因为颜色深紫而拥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E和B族,更有使其呈现深紫色的抗氧化的花青素。
3. 富含叶酸,这是甘蓝类蔬菜的一个优点。所以,怀孕的妇女、贫血患者应当多吃,它也是妇女的重要美容品。
4. 含有某种“溃疡愈合因子”,对溃疡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加速创面愈合,是胃溃疡患者的有效食品。
5. 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如:咽喉疼痛、外伤肿痛、蚊叮虫咬、胃痛牙痛之类。
6. 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是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理想食物。
胃酸缺乏也影响钙吸收
正常人对各种钙剂的吸收率一般都在30%左右,国产和进口口服钙剂是没有差异的,可任意选用。但如果人体缺乏胃酸,对各种钙制剂的吸收就明显不同了。
由于老年人机体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消化系统的衰退,使老年人胃酸缺乏发生率达20%~60%,表现为营养摄取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黏膜萎缩是影响胃酸分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胃酸缺乏可造成钙的解离和摄取明显低于青壮年。因此老年人采取正确的补钙方法、选择合适的钙制剂尤为重要。
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较多,大致可分为无机钙制剂和有机钙制剂两类。老年患者选择时不应片面选择元素钙含量高的无机钙。如碳酸钙的元素钙含量高达40%,但其水溶性低,在胃酸缺乏的环境下,崩解速度慢,解离不完全,极易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对老年患者极为不利。老年人应首选水溶性好的有机钙制剂,如氨基酸螯合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醋酸钙、乳酸钙等。由于它们受胃酸影响小,更适合老年患者选用。
另外,钙制剂本身的结构及制剂工艺等因素对钙剂的吸收也有很大影响。如超微粉化碳酸钙制剂和氨基酸钙制剂,就属生物利用度较高的钙剂。螯合钙就是利用螯合技术将单体钙络合在一起,缓慢地释放出钙离子,增加钙的吸收率。相比而言,单体钙的吸收高峰会导致血液钙离子浓度迅速升高,经肾脏代谢排出,会给肾脏带来一定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老年患者胃酸缺乏,口服钙制剂一般应在两餐之间或饭后服用,以减少胃部不适。此外,食物的刺激会使胃酸分泌增加,促进钙制剂的解离。必要时,也可用枸橼酸、苹果酸等酸性果汁送服,以提高胃酸的酸度。再有,维生素D有促进胃肠道对钙的摄取、骨矿化、骨形成,加强肾脏对钙的重吸收,防止肾结石的发生和调解血钙水平等功能。所以,老年人补钙时,应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以使钙能最大限度地被机体利用。
通过舌头看健康状况 光滑舌
表现为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无苔如镜面,舌质淡而无光。多见于恶性贫血、胃酸缺乏症、胃癌、营养吸收不良或糙皮病等患者。
什么是叶酸缺乏症
天然食物中的叶酸以多谷氨酸形式存在,由空肠微绒毛黏膜上皮细胞的rL-谷氨酰羧肽酶催化,将其水解成双谷氨酸和单谷氨酸,通过被动(高浓度时)和主动(低浓度时)吸收。进入肠细胞后单谷氨酸被还原和甲基化成N5-甲基四氢叶酸进入血浆与血浆中白蛋白松散结合,转运到肝脏和其他组织,并与对叶酸有高度亲和力的叶酸受体结合。在这些组织细胞内N5-甲基四氢叶酸在维生素B12的作用下脱去甲基重新结合成聚谷氨酸盐,贮存在细胞内或起辅酶作用。胆汁中的单谷氨酸可经重新循环被小肠重吸收。叶酸在尿中降解和排泄。
食物中叶酸进入人体后被还原成具有生理作用的活性形式四氢叶酸(tetr- ahydrofolic acidTHFA),它是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基团的传递体。叶酸携带一碳基团形成N5-甲基THFA亚甲基THFA等参与嘌呤和胸腺嘧啶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和RNA参与甘氨酸和丝氨酸之间,组氨酸和谷氨酸之间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参与许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如血红蛋白、肾上腺素、胆碱、肌酸等。
导致叶酸缺乏症的原因
1.摄入不足:常见于营养不良、偏食、挑食或喂养不当的婴幼儿中。叶酸衍生物不耐热,食物烹煮时间过长或重复加热都可使其破坏引起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影响空肠黏膜吸收的各类疾病如短肠综合征、热带口炎性腹泻和某些先天性疾病时的酶缺乏使小肠吸收叶酸受影响。
3.治疗药物干扰叶酸代谢:如抗惊厥药、磺胺嘧啶在部分人群中可引起叶酸吸收障碍。氨甲蝶呤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转化成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口服避孕药、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异烟肼、乙胺嘧啶、环丝氨酸等药物可影响叶酸的吸收和代谢。乙醇也影响叶酸代谢。
4.需要量增加引起相对缺乏:妊娠时尤其是最初3个月,叶酸需要量可增加5~10倍此外,乳母、婴幼儿、感染、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和血液透析时叶酸需要量也增高,若不增加叶酸的摄入量则引起缺乏。
叶酸缺乏症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1.摄入不足 常见于营养不良、偏食、挑食或喂养不当的婴幼儿中。叶酸衍生物不耐热,食物烹煮时间过长或重复加热都可使其破坏引起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 影响空肠黏膜吸收的各类疾病如短肠综合征、热带口炎性腹泻和某些先天性疾病时的酶缺乏使小肠吸收叶酸受影响。
3.治疗药物干扰叶酸代谢 如抗惊厥药、磺胺嘧啶在部分人群中可引起叶酸吸收障碍。氨甲蝶呤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转化成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口服避孕药、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异烟肼、乙胺嘧啶、环丝氨酸等药物可影响叶酸的吸收和代谢。乙醇也影响叶酸代谢。
4.需要量增加引起相对缺乏 妊娠时尤其是最初3个月,叶酸需要量可增加5~10倍,此外,乳母、婴幼儿、感染、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和血液透析时叶酸需要量也增高,若不增加叶酸的摄入量则引起缺乏。
二、发病机制
天然食物中的叶酸以多谷氨酸形式存在,由空肠微绒毛黏膜上皮细胞的rL-谷氨酰羧肽酶催化,将其水解成双谷氨酸和单谷氨酸,通过被动(高浓度时)和主动(低浓度时)吸收。进入肠细胞后单谷氨酸被还原和甲基化成N5-甲基四氢叶酸进入血浆,与血浆中白蛋白松散结合,转运到肝脏和其他组织,并与对叶酸有高度亲和力的叶酸受体结合。在这些组织细胞内N5-甲基四氢叶酸在维生素B12的作用下脱去甲基重新结合成聚谷氨酸盐,贮存在细胞内或起辅酶作用。胆汁中的单谷氨酸可经重新循环被小肠重吸收。叶酸在尿中降解和排泄。
食物中叶酸进入人体后被还原成具有生理作用的活性形式四氢叶酸(tetr- ahydrofolic acid,THFA),它是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基团的传递体。叶酸携带一碳基团形成N5-甲基THFA、亚甲基THFA等参与嘌呤和胸腺嘧啶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和RNA。参与甘氨酸和丝氨酸之间,组氨酸和谷氨酸之间,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参与许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如血红蛋白、肾上腺素、胆碱、肌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