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
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
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果及时干预,症状大多在3天内就会逐渐消失,一般也不会有后遗症。
如果是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在经过治疗1周后症状也会消失,但是如果超过1周,就有可能会出现智力障碍、癫痫、脑瘫等后遗症。
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后遗症与重度的不同,它的后遗症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在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之后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如果是重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侥幸存活,也会出现智障、脑瘫、癫痫等后遗症,并且病症十分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抢救成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所表现,而是在宝宝长大的过程中,运动和智力发育不能达到同龄儿应该达到的标准时,才慢慢展现出来。
所以家有患儿的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等到后遗症出现了再进行康复训练,应该在治疗后就开始早起干预,定期检查宝宝的智力发育。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后遗症
(一) 后遗症
hie的近期不良预后是早期新生儿死亡,远期不良预后多为脑神经损害的后遗症。在存活病例中缺氧缺血越严重,脑病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者,越容易发生后遗症,且后遗症越重。后遗症常见的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癫痫等。
(二) 提示预后不良的指征
1.持续的低apgar评分。生后5分钟apgar评分为0~3分,10分钟评分少于5分,是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重度窒息者,其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随apgar评分的时间延长而增加。
2.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惊厥或持续惊厥者。
3.生后较早出现肌张力低下,且长期肌张力低下或由肌张力低下转为伸肌张力增强者。
4.生后早期出现昏迷,有脑干损伤表现如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伸肌张力增强等及一周后异常神经症状未消失者。
5.脑电图持续异常,尤其呈周期性,多灶性或弥漫性改变者。
6.颅脑超声检查异常,特别是脑萎缩或脑实质囊性变者,或未成熟儿脑实质囊性变和脑室扩大者。
7.头颅ct检查有颅内出血者。
新生儿缺氧的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否有后遗症,要看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的脑损伤的范围、程度,重者可出现脑瘫、癫痫、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等,轻者可无后遗症。由于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是否受影响,需要定期进行监测。1.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
2.意识障碍是新生儿缺氧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3.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新生儿缺氧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4.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5.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6.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方法
缺氧缺血性脑病即使治愈也可能给宝宝留下后遗症,因此此病的预防重于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围产期窒息的发生,要不断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处理宫内窘迫,尽快结束分娩。生后窒息的婴儿要及时复苏,以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一般认为,如经过综合复苏措施,抢救20分种仍然不恢复自主呼吸或Apgar评分仍低于1分者,大脑已受到严重不可逆损伤。可采取以下治疗手段:
1、一般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新生儿,先进行一般治疗。保持安静、吸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中毒。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可给予维生素K15mg/d,或输鲜血或血浆。及时纠正低血糖、低血钙等。
2、重症监护
重症监护在宝宝症状严重时使用。进行心肺、血压、颅内压及脑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呼吸、神志、眼冲、瞳孔大小、前囟情况及有无早期惊厥的情况。维持血气和pH在正常范围。当出现心功能不全和休克时要及时处理。
3、维持热量和适当限制液量
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宝宝要保证热量供给。一般生后3天之内液体量应限制在每口60-80ml/kg,输注速度每小时4ml/kg。葡萄糖摄入量每天10-20g/kg,使血糖维持在4.2-5.6mmol/L,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应慎用碳酸氢钠以免加重脑水肿。
4、抗惊厥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首先是注意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的立即处理。一旦确定惊厥不是由代谢紊乱引起,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律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
5、亚低温疗法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亚低温疗法(降低脑温2-5℃),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实验证实,亚低温能保护线粒体功能,降低脑代谢,抑制细胞毒性过程,改善脑血流,减轻或抑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的细胞调亡。
低温疗法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除了在新生儿外科,低温在心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缺氧缺血性脑病要注意什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会造成新生儿严重脑损害,即使治愈也可能留下后遗症,致死率高。为了避免婴儿刚出生便受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伤害,孕妇应和医护人员配合,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分娩意外的发生。
孕妇应定期做产前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和各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等高危因素,使之避免或减少胎儿宫内缺氧及难产的发生。若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提高产科技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处理。
医务人员须认真仔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胎儿宫内缺氧及难产,以减轻或避免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胎儿心率,定时测定胎儿头皮血pH和血气,发现宫内窘迫须及时给氧及静注葡萄糖等药物,并选择最佳方式尽快结束分娩。
医生应正确掌握阴道助产与剖宫产术的指征,杜绝或减少困难的阴道助产术的发生。及时作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当胎头娩出后,立即挤净口鼻内粘液,生后再次挤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为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新生儿出生后宜平卧,头部稍高,少扰动。
生后窒息的新生儿,要力争在5分钟内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生后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
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经治疗后痊愈的患儿,家长在日常应留意观察婴儿身体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送院检查治疗,以降低后遗症出现的几率。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怎么治疗见效快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怎么治疗见效快?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疾病,不仅仅会影响患儿的脑部损害,甚至会给患者留下后遗症,专家表示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最好是及时治疗,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患儿要及时接受治疗,想要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最好是对症治疗,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特殊治疗。
1、重症监护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见效快:
重症监护在宝宝症状严重时使用。进行心肺、血压、颅内压及脑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呼吸、神志、眼冲、瞳孔大小、前囟情况及有无早期惊厥的情况。维持血气和pH在正常范围。当出现心功能不全和休克时要及时处理。
2、抗惊厥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见效快: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首先是注意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的立即处理。一旦确定惊厥不是由代谢紊乱引起,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律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
3、亚低温疗法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见效快: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亚低温疗法(降低脑温2-5℃),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实验证实,亚低温能保护线粒体功能,降低脑代谢,抑制细胞毒性过程,改善脑血流,减轻或抑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的细胞调亡。
脑病会留下后遗症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
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
(一) 后遗症
hie的近期不良预后是早期新生儿死亡,远期不良预后多为脑神经损害的后遗症。在存活病例中缺氧缺血越严重,脑病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者,越容易发生后遗症,且后遗症越重。后遗症常见的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癫痫等。
(二) 提示预后不良的指征
1.持续的低apgar评分。生后5分钟apgar评分为0~3分,10分钟评分少于5分,是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重度窒息者,其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随apgar评分的时间延长而增加。
2.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惊厥或持续惊厥者。
3.生后较早出现肌张力低下,且长期肌张力低下或由肌张力低下转为伸肌张力增强者。
4.生后早期出现昏迷,有脑干损伤表现如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伸肌张力增强等及一周后异常神经症状未消失者。
5.脑电图持续异常,尤其呈周期性,多灶性或弥漫性改变者。
6.颅脑超声检查异常,特别是脑萎缩或脑实质囊性变者,或未成熟儿脑实质囊性变和脑室扩大者。
7.头颅ct检查有颅内出血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真的存在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儿常生后三天内出一系列脑功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嗜睡、吐奶或尖叫、抽搐等症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预后良好,没有后遗症。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共济失调、智力落后和癫痫等,是伤残儿童最常见病因之一。国内近年研究资料表明,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0%预后不良,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5%预后不良。根据国内外报道,可能导致不良预后的一些因素如下:
1.重症窒息经抢救20分钟以上,才出现自主呼吸;
2.临场分度为重度;
3.出现脑干症状,如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震颤,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出现呼吸暂停
4.频繁惊厥发作,虽用药物足量正规治疗,仍不能被控制;
5.一周后神经症状仍未消失,如意识迟钝或昏迷,肌张力明显减退,不会吮乳,拥抱反射不完整等;
6.经治疗2周后,脑电图仍有重度以上异常改变,如低电压、等电位、出现爆发抑制波等;
7.脑B超或脑CT有Ⅱ~Ⅲ级脑室内出血,脑实质有大面积缺氧缺血改变。尤其在1~2周后出现囊腔空洞者。
围生期窒息的后遗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常见于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严重者可死于新生儿早期,幸存者多留有神经系统损伤后后遗症,如智能低下、脑瘫、癫痫、共济失调等。是围生期脑损伤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