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药物治疗方法
偏头痛的药物治疗方法
1.β-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普奈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
适应人群:普奈洛尔适合伴发高血压、心动过速、焦虑的偏头痛患者。伴有糖尿病、雷诺现象、抑郁的偏头痛患者一般不宜选用;哮喘、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禁用。
2.抗癫痫药
代表药物:丙戊酸钠(德巴金)、托吡酯(妥泰)
适应人群:丙戊酸钠可能影响卵巢功能,生育期妇女慎用,肝病患者及妊娠期妇女禁用;托吡酯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认知功能异常,17岁以下儿童慎用。
3.钙通道阻滞剂
代表药物:氟桂利嗪、洛美利嗪、尼莫的平
适应人群:氟桂利嗪可能导致抑郁和锥体外系副作用,老年患者慎用,疗程最好不超过3个月;已经有抑郁和锥体外系疾病的偏头痛患者禁用。
4.抗抑郁药
代表药物:阿米替林、氟西汀、文拉法辛
适应人群:偏头痛经常发作伴抑郁症状者可选用阿米替林。肝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老年或心血管疾患者慎用阿米替林;严重心脏病、近期有心肌梗死发作史、癫痫、青光眼、尿潴留、甲亢患者禁用。
偏头痛的治疗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1.发作期的治疗
(1)轻中度头痛单用NSAIs可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确诊偏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用药,但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则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妊娠期偏头痛只能用阿片类如哌替啶治疗,其他药物会增加胎儿畸形风险或妊娠并发症。
(2)中重度头痛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NSAIDs。
(3)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是偏头痛突出的伴随症状,也是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因此合用止吐剂(如甲氧氯普胺即胃复安肌内注射)是必要的,对于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奋乃静、氯丙嗪。有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
发作期常用药物:
①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药物。
②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如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阿片类药物:如哌替啶。麦角类制剂:麦角胺和二氢麦角胺(DHE),能终止偏头痛的急性发作。
曲普坦类:常用药物有舒马曲普坦、那拉曲普坦、利扎曲普坦、佐米曲普坦、阿莫曲普坦。
2.预防治疗
适用于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证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如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等。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宣教,使患者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缺睡、噪音和强烈气味。乳酪和红酒等食物饮品。
(2)药物治疗
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②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维拉帕米;
③抗癫痫药,如丙戊酸、托吡酯、加巴喷丁;
④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氟西汀;
⑤5-HT受体拮抗剂,如苯噻啶。其中,普萘洛尔、阿米替林和丙戊酸三种在结构上无关的药物,是预防性治疗的支柱,一种药物无效可选用另一种药物。
偏头痛怎么办快速缓解 偏头痛的治疗
偏头痛疼痛时很难忍受,因此,药物治疗主要选择一些止痛镇痛的药物,这类药物是头痛时的临时药物,在头痛时服用,在正常是需要服用其他类药物来预防偏头痛,也同时对偏头痛的伴随症状也需进行治疗。
镇痛止痛药物: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单一止痛药物。
预防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
伴随症状药物:止吐剂,镇静剂。
偏头痛可以通过理疗来缓解症状,主要通过磁疗和氧疗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病症。但是岁疾病的根本上治疗却没有多大作用。
情绪是导致片头痛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情绪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时的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的疏导,缓解生活的压力,对偏头痛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偏头痛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影响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译】:是人体大脑和视神经发育的重要物质,对提高智力和增强视敏度具有重要作用。)代谢,阻碍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故此类药物可以缓解头痛症状,同时对三叉神经节的神经性炎症发挥其抗炎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副作用以胃肠道损伤最常见,包括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溃疡、严重者出现穿孔或出血;血液系统的影响,血细胞减少或血小板计数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症状等。
1.2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并不被建议作为偏头痛治疗的一线用药,但是欧美国家门诊普遍应用哌替啶治疗偏头痛。哌替啶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分析试验中,强力麻醉镇痛药哌替啶的治疗效果不及双氢麦角胺,也不及止吐药,与酮咯酸疗效相当。而且有明显的副作用,如头晕、静坐不能、胃肠道症状等。
1.3止吐药
止吐药可以促进镇痛药重吸收,治疗偏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甲氧氯普胺即胃复安10-20mg口服,20mg栓剂,10mg肌肉、静脉或皮下注射。副反应可出现运动障碍,孕妇和儿童禁用。多潘立酮20-30mg,口服,不良反应较胃复安小,儿童可用。
2、特异性药物
2.1麦角碱类
麦角碱类是5-HT(5-HT【译】:中文名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作为自体活性物质。)受体激动剂,也有直接收缩血管作用。主要激动5-HT1A受体,但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也有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大。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皮下或肌肉注射。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酒石酸麦角胺1mg、咖啡因100mg,舌下含化,头痛开始时即服2片,如需要半小时后再服1—2片,1日不超过6片。
偏头痛的中西医疗法
偏头痛的西医疗法
西医治疗偏头痛,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常用于治疗此症的药物有:1.非甾体类抗炎药,此类药物常用于控制急性发作的中、轻度偏头痛,通常无不良发应,如阿司匹林、氟灭酸等。2.麦角胺制剂,此类药物比较适合通过镇痛药而不能缓解偏头痛症状的患者,主要通过收缩血管来治疗偏头痛。3.钙通道阻滞剂,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但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4.抗精神病类药物,如阿米替林、泰必利等,主要是和治疗由于精神性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偏头痛,起效比较迅速。5.若偏头痛症状较严重,可配合食用吗啡、右丙氧芬等麻醉镇痛药,能抑制偏头痛频繁发作。6.此外,服用镁剂、锌剂、抗组胺药物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偏头痛。
偏头痛的中医疗法
天麻头痛散:取天马、当归尾、白菊花、白芷、川芎、诞生、茯苓、白芍、蔓荆子各12克,加入桃仁6克、生地10克,一同加清水煎煮后服用,可有效祛风,缓解偏头痛。
清热止痛方:取陈皮和桔梗各9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6克、竹菇2克一同加水煎煮后服用,可治疗风热、痰湿引起的血管神经性头痛。
疏肝止痛方:取柴胡、炒枳壳各9克,赤白芍、香附和桔叶各10克,加入甘草6克,一同加水煎煮后服用,可治疗肝气郁结引发的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疗偏头痛有哪些注意事项
偏头痛在30~55岁的人群中较为高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偏头痛与四肢瘫痪、精神障碍和痴呆并称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非所有的偏头痛都需要治疗,而且在治疗中,患者自己如果能够掌握科学的方法,便可以减轻痛苦。
有时避免一些诱发因素便可使偏头痛不治自愈。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包括:情绪因素、饮食因素、气候因素、药物因素等。其他诱因,如过多睡眠、高原环境、屈光异常等。
约有20%的偏头痛病人在发作前有先兆表现,如视觉异常、眼前出现亮点、视物不清,或者一侧的面部、肢体麻木、无力等。先兆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随后便开始头痛发作。在偏头痛的发作前期,应当用一些急性治疗药物,注意:要使用最少的、有效的药物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常用的药物有:麦角胺类、止痛剂(阿司匹林等)以及最新的曲坦类药。
在偏头痛缓解期千万不能停药,患者仍然应该每天服用预防性治疗药物,这样可使一部分患者的偏头痛发生频率降低。郑主任提示,预防性治疗适用于以下患者:有急性治疗药物禁忌症,或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的;头痛发作频率每月2~3次以上的;头痛频繁发作,急性治疗药物无效或不佳的;使用急性治疗药物后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的。
以下自疗方法对偏头痛患者能起到缓解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1.揉太阳穴: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七至八圈,再逆揉七至八圈,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2.梳摩痛点:将双手的10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梳摩,每次梳摩重复100次,每天早、中、晚各做一遍,能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热水浸手: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如何治偏头痛
1.发作期的治疗
(1)轻中度头痛
单用NSAIs可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确诊偏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用药,但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则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妊娠期偏头痛只能用阿片类如哌替啶治疗,其他药物会增加胎儿畸形风险或妊娠并发症。
(2)中重度头痛 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NSAIDs。
(3)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是偏头痛突出的伴随症状,也是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因此合用止吐剂(如甲氧氯普胺即胃复安肌内注射)是必要的,对于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奋乃静、氯丙嗪。有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
发作期常用药物:①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药物。②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阿片类药物:如哌替啶。麦角类制剂:麦角胺和二氢麦角胺(DHE),能终止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曲普坦类:常用药物有舒马曲普坦、那拉曲普坦、利扎曲普坦、佐米曲普坦、阿莫曲普坦。
2.预防治疗
适用于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证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如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等。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非药物治疗
主要是加强宣教,使患者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缺睡、噪音和强烈气味。乳酪和红酒等食物饮品。
(2)药物治疗
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②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维拉帕米;③抗癫痫药,如丙戊酸、托吡酯、加巴喷丁;④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氟西汀;⑤5-HT受体拮抗剂,如苯噻啶。其中,普萘洛尔、阿米替林和丙戊酸三种在结构上无关的药物,是预防性治疗的支柱,一种药物无效可选用另一种药物。
如何预防偏头痛
偏头痛的治疗分为发作期和预防期,面对偏头痛的频繁发生,大家都显得很无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何预防偏头痛是必须了解,那么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呢?
偏头痛频繁发作,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证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患者都应该从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来预防。非药物治疗则体现在加强宣传,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因为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缺睡、噪音和强烈气味等原因诱发偏头痛。
要预防偏头痛,平时应该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于疲劳、压力过大,避免吃一些具有诱发可能性的食物,规律饮食。日常注意规律锻炼也有利于减少偏头痛的发生。如果我们都能够了解偏头痛的预防措施,并且在生活中认真地去履行,就一定可以减少偏头痛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的。
女性偏头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方法有四种:减少情绪紧张,改变饮食,生物反馈法和药物治疗。
发于青春女性,有反复发作病史,发作频率不定,疼痛特点多一侧额、颞部钝痛开始,逐渐加重呈搏动性剧痛,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睡眠后症状可缓解。典型偏头痛可有家族史。发作前有视觉先兆。减少情绪紧张的方法包括:练瑜伽,冥想,洗旋涡浴,听轻音乐,做喜爱的运动,做任何使自己放松的事情。有些专家教授各种松驰方法,如有必要,可向他们请教。
患者可以请医生或营养师特别编制一份抗偏头痛的食谱。了解哪些食物可诱发偏头痛,哪些食物可预防偏头痛之后,患者就可以选择地安排饮食。生物反馈法是一个历史悠久又现代化的医疗手段,用以左右人体生理过程,前人曾以为这些过程是不由人的意志所控制的。生物反馈法在印度沿用多年,近代由西方医生再次"发现",用于医疗。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经训练凭意念提高双手温度的偏头痛患者,头痛的次数减少,严重程度也降低。另一些患者则借助生物反馈法放松紧张的肌肉。虽然科学家并不确知双手怎么会温暖起来,肌肉怎么会消除紧张,但是他们确实认识到,这样做减轻头痛确是有效的。
阿斯匹林和扑热息痛都用来治疗偏头痛,遗憾的是这些止痛药常常没有什么效果,医生不得不采用较强力的特效药物。其中象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和麦角胺,可抑制头部动脉和脑动脉扩张,偏头痛患者的痛楚正是这些动脉扩张引起的。药物治疗有时和生物反馈法同时应用,这样似乎比单用一种疗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