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川崎病好治吗
儿童川崎病好治吗
川崎病它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然后发病病因也是不明确的,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全身的血管性病变。 临床上的治疗主要针对于他的全身循环引起病变的一个治疗,一般的话会用丙种球蛋白预防一个冠脉的损伤,然后也可以退热。
然后还会出现血小板的聚齐,会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必要的时候有可能会用一些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还要根据宝宝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一般的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是如果是合并的冠状动脉损伤的,那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川崎病也是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所以发现得了川崎病要积极早一点的干预,预防严重病并发症的一个出现。如果是川崎病治疗延误了,那有可能对对小孩的影响是挺大的。
川崎病易误诊为感冒
重庆一名不到3岁的儿童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被当作感冒治疗了5天不见好转,结果冠状动脉受损。专家提醒,川崎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非常相似,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后天性冠心病。
特别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儿童川崎病。这一以日本医生名字命名的疾病,发病增长趋势明显,是引起儿童后天性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川崎病早期的症状和感冒非常相似,患儿会出现咳嗽、发烧、流鼻涕、精神食欲差,有的会出现拉肚子、疲惫、烦躁等。川崎病若不及时治疗,会损伤心脏、血管,严重的会引起心衰、猝死。
川崎病有6个显著特征:一是发烧,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治疗3天~5天无效;二是双眼发红,眼球结膜充血;三是嘴唇发红、皲裂;四是颈部淋巴结肿大;五是出现多种类型的皮疹;六是手指、脚趾肿胀。家长应提高警惕,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切勿当作感冒治疗。
川崎病能不能治好 川崎病多大才不会复发
川崎病好发于亚裔人,发病率最高,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五岁以下,男孩较女孩多见,川崎病再发率为1%-3%,少数有三次甚至四次的发病,再发间隔为三个月到一年,平均一年五个月,一般有资料分析认为,首次发病年龄小于三岁,及合并血管损害是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一般川崎病在成人还是发病比较少见,主要是在婴幼儿,所以如果是得了川崎病,还是要定期随访。
儿童川崎病的症状是什么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为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症状 持续高热是急性期的特点。典型的发热通常起病急,热度高达39℃以上,呈弛张热。如没有及时治疗,高热可持续1~2周,有时可达3~4周。另一方面,如果及时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和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发热常在1~2天内缓解。
主要症状 持续高热是急性期的特点。典型的发热通常起病急,热度高达39℃以上,呈弛张热。如没有及时治疗,高热可持续1~2周,有时可达3~4周。另一方面,如果及时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和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发热常在1~2天内缓解。
在发热24~48h后常出现双侧结膜充血。球结膜充血较睑结膜多见,尤其多见于结膜周围。一般没有分泌物。裂隙灯检查可发现前葡萄膜炎。口咽部的改变也见于热起后24~48h。最初是口唇泛红,几天后出现肿胀,皲裂及出血。
最典型的是舌乳头增生,即草莓舌。口腔及咽部明显充血,但不伴有溃疡和分泌物。通常在起病后3~5天出现手掌及足底发红,双手足硬肿。热起后10~20天手足硬肿与泛红趋于消退,进入亚急性期,指趾末端开始脱皮,进而累及整个手掌与足底。
川崎病起病后1~2个月,在指甲上可出现横沟(Beau线)。皮疹即使在同一病人也可有许多类型,可同时在四肢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侧端,一般无显著特点。最常见的是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和多型性红疹也较多见。腹股沟的皮疹和脱皮时有发生。以上这些均发生于急性期,较指甲端脱皮发生早。
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可以治好吗
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界定
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是否可以治好,首先要了解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如何界定。
小于5岁儿童冠状动脉直径>3mm,5岁及5岁以上儿童>3.5mm,可以称为冠状动脉扩张。再具体点儿划分,冠状动脉扩张内径<4.0 mm为轻度扩张;4.0~8.0 mm为中度扩张;>8.0 mm为重度扩张。如呈瘤样扩张又称为“冠状动脉瘤”。川崎病的治疗效果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川崎病好治吗 川崎病会留后遗症吗
川崎病如果未经有效治疗的话,15-25%会发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是需要随访的,一般具有自限性,冠状动脉瘤多于病愈后两年可自行消失,常遗留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大动脉瘤是不易完全消失,常致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如果是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的血栓或者是管腔狭窄,有可能会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心坏死或者是心肌梗死。
小儿川崎病怎么治疗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一发热性疾病最早是出现在日本境内的,以2-5岁的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患有川崎病的儿童通常会出现皮肤粘膜出疹或是淋巴结的肿大等现象,还会引发多发性动脉炎等问题。目前,治疗川崎病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将阿斯匹林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相结合。在没有任何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只需选择较低剂量的阿斯匹林,并注射相应份量的免疫球蛋白,坚持两周左右,便可有效缓解川崎病的相关症状。
川崎病本身并不会造成什么后遗症,但其却容易引起心脏血管部位的并发症,其中以冠状动脉的异常最为常见,因此,对于川崎病的治疗还必须要考虑到并发症这一方面的因素。如果一旦患者出现相应并发症,就需要将服用低剂量的阿斯匹林或其他抗凝血药物的时长进行延长,直到异常恢复为止。但是如果川崎病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较为严重时,例如出现冠状动脉瘤等,就需要患者相对更为长期的服用阿斯匹林及其他抗凝血药物,同时,医院方面,还应积极定期的保持对患者心血管方面的检查。相对应的采取冠状动脉绕道手术等,以促进异常的快速恢复。
小孩子的身体机能还不完全,容易出现问题。在发现孩子可能出现上面我所说的川崎病的症状时,一定要立即带孩子去正规的大型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确定孩子是不是得了这个病。这个病非常难治,只能缓解症状,想要治好不容易。越早开始治疗越好。
川崎病易被误诊为麻疹
“麻疹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染性疾病,而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从 1967 年首次报道病例,至今不过50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说,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容易混淆。
两种疾病怎么会混淆在一起呢?川崎病中80%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麻疹通常是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川崎病主要和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细小病毒等。临床上也存在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所以推测,麻疹病毒亦有可能是导致川崎病的诱 因之一。
在临床上,川崎病和麻疹都会造成多脏器损害。川崎病患儿几乎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而麻疹患儿除皮肤、黏膜受损外,也常有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并 发症。两种疾病均可出现典型皮疹,以面部、四肢为多。奇特的是,川崎病会有麻疹样皮疹等,大约持续4天后消退。治疗用药方面也有所重合,川崎病主要治疗药 物为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麻疹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重症麻疹可应用丙种球蛋白。
“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在考虑川崎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排除麻疹的可能;在不能排除麻疹的情况下,亦需考虑川崎病的可能。”任榕娜提醒说,临床上既有 川崎病误诊为麻疹的病例,反之亦然,而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也时有发生。两者在症状及体征上相似之处太多,但典型川崎病的部分患儿,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 损害,这是川崎病的特异性表现。典型麻疹患儿,在发疹前一两天,常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即麻疹黏膜斑,需引起警惕,以便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