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狭窄如何护理
心血管狭窄如何护理
心血管狭窄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是不知道的。不过没关系,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1、如有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需要积极治疗。
2、在药物治疗上可以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长期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丹参、血塞通、银杏叶片等可以选择使用;对症治疗如使用麝香保心丸、消心痛等缓解胸痛、胸闷的症状。
3、如果患上出现75%以上的狭窄状况的话,则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进行介入治疗。
4、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多吃蔬菜、水果;不吸烟,节制饮酒;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眠充足等。
心血管狭窄和堵塞有什么区别
心血管堵塞是血管里被血块和血脂和血的“垃圾”沉积堆积而造成血管的狭窄变细小。心肌梗塞是心脏壁(“肌肉”)的血管坏死或堵塞。心血管堵塞被堵塞处受的压力是比较大,所以心血管堵塞最坏的情况是出血。而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脏壁有坏死或堵塞会造成心脏功能受到障碍,并且坏死或堵塞的面积是可以扩大,这样会有生命危险的。所以,一般在诊断是心肌梗塞的话,就要在一年内让心脏壁的瘀血“下陷”[陈旧性],不要让积血隆起。
椎管狭窄怎么护理
1、改正不良的姿势,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克服不良的习惯:坐位时,不要翘起;二郎腿,需要在一个固定的姿势下工作时,特别是如弯腰姿势时, 弯腰时间不要过长,也不要过度弯腰, 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间歇地做些伸腰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2、不要连续长时间内服或注射激素类药物:过量应用激素类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肥胖、痤疮、易受感染等,重者可致股骨头坏死、糖尿病、高血压、胰腺炎等。尤其是在非正规医院治疗时,大量应用激素可迅速明显减轻疼痛,给患者以疗效显著的假象,但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患者应特别注意。
3、注意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休息是最基本的椎管狭窄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和治疗期间,关节韧带比较松弛,炎症较重,如果休息不好可能加重病情。
4、注意保暖:寒冷、潮湿季节时应注意保暖,以免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因为受凉所致的腰肌纤维炎、痉挛常引起椎关节的僵硬,椎间盘突出复发,神经根水肿。由于局部肌肉损伤,血液循环较差,患部比其它部位更容易受凉。
心血管狭窄怎么办
1、如有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需要积极治疗。
2、在药物治疗上可以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长期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丹参、血塞通、银杏叶片等可以选择使用;对症治疗如使用麝香保心丸、消心痛等缓解胸痛、胸闷的症状。
3、如果患上出现75%以上的狭窄状况的话,则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进行介入治疗。
4、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多吃蔬菜、水果;不吸烟,节制饮酒;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眠充足等。
心脏主动脉血管狭窄怎么办
1.无症状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需定期密切随访①有风湿活动者应抗风湿治疗;②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进行牙科、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手术及器械检查时。应进行抗生素预防。
2.有症状主动脉瓣狭窄者处理①限制体力活动防止晕厥加重或猝死;②伴室性。
手术治疗
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时,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详见心律失常);③有胸痛者需作冠状动脉造影,以诊断伴发的冠心病,此种情况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时。注意剂量宜小,防止在原先存在心排血量减少基础上剂量过大引起外周动脉扩张<,导致晕厥发生;或因动脉压下降使冠脉血流更为减少;④左心功能不全时可用利尿药。但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心排血量减少。
3.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和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适应证(1)有反复发作晕厥、心绞痛史或经药物已控制的左心衰竭者。(2)主动脉瓣口面积<0.7cm:跨瓣压力阶差≥50mmHg。(3)瓣膜本身发育完全并由交界处粘连引起的先天或后天性狭窄。(4)瓣膜无明显钙化:可伴有轻度关闭不全。
如果婴儿的心脏有一种主动脉狭窄的现象,就用这些方法来给孩子治疗,心脏主动脉狭窄的话必须及时的用手术来给孩子的心脏疏通,避免心脏动脉粘连的现象,这样疏通了之后狭窄的现象能够及时的改善,对孩子的心脏也是一种呵护,平时孩子的情绪不能过度激动。
脑血管狭窄原因
为什么会患上脑血管狭窄呢?其实引起脑血管狭窄的原因有很多的,而且跟年龄也是有关系的。
如结节性动脉炎引起的血管狭窄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而由于动脉硬化狭窄者往往为40~80岁的中老年人,甚至更高年龄者。儿童发病者,多由于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造成,颈椎病也是脑血管狭窄的诱发因素。
颈椎椎管狭窄饮食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要点】饮食有节,富有营养。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血瘀气滞 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橙子、佛手、刀豆、桃仁、油菜、黑大豆等。食疗方:山楂粥、红枣桂圆粥。
2,湿热痹痛 宜食清热利湿之品,如冬瓜、薏苡仁等,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等。食疗方:牛膝叶粥(牛膝叶、大米)、防风薏米粥等。
3,风寒湿困 宜食散寒利湿之品,如牛、羊肉、生姜、茴香、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食品;可适当饮用药酒,如木瓜酒、五加皮酒等。食疗方:乌头粥(生川乌、粳米、姜汁、蜂蜜)。
4,肝肾亏虚 宜食温肾壮阳、补肾滋阴之品,如枸杞子、山药、蘑菇、胡桃、龙眼肉、芝麻、黑豆等+忌辛辣食物,戒烟酒。食疗方:黄芪炖鸡汤(黄苠、母鸡)。
血管狭窄治疗方法
有形成分是血液黏稠度的物质基础。能使血液变稠的有形成分有血液中的红血球、蛋白质等。红血球数量越多,血液黏稠度就越高;血浆中蛋白质、脂肪、糖分越多,血液越黏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当纤维蛋白原升高时,血液黏稠度会明显升高。血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成分增多,与红血球一起黏合形成网络,致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红血球与血小板的结构改变,互相凝结成块,阻塞了血管;红血球等血中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不能顺利通过小血管,从而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
多饮水 水堪称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使人体血液变稠的因素。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但饮水要讲科学,首先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200毫升。其次是选择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可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不宜饮;纯净水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分很快进入细胞内,稀释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值得提倡。
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 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内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稠的程度。多食大豆 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稠得以改善。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 动物内脏如脑花、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稠程度,促进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血管狭窄的原因及它的食疗方法。相信朋友们都已经有所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血管狭窄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通过食疗治疗血管狭窄,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的身体。
血管狭窄吃什么好
总原则是:低盐低脂饮食,均衡营养,尽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类),多食含纤维素高的蔬菜,足够的水果保证足量的维生素。
要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动物脑和内脏及各种精致蛋糕和糖等。
日常饮食宜选用低脂肪食物,如植物油、酸奶、豆类、鸡蛋蛋清、适量瘦肉、家禽、鱼类等,并注意增加维生素纤维的摄入,如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茹、木耳等。
平时要少吃盐,适量饮酒,少喝含糖的饮料。
1.肥胖的病人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将体重降至正常或接近标准体重。一般控制在每天300克左右的主食量。如病人吃不饱可用蔬菜、豆制品补充,尽量养成吃八成饱的习惯。
2.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
3.多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鸭(最好是野生的柴鸡)、鱼类、蛋类(蛋黄应少吃)、豆制品,少吃猪、牛、羊肉,且以瘦肉为好。
4.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西红柿、山楂等;富含维生素B6的豆制品、乳类、蛋类;富含维生素E的绿叶蔬菜、豆类等。
5.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因为吃得过咸,容易引起高血压。
6.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粗粮等,增加胃肠蠕动,避免大便干燥。
心血管狭窄如何护理
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比如蔬菜、水果中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并且维生素C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血管的弹性、从而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同时病人也要记住,要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而且晚饭的时候不能吃太饱。
4、饮食治疗
指导病人在去除病因,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善饮食习惯。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瓜类和粗粮,少吃油腻及含脂高的食物,如动物油脂、内脏、肥肉、鱼子、蛋黄及高脂奶粉等,多吃有降血脂作用的洋葱、大豆、绿豆、花生、生姜、玉米、芹菜、海带、菠菜、枣等。
5、降脂药物
根据美国NCEP建议,作为首选的降胆固醇药物有三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纤维酸衍生物、尼克酸。纤维酸衍生物主要应用于,血浆甘油三酯特别高的患者,抗氧化剂只用于不能耐受,其它降胆固醇药物者。应用上述药物时应考虑到,与免疫抑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6、健康教育
锻炼对循环系统功能,和调节血脂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血脂不太高的人,各种活动可以不受限制,但对于有器官受累者,特别是心脏供血不足,而症状明显者应控制活动,经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防不测。
7、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
由于免疫抑制剂,这是引起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防治高脂血症的重要措施。肾移植受者撤除肾上腺皮质激素,继续应用CsA、硫唑嘌呤,可使血浆总胆固醇、LDL-C分别下降17%、16%,而HDL-C也下降18%。
腰椎管狭窄症术的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导致腰腿痛,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1997~1999年,我科对20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人施行腰椎管环形减压手术,其目的是在彻底减压基础上强调腰椎的生物力学的稳定,减少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l3~s1。单纯腰椎管狭窄8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1例。
1.2 手术方法
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从棘突正中纵切口进入,保持棘上韧带连续性完整的前提下,切开分离棘旁组织,由棘间隙进入,切除棘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一棘突下缘和下一棘突上缘,切除黄韧带进入椎管,向两边扩大至关节突,上方咬除上一腰椎椎板下缘(约1/4~1/3),下方咬除下一腰椎有黄韧带附着的椎板上缘(约1/4)。对椎管来说后方形成了一宽1~1.5cm的减压区。两侧切除增生的小关节突内侧约1/3(不超过1/3),完成侧方减压扩大侧隐窝,前方凿平或切除椎体后缘骨性凸起及摘除椎间盘,完成前方减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环形减压区域。
2 结果
依据全国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所制定的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20例均保持随访,最长10个月,最短2个月,平均6个月。病人术前臀部及下肢麻痛、腰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消失,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术后未发现坐骨神经痛、腰痛等并发症。18例随访疗效达优,2例良好。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病人病情较重,病程长,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对手术持怀疑态度,担心术后肢体康复程度,劳动能力是否丧失,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给病人以关心、理解和安慰,使之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向病人介绍同病区相同疾病好转的例子,告诉病人术后可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无并发症,不影响以后的日常生活、工作等,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做好各项辅助检查:20例术前均施行下腰椎(l3~s1)椎管ct扫描,其中15例行脊髓造影ct(ctm)扫描,造影前遵医嘱进行常规碘过敏试验。造影后回病房给予半卧位或头高位卧床休息,必要时遵医嘱肌内注射安定5~10mg,以免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不适等。本组1例女病人造影后引起头痛、恶心、呕吐,与体位不当有关,经头高位卧床休息后好转。
3.2 术后护理
3.2.1 体位护理:一般卧床3~4周,术后初次翻身在麻醉消失后3~5 h进行,防止过早翻身引起伤口活动性出血;在此之前护士应注意按摩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皮肤,防止褥疮。视病人体质1~2 h按摩1次,每次5~10 min。翻身时由护士协助病人,一手置病人肩部,一手置髂嵴部,两手同时用力,作滚筒式翻身,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过度扭曲造成术后伤口出血,一般平卧2~3 h,侧卧15~30 min。
3.2.2 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麻醉消失后以钝形针尖如回形针尖轻触病人双下肢或趾尖皮肤,观察有否知觉或痛觉,本组没有发生肢体感觉丧失。术中因神经牵拉,可致术后神经根水肿,出现肢体酸胀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10~2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以减轻神经根水肿,减轻症状。同时,协助病人主动或被动训练足趾,3次/d,每次3~5 min。
3.2.3 床上活动:术后第2天练习直腿抬高。病人平卧位,膝关节伸直,脚上举,幅度适当,逐渐增加直腿抬高度数,先单腿,后双腿,3次/d,每次3~5拍(每抬起1次为1拍),以后每天每次增加1拍,其目的是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及双下肢肌肉萎缩。手术后1周进行腰背肌锻炼,方法为俯卧位抬头,动作不宜过度,1次/d,每次3拍;平卧位时进行配合直腿抬高练习。手术3周时在床上坐起,适当活动,如扩胸运动等;也可俯卧位,头及双下肢同时离床上抬数次,各项活动交替,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同时观察病人一般情况,不可疲劳过度。
3.2.4 并发症护理: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潴留,为病人不习惯床上小便而致。因此,术前2 d指导病人练习用便盆卧床小便。本组发生1例,经按摩和热敷下腹部及做解释工作后小便自解。
3.3 康复期功能锻炼
术后第5周病人带腰围下地不负重行走,活动量以自己能承受为准,量力而行,不可太疲劳,循序渐进。同时腰部固定要牢固,腰围3个月后解除。康复期锻炼是以增强腰部动力性稳定结构的稳定为目的进行,因骨性稳定结构破坏少,康复期病人可利用机械器具如哑铃、健身器、助跑器等配合各种功能锻炼,但康复护理中注意不要让病人施行暴力,特别是腰部,定期复查、及时接受康复指导,直至骨性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