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
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
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
孩子不听话,先要和他做朋友,引导和帮助他渡过这一阶段。也要讲些心理学,口气要温和,有时候更是用心去和他交流多一些,即使他做错事也不责怪,更多的是鼓励他、培养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步一步来,也可以通过同龄人带动他学会自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转变的,以鼓励、表扬为主。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其独立自主要求的体现。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帮孩子叠被,上学前帮孩子准备学习用具,有时经常还被孩子埋怨忘了帮他准备某些学习用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这样依赖父母的,他们的依赖性一般来说都和父母的包办代替有关。父母包办,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没有了依鞍,孩子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做了。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呢
1相信没有一个妈妈是愿意打孩子的,可是有时候孩子犯了错多次劝告无用的情况下,也有不少的妈妈动手打了孩子,其实我觉得在打孩子应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不一定要体罚
2对于内向的孩子更不能打,在教育孩子之前要让孩子自己说出错在哪里,如果一看孩子做错了,不问也不解释就打,只会让孩子以后什么也不敢碰 不敢做也不敢说内向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当中会养成自卑懦弱的个性
3当然还有一种明知故犯的孩子,明明知道不对还屡教不改,使妈妈忍无可忍,其实妈妈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这
么做,也许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只是用次行动来吸引妈妈,哪怕是挨骂,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要多关心下孩子
4人的智商是不同的,专注的也不同,有的妈妈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差会对孩子进行言语辱骂,那其实是比打还要严重的行为,孩子学习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为家长应该找原因,如果孩子确实努力了而学习依然差,那家长应该与老师进行沟通后在找到合适孩子的学习方案
5在大人有空闲的时候孩子是可爱的,如果大人在愤怒或者是忙碌的情况下孩子就是在可爱动作也会被大人忽视,反而朝孩子大吼,其实家长真的在愤怒的情况下打了孩子在事后一定要向孩子道歉解释清楚并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
殴打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多少年来,“棍棒底下出孝子”已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一句俗语。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世代相传。现在,多数家长的民主意识虽然比以前已大有改观,但是,有少数家长仍保留着封建家长式的遗风,当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时,常常采用打的办法。笔者认为,这种办法是十分有害的。
首先,打孩子,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当着许多人或其他孩子的面打孩子,更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打孩子,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家长经常打孩子,容易使本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孩子形成胆小、怯懦、冷淡、撒谎等性格特点。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再次,打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经常打孩子,会使孩子感到家庭无温暖,父母无情意,从而在内心中产生抵触情绪,以至同家长关系疏远,感情对立,甚至怨恨家长。
第四,打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被家长打伤、打残甚至打死的例子屡见不鲜。不仅如此,孩子挨打,除皮肉受苦之外,精神和情绪以及脑细胞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心脏活动和身体的内分泌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紊乱和失调。
因此,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后,家长忌采用殴打的办法来教育孩子。
那么,当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后,家长应当怎么办呢?笔者认为,一是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批评时既要注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又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二是采用适度惩罚的方法。适度惩罚的具体方式是:可以不让孩子出去玩;不让孩子看电视;减少给孩子的零用钱;拒绝买已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等。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杜绝使用罚站、罚跪、不让吃饭、不让睡觉等惩罚手段。另外,对孩子的惩罚应有度,要根据孩子错误的轻重和性质,采取不同的惩罚方式和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
孩子太听话反而不好
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创造力高的孩子招人厌
据美国旺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创造力、听话,如何兼备
第一,我们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蓝太阳”的寓意
国外有一个孩子,父母让他画太阳,他画了一个蓝太阳。问他:“你怎么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父母说:“好极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养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允许孩子 “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乃最高境界
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怎么去进行创造?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
不听话的孩子有勇气和意志力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应该首先保持心平气和;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应该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
应该如何看待孩子不听话行为呢?是不是孩子不听话就完全不好呢?其实不然。如果父母认真分析孩子不听话的利弊,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问题,就会发现:孩子不听话行为具有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我们先看看孩子不听话的消极一面:
孩子不听话具有很大的消极一面,它最大的负面就是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个性心理或者习惯。如一切以“我”为中心,对“我”所需要的,别人只能给予和迁就。严重时,更会滋生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和自私自利的恶劣品质。
1、不听话的孩子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
不听话的孩子大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不尊重父母。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只以自己的感受为前提,从不顾及父母心里怎么想。父母如果对他们的不听话采取迁就,或听之任之的做法,长此以往,孩子必将养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即把只考虑自己想法,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思维方式,并逐渐定格为一种习惯。这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
2、不听话的孩子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质
如果一个孩子连父母的规劝、教导都听不进去。那么,别人的意见他还能接受吗?这样长期下去,孩子就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凡事不想他人,养成自私自利的品质,从而成为孩子以后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碍。
3、孩子不听话会导致成绩下降,学习滑坡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习上刻苦用功,取得好的成绩。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其重点都在学习上。不听话的孩子对父母的良苦用心根本不放在心上,他们该看书时不看,该做作业时不做。只要一有机会,不是上网,就是追星,根本不把学习当作正事。因此,大多数不听话的孩子在学习都会成绩下降,学习滑坡。
4、孩子不听话会导致结交不良伙伴
孩子与人交往,结识朋友,这是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由于父母担心孩子年龄小,经验少,不懂得良友与恶友的区别。往往都会告诉孩子应该交什么样的明友。不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但不听话的孩子往往并不理父母的这一套,他们只凭自己的感觉去交朋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其交上一些不好的朋友。而这些原本很好的孩子,往往正是因为交上了不 好的朋友,才使自己误入歧途后的。
父母们看到孩子不听话的消极一面,也应该看到孩子不听话的积极一面。只有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孩子不听话,也有如下的积极一面:
1、不听话的孩子具有勇气和意志力
欧美很多国家对儿童教育的研究显示,顽皮、好反抗、不听话的小孩。往往最具坚强的意志力,由于有坚强的意志力,才更有坚定的立场,能以自己的判断力决定事情。由于孩子反抗父母时,一定要具有勇气,因此,这些孩子往往就具有一定的勇气和意志力。
德国心理学海瑟曾追踪调查l00名具有强烈反抗意识及毫无反抗意识的孩童行为。追查至青年期,发现反抗力强的孩子有85%生长成意志坚强、深具判断力的年轻人;没有反抗意识的孩子发展成意志力强的只有24%,大多数为无判断力而依赖他人生存的青年。
2、不听话的孩子往往具有创造性
有时候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实际上是“出格”行为。而造成“出格”的原因是孩子的头脑里没有成人的那些条条框框。而思维的无拘无束和天马行空,确实一个人发展创造力的重要起点。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养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父母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能够适应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总之,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孩子不听话行为中的消极因素,坚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其“不听话”行为中的积极因素,不要强扭孩子,扼杀孩子的个性。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拿捏好“消极”与 “积极”的管教分寸,就一定能够促使不听话的孩子变成听话的好孩子。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孩子不听话时,应该采取温和的方法教育孩子:
如果成人经常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成人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很难接收到指令,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态度。?
处罚也是一样,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只会让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适或意志遭到压制,很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愿意诚心的配合。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以下有几个比较温和的方法,提供父母参考。
(一)向孩子解释行为规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和成人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时。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才不会妨碍别人,”“记得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它东西一律不买!”
成人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二)以周围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除了语言,成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理解具体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来纠正他或引导他,或者可以建议孩子:“你看!可以照那个叔叔那样做”“你要像那个小孩一样安静”,将具体的目标告诉孩子,引导他代替原来不好的行为。
(三)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
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四)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
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当行为。
(五)针对不同年龄和个性使用不同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还有属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气质,例如:对于动作迟缓的孩子,要利用机会给他容易达到的成就,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需要示范引导,年龄大一点的则需要激励。
引导不听话的孩子听话,并不是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需求,在他们的身上找到力量,从而创造孩子能够自觉听话的先决条件。
(六)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和荣誉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观感,尤其是团体生活中,幼儿园幼生及小学生都很在乎学校老师对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不好的行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时上床,并且都要胡闹一番,有时透过老师的指导与要求,利用说话课,谈一谈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并且称赞准时上床的孩子,这样比父母千叮万嘱还有效果。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有好的行为或已纠正过的行为,老师不妨把赞美的话写在联络手册上,回家后让父母再一次称赞他、肯定他。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积极的运用这种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请园方老师留意这件事,并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里也要实行相同的规则,双方贯彻执行,一直到他习惯纠正为止。当然家、园双方要事先沟通好,规则也要相同。
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才好
1.给予理解和尊重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在孩子出现不听话的情况时,就代表着它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这么做无非是想获得成长空间,并且要求和你有一样的平等地位,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过度的干涩他的行动。并且在孩子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家长也不放给予一些支持并且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要求,而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也要给予指导。
家长这样的做法,会让宝宝觉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维护的宝宝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自然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2.转移注意力
这个时候的宝宝当对某件物品感到兴趣的时候,会不顾一切地想得到,同时还有可能会向你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这个时候聪明的家长不会粗暴的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兴趣的建议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时带他离开目标物品的出现地。比如当宝宝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好看并想扔着玩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个皮球。并带他到另一个房间,陪他一起扔着玩。
3.满足好奇心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也越发的膨胀,对所有陌生的事物都有一探究竟的愿望。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在确保宝宝远离危险品的情况下给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而要想让宝宝远离一些危险的物品,家长可以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时给他设立一定的规则,对他的探索进行一定限制。4.让宝宝放松警惕
很多宝宝总喜欢反着来,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宝宝对什么事情都说不的话,家长只需要给他一些特别可笑的选择,一直引导他不停地说“不”。这个时候通常宝宝都会放松警惕,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笑的问题上,于是你就可以顺势找到机会把他拽到你要他去的地方,或者让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5.任务变成游戏
可以说大部分的孩子都非常的喜欢玩游戏,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将你给宝宝布置的任务以游戏的形式告诉他,相信他会很容易接受。比如,他总是不想去厕所并因此总尿湿裤子,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将他扛起来:“现在我要扛着这把枪,让他到厕所发射子弹了。”。这个时候宝宝就会很快就忘记他的不,乖乖地跟着你走。
在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的问题中,家长千万不要采取强硬的态度去除了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厌恶以及讨厌这些事情的出现。
幼儿不听话如何教育
一是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必经阶段。
一般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就会越来越明显,面对事情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而且现在自己的意识也比较高,很多事情都想参与,但是有些家长却常常不然小孩参与,或者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会有一定的反抗,就会有不听话的心理。
二是家长不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对于意识朦胧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就喜欢把所有能接触到的东西都看看摸摸,也会一直问家长这是什么,干什么的,等一些好奇的行为。如果家长觉得这样的宝宝很烦,或者是调皮,不让他碰,甚至是凶他,这样就会引起宝宝心里的不满。
三是宝宝的运动行为能力强大了。
随着宝宝体格的发展,独自的行为能力强大了,会很细化自己去活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但是如果家长对其进行阻拦,就会使宝宝产生不满的情绪,就喜欢跟家长对着干。
那么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一是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而且会比较固执,说不要就不要,不然就会闹。此时家长应该要尝试耐心的说服,如果实在说服不了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做点其他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等以后孩子不那么固执了,再重新说,那样就会比较有效果。
二是找出原因。
很多孩子不听话有时候和家长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应该要分析为什么宝宝不听话,比如了解孩子心理受了什么委屈,是不是自己什么事误会孩子了,或者是其他小朋友欺负他了等等,要让孩子释放心理的委屈。也有些孩子闹脾气是因为生病不舒服,而家长没有意识到,还凶孩子,这样孩子就会特别不听话。所以家长应该要耐心诱导,不能和孩子僵持着,也不能就满足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