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端午节为什么吃苋菜

端午节为什么吃苋菜

除了吃粽子,有些地方端午要吃红苋菜。端午前后红苋菜遍地,这好吃又清爽的菜,也是很多地方端午必须要吃的“十二红”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苋菜有红有绿,而此时,必须用红苋。

俗谓饮雄黄酒可防生疥疮,吃苋菜可净腹,土话叫“打浪肠子”。端午节为什么吃苋菜呢?端午吃苋菜取其生命力顽强之意,也可清热解毒、除湿止痢。

农历五月在俗信中为恶月,民间又称“毒月”,此时气温迅速升高,杂菌繁殖,毒瘴滋生,人极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便在此时食用苋菜,以此防病健身,祛毒辟秽,即所谓“扶正祛邪”。

苋菜盛产于夏季,红苋菜多生长在云南、四川等地。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六苋,并利大小肠。”农历五月初五正是初夏时节,天气渐热,细菌滋生,蚊虫出没。而在古人看来,红苋菜不仅能够通润肠道,排出体内毒素,还能趋吉避凶,祈求康健。

端午前后吃些苋菜非常有好处,不仅因为苋菜性味甘凉,还因为它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的功效。端午节多在夏至后,是一年之中阳气至盛的时段,也是主气属湿的“长夏时节”,人体若被湿邪侵袭,易出现头晕身倦、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情况,而苋菜正是最好的选择。

大蒜炒苋菜是端午时节隆重推荐的一道菜肴,二者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菜肴。

苋菜味道清香甘美,家庭一般多作炒食,然而热锅沸油烹炒,既失其鲜嫩,又会有一股难闻的石灰味。正确的炒法是,将苋菜倒入冷锅中,不放油,置炉火上塌软至熟,然后盛出,再将生油入锅上火炼熟,倒入苋菜,加盐及蒜泥拌匀食用。这样既可保持苋菜色泽鲜美,又能避免异味。

端午养生宜食苋菜

作为扶正强身,苋菜堪称一流。苋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所含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2倍以上。钙、磷、铁含量也很高,其铁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钙的含量则为3倍,属鲜蔬菜中之最。尤其是维生素C更为突出,含量之多在绿叶菜中独占鳌头。一个人一天吃上100克苋菜,即可满足人体对钙、磷、铁和维生素的需求。

民间有“六月苋,当猪肝”的说法,从营养角度看,苋菜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之多确实可与猪肝媲美,民间一向视为补血佳蔬。苋菜还含有10多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一样不少。

作为祛邪解毒,苋菜毫不逊色。苋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中医认为,苋菜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收敛止血、通利二便的功效,堪称良药一味。

推荐三款苋菜煲汤食谱

1、苋菜豆腐鱼头汤

材料:苋菜600克、豆腐2块、大鱼头1个(约600克)、姜丝适量。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苋菜切段;豆腐切块;鱼头去鳃,起油镬爆香姜,煎至微黄时溅入少许热水。在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沸后,下各物滚沸后改文火煲约45分钟,下盐便可。

2、苋菜鸡蛋汤

材料:苋菜、鸡蛋。

做法:苋菜摘好洗净待用。锅至火上加入水烧开。放入适量的盐。再放入苋菜。当苋菜烧开煮软时,倒入调好的水淀粉搅拌均匀。当锅再次煮开时,即可加入搅好的蛋液,等鸡蛋凝固后即可出锅。

3、上汤苋菜

材料:白苋菜1斤,干贝3粒,咸蛋一个,瘦肉末若干(没有也无所谓),高汤1杯,大蒜头2个。

做法:白苋菜择干净,洗净;锅中入油,爆黄大蒜头,炒瘦肉末至变色,倒入高汤,放入撕成丝的干贝和切碎咸蛋白;高汤煮沸后,关小火,蛋黄切碎放入,尝下咸淡,开大火;汤滚后放入苋菜,煮软后,勾琉璃芡,起锅。

要注意的是,因为苋菜性凉,脾胃虚寒者忌食,平素胃肠有寒气、易腹泻的人也不宜多食。

端午节吃粽子含有什么意思 端午吃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是大家都知道的饮食习惯。

源于公元前340年时,楚国一位叫屈原的政客在面临亡国之痛时,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江自尽,一开始是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变成了纪念。

雄黄酒是中药材,也是端午节传统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每年农历初一的时候就会将酿造好的雄黄酒放在室外晒太阳,一直晒到初五,等到中午的时候吃粽子、饮雄黄酒。

咸鸭蛋是端午节必吃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非常好吃。

端午节吃茶叶蛋是江西南昌特有的饮食习惯,也有吃盐水蛋的,蛋的种类有鸡蛋、鸭蛋、鹅蛋等蛋类,人们在蛋壳上面涂上鲜艳的红色,寓意平安,是一道非常健康的端午饮食。

端午节的时候,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食些黄鳝,帮助保健身体。

端午节为什么吃绿豆糕 端午节为什么吃鸭蛋

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月初五是众毒之首,所以,端午节有吃“五红”和“五黄”的传统饮食习俗,鸭蛋蛋心处理后是红的,所以属于“五红”之中,而且鸭蛋的蛋形和心脏类似,可以养护心脏,这就是端午节吃鸭蛋的由来了。

苋菜的功效与作用

苋菜的功效与作用中医认为,苋菜性凉味微甘,入肺、大肠,生于田间或路旁,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止痢等作用。 端午正值炎热之际,湿热入侵人体,端午时节吃点苋菜能清热去湿热,餐桌上别少了这盘菜哦!

一、苋菜清热利湿 减肥瘦身 端午节餐桌,除了五黄,还有五红,五红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端午节吃五红,除了传说因素外,主要是这五种食品都是初夏季节的时令佳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非常适合大众改善饮食的需求。中医认为,苋菜性凉味微甘,入肺、大肠,生于田间或路旁,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止痢等作用。 营养学认为,苋菜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抽筋)。它含有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需要注意的是,苋菜性寒凉,阴盛阳虚体质、脾虚便溏或慢性腹泻者,不宜食用。

二、端午首选红苋菜 今天说的苋菜,首选红苋菜,以叶片大而完整、较嫩为主,紫红色较好,萎烂的苋菜则不宜选购。焯苋菜时烫一下即可捞起,防止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影响疗效。苋菜不耐久放,最好尽快吃完。短期存放可用保鲜膜包裹或放入保鲜袋,置冰箱冷藏。 39食神每周三提醒: 土对应脾,暴食伤脾,如有腹胀、腹泻、倦怠、气短、韧带和肌肉松弛、身体水肿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脾了。 脾最强时间:9~11时 脾最弱时间:19~23时 强脾关键词:补 39食神补充提醒:食疗只是日常辅助调理,别过分依赖;若感身体不适,请尽快就医。

端午节为什么吃鸭蛋 哪些地区端午节吃绿豆糕

湖北武汉、南京、安徽芜湖、陕西西安等地都有端午节吃绿豆糕的传统,其他地区也有端午节吃绿豆糕但是受众人群和覆盖范围要比这些地区少。

小贴士:西安地区还有端午节送礼物送粽子和绿豆糕的传统,说是端午吃粽子一定要和绿豆糕一起,可见传统之深厚。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传统美食

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

有句老话说:喝雄黄酒能够驱魔辟邪。雄黄酒是由发酵的谷物和雄黄粉酿制而成。

古代,人们认为雄黄可以解所有的毒药,有效杀灭昆虫,驱魔辟邪。所以,端午节大家都会喝点雄黄酒。

端午节吃茶叶蛋是江西南昌的风俗。

人们把煮熟的茶叶蛋外壳染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的脖子上,人们相信这能给孩子带来好运。

吃黄鳝是中部武汉人的端午节风俗。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

煎堆是一种用面粉、大米以及增加甜味的东西制成的油炸圆饼。在中国东部的福建省,家家户户都在端午节这天吃煎堆。

端午节吃什么东西

端午节吃粽子是大家治知道的饮食习惯。

源于公元前340年时,楚国一位叫屈原的政客在面临亡国之痛时,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江自尽,一开始是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变成了纪念。

雄黄酒是中药材,也是端午节传统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每年农历初一的时候就会将酿造好的雄黄酒放在室外晒太阳,一直晒到初五,等到中午的时候吃粽子、饮雄黄酒。

咸鸭蛋是端午节必吃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非常好吃。

端午吃什么传统食物 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食粽

粽子,是端午节时必吃的一样食物,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和和美美的过端午节,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等。粽子的由来已久,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小贴士: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吃什么蛋好

1、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2、盐蛋

据说,在煮粽子的锅里同时煮些鸡蛋、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再吃蘸盐的蛋“压顶”,这样就能一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可以整个夏天不头痛。

3、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4、白煮蛋

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妈妈、奶奶还会拿温热的鸡蛋在小孩小肚子上滚几滚,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在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姑也会给侄子送来煮熟的鸡蛋,送来一年的祝福。

5、咸鸭蛋

端午节吃咸鸭蛋也是一大习俗,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6、皮蛋

端午节除了盐蛋,武汉人还喜欢吃皮蛋。皮蛋的原材料可以是鸡蛋、鸭蛋、鹌鹑蛋等,成品以有松花的松花蛋为佳。在东南沿海地区,端午节这天,还有“立蛋”的习俗:在端午这一天正午12点试着把鸡蛋立起来,据说立蛋成功时许下的心愿一定会实现。

端午为什么吃咸鸭蛋 辟邪祛暑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相关推荐

端午节粽子寓意什么 除瘟驱邪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但都有除瘟去写之意。

端午节含有什么意思 端午节养生什么好

雄黄酒是中药材,也是端午节传统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每年农历初一的时候就会将酿造好的雄黄酒放在室外晒太阳,一直晒到初五,等到中午的时候粽子、饮雄黄酒。 咸鸭蛋是端午节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非常好端午节茶叶蛋是江西南昌特有的饮食习惯,也有盐水蛋的,蛋的种类有鸡蛋、鸭蛋、鹅蛋等蛋类,人们在蛋壳上面涂上鲜艳的红色,寓意平安。 端午节的时候,是一年之中最适合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什么

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的印子盖在饼上,内有五种不同颜色的饼。把“五毒”掉,使它们不能毒人,防止小人捣鬼。 打糕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庆祝端午节时会的食物,此时,人们欢聚在一堂,起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而且还增加了节日欢聚的气氛。 在福建的晋江地区有端午节煎堆的习俗,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红薯粉和其他配料一起调制而成的综合物,这个饮食习惯,自古时就有了,有很深远的饮食渊源。 咸鸭蛋是端午节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

端午节啥 茶叶蛋

端午节茶叶蛋是江西南昌特有的饮食习惯,也有盐水蛋的,蛋的种类有鸡蛋、鸭蛋、鹅蛋等蛋类,人们在蛋壳上面涂上鲜艳的红色,寓意平安,是一道非常健康的端午饮食。

端午节苋菜强身解毒

在端午前后的餐桌上,人们常会见到一种艳如胭脂的蔬菜,它便是苋菜。农历五月,俗称“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极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便在此时食用苋菜,以此强身健体、祛毒辟秽、防病除疾,即所谓“扶正祛邪” 扶正强身: 苋菜堪称一流。苋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所含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2倍以上。钙、磷、铁含量也很高,其铁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钙的含量则为3倍,属鲜蔬菜中之最。维生素C含量更为突

端午节粽子不消化怎么办 第三招:散步

端午节多了粽子不消化,要多运动一下,为避免腹痛,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在室外散散步就可以了,速度3-4公里/小时即可。

端午节为什么要带五彩线 端午为什么粽子

屈原跳江之后,当时人们为了避免投江的屈原被汨罗江中的鱼掉,就用粽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给鱼食用。后来逐渐发展为人们粽子来纪念屈原。 但在端午节粽子还有“光宗耀祖”的寓意,因为粽子的“粽”与“宗”谐音,同时与“中”音相近,还有“功名得中”的寓意,所以家家户户在端午粽子也表达了人们对子孙后代的寄愿。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

粽子怎么 粽子搭配苋菜

端午节多在夏至后,是一年之中阳气至盛的时段,也是主气属湿的“长夏时节”,人体若被湿邪侵袭,易出现头晕身倦、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情况,而苋菜正是最好的选择。大蒜炒苋菜是端午时节隆重推荐的一道菜肴,二者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菜肴。 好处:端午前后苋菜非常有好处,不仅因为苋菜性味甘凉,还因为它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的功效。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煎堆 在福建的晋江地区有端午节煎堆的习俗,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红薯粉和其他配料一起调制而成的综合物,这个饮食习惯,自古时就有了,有很深远的饮食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