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的症状有哪些
鼾症的症状有哪些
白天症状:晨起头痛,困倦易疲劳,白天嗜睡,往往在谈话间不自觉地入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还可有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夜晚症状:几乎所有病人睡眠都有高调鼾声,影响同室人休息,睡眠后出现憋气,失眠,躁动多梦,遗尿、阳痿等,还可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激发症状,如心律失常、高血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鼾症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
①清晨头痛,白天嗜睡疲劳,伴反复严重打鼾,睡眠不安稳者。
②肥胖,睡眠时伴有明显低氧血症和心律失常者。
③与脊柱后侧凸、肌肉萎缩有关的膈肌或胸廓损害者。
④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者。
⑤通气/血流比例和弥散严重受损的肺疾病,如肺纤维化,囊性纤维化,纤维化性肺结核。
⑥影响呼吸中枢的疾病。
⑦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
⑧慢性高山病、睡眠中反复出现低氧血症者。
⑨长期接受强效利尿剂,由于代谢性碱中毒抑制通气功能者。
睡眠呼吸紊乱类型: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n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OSAS是成人睡眠呼吸紊乱中占优势的疾病。诊断根据是存在胸腹呼吸运动时,上呼吸道无气流通过的时间超过10s。每h累积超过5次,每晚6h睡眠中超过30次。
OSAS主要见于肥胖者,可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或扁桃体,增殖腺肥大及小颌等引起上气道狭窄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异常。大多数成人的OSAS没有明显的解剖学改变,其病理生理学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与睡眠时间气道肌肉基础张力降低、上气道肌肉放电丧失或放电与膈肌收缩协调紊乱有关。上气道解剖异常引起口径明显狭小或顺应性异常增加,也易发生吸气时上气道陷闭,形成OSAS。
呼吸暂停引起的睡眠唤醒反应可发生在全部睡眠时相,但通常见于NREM浅睡眠Ⅱ期。这是因为在达到深睡眠前经常发生唤醒反应,以致缺乏深睡眠(Ⅲ、Ⅳ期),而且REM睡眠时相对延长。呼吸暂停后的睡眠时间很短,仅维持10~30s。睡眠唤醒时呼吸可正常,也可因上气道存在部分阻塞发出鼾声。
呼吸暂停时,尽管上气道无气流通过,但仍存在胸腹呼吸运动,而且胸腔负压波动很大,可高达7.8kPa(80cmH2O)。由于上气道陷闭,没有或很少有外环境气体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可产生严重低氧血症和C02潴留,进行性心动过缓,以及呼吸暂停结束时的短暂心动过速。偶尔出现窦房阻滞,房室分离,结性或室性逸搏,低氧血症所致酸中毒和心肌缺血产生房性和室性异位心律。严重的OSAS患者伴有白天嗜睡,清醒时仍存在高碳酸血症,甚至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sleepapneasyndrome,CSAS)CSAS定义是上气道无气流通过的时间大于10s,而且没有胸腹呼吸运动。CSAS较少见,可与OSAS并存。可发生于任何睡眠时相,但明显的异常仅见于NREM睡眠时。CSAS可单独存在或与脑干外伤、肿瘤、梗塞及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存。也有病例报告CSAS与脊髓灰质炎和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等神经肌肉病变有关。清醒时可保持适当的通气功能,但睡眠时则表现出呼吸中枢调节异常,出现中枢性(或阻塞性)呼吸暂停。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时可伴有明显的呼吸和气体交换恶化,主要是严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及合并短暂特异性呼吸异常,如呼吸暂停和呼吸不足。在REM睡眠时相最明显,其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该睡眠时相伴有的呼吸活动异常有关。另外,这些患者清醒时即存在化学通气反应迟钝,睡眠时可进一步加重,减少通气反应。
(四)呼吸暂停样现象易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混淆的呼吸暂停样现象有以下二种:①癫痫没有紧张阵挛的轻度癫痫也可存在呼吸暂停。如发生在睡眠时或睡眠样的发作后状态可与睡眠呼吸暂停混淆,可借助脑电图鉴别。②陈-施氏呼吸可见于心输出量减少或循环时间延长的患者,以及影响呼吸中枢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一些老年人。很难与中枢性呼吸暂停区别,而且两者可并存。但陈-施氏呼吸的呼吸幅度变化缓和,从小到大,然后变小至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较短。中枢性呼吸暂停倾向于突然发生,而且常合并唤醒反应,呼吸暂停时间较长,可达60s。此外,陈-施氏呼吸可持续到清醒状态,而中枢性呼吸暂停在清醒时不出现,并且常在 REM睡眠时加重。
(五)正常睡眠时的呼吸不规则正常人在REM睡眠时相呼吸通常较规则,在睡眠开始时可见到几min的呼吸不稳定时期,到稳定睡眠后就消失。这一时期看到的呼吸暂停不存在呼吸运动,易被误认为CSAS。无症状的健康人也可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但通常每晚少于20 次,仅有轻度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如果发生在REM睡眠时相,由于唤醒反应减弱,可导致明显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鼾症预防
1、 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3、 对于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
4、 鼾症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的监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5、 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6、 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7、 手术后的患者要以软食为主,勿食过烫的食物。避免剧烈活动。
打鼾是一种病吗
很多人在白天繁忙之后,晚上饮几口小酒,夜里会容易打鼾。这种打鼾属于单纯性鼾症,只占鼾症的10%左右,但是当出现病态鼾症时大家就要提高警惕了。
实际上,打鼾无小事,相当一部分的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的,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使身体受到长时间间断缺氧的损伤,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在夜间猝死。
广州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李涛平教授呼吁,长期有打鼾习惯的人应该考量一下自己的睡眠和打鼾情况,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早到医院就诊。
打鼾要治?
人们可能会很疑惑:工作累了,打打鼾很正常啊,说打鼾就是得了什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未免太危言耸听了吧?
鼾症分为单纯性鼾症和病态鼾症两种。李涛平解释说,单纯性鼾症是偶然才出现的,对身体基本没有影响。它常常发生在过度疲劳、过量饮酒之后,鼾声平和、悠缓、均匀。只占打鼾的10%。
另一种叫病态鼾症,在打鼾的人群中,大约有90%左右是“恶性打鼾”,即鼾声扰人,并出现呼吸暂停、鼾声中断现象,临床上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简称OSAHS)。OSAHS的最大危害性在于长期缺氧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发生睡眠猝死。
李涛平强调,最好能让家人观察你的睡眠状态,看看睡眠时有没有呼吸暂时停止,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另一些症状是白天打哈欠,睡眠不解乏,或者鼾声过大、夜尿增多、夜间端坐呼吸、心慌,晨起头痛、口干、心率快、性格急躁、乏力、工作效率下降、返酸、开车、看电视看书犯困、记忆力/性功能减退等,这时建议去睡眠专科做一做嗜睡量表和睡眠质量评估问卷,必要时进行夜间睡眠监测和治疗。
小编提示,如果睡觉出现打鼾症状,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看是单纯性鼾症还是病态鼾症,以便对症治疗。
打鼾患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鼻呼吸阻塞者。往往加垂鼾症症状,应同时予以治疗。
2、注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一种无创性通气技术,被认为是鼾症最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对改善白天困倦、嗜睡等症状,消除打鼾,改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有明显疗效。
3、注意解除上气道阻塞。临床研究表明鼾症患者常存在上气道阻塞,如果经检查分析上气道阻塞因素可以去除时就应该选择外科治疗。临床上鼾症的手术常分二期进行。一期手术主要是鼻腔通气功能重建,有效率约为61%-67%。只有一期手术未完全缓解的患者才需要行二期手术,二期手术的有效率可达90%,甚至更高。因此,术前明确气道阻塞部位及阻塞因素尤为重要,可以说阻塞部位的确定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4、注意坚持定期随访。鼾症治疗是终生性的,随着年龄及体重的增加,病情有加重的可能,所以需要严密的随访来保证治疗成功。随访的意义在于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措施,均需要让医生充分了解病情的进展,有效地和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实施各项诊治计划,保证治疗成功。
5、注意伴发病的治疗。鼾症患者由于长期存在低氧高碳酸血症,往往会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伴肝功能异常等。在鼾症治疗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这些伴发病的治疗,无论在术前、术后都应加强内科处理,以减少和避免鼾症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6、注意避免使用镇静剂。安眠药可抑制呼吸,影响呼吸调节,降低上气道张力,降低机体对低氧、高碳酸血症的醒觉反应。鼾症患者睡前不宜用安眠药。
鼾症诊断
①注意耳鼻咽喉、体重和心肺检查;
②纤维鼻咽镜检查有无新生物、腔大小程度;
鼾症③舌运动情况是否后移;
④咽腔是否狭窄、塌陷;
⑤会厌是否向喉内移位;
⑥多导睡眠图检测(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眼动图、呼吸暂停次数及血氧饱和度等);
⑦睡眠透视法,从侧面荧光屏上观察咽峡部舌体、鼻咽腔和舌后气道有无狭窄和阻塞;
⑧鼾声的声级测定和声谱分析。
鼾症的症状有哪些
①清晨头痛,白天嗜睡疲劳,伴反复严重打鼾,睡眠不安稳者。
②肥胖,睡眠时伴有明显低氧血症和心律失常者。
③与脊柱后侧凸、肌肉萎缩有关的膈肌或胸廓损害者。
④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者。
⑤通气/血流比例和弥散严重受损的肺疾病,如肺纤维化,囊性纤维化,纤维化性肺结核。
⑥影响呼吸中枢的疾病。
⑦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
⑧慢性高山病、睡眠中反复出现低氧血症者。
⑨长期接受强效利尿剂,由于代谢性碱中毒抑制通气功能者。
睡眠呼吸紊乱类型: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n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OSAS是成人睡眠呼吸紊乱中占优势的疾病。诊断根据是存在胸腹呼吸运动时,上呼吸道无气流通过的时间超过10s。每h累积超过5次,每晚6h睡眠中超过30次。
OSAS主要见于肥胖者,可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或扁桃体,增殖腺肥大及小颌等引起上气道狭窄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异常。大多数成人的OSAS没有明显的解剖学改变,其病理生理学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与睡眠时间气道肌肉基础张力降低、上气道肌肉放电丧失或放电与膈肌收缩协调紊乱有关。上气道解剖异常引起口径明显狭小或顺应性异常增加,也易发生吸气时上气道陷闭,形成OSAS。
呼吸暂停引起的睡眠唤醒反应可发生在全部睡眠时相,但通常见于NREM浅睡眠Ⅱ期。这是因为在达到深睡眠前经常发生唤醒反应,以致缺乏深睡眠(Ⅲ、Ⅳ期),而且REM睡眠时相对延长。呼吸暂停后的睡眠时间很短,仅维持10~30s。睡眠唤醒时呼吸可正常,也可因上气道存在部分阻塞发出鼾声。
呼吸暂停时,尽管上气道无气流通过,但仍存在胸腹呼吸运动,而且胸腔负压波动很大,可高达7.8kPa(80cmH2O)。由于上气道陷闭,没有或很少有外环境气体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可产生严重低氧血症和C02潴留,进行性心动过缓,以及呼吸暂停结束时的短暂心动过速。偶尔出现窦房阻滞,房室分离,结性或室性逸搏,低氧血症所致酸中毒和心肌缺血产生房性和室性异位心律。严重的OSAS患者伴有白天嗜睡,清醒时仍存在高碳酸血症,甚至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sleepapneasyndrome,CSAS)CSAS定义是上气道无气流通过的时间大于10s,而且没有胸腹呼吸运动。CSAS较少见,可与OSAS并存。可发生于任何睡眠时相,但明显的异常仅见于NREM睡眠时。CSAS可单独存在或与脑干外伤、肿瘤、梗塞及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存。也有病例报告CSAS与脊髓灰质炎和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等神经肌肉病变有关。清醒时可保持适当的通气功能,但睡眠时则表现出呼吸中枢调节异常,出现中枢性(或阻塞性)呼吸暂停。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时可伴有明显的呼吸和气体交换恶化,主要是严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及合并短暂特异性呼吸异常,如呼吸暂停和呼吸不足。在REM睡眠时相最明显,其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该睡眠时相伴有的呼吸活动异常有关。另外,这些患者清醒时即存在化学通气反应迟钝,睡眠时可进一步加重,减少通气反应。
(四)呼吸暂停样现象易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混淆的呼吸暂停样现象有以下二种:①癫痫没有紧张阵挛的轻度癫痫也可存在呼吸暂停。如发生在睡眠时或睡眠样的发作后状态可与睡眠呼吸暂停混淆,可借助脑电图鉴别。②陈-施氏呼吸可见于心输出量减少或循环时间延长的患者,以及影响呼吸中枢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一些老年人。很难与中枢性呼吸暂停区别,而且两者可并存。但陈-施氏呼吸的呼吸幅度变化缓和,从小到大,然后变小至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较短。中枢性呼吸暂停倾向于突然发生,而且常合并唤醒反应,呼吸暂停时间较长,可达60s。此外,陈-施氏呼吸可持续到清醒状态,而中枢性呼吸暂停在清醒时不出现,并且常在 REM睡眠时加重。
(五)正常睡眠时的呼吸不规则正常人在REM睡眠时相呼吸通常较规则,在睡眠开始时可见到几min的呼吸不稳定时期,到稳定睡眠后就消失。这一时期看到的呼吸暂停不存在呼吸运动,易被误认为CSAS。无症状的健康人也可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但通常每晚少于20 次,仅有轻度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如果发生在REM睡眠时相,由于唤醒反应减弱,可导致明显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小孩打呼噜的危害
1、会使小孩身材矮小
若小孩有打呼噜症状,睡眠时经常会因为呼吸不畅而多次憋醒,不停地中断睡眠,这样就会减少孩子真正睡眠的时间,生长激素的分泌便会减少,影响小孩的身高增长。
2、使小孩出现鸡胸现象
睡眠质量差和身体缺氧,容易使小孩在睡眠时处在呼吸困难的状态,还会导致胸廓发育畸形,出现鸡胸。打呼噜给小孩带来的危害还表现在夜间睡眠时多汗,主要原因是缺氧所致的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在小孩鼾症症状中,梦游、夜惊等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3、使小孩变得不聪明
小孩打呼噜会引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下降,而大脑对氧气是最敏感的。小孩大脑发育会最先受到影响。
孩子的成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做后盾,而人体合成许多营养素在睡眠时才能很好的合成。这样,一旦小孩的睡眠受到影响,营养素不能很好的合成,吃的再多,也起不到促进小孩生长的作用。
4、使小孩发生面容改变
引起颅面部骨骼发育异常。据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大约15%的鼾症患儿有面部发育畸形,其原因多与张口呼吸有关。患有鼾症的宝贝,在睡觉时张嘴呼吸,脸部在气流的冲击下就有可能发生畸形,变得面无表情,出现“痴呆”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