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心综合征吃什么好
老年人脑心综合征吃什么好
橘子提高肝脏功能
橘子含有大量维生素,常吃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防止小血管出血;可提高肝脏功能的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
苹果预防冠心病
苹果含有丰富的类黄酮,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类黄酮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防止血管栓塞,发挥动脉硬化、抗血栓的作用,对防治冠心病有益。
吃柚子多多益善
柚子含有果胶,是一种粘性物质,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减少动脉壁的损坏。通过降低胆固醇可预防心脏病。
山楂软化血管
山楂含有黄酮类物质、柠檬酸、甙类及维生素C。山楂能清除脂质、软化血管、扩张冠状动脉,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增加心脏供血量的作用。
老年人脑心综合征的症状
老年人脑心综合征鉴别 一、鉴别 CVD的ECG异常和其他心脏疾病相鉴别。 1、AMI ST段压低或抬高、倒置T波、异常Q波多见于心肌缺血性病变,可有血清CK、LDH等酶活性异常值鉴别,CVD血清酶值增高速度比AMI缓慢。但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
2、心脑卒中无胸痛,卒中样发病的AMI是老年性AMI所特有,藤氏报告AMI与CVD同时发生率达5%~10%,故未同时发生时则诊断困难。
3、急性可逆性心肌梗死:特点:①异常Q波多见于V1~V3导联,ST段抬高、冠状T波等典型AMI波形;②持续时间1~2周后可转为正常;③心肌酶逸出轻;④尸检肉眼可见AMI改变,心肌组织学见附壁血栓、小血管血栓与周围心肌组织散在性坏死;⑤合并有DIC、凝血功能亢进等冠状微小血管循环障碍等因素。
老年人脑心综合征如何鉴别
1、AMI ST段压低或抬高、倒置T波、异常Q波多见于心肌缺血性病变,可有血清CK、LDH等酶活性异常值鉴别,CVD血清酶值增高速度比AMI缓慢。但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
2、心脑卒中无胸痛,卒中样发病的AMI是老年性AMI所特有,藤氏报告AMI与CVD同时发生率达5%~10%,故未同时发生时则诊断困难。
3、急性可逆性心肌梗死:特点:①异常Q波多见于V1~V3导联,ST段抬高、冠状T波等典型AMI波形;②持续时间1~2周后可转为正常;③心肌酶逸出轻;④尸检肉眼可见AMI改变,心肌组织学见附壁血栓、小血管血栓与周围心肌组织散在性坏死;⑤合并有DIC、凝血功能亢进等冠状微小血管循环障碍等因素。
老年人脑心综合征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主要是急性脑病如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各型脑外伤等病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大脑及其结构是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心脏的。 1.丘脑下部腹侧核发出下行纤维达脑干腹侧含儿茶酚胺细胞群、蓝斑、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侧角。 2.孤束核发出纤维致脊髓侧角和疑核,由疑核至心脏;脊髓侧角接受来自蓝斑含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脑干腹侧核的纤维,由侧角再发出纤维下行经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心脏。 3.疑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发出纤维组成副交感神经系统,经迷走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心脏。 4.接受心脏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纤维通过迷走神经及第9,10对脑神经上行达孤束核、脑干腹侧核而返回丘脑。 脑源性心功能及ECG异常的机制是多方面的,经近年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其具体机制可通过下列各方面而形成;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②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③卒中后心脏本身病变及ECG异常;④通过迷走神经皮质代表区及脑干有关迷走神经核团及迷走神经节。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丘脑下部包括视前核、视上核、室旁核、灰结节、漏斗、乳头体,而以后二者为主要部位;急性脑血管病常累及下丘脑、脑干诸重要核团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失衡,影响心脏结论已为实验所证实。上述各部受损易致自主神经、内脏功能及代谢紊乱,和ECG异常关系密切。当SAH后丘脑下部主要病理改变位于漏斗、乳头体被血液覆盖、第三脑室积血扩张、乳头体向下移位、丘脑下水肿、神经核团细胞坏变,导致血管周围出血和脑梗死。下丘脑受损后通过垂体-肾上腺轴使血液皮质激素增高,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过多皮质激素导致电解质紊乱,特别血清钾下降致心肌复极化过程障碍,可有ECG的ST-T改变及U波出现。血清钾下降可导致心肌兴奋性增加,易致期前收缩,严重者可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另SAH后致脑血管痉挛,特别是丘脑下部穿动脉主干及分支痉挛致该部缺血引起ECG异常。
(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受累后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ACTH影响儿茶酚胺的合成,可直接或通过皮质激素促使儿茶酚胺合成,过多的儿茶酚胺可产生毒害作用,引起心内膜下损害。SAH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兴奋、亢进,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导致系统高血压,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纤维变性及心内膜下缺血致左心室劳损及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或传导障碍等各种心电图异常。
(3)SAH后心脏本身改变:SAH后心脏本身是否有组织学损害曾有过争议。目前少数学者认为其“可抑性”,但多数学者认为ECG异常和心脏损害是一致的,二者间有密切关系。SAH病人有血清CPK升高,心肌同工酶及心肌肌酸激酶增加。组织学显示局灶性心肌细胞溶解和心内膜下缺血坏死,心肌纤维周围出现炎性细胞,影响心肌除极和复极,进而导致ECG异常。
(4)额叶眶面13区:额叶眶面13区有迷走神经皮层代表区,该部位受刺激可出现ECG异常。另前中颅窝、大脑前中动脉缺血如果累及边缘系统受损,ECG波幅低下;脑干中上部缺血可致窦性心动过速、一过性期前收缩或心肌缺血;脑干下部受损可致窦性心动过缓或心肌缺血;大脑深部、脑室或中脑出血则有明显ECG异常。在动物试验时刺激第三脑室底部或脑底动脉环(感觉反射区)可有ECG及心律失常。脑室内出血尸检心肌形态半数有心内膜下或广泛间壁出血,左心室心肌多灶坏死、心肌毛细血管扩张伴RBC淤滞,血管周围水肿、心肌纤维化或透明变性。 综上所述,脑心综合征为神经系统多水平的神经-体液调节异常而形成,而其中以神经机制为主导。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饮食原则
1.多素少荤:
血脂的高低常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众所周知,吃素者血脂偏低,吃荤者血脂偏高,且容易发胖。肥胖者多容易引起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在生活中应养成多吃素食的习惯,并多吃一些帮助降血脂的食物。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能够帮助降血脂,它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前者可以代谢胆固醇,后者可以阻止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纤维素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以保证人体正常排泄。
2.烹调首选植物油:
炒菜最好用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葵花子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因为植物油中含有植物胆固醇和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胆固醇不易被肠道吸收。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加速胆固醇的分解,使其变成胆酸,从而降低胆固醇。同时,不饱和脂肪酸还能产生前列腺素,减少血小板的粘滞,具有抗凝血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特别是心脑血管病人在膳食中应多食植物油,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油。
3.多吃新鲜果菜:
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还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防止脑出血;镁可参与心肌酶系统的活动,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4.以大豆蛋白代替部分动物蛋白:
多食用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可以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大豆含有40%的优质蛋白,比肉、蛋高2倍,比小麦高3倍,比大米高4倍。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我们平时的膳食应重视大豆和豆制品的食用,特别是现在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豆制品,可适当地食用。
5.多吃含碘食物:
含碘食物包括海带、紫菜、海蜇、虾皮、海米等。碘可以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海带性凉,含有较多的碘、铁、钙、蛋白质、淀粉、矿物质,有补血润肺、降血压的作用。
脑中风的并发症都有哪些
第一是脑心综合征,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第二是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第三是褥疮,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老年人脑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病因治疗 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心脏活动的异常和心电图改变可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2.保护心脏功能 对有心肌损害或心功能不全者,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发生心力衰竭;可适当选用利尿剂。心肌有缺血性损害时,其治疗与脑梗死相似,可给予扩容剂、抗血小板聚集剂、溶栓剂等。
3.药物治疗 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对脑-心综合征的心律失常无效。近年来有报道,用钾盐和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药获得良好疗效。根据临床情况可选用以下几种药物:
(1)普萘洛尔:每次10mg~40mg,4次/d,口服。在1~4h可获得最大疗效,可持续5~6h。若病情要求迅速终止发作,可静脉给药,一般用1~3mg稀释于5%~25%葡萄糖溶液20ml中,以1mg/min的速度推注,发作终止后停止注射;总量不超过0.1mg/kg体重。静脉注射过程中,必须同时听心率或行心电监护。严重心力衰竭、心动过缓、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脆性糖尿病患者禁用。
(2)心得宁:以2.5~5mg溶于25%葡萄糖溶液20ml中,在2~3min内静脉注入;必要时可每隔5~10min重复1次,直至心动过速终止或总量已达25mg。一般有效量在10mg左右。本药也可口服,每天剂量30~300mg,分次服用。心得宁与普萘洛尔相比有以下优点:无奎尼丁样副作用;对心肌收缩力无显著抑制作用;不引起支气管痉挛。
什么是心脏综合症
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心脏有以下综合征:
(1)脑心综合征:临床上把中风病人引起的继发性冠状动脉疾患称为脑心综合征,其中以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多见,其次为脑出血,再次为脑血栓形成。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慌、胸闷、气急、乏力等症状,心电图也会出现异常。
(2)眼心综合征:青光眼、眼眶蜂窝组织炎、斜视手术等引起的心率缓慢或心律失常,称眼心综合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眼球受刺激后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的缘故。
(3)颈心综合征:颈椎病引起的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称为颈心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是一种针刺样疼痛或胀痛,疼痛的时间多在15分钟以上,有时长达数小时。
(4)支气管心脏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心动过速,甚至心跳骤停等临床表现,这就是所谓支气管心脏综合征。发生原因是由于肺通气障碍,引起全身缺氧与心肌缺氧。
(5)肝心综合征:肝脏疾病引起心慌、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改变等一系列的心脏临床表现,称为肝心综合征。
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都能引起本综合征,而且年龄越小,越易发生。
(6)胆心综合征:胆囊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称胆心综合征。临床上常误诊为冠心病与心肌炎,应注意鉴别。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不同之处有以下4方面:①心前区闷痛、胀痛时间较长,应用硝酸甘油无效。②多在进食油腻饮食后发作。③发病与胆囊炎、胆结石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④可出现黄疸与胆囊区压痛(即奠菲氏征阳性)。目前世界各国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率都比较高,因此人到中年,特别是女性肥胖者,更应警惕胆心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