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的生长环境
瓦楞子的生长环境
1、毛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尤其喜在有溪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山东半岛的羊角沟,河北的塘沽,辽宁的辽河口等处为多。
2、泥蚶: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山东、浙江 、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皆有养殖。
3、魁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及南海等地区。
瓦楞子的营养价值 瓦楞子的营养成分
瓦楞子含大量的碳酸钙,少量磷酸钙量在93%以上(按碳酸计算);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及有机质。
瓦楞子的功效与作用
瓦楞子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壳,瓦楞子别名蚶壳、瓦屋子、瓦垄子、蚶子壳、花蚬壳、瓦垄蛤皮、血蛤皮、毛蚶皮,瓦楞子的功效与作用是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瓦楞子用药禁忌是无瘀血痰积者勿用瓦楞子。
药名:瓦楞子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散结药;止痛药。
科属分类:蚶科。
别名:蚶壳、瓦屋子、瓦垄子、蚶子壳、花蚬壳、瓦垄蛤皮、血蛤皮、毛蚶皮。
瓦楞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经;脾经;胃经。
功效: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主治:瘰疬;瘿瘤;癥瘕痞块,顽痰久咳;胃痛吐酸;牙疳;外伤出血;冻疮及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宜打碎行煎;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后研末调敷。
来源:瓦楞子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壳。
瓦楞子的作用:
瓦楞子用于瘿瘤,瘰疬。瓦楞子味咸软坚,消顽痰,散郁结。瓦楞子治瘿瘤、痰核,常与海藻,昆布等同用,如《证治准绳疡医》含化丸。瓦楞子治痰火凝结之瘰疬,常配贝母、夏枯草、连翘等,以消痰清火散结。瓦楞子用于症瘕痞块。瓦楞子既可化瘀散结,又能消痰软坚,瓦楞子适宜于气滞血瘀及痰积所致的症瘕痞块,可单用,如《万氏家抄方》瓦垄子丸,也可与三棱、莪术、鳖甲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活血,散结消症之功。现代以此用治肝脾肿大及消化道肿瘤等。用于胃痛泛酸。瓦楞子能制酸止痛,胃痛嘈杂、泛吐酸水者,常配黄连、吴茱萸、乌贼骨、香附等同用;大便秘结者,可加生大黄;胃部喜暧者,可加高良姜;久病瘀滞者,可加延胡索、五灵脂。
1、瓦楞子治胃痛吐酸水,噫气,甚则吐血者:瓦楞子(醋煅七次)九两,乌贼骨六两,广皮三两(炒)。研极细末,每日三次,每次服二钱,食后开水送下。(《经验方》)
2、瓦楞子治临经阵痛血不行,按之硬满,属实痛者:瓦垄子(煅红色,醋淬七次)、香附、桃仁、丹皮、川芎、川大黄、当归、红花。酒糊丸。(《女科指掌》瓦楞子丸)
3、瓦楞子治急性胃炎:煅瓦楞子9g,良姜3g,香附6g,甘草6g。共研末。每服6g,日服2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4、瓦楞子治一切气血癥瘕,次能消痰:瓦垄子烧,以醋淬三度,埋令坏,醋膏丸。(《万氏家抄方》瓦垄子丸)
5、瓦楞子治痰饮:以瓦楞子壳(即海蚶子),不拘多少,炭火煅,研末,候栝蒌黄熟时,正捣和瓦粉作饼子,晒干为末。用蜜汤调一钱,或入诸药为丸,其效过于海粉多矣。(《古今医统》)
瓦楞子形态特征
.魁蚶,贝壳斜卵圆形,坚厚,一般壳长80-104mm,高62-85mm,大者长可达122mm,高102mm。两壳合抱,左壳比右壳稍大,极膨胀,壳顶突出,向内弯曲,稍超过韧带面。韧带梭形,具黑褐色角质厚皮。背部两侧略呈钝角,壳前缘及肤缘均呈圆形;后缘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宽,平滑整齐,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44条较多见,生长轮脉明显,壳面白色。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60-70枚,中间者细小直立,两端渐大而外斜。闭壳肌良明显,前痕小,卵形;后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显,鳃黄赤色。壳边缘厚,有与放射肋沟相应的齿状突起。
2.泥蚶,贝壳卵圆形,极坚厚,壳长43mm左右,高36mm左右,两壳相当膨胀,宽度略小于高度。两壳顶间的距离较远,壳表放射肋发达,共18-21条,肋上具有极显着的断续颗粒状结节,此结节在壳边缘部分不甚明显,壳内面灰白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深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40个。前闭壳肌痕较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
3.毛蚶,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壳长54mm左右,高46mm左右,两壳极膨胀,宽为高的3/4-4/5,右壳比左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有棱角,壳顶稍偏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中等。壳表放射肋30-35条,肋凸较密,呈方形小结节,左壳上较明显。壳表面被有棕褐色绒毛状壳皮,外皮常易磨损脱落,使壳面常有白色。壳内面白色或灰黄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齿和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50个,中间小而密;两侧大而疏。前闭壳肌痕小略呈马蹄形,后闭壳肌痕为卵圆形。
竹荪生长环境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当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1]
营养
竹荪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叶等为营养源。野生时多生长于楠竹、平竹、苦竹、慈竹等竹林里,其土质有黑色壤土、紫色土、黄泥土等。竹荪营腐生生活,其菌丝能穿透许多微生物的拮抗线,能利用许多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纤维素、木质素。因此,人工栽培时,可用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及少量无机盐等,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1]
温度
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型菌类。菌丝的生长温度为4~28℃,最适温度为20~23℃;低于16℃或高于36℃,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7~29℃,以20~24℃为宜,最适温度为22℃;高于28℃,生长缓慢,生长势弱;35℃以上,停止生长;低于15℃,发育减慢,菌球萎缩或出现畸形。这里所指的温度,是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处的环境温度,即培养基所处的地下5~20厘米深和子实体分化的地下1~30厘米深的温度。因为同一时间地表和地下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地表的温度高于地下温度,离地表越深,温度越低。栽培时要注意此点。[1]
胃痛吃什么好 瓦楞子甘草粥
配料:煅瓦楞子20克,甘草10克,粳米100克。
制法:把煅瓦楞子、甘草研成粉,与粳米同煮成粥。
药用:每天3次,每次10克,温食。
说明:活血散淤、止酸止痛;对淤血胃痛、胃痛日久、血淤胃虚有疗效。
青鱼生长环境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青鱼生长迅速,个体较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达70千克。
多集中在食物丰富的江河弯道和沿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在深水处越冬。行动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状况与草鱼接近,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
青鱼图片集(17张)
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
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8℃。喜微碱性清瘦水质。主要摄食螺、蚬、幼蚌等贝类,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节肢动物。日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左右,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达60~70%。仔鱼体长7~9毫米时进入混合性营养期,此时一面继续利用自身的卵黄,一面开始摄食轮虫和无节幼虫;10~12毫米时,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体长达30毫米左右时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
春季养生汤
春季养生汤:鹌鹑党参淮山汤
用料:鹌鹑1只,党参10克,淮山20克,油盐适量。
制法:首先将鹌鹑剖开,去掉内脏,洗净后切成块备用;党参、淮山分别洗净,与鹌鹑一起放进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继续煮1小时,最后加上调料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
春季养生汤:黄芩猪肺汤
用料:酒黄芩15克,苏子6克,生姜10克,猪肺500克,食盐、大蒜、葱段、酱油、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猪肺洗净,放人沸水中氽去血水,切成块备用;酒黄芩、苏子、生姜用布包好,一同放人砂锅中炖煮,至熟烂后,加入调料即成。
功效:滋养肝肾,补益脾胃。
春季养生汤:楞子牡蛎鸡肝汤
用料:鸡肝2副,瓦楞子10克。牡蛎25克,油盐适量,姜
制法:将鸡肝和瓦楞子、生牡蛎分别洗净,与姜片一起放进砂锅内,加清水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个小时,最后加调料就可直接饮用。
功效: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春季养生汤:枸杞芡实麻雀汤
用料:麻雀2只,芡实20克,枸杞子20克,油盐适量。
制法:麻雀剖开之后去掉内脏和爪备用;枸杞子和芡实洗净后一起放进麻雀的腹内,将麻雀放进炖盅内,加适量的开水,用文火隔水炖1个小时,放调料后即可饮用。
功效:养肝安神。
虾的生长环境
虾游泳和鱼大不相同,鱼摆动尾鳍就可以向前游动了,而虾没有鱼那样的尾鳍,只有一个尾巴和许多小腿,那么它是怎样游泳的呢?虾也有它的“高招”。虾是游泳的能手,能用腿做长距离游泳。它游泳时那些游泳足像木桨一样频频整齐地向后划水,身体就徐徐向前驱动了。受惊吓时,它的腹部敏捷地屈伸,尾部向下前方划水,能连续向后跃动,速度十分快捷。也有的虾不善于游泳,大龙虾多数时间在海底的沙石上爬行。
呼吸与循环 对虾的鳃位于背甲两侧形成的鳃室内,鳃室前后及腹面和外界相通。鳃多呈羽状,共25对,着生在胸部侧壁或胸肢基部,表皮极薄,血流通过鳃时进行气体交换。鳃室内有颚舟片不断摆动,使新鲜水流由后面和腹面进入,向前流出。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心脏为扁的多角形肌肉质囊,位于头胸部背侧的围心窦内,心孔4对,两对在背面,一对在后端两侧,另一对在心脏腹面近后端处,有瓣膜控制血液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