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这三个穴位是养肾补肾的要穴
中医说这三个穴位是养肾补肾的要穴
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元气是与生俱来的,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又依赖后天的充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人就会呈现衰老的态势。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刺激关元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关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交汇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
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打个比方,元气就像是父母留给我们的一笔遗产,它的多少是一定的,我们每天都取出一笔使用,时间一长这笔遗产就被使用殆尽了。怎么让这笔遗产的数目不至于减少太快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努力挣钱,存一些钱供自己使用。刺激关元穴的作用就相当于给自己存钱,自己存的钱多了,对父母遗产的使用才能减少。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所以可以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涌泉穴:补肾固元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按摩涌泉穴的好处,有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气精神,诃护三宝物;识得其中趣,寿星随手摘。”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补肾按摩哪个部位好
第一个穴位是关元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使肾气活跃以及补充肾气的作用,而且采用这种按摩的办法补肾,不会给人们造成任何伤害。
第二个穴位就是太溪穴,经常按揉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和效果,所以说可以经常按摩太溪穴。
第三个穴位是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经常按摩涌泉穴,就可以使人肾精充足、精神充沛、性功能强大、腰膝壮实以及耳聪目明,所以说出现了肾虚的患者可以经常按摩一下涌泉穴。
第四个穴位是肾俞穴,肾俞穴是补肾要穴,在平常所扎的皮带和腰椎交叉处大概向上约四指的地方,一般可以用手掌拍打背后的肾俞穴,大概每次拍打几十次或者上百次,可以让腰部酸疼感很快减轻,而且经常按摩肾俞穴,还能起到培补肾元的作用,也可以缓解腰肌劳损起到保护腰部的效果。
补肾养肾四大穴位最管用
涌泉穴——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补肾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按摩涌泉穴的养生功效,有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寿星随手摘。”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关元穴——补肾气养生
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元气与生俱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人就会呈现衰老的态势。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关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蓄积之处。因此,按摩关元穴就是补肾气养生的很好的一个办法。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太溪穴,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按摩,补肾养肾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最好有麻麻的感觉。
肾俞穴——补肾气
肾俞穴也是补肾要穴,它就在我们平常所扎的皮带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四指的地方。操作方法为:用手掌拍打背后的肾俞穴,每次拍打百十次,腰部的酸疼感很快就减轻了。
方法:经常拍打此养生穴位,既能培补肾元,又可以缓解腰肌劳损,保护腰部。
中医专家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改善肾虚的情况,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四大补肾的穴位,可以经常按摩哦。
按摩三大穴位 补肾气助健康
肾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补肾呢?如今我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养生,养肾的方法养生的方法也有很多,穴位按摩一个很好的养肾方法。那么按摩哪些穴位能够补肾气呢?
1、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摩涌泉穴的好处,有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气精神,诃护三宝物;识得其中趣,寿星随手摘。”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2、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所以可以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3、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处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元气是与生俱来的,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又依赖后天的充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人就会呈现衰老的态势。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刺激关元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关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交汇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
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
今天为大家介绍了三大补肾穴位——涌泉穴、太溪穴和关元穴,为了拥有充足的肾气,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可以经常按摩以上的三个穴位。
按摩补肾养肾 男女必知3大补肾穴
涌泉穴:补肾固元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补肾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按摩涌泉穴的养生功效,有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寿星随手摘。”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关元穴:封藏真元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元气与生俱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人就会呈现衰老的态势。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关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蓄积之处。因此,按摩关元穴就是补肾气养生的很好的一个办法。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太溪穴,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按摩,补肾养肾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最好有麻麻的感觉。
男人补肾养肾长按补肾穴
补肾养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话题。现在市场上补肾的保健品也是种类繁多。但是效果如何也是众说纷纭。中医则认为,补肾养肾,可以按摩补肾穴位—太溪穴、涌泉穴和关元穴。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所以可以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涌泉穴:补肾固元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按摩涌泉穴的好处,有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气精神,诃护三宝物;识得其中趣,寿星随手摘。”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男性冬季养肾误区
肾虚惹的祸
中医认为肾多虚证,肾虚时有各种表现:
脑力方面: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情志方面:情绪常难以自控,头晕,烦躁,焦虑,抑郁等。
意志方面:缺乏自信,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
性功能方面:男子性欲降低,阳痿,遗精、早泄,不育。女子子宫发育不良,如幼稚子宫,卵巢早衰闭经,月经不调,性欲减退,不孕等。
泌尿方面:尿频、尿急、小便清长等。
身体方面:健忘失眠,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乏力,视力减退,脱发,牙齿松动易落,肤色晦暗无光泽,腰、腹脂肪堆积等。
冬季养肾进行时
养肾宜认准时辰:宜早睡,适当晚起,使意志安静,自身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
生活有条不紊:每天学习、工作、劳动的时限应有规律,有放松和娱乐的时间,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懒腰宜常伸:腰部适度常伸,可使内脏得到舒缓的按摩,促进新陈代谢。
屁股别太沉:久坐伤肾。因此对于办公室一族来说,要勤起来活动活动。
将养肾进行到“底”:脚是人体之根,与肾有着密切的联系。冬季临睡前用40℃~45℃的热水洗脚,双脚浸泡10~15分钟,边泡边用双手按摩穴位。按摩方法为:双手在双足内踝与跟腱连线之间,用拇指或中指间歇性按压刺激或按揉,力量逐渐加大,以局部感到酸胀、发热但不疼为宜。顺时针按揉30 次,10分钟。然后,按摩上述穴位上2寸,方法同上。
养肾要穴常“滋润”:以下穴位为养肾要穴,宜常“滋润”,常按摩。看电视时坐直,不倚靠,双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然后用力上下搓120次 (一上一下为一次),或以热为度。另一个穴位在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按摩方法与洗足按摩方法相同。
足少阴肾经上有哪些穴位
足少阴肾经主要穴位包括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商曲,幽门,俞府共27个穴位,左右合54穴。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这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经就是肾脏所主之所,它的气血运行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肾藏精的功能,间接影响脏腑阴阳,因此肾经是决定人生老病死的关键,经常刺激肾经,能有利于经脉气血通畅,从而养肾补肾;并且有帮助肾脏排出毒素,减轻肾脏负担,预防衰老的作用。
老中医6大补肾食疗药方
肾是先天之本,肾的健康与否关系到整个身体的健康,可如今肾虚成了绝大数人的问题,那么如何补肾呢?有哪些补肾方法呢?我们在服用一些补肾中药的时候,有什么禁忌吗?带着这些疑问和小编一起来看本文吧。
养肾补肾的要穴
冬季天气寒冷,万物蕴藏也是人修养生息的好时节,冬季与肾对应,中医表示,肾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机能强健可调节身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如果虚弱那么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疾病丛生,因此冬季养生的重点就是“肾”,那么如何养生,中医说这三个穴位是补肾养肾的要穴。
补肾的中药有哪些
补肾不仅是男性关系的话题,现在更多的女性都有肾虚的情况,最好的补肾方法就是就是食疗。那么补肾的中药有哪些呢?我们来了解一些吧
1、何首乌
李时珍说过:“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2、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肾虚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记载:“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
3、芡实
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本草新编》中说:“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凡肾虚之人遗精、早泄、带下、小便不禁或频多者,宜常食之。
4、杜仲
性温,味甘微辛,能补肝肾、强筋骨,对肾虚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软弱无力、小儿肾虚两下肢麻痹,以及妇女肾亏引起的习惯性流产者,最为适宜。
5、胡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肺止喘,又能补肾固精,还能润肠通便。适宜肾虚喘嗽、遗精阳痿、腰痛脚弱、小便频数、大便燥结之人服食。
6、山药
性平,味甘,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无论是阴虚火旺或是肾气不固而遗精早泄者,均宜常食多食。若能配合其他补肾固精食品,如芡实、莲子等一并服食,效力更佳。
春季养肝艾灸哪些穴位
1、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腹部中央,这个穴位是常见的养生穴位。中医认为,艾灸神阙穴可以起到培元固本、调理肠胃的功效,同时它对于养肝也有一定的效果。春季艾灸此穴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帮助人们抵抗疾病。
2、鱼际穴
鱼际穴是手部的一个穴位,中医认为,鱼际穴具有泻火的功效,所以当我们感到肝气旺盛的时候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此穴达到降肝火的目的。另外,如果我们在春季感觉体内气血、经脉受阻,那么也可以艾灸鱼际穴来通经脉、活气血。
3、中封穴
很多朋友对中封穴不了解,中封穴位于腿部,在中医上,这个穴位能抑制肝火过旺,艾灸中封穴还有保养精血的功用,对于男性朋友来讲,多多养护此穴是很有必要的。
4、太冲穴
太冲穴是养肝的一个重要穴位,这个穴位是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建议人们在春季多艾灸太冲穴,这样做能起到刺激肝脏,让肝脏气血更加活跃,改善肝血不足的目的。
5、三阴交穴
人们对三阴交穴应该不陌生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艾灸三阴交穴也能养肝。这是因为三阴交穴有调肝补肾、调节脾胃的功效,所以在春季艾灸此穴对肝脏也有不错的养护功效。
除了艾灸穴位以外,春季多注意生活细节也能起到养护肝脏的功效哦。
艾灸哪里对肾好
足五里穴通利小便
足五里穴为足厥阴肝经穴位,有行气提神,清利小便,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通,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阴囊潮湿,腰酸背痛,尿频尿急等肾虚病症。
取穴:在大腿内侧,当气冲(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命门穴强腰膝固肾气
命门为督脉穴位,是养肾要穴,养肾功能包括养肾阴和养肾阳两方面。经常艾灸命门穴可以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萎,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
取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穴和肚脐眼是前后相对的,所以以肚脐为中心,围绕腰部做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与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是该穴。
气海穴填精补肾
气海穴为任脉穴位,又名丹田,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常艾灸气海穴可以起到益肾壮阳,增补元气的功效,主治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脏器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等病症。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人体的下腹部,肚脐中央向下2横指处即是该穴。
水泉穴清热益肾
水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郄穴。人的肾气不足会导致小便不利,而水泉穴能使尿液通畅,艾灸该穴位的好处就在于能消水肿,治疗小便不利,而且还能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痛等疾病。
取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大钟穴强腰壮骨
大钟穴位足少阴经络学,艾灸该穴位可以补充肾气,肾气足了,气化功能就会增强,精上注于脑,大脑和小脑的功能也会增强。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所以艾灸大钟还可以起到调节肾经和膀胱经的作用,主治腰脊强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足跟痛等症。
取穴: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涌泉穴活跃肾经内气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是保障人体肾精充足的长寿大穴,经常艾灸这个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具有补肾疏肝,明目,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可以防治肾虚性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小便不利,大便难,头晕眼花,肾病,怕冷症等疾病。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