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是什么引起的
低血糖症是什么引起的
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低血糖的来源取决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也就是“血糖值”。血糖值对于人体是很重要的,血糖值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血糖值过高会加速血管硬化,引起心脏、肾脏、眼睛等并发症。但血糖值过低也非好事,由于脑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血糖,短暂的低血糖就可导致脑功能不全,而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可引起脑死亡,因此机体必须维持正常血糖浓度。正常人体血糖值波动在3.3~8.3mmol/l的范围内。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时,就可认为是血糖过低,但是否会出现症状于个人有关。
引发低血糖的原因
*由于没有食入足够的糖,或消化吸收功能差使得血糖降低;
*肝脏疾病或缺乏糖代谢的酶类时使得糖分储存、利用不足;
*使血糖升高的激素减少,如生长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
了解低血糖是什么
病因
临床上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症提示有器质性疾病;餐后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症,多见于功能性疾病。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饮酒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糖症(包括倾倒综合征)。
(4)功能性低血糖症。
(5)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症。
低血糖要如何鉴别诊断
低血糖是现在很多人都会遇到的状况,这和人们的 生活习惯、工作压力、饮食习惯以及个人身体素质等很多方面都是有一定关系的,低血糖的诊断也是比较复杂的,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帮助大家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本症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故应及时深入检查,特别是鉴别胰岛β细胞瘤或增生与功能性原因不明性低血糖症。一般而言后者大都较轻,仅有明显的交感神经或肾上腺素过多症候群;而前者则大脑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可结合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
1.对发作性特别在空腹精神-神经异常、惊厥、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或昏迷者,尤其是对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到低血糖症的可能,及时查验血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低血糖病人在就诊时血糖正常,并无低血糖症状,往往仅表现为慢性低血糖的后遗症,如偏瘫、痴呆、癫痫、精神失常、儿童智商明显低下等。以致临床常误诊为精神病、癫痫或其他器质性脑病如脑炎等。因此,应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相鉴别,如脑炎、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意外、癫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精神病、药物中毒等。
2.空腹、餐后数小时或体力活动后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应与具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更年期综合征等相鉴别。
3.酗酒后出现的低血糖症应与酒醉相鉴别乙醇不仅可引起低血糖,也可引起酮症,有时乙醇引起的低血糖及酮症可被误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诊断时需注意的。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大家对于低血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有了认识,如果大家发现自己或者家人身体不适,类似于低血糖的症状的话,不要自己判断,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和诊断。
什么是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有多种病因:胰腺分泌胰岛素过多,糖尿病者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剂量过大,垂体或肾上腺疾病,肝脏贮存碳水化合物或释放葡萄糖异常。
低血糖症大体上可分为药物相关和非药物相关两大类。多数低血糖症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并与药物相关。非药物相关低血糖症可进一步分为空腹低血糖症和反应性低血糖症。前者出现在空腹状态下,后者是对进食的一种反应,多发生在进食碳水化合物之后。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磺脲类)引起的低血糖症最常见。如果药物剂量过大而饮食量不足,则血糖下降明显。长期患有严重糖尿病者尤易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这是由于患者的胰岛细胞不能正常产生胰高血糖素,肾上腺也不能正常分泌肾上腺素--而这些是机体纠正低血糖的最主要的直接调节机制。多种非降血糖药物如用来治疗艾滋病相关肺炎的喷他脒也可引起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有时也见于有心理障碍的人,他们秘密地给自身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他们通常是医务人员或糖尿病患者的亲属,有机会得到这些药物。
酗酒可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症,导致昏迷,常见于大量饮酒而长时间未进食者(此种状态下耗尽了肝脏中贮存的碳水化合物)。某些饮酒者甚至血中酒精含量低于允许驾车的法定水平,仍可发生低血糖昏迷。以至于警察及急诊科救护人员未能认识到呼气中带有酒精味的昏迷者是低血糖昏迷而不是酒醉。
健康人在长时间剧烈的运动时很少诱发低血糖症。长时间空腹诱发的低血糖症仅发生于患有其他疾病,尤其是患垂体或肾上腺疾病或大量饮酒者。肝脏内碳水化合物贮存量明显减少以至于机体无法维持适当的血糖水平。某些肝脏病患者,仅饥饿数小时即可引起低血糖症。肝脏中参与糖代谢的酶系统异常的婴幼儿及儿童患者在两餐间隔也可发生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状
对于有低血糖的患者,这是不可怠慢的,症状也是很明显的,会出现眩晕,恶心,甚至身体虚脱,心慌等迹象伴随着的,在发现后及早的进行调理是很重要的,一般低血糖的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的表现,对于低血糖的患者来说要及早的进行改善的,避免导致其他的病症出现就不好了。
1,低血糖的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心慌的情况,而且还会伴随着饥饿的感觉,经常会伴随着软弱,而且还会手脚会有颤抖的情况,面色也变的很苍白,尤其是患者还会经常的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心率是比较快的,血压也会有轻度的升高的情况。
2,尤其是患者因为一些葡萄糖的供应不足的原因,那么会导致脑细胞有缺氧的情况,还会情敌的导致意识的障碍出现的,甚至还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出现的,一般初期的表现是精力不集中,甚至思维和语言都开始有迟钝的情况出现的,而且头晕,嗜睡,甚至看东西不清楚,都会伴随着的。
3,一部分的患者还会出现躁动,易怒,甚至精神时常出现的,尤其是病情一只都没有改善的情况,那么还会陷入昏迷,甚至体温也有降低出现的。
这些都是低血糖的一些表现的,在发现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改善的,尤其是有低血糖的患者,出门的时候最好带几个糖块,尤其是当出现头晕的问题后吃一个糖,能够暂时的缓解眩晕和不舒服的情况的。
低血糖症状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
低血糖发生后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发生低血糖症候群,此为低血糖的代偿性反应,患者有面色苍白,心悸,肢冷,冷汗,手颤,腿软,周身乏力,头昏,眼花,饥饿感,恐慌与焦虑等,进食后缓解。
2、意识障碍症状
大脑皮层受抑制,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减退,嗜睡,多汗,震颤,记忆力受损,头痛,淡漠,抑郁,梦样状态,严重时痴呆,有些人可有奇异行为等,这些神经精神症状常被误认为精神错乱症。
低血糖西医治疗
不论急性或慢性的低血糖症,尤其反复出现低血糖,则提示有某种疾病存在,尽可能及早明确病因,这是治疗的关键。为避免严重后果,预做如下处理:
1、急性低血糖症的处理
(1)葡萄糖应用:对急重症的低血糖伴昏迷者,为避免病情进行性变化,必须快速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50~100ml,必要时重复1~2次,直至患者神志清醒后,继之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使血糖维持在8.3~11.1mmol/L(150~200mg/dl),观察12~48h,以利脑细胞的恢复和防止再度昏迷。如不具上述条件时,对低血糖昏迷者,又不宜饮糖水而引起窒息,此时可用蜂蜜或果酱等涂抹在病人的牙齿、口腔黏膜,或鼻饲糖水亦是急救措施之一。
(2)胰高糖素应用:可在发病后和50%葡萄糖液同时应用,一般剂量0.5~1.0mg,可皮下或肌内注射,多在10~30min神志恢复,必要时重复应用。
(3)肾上腺素应用:当严重低血糖伴休克者,又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可中小剂量应用,但高血压患者和老年人慎用。
(4)甘露醇应用:经过上述处理后血糖已恢复,但仍昏迷时间超过30min者,为低血糖昏迷可能伴有脑水肿,可考虑静脉滴注20%甘露醇40g,20min内输完。
(5)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经高糖治疗后,血糖虽已维持8.3~11.1mmol/L,但已达15~30min神志仍未清醒者,为使大脑不受损害,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mg)酌情4~8小时 1次,共2~3次。
2、轻度低血糖或慢性低血糖症的处理
(1)对症治疗:当患者目前正在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期间。凡出现心悸、多汗、软弱、饥饿或头晕等症状或体征,已意识到为低血糖症表现者,立即给予饼干、糖块或糖水饮料等(含糖10~20g),同时监测血糖水平,一般在10~20min左右可恢复,以维持一定血糖水平,如病情不易缓解者,也可用50%的葡萄糖液静脉注射或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2)饮食方面: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并以少量多餐为主,以减少刺激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病因治疗
低血糖症是诸因素疾病,其中降血糖药只引起部分低血糖症,尚具有消化系、内分泌代谢和若干类肿瘤等疾病,亦可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症,予以相应的治疗。
低血糖中医治疗
暴脱亡阳(见于低血糖症发作时)
治法:益气回阳,敛阴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减。参附龙牡汤回阳固脱,其中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固脱;附子回阳救逆;龙骨牡蛎敛汗安神固脱。生脉散益气养阴复脉,其中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五味子酸涩敛阴而止汗。
心脾两虚(见于低血糖症发作后)
治法: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枣仁养心安神。
上述两种证候可根据临床表现作适当的加减。如心情抑郁、顾虑多端、急躁易怒者加逍遥散疏肝健脾;心慌心悸甚者可加柏子仁、龙齿养心镇静安神;神昏嗜睡、苔黄腻、脉沉滑者加菖蒲、郁金、竹沥等清热化浊开窍。
低血糖的分类有哪些
正规的在医学上来讲的话,低血糖是指人的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并且低血糖的原因也并不是单一的,有些是由于不正当的服用一些药物所造成的,还有些低血糖是先天性的,总体来说,低血糖的原因就分为药物性诱发和非药物性两种。
药物诱导低血糖症胰岛素,乙醇,磺脲类药引起的低血糖占住院病人的大多数。酒精性低血糖的特征是意识障碍,木僵,昏迷,发生在血酒精含量明显升高的病人,主要是由于低血糖造成的。肝酒精氧化作用引起胞质中NADH/NAD比值升高,抑制葡萄糖异生过程中血浆底物利用(乳酸,丙氨酸),从而使肝糖输出减少,血糖降低,后者可兴奋血浆FF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和血酮水平升高。常伴有血浆乳酸和血酮水平升高及代谢性酸中毒。该综合征发生在长期饥饿后饮酒的病人,使肝糖输出依赖糖异生。酒精性低血糖需立即治疗。即使血液酒精含量低于合法安全驾车规定界线100mg/dl(22nmol/L),也可诱发低血糖。快速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ml,然后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常加维生素B1 )后,意识会很快清醒,继而代谢性酸中毒得以纠正。
其他不常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包括水杨酸盐(最常见于儿童),心得安(普萘洛尔),戊双脒,丙吡胺,存在于未成熟西非荔枝果(akee)中的降糖氨酸A(牙买加呕吐病),恶性疟疾病人使用的奎宁。
非药物诱导低血糖症包括饥饿性低血糖,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往往在禁食或锻炼时发作;反应性低血糖,特点是进食引起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症状。饥饿性低血糖的血糖值较反应性低血糖更低,持续时间更长。有些低血糖以主要在儿童或婴儿为特点,另一些低血糖则主要出现在成人。
婴儿和儿童中饥饿性低血糖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肝脏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磷酸化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糖原合成酶),使肝糖输出减少。先天性脂肪酸氧化缺陷包括由于系统性肉毒碱缺乏和遗传性生酮缺陷(3-羟-3-甲基戊二酰CoA裂解酶缺乏)导致低血糖症,因为非神经组织在锻炼和饥饿时能量需求来自FFA和血酮,在先天性脂肪酸氧化缺陷引起FFA水平降低到一定界限时,非神经组织只有摄取异常高比率的血糖。
婴儿和儿童的酮症低血糖症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饥饿性低血糖伴血浆FFA水平和血酮水平升高,血乳酸水平一般正常,血浆丙氨酸水平偏低。正常婴儿和小儿引起异常低血糖所需饥饿持续时间远远少于成人;酮症性低血糖病人因为肝糖异生所需原料不足,出现低血糖所需时间更短。胰岛细胞增生症特点是胰管上皮胰岛素分泌细胞出现弥漫性突起和这些细胞的胰腺微腺瘤,胰岛细胞增生引起的饥饿性低血糖在婴儿中是罕见的,在成人更为罕见。
胰岛细胞瘤或癌(胰岛素瘤)并不常见,主要发生在成人,引起的饥饿性低血糖往往是可以治愈的。它可作为一个独立疾病或作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综合征)Ⅰ型的一部分。癌占胰岛素瘤10%。胰岛素瘤的低血糖源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障碍,在饥饿和锻炼时出现临床症状。虽然血浆胰岛素绝对值不会明显升高,但在低血糖和长期饥饿时血浆胰岛素会不适当地升高。
巨大非胰岛素分泌肿瘤,最常见是腹膜后或胸膜恶性间质瘤,可引起低血糖症。这种肿瘤分泌异常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较大IGF-Ⅱ),这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不与血浆蛋白结合,这样升高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便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引起低血糖效应。当肿瘤完全或部分切除后,低血糖症好转;当肿瘤重新生长,低血糖症可能复发。
广泛性肝病可引起饥饿性低血糖(非心源性肝硬化病人引起低血糖罕见)。非糖尿病病人中出现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罕见,发病机制不清楚。在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人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及黑棘皮病有时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诱发饥饿性低血糖。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有时出现饥饿性低血糖,一般无特殊原因。胰岛素治疗中的糖尿病性肾病的病人,由于胰岛素降解减少及对胰岛素需求减少,可出现低血糖症。任何年龄的恶液质和内毒素休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低血糖症。伴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缺乏的垂体功能低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低血糖症。在非糖尿病病人中,艾迪生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引起低血糖罕见,但在饥饿时可出现,在Ⅰ型DM病人中发生率增高,经常出现低血糖症及对胰岛素需要量减少。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半乳糖血症,儿童亮氨酸敏感症,由于摄入特殊食物而引起反应性低血糖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和半乳糖血症中,由于先天性缺乏肝脏酶,当进食果糖和半乳糖时,迅速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在亮氨酸敏感症儿童,亮氨酸可激发进餐时胰岛素分泌过度,出现反应性低血糖。
伴早发Ⅱ型DM的反应性低血糖特点是肾上腺素神经症状出现在进餐后4~5小时,在开始餐后高血糖持续一定时间后,出现异常低血糖。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时间延迟和过度分泌造成的。有些医生对此有异议。
饮食性低血糖症是另一类反应性低血糖症,常发生在有胃肠道手术史病人(胃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迷走神经切除,幽门成形术),食物进入肠道加快,肠道对食物吸收亦加快,进餐诱发的胰岛素分泌反应增强,常出现在进餐后1~3小时。特发性饮食性低血糖见于未曾有胃肠道手术病人,十分罕见。
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诱导因素对于疾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并且有帮助的,低血糖有时可能不会表现为特别明显的症状,但是细心观察还是能发觉自己身体的不适,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避免在发病时出现意外状况。
小儿低血糖症的危害
宝宝在出生前一直处在母亲体内血糖较高的环境中,以致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出生后,小儿体内胰岛素仍处于亢进状态,故于生后数小时内,小儿血糖急剧下降,可能会得低血糖症。另外早产儿、双胎、体重极低的新生儿肝脏内肝糖原贮存量都较少,如不提前喂奶,也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置,则可造成低血糖性脑损伤。如果一直延误治疗,越易造成少儿智力低下或脑瘫,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