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腹腔镜手术后应注意什么呢
胆囊息肉腹腔镜手术后应注意什么呢
1. 术后一开始的饮食,都是食用流质食品,而这个过程一般都在医院内解决,所以这个也没有必要多加关注,回家后的饮食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2.胆囊微创切除术后第一天中午起,患者可以开始食用半流质(一般鱼面制品与肉末、菜泥调制的食物均属于半流质),如粥、馄饨、面条等。半流质食用时遵循量少多次的原则(5~6顿每天)。这个过程为食用1~2天。
3.之后,可以逐步改善饮食,向正常饮食靠拢,如有反复,可以再吃半流质饮食。但是这个过程不宜太长,以免造成营养失衡,尤其是术前都是空腹,术后需要营养跟上。胆囊切除手术之后,三个月是饮食节控的时段,尽量以低脂饮食为主,比如奶制品应该以脱脂、低脂为宜。家禽类(皮不宜食用)、肉类(肥肉、肉皮不宜)、鱼肉、素菜、水果皆可进食。
4.饮食以蒸煮等清淡的烹饪手法为主,以煸炒为烹饪的手法的饮食锅底油不宜多放。避免在外饮食。虽说素菜可以食用,但是应该尽量避免食用粗纤维素菜,比如芹菜,韭菜等。
在手术后,除了上述的饮食调理以外,还是可以吃一些滋补汤的,这样可以让术后的身体快速的恢复,但是在吃鸡鸭等滋补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汤上面的浮油撇去。术后不能吃容易导致胀气的食物,比如豆类及其制品,也不要吃高胆固醇的食物等。
胆囊息肉治疗的相关知识
据不同胆囊息肉患者的不同症状,辩证施治,利用纯粹的中草药,消坚化腐,养肝柔肝、滋阴益肾、软坚散结,矫正形成胆囊息肉的胆汁,阻止息肉的生长与再生成,防止胆囊息肉突发致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点。国内外经验总结手术适应症为胆囊与周围无严重粘连且无其他禁忌症。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
保胆息肉摘除术: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不理想,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负面效果,这样医师需根据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微创保胆取息肉术: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避免了因手术切口带来的种种损伤和不适。拥有手术创伤小,安全系数高,副反应低,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术后美观,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保留健康胆囊,取出息肉,保护人体贮存胆汁场所。
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的区别
历史
微创手术这个名词是英国医生于1984年所创,并于1987年他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投稿中提及 。早期的微创手术专指腹腔镜手术,因为当时只有开腹手术能够用微创手术所取代。直到后来,当微创手术技术普及,才扩展至其他部位的手术里。至于第一宗腹腔镜手术,则是于1987年由法国医生 偶然完成,不过当时他没有想到它标志着医学上新的里程碑的诞生。
微创手术的好处是手术的伤口很小,使病人康复的时间得以大幅减少。
特点
拿最成熟已经成为“金标准”的LC(胆囊息肉的微创手术)来举例:LC手术切口约1cm,不切断肌肉,腹式呼吸恢复早,美观,术后腹部运动与感觉几乎无影响,肺部并发症远低于经腹胆囊切除术 。同时手术时间短,平均约30-60分钟,肠蠕动恢复快,早进食,基本不用止痛药。
操作过程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基本过程是:病人麻醉后,医生在病人的腹壁打3—4个直径0.5厘米左右的小孔,其中的一个孔放入微型摄像机。通过微型摄像机连接到电视屏幕上。而其他几个腹壁小孔则放入剪刀、钳子等手术器械,手术过程基本与开腹手术一样,医生看着屏幕对病变的组织进行钳夹、切割、缝合等一系列操作。最后,将切除的肿块放入塑料袋内切碎后取出,或者直接从阴道取出。
, 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手术:宫腔镜工作原理与腹腔镜有所不同,手术过程是病人麻醉后,医生通过患者阴道、子宫颈管放入宫腔镜(微型摄像机),它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同时向宫腔内注入液体,使宫腔扩大;然后医生看着屏幕,通过宫腔镜的器械进行手术操作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的比较:
以鼻咽癌切除的手术为例,在微创手术之前,鼻咽癌切除手术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手术,整个手术过程需时超过半日。医生往往需要进行“揭脸手术”,在病人的颈切出一个很大的开口,并移除部份颔骨,以便把患处暴露出来,然后才可以把肿瘤切除。手术过程需要做多次植皮手术,以覆盖被切走的组织。但自从采用微创手术之后,只要在颈部开一个细孔,把导管及照明设备伸进患处,医生就可以透过内窥镜把肿瘤切除。
微创手术的缺点是:
手术所采用的器材有不少均为一次性的,用完即弃。因此,早期基于手术器材的财政压力,手术未能普及。到了2000年代后期到2010年代初,随着纳米级技术的发展,令多种手术器材得以量产,减轻手术的财政压力,才令手术普及。
胆囊息肉症状
胆囊息肉目前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息肉样的病变,它指的就是胆囊内凸起的一个或者是多个小肉疙瘩。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也比较高了。
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一般都是很轻微的,很多患者都是在检查其他疾病的时候偶然发现的。有少数的胆囊息肉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的不适感,还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时候还会出现腹痛的症状,还有可能回诱发胆囊炎、黄疸等并发症,如果息肉是带蒂且位于胆囊颈部位的话那么也可能会引起胆绞痛。
如果胆囊息肉比较小,直径在一厘米以下那么可以先不用手术治疗,不过要注意严密的随访观察,定期去医院做B超检查,如果息肉发生了变化,变大或者是变多那么要几十次爱去治疗措施。对于较大或者是较多的胆囊息肉建议采用手术切除,现在治疗胆囊息肉比较好的手术方法就是腹腔镜手术,这方法的创伤比较小,恢复也比较快。
乳头状息肉是什么疾病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 ,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 ,得了此病 ,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发性胆囊息肉来说 ,如果息肉较小 ,手术切除后可能仅为胆固醇结晶.但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 ,或体积较大的息肉 ,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否则 ,假如息肉恶变 ,成为胆囊癌 ,其预后极差 ,多数病人在发病数月内死亡.对于息肉较小 ,又不愿意手术者 ,应当严密随访 。
定期复查B超 ,如发生变化应尽早手术 ,现在胆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镜手术 ,创伤小恢复快 ,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胆囊腔内生长出一种突起的局限性病变.患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 ,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 ,通过B超检查可被发现.近几年 ,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 ,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科学地了解这些常识,那么在生活当中,就要提醒自己做好预防工作,而且即便面对这种状况的时候,也可以理智正确的对待,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这些常识的认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胆囊息肉动手术怎么办呢
胆囊息肉是胆道粘膜上凸起病变,就好比人的皮肤上长了一些肉赘,如果这种肉赘长在了胆囊腔内,那么我们就把它叫做胆囊息肉。为防止其恶化或癌变,可以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
建议您可以考虑做微创腹腔镜手术。它是在全麻下通过在腹壁上作三个小切口后置入镜头将手术区域显示在电视屏幕上,用特殊器械进行操作,自小孔取出病变胆囊,不必缝和皮肤贴上创可贴即可,术后皮肤光洁如初,整个手术只需20--30分钟,手术安全、创伤小、无痛苦,当晚或隔天上午即可下床活动,正常饮食。微创腹腔镜手术只需通过腹壁上的3个小孔,即可取出病变的胆囊,损伤小,痛苦轻,出血少,可根治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手术摘除指征。一经确诊为胆囊息肉,根据临床表现和其他情况可考虑用腹腔镜或手术摘除胆囊,具体指征如下:
①单发:息肉的直径大于1.0cm(公分),彩色多普勒超示有丰富血流;
②息肉位于胆囊颈部,病变的直径大于1.0cm,蒂粗大;
③有明显的症状(腹痛等)或有结石并存;
④短期内病变(息肉)增长较快。
有关胆囊息肉的饮食调理: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胆囊息肉增大怎么办
根据你说的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胆囊息肉部分是可以癌变的,建议你最好去医院腹腔镜手术
胆囊息肉的3种手术方法
但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者;B超动态观察时,发现胆囊息肉体积增长较迅速;发现有胆囊息肉病变并且还伴有结石的患者等情况则要考虑手术切除。目前,胆囊息肉的手术方法有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和保胆手术。
1、传统手术
医学界普遍认为创伤大、恢复慢,目前使用得比较少。
2、腹腔镜手术
是在病人的腹壁上做四个小切口,然后放入穿刺器械,通过从肚脐放入的腹腔镜可以观察得一目了然,可以进行很好的切除工作。如果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则创伤小、恢复快。
3、保胆手术
胆囊有消化和储藏胆汁的作用,一部分患者觉得切了可惜,可以采用保胆囊取息肉的方法,保胆手术在皮肤上打个小口,用纤维胆道镜进入胆囊,找到病理的部位。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保住了整个胆囊,而且可以做病理检查,看看息肉到底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如果是恶性的就同时处理。但这种方法开展的时间比较短,还有待临床的进一步观察。
胆囊息肉怎么办
由于B超的普及,因此临床上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很常见,这些占位性病变,通常诊断为胆囊息肉。一般来说,胆囊息肉分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
一、 非肿瘤性病变:
1. 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一般不会癌变)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一般也不会癌变
3. 腺瘤样增生:有癌变可能
4. 腺肌瘤(又称为腺肌增生症),也可能癌变
二、 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胆囊腺瘤 :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 ,,恶变率约 30%,瘤体越大癌变机会越高。直径大于10mm的腺瘤,癌变可能性达到90%左右。
(2)胆囊腺癌 :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 ,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 ,预后良好。 若为浸润性,往往直接浸润至肝脏组织,甚至肝门广泛淋巴结转移,预后很差。
胆囊息肉样病变易发生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6个方面 :
① 单发“息肉” ;
② 直径 >10mm ;
③ 广基或蒂粗大 ;
④ 病变增长 ;
⑤ 年龄 >50岁 ;
⑥ 合并胆石。
“胆囊息肉”的治疗
当临床发现胆囊息肉,通常建议B超以及CT或MR进一步证实。一般处理原则是:
1. 小于5mm的胆囊息肉,无症状 ,一般建议每 3~ 6个月B超随访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通常建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 直径大于10mm的所谓“胆囊息肉”由于恶变的可能性很大,通常建议手术切除。
3.对直径 <10mm的息肉也不能放松警惕 ,必须定期随访。
值得强调的是,胆囊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必须做术中做冰冻病理,若术中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应该立即考虑胆囊癌根治手术。我们在门诊中经常发现,患者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在当地医院未经仔细检查,便施行腹腔镜手术,在术中也未行冰冻病理,术后病理提示胆囊癌,这样的处理方式,对患者来说,除了可能需要行第二次手术外,也极易导致肿瘤医源性的播散。
因此当检查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的时候,应慎重选择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