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深入了解遗传性耳聋

深入了解遗传性耳聋

顾名思义,先天性耳聋就是宝宝生下来就听不到声音,它是指胎儿出生前因耳部病变致出生后即有听力障碍,或致聋病源潜存于胚胎期,而迟至幼年或成年才发病者。

所有耳聋的60%可归因于遗传因素,估计先天性聋的发病率为0.1%。据1979年统计,已有124种遗传性疾病都能产生听力丧失,所以先天性聋并不罕见,而遗传又是引起先天性聋的重要因素。

一、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按遗传因素分为内耳发育不全和合并其他畸形两大类

1、内耳发育不全:内耳发育不全出生时即聋。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占遗传性聋的70%)还可见于13~15三体型。

2、遗传性聋合并其他畸形(综合征):眼病—白额发综合征、白化病、色素过度沉着、指(趾)甲营养不良症、甲状腺肿、发作性晕厥、进行性的色素性视网膜炎。

3、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可引起内耳畸形及内耳毛细胞消失,见于13~15三体型及18三体型。

二、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系螺旋器在生后逐渐发生进行性变,是与基因突变有关的遗传病,可分为遗传性耳聋单独出现和遗传性耳聋伴其他综合征二类。

1、遗传性耳聋单独出现

家族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本病特征为进行性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为耳聋始于儿童 (8—12岁)或青年时,到成人时进行性加重,为双侧对称性。

2、遗传性耳聋合并其他畸形 :出血性肾炎、粘多糖沉积病、变形性骨炎、酮酸尿症、神经纤维瘤病、颅骨面骨发育不全;遗传性聋亦可与很多皮肤病变和内源性代谢障碍有关、镰形细胞性贫血伴发感音神经性聋发病率相当高。

三、视网膜变性—糖尿病—耳聋综合征:这种耳聋患者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突变

如上所述,先天性聋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对外耳和中耳的先天畸形还可以通过手术修复,给病人整形和提高听力,但对内耳畸形所造成的先天性聋,或因聋致哑, 在治疗上目前仍无良策。所以今后在防治方面一定要讲究优生学。

已发生严重耳聋者,一旦发现应争取早期听力检查,有残余听力者应早日治疗,利用其残余听力及 时发展语言功能。全聋者最好能入聋人学校受专门教育,学习唇语阅读与发音

先天性耳聋的类型有哪些

(1)遗传性耳聋:指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前者又分为亲代之一将带在常染色体上的显性致聋基因传给子代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致聋基因引起的耳聋,称为伴性遗传性聋。常染色体遗传性聋可以表现为无相关畸形的各种骨迷路和(或)膜迷路发育异常,和伴有心脏、肾脏、神经系统、颌面及骨骼系统、代谢内分泌系统、皮肤和视器等组织器官畸形的众多综合征。

(2)非遗传性耳聋:妊娠早期母亲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患,或梅毒、糖尿病、肾炎、败血症、克汀病等全身疾病,或大量应用耳毒性药物均可使胎儿耳聋。母子血液rh因子相忌,分娩时产程过长、难产、产伤致胎儿缺氧窒息也可致聋。

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查

遗传性耳聋在出生听力缺陷中所占比例可高达50%。聋病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是否是遗传性聋,聋病基因的常规检测包括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GJB2基因、PDS基因、GJB3基因等。耳聋基因检测的方法很简单,只需采少量静脉血送聋病分子诊断中心检测3~7个工作日即可知道结果。

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耳聋关系密切。GJB2基因和先天性聋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先天性聋患者中携带有GJB2基因突变的约占20%。PDS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GJB3基因突变相对较少。上述4种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约占整个遗传性耳聋的80%。进行这4种基因的检测,可以明确大部分遗传性耳聋的原因。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对20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聋病基因筛查,已确诊隐性遗传性聋83例检测阳性率很高,占40%以上。

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查

1、夫妻一方为耳聋患者,或家族中有先天性耳聋患者。

2、已经生育一个聋儿,计划再次生育的夫妇。

3、耳聋青年面临婚恋时,想规避生育聋儿风险的。

4、耳聋患者希望了解自己致聋病因的。

5、正常夫妇希望对新生儿进行耳聋风险评估的。

遗传耳聋怎么办进行调节

遗传性耳聋指的是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这种疾病是由父母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及位于其中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传给后代而引起的耳聋,并且在于孙后代中以一定数量出现。在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聋,其中60%以上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遗传性聋的群体发病率已超过27/1000,在所有耳聋病人中,遗传性聋约占50%。

遗传性耳聋指的是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这种疾病是由父母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及位于其中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传给后代而引起的耳聋,并且在于孙后代中以一定数量出现。在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聋,其中60%以上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遗传性聋的群体发病率已超过27/1000,在所有耳聋病人中,遗传性聋约占50%。遗传性聋分为综合征性遗传性聋及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聋两大类。前者指除了耳聋以外,同时存在眼、骨、肾、皮肤等部位的病变,这类耳聋占遗传性聋的30%;后者只出现耳聋的症状,在遗传性聋中占70%。只有选配助听器。完全治好是不可能的,不过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各种干预手段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建议密切关注听力情况,如果还有残余听力并且听损不是特别重,可以考虑使用助听器进行干预,如果听损比较严重也可以使用人工耳蜗进行干预,总之不要灰心。

哪些遗传病只传男不传女 其它传男不传女的疾病

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症、遗传性耳聋、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等。也都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多见于男性。

神经性耳聋的病因

1.遗传性因素, 继发于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缺陷导致的听力障碍,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及隐性遗传、性染色体显性及隐性遗传。

2.非遗传性先天性耳聋,指由妊娠母体因素或分娩因素导致的先天性耳聋:妊娠期病毒感染、应用耳毒性药物、产伤或病理性核黄疸、母亲患梅毒、艾滋病等;

3.非遗传性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常见致聋因素包括:药物性聋、突发性聋、噪声性聋、老年性聋、创伤性聋、感染性聋、自身免疫性聋、必需元素缺乏或代谢障碍性聋、全身系统疾病相关性聋等。非遗传性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占临床确诊病例的90%以上。

怎样的耳聋会遗传

儿童的生命来源于父母双亲,从受精卵进入母体的子宫“定居”算起,要经历280天左右的时间与母体相依为命,而后方能降生人间。机体各个生理器官的生长发育质量的优劣,都要从父母那里接受某些基因(基因——决定人类各种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因此,听觉器官的好坏也受一定遗传因素的影响。

目前医学上已经知道的遗传性耳聋有以下3种:

1、单纯性耳聋(就是只有耳聋,不伴有其他疾病者);

2、耳聋伴有其他异常的综合症;

3、染色体异常。

其遗传的方式有:

1、显性遗传若双亲中有一个为异合子,约1/2的后代有耳聋。另外1/2的后代可能完全正常,且不会再传给后代。

2、隐性遗传若父母双方都有同一隐性基因,且均不是耳聋患者,在理论上将有1/4的子女出现耳聋,另有1/2的子女无耳聋,但均属耳聋基因携带者。遗传性耳聋在治疗上比较困难,最理想的办法是预防其发生,杜绝近亲结婚是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耳聋的分类

由于耳朵的构造和功能非常复杂,听力损失的性质很可能是不同的。根据听觉系统所受影响的性质、原因和病位可将耳聋分为三大类: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是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所致。即声音从耳殻传至内耳的途中受阻,不能以正常的声量传到内耳。任何有阻于振动程序或阻碍振动向听觉神经传递的因素,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导致传导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我们通常说的神经性聋,是指耳膜、听小骨等正常,而内耳的传导神经发生障碍,如年龄自然衰老或或内部神经退化等。一般由于耳蜗内听觉细胞受损或神经系统受阻,令讯息无法完全准确地到达大脑皮层造成。它的病变在内耳。

感音神经性聋又可分为遗传性聋和非遗传性聋。

混合性耳聋是综合传导性与神经性听力障碍混合而成,是有传导性又有神经性耳聋的总称。

神经性耳聋会遗传吗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常常伴有耳呜。神经性耳鸣耳聋属于后天性耳聋,不会遗传。遗传性聋指的是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这种疾病是由父母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及位于其中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传给后代而引起的耳聋,并且在于孙后代中以一定数量出现。

小儿耳聋多与遗传有关

父母正常孩子也可能耳聋

遗传性耳聋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就是家族中每一代人中约50%会出现耳聋患者,男女均可以发病。这种遗传方式的耳聋往往在刚出生时没有表现出来,到青春期或中年出现逐渐加重的听力损失。这种耳聋很容易被认为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或者认为是偶然因素导致的,而忽略了遗传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当发现家族中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听力损失时,应该考虑存在遗传性耳聋的可能。

遗传性耳聋也可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出现。这种遗传的耳聋很常见,其比例占遗传性耳聋的70%~80%。隐性遗传的耳聋,往往在出生后就被发现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有一种耳聋与跑跳有关

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可以说是由遗传和环境互相影响导致耳聋发生的药物性耳聋,这种耳聋患者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因此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极其敏感。如果发现家里有人因感冒发烧曾经用过氨基糖甙类药物后出现耳聋,要尽早到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看看是否有药物敏感的基因突变,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谨慎用药。

这么多耳聋中,有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耳聋,是与跑跳、摔倒和头部轻度外伤等相关的遗传性耳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这种患者刚出生时的听力损失不重,但是每次摔倒,甚至于跑跳运动或者是头部轻度外伤后均会出现听力下降。对于3岁以内的小儿,家长很难发现,只是发现孩子对声音迟钝,越来越不愿意对家长的指令产生快速的反应,但仍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听力出现了问题。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听力医学中心教授 王秋菊

遗传性耳聋的分类

遗传性耳聋主要有隐性、显性、伴性染色体遗传和线粒体母系遗传四种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遗传方式,约占遗传性耳聋的80%左右。这种遗传方式的特点是父母双方可以都听力正常,但分别携带单个隐性基因突变,在他们的后代子女中,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通过遗传获得父母方携带的基因突变,则极有可能产生遗传性耳聋。在我国, 60%以上的遗传性耳聋患者是由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所造成的,而这两个常见耳聋基因的绝大部分突变都是以隐性方式所遗传。一般来说,以隐性方式遗传的耳聋患者往往在出生时即具有听力障碍,且听力损失情况比较严重,多见于重度、极重度耳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约占遗传性耳聋的15%左右。与隐性遗传性耳聋相反,显性遗传性耳聋的特点是患者只要携带单个显性基因突变就可以导致耳聋,患者父母中的一方及更上代祖辈中也往往有耳聋患者,家族病史比较明显。显性遗传的耳聋多数听力损失情况较轻,往往出生时听力状况尚可,但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恶化。

伴性染色体遗传和线粒体母系遗传的比例相对较低,只占遗传性耳聋的2%-3%。但和其他国家和人种相比,线粒体基因突变A1555G在中国人群中相对更为普遍。此突变可导致患者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很容易导致药物性耳聋。因此具有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对于新生儿来说尤其重要。

遗传性耳聋的发病时间

先天性遗传性耳聋:耳聋于出生后即已发生,且出生后不再发展的遗传性聋属先天遗传性聋。

遗传性进行性耳聋:出生时耳的各部分均正常发育,听力正常,而于出生后某一年龄阶段方始出现进行性听力下降,最后发展为严重的耳聋。

伴发疾病:

⑴单纯型遗传性聋:耳聋为发病个体唯一的遗传性疾病,其它器官无遗传性损害。

⑵伴有其它器官遗传疾病的耳聋综合征:患者除遗传性聋外,尚伴有身体其他器官的遗传性疾病,如眼、骨骼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皮肤、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疾病等。

相关推荐

慢性肾炎真的会遗传吗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不是遗传病,但要看是哪一种肾炎。它分为原发性肾炎、继发性肾炎和遗传性肾炎。前两者不会直接遗传,但是子女得肾病的几率较正常人高。真正的遗传性肾炎称为Alport综合征,又称为眼-耳-肾综合征。这是一种以反复血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部分合并眼部改变和神经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肾炎,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这个疾病有不同的遗传方式,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方式与性别有关,即母亲患病传子也传女,父亲患病传女不传子。 因此大多数的慢性肾炎不具有遗传性,多是

先天性耳聋的预防

1、广泛宣传及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两名先天性聋人之间不应结婚;先天遗传性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健全人结婚:如果先天遗传性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健全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性聋儿,绝不能再生第二胎。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断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 2、积极防治妊娠期疾病,减少产伤。早期发现婴幼儿耳聋,尽早治疗或尽早做听觉言语训练。 3、提高生活水平,防治传染病,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减慢老化过程。 4、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的适应证,尽可能减少用量及疗程,特别对有家族药物中毒史者、肾

什么是遗传性耳聋

遗传就如俗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是指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来繁衍后代。物生其类,传种接代;一个物种只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这些后代又继承着上一代各种基本特征的现象,就是遗传。 遗传性耳聋的患儿,其疾病的根源来源于有基因缺陷的父母,是父母亲的基因传递给患儿,使其发病,而父母亲的听力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不正常的。 为什么看似正常的父母可以孕育一个有基因缺陷的聋儿?为什么有的耳聋传男不传女?为什么有的耳聋是一次偶然的用药而导致的终生遗憾?为什么有的孩子摔倒之后听力就急剧下降?这些为什么均

孕期用药容易导致胎儿病残

家里有个残疾儿童,是家庭和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近日,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人口计生委的专家对安徽省7个市5年中鉴定的病残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非遗传性疾病病种中,脑瘫排在第一,遗传性疾病病种中先天性心脏病排名第一。 这次调查,在安徽省安庆市、淮北市、芜湖市、阜阳市、池州市、马鞍山市和宣城市7个城市中进行,选取2005年—2009年出生,并被鉴定为病残儿的3022名儿童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在这些病残儿中,男女比例约为5: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病残儿所患疾病中,非遗传性疾病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脑性瘫

深入了解胆结石的症状

(1)恶心与呕吐:多数患者在胆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2)胆绞痛或上腹痛:胆绞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如果胆囊有急性炎症并存时,则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增厚等病理表现。 (3)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表现为对脂肪和其他食物的不能耐受,常表现为过度嗳气或腹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等症状。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胆石的存在或并存有胆囊炎等有关。 (4)畏寒、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患者

遗传性耳聋好治吗

遗传耳聋能治好吗?这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有位女性朋友患有遗传的耳聋,因她的父母是正常的,所以她想知道,她这种状况能不能治好。那么究竟遗传性耳聋能不能治好,这一问题在困扰着许多患者,很多患者可能很急于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由专家来针对一这情况,来给我们详解一下,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根据你的检测结果,考虑是GJB2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聋,属于隐性遗传,你的父母是正常听力的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以助听器和电子耳蜗治疗为主! !避免强噪声,避免头部外伤,禁用庆大霉素、

遗传性耳聋的遗传方式

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是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此类耳聋只有在两个分别来自父母的等位基因均为致聋基因时才出现耳聋。隐性遗传性聋到目前为止占单基因突变的80%.尽管大多不发病,但基因携带者将把相同基因型传递给他们25%的子女。含有耳聋隐性基因的婴儿如果是家庭中的第一位发病者,由于无相关的全身其他异常及无耳聋家族史,耳聋可在不被察知的情况下出现。 ⑵常染色体显性遗侍性聋指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此类耳聋占基因性聋的10%-20%,婴儿接受来自父母之一方的致病基因即

什么是遗传性耳聋

遗传性耳聋,顾名思义就是指掌控听觉系统功能的遗传物质出了问题而导致的听力障碍,这种问题不仅要影响患者本身,而且还可以遗传给后代,犹如一个隐性杀手在人类的群体中代代相传。 遗传就如俗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是指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来繁衍后代。物生其类,传种接代;一个物种只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这些后代又继承着上一代各种基本特征的现象,就是遗传。 遗传性耳聋的患儿,其疾病的根源来源于有基因缺陷的父母,是父母亲的基因传递给患儿,使其发病,而父母亲的听力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不正常的。 为什

深入了解肛瘘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肛隐窝、肛门瓣感染发炎。开始仅限于局部的炎症,这时若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即可以向肛门周围蔓延。 第二个阶段:炎症从局部的肛隐窝和肛门瓣开始,逐渐蔓延扩散,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炎。如果炎症不能得到控制,就可能侵入到抗病能力低的组织间隙之中。 第三个阶段:由于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抗病能力下降,便成为病菌入侵、扩散、积聚繁殖的地方,致使这里的组织容易感染发炎,正不胜邪,而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那么肛瘘是怎么回事呢?若肛门直肠脓肿在早期能够处理得当,往往可使脓肿消散治愈,不遗留后遗症;如延误早期的治疗时机

深入了解背部吸脂

背部是一个尴尬的部位,一般的运动减肥是很难瘦到背部的。因此,可以选择背部吸脂来进行背部减肥。即使是体重正常的人,也有可能背部臃肿,需要进行背部吸脂,才可以将背部瘦下来。那么背部吸脂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背部吸脂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目前应用的是肿胀技术,这种技术麻醉效果好,损伤少,出血少,提高手术安全。需要将麻醉药以及脂肪溶解液的生理盐水共同注射到吸脂的部位,要根据预先设计的所吸脂肪厚度来控制注射量。背部吸脂往往要注意两侧部位,即背部与腋下相交的位置。 正常脂肪量的背部可以看出背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