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慢性病
哪些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慢性病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慢性病的最有效方法
2008年1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2007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下简称《指南》),具体地对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给出了推荐。在2月底的《指南》解读会上,WHO驻中国代表Hans Troedsson医师说,营养过剩、锻炼不足可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发生。慢性病及其负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该膳食指南可能意味着中国居民5~10年寿命的改变。
中国慢性病负担沉重
卫生部前任副部长王陇德教授等研究发现,我国目前有8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心血管病和癌症是主要死因。同时,慢性病危险因素日益流行,1.6亿人患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未接受治疗),大城市7~17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的20%超重或肥胖。
慢性疾病除了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还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心血管疾病造成我国35~64岁人群每年损失约300亿美元,其中只有1/4直接与医疗护理相关。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2005-2015年我国因慢性病造成的累计损失将达到5560亿美元(Lancet 2005,336:1821)。
预防慢性病:饮食+运动
Troedsson医师指出,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造成的慢性疾病已经影响了中国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口。因此,指导人们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于维持个人的健康和国民生产力乃至发展潜力,都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医生,我认为健康的基石不外乎合理营养与运动,”Troedsson医师说,“这是干预慢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慢性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慢性病的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
“慢性病的发展状况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国慢性病出现‘井喷’状态。像高血压,过去发病率很低,现在高血压患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糖尿病发病率只有1%至2%,现在已接近10%。”田本淳说,现在最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是危害健康的最主要问题。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每5人中就有1人确诊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目前已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慢性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不锻炼是慢性病的主要诱因
“常说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其实就是因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引起的。”田本淳说,慢性病主要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包括饮食不合理、吸烟、大量饮酒、人际关系紧张、消极情绪、不参加体育锻炼等。其中,不锻炼是慢性病的主要诱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应酬增多,运动减少,进而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上吃得越来越精细,肉类、甜食等摄入较多,营养过剩。加之,交通工具日新月异,如今,人们上下班多是开车或坐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活动减少,这样多吃少动,体内热量增多,身体发胖,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我省心脑血管疾病排死因首位
在我省,慢性病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省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7%。省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任泽萍说:“我省死因排前3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全国的流行形势大体一致。”
老人主动锻炼延长健康寿命
“寿命”不等于“健康寿命”
在平均寿命的统计上,美国政府推算出,那些刚到65岁退休门槛的老年人,男性有望活到82、6岁,女性有望活到85、3岁。而对于那些已经到了75岁的老人,男性还能多活11年,女性能多活12、9年。这些数字只是平均数,估计会有上百万美国人能平安地活到90多岁。
与此相对应的是,尽管平均寿命有所延长,美国老年人的自我感觉状况并不是很好。65岁以上的美国老年人中,有近1/4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在整体人群中处于中下游水平,55—64岁的人群中,有19%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只是勉强说得过去;45—54岁的人群中有13%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受。
之所以有这种自我感觉,一部分原因是,持续时间很长的慢性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9%的人不得不因为某种疾病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自己的身体活动。
对此,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认为,上述数据表明,美国老人寿命延长意味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卫生保障机制的完善,而老人对生活的自我感觉,更多涉及的是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和质量。因此,寿命只是单一的衡量指标,表示生存时间长短;“健康寿命”则是更重要的指标,能真正显示出老人生活地健康与否。
中国老人更应该重视“健康寿命”。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社会、家庭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老人自身也应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提高自理能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最终目的。
心脑血管疾病仍是主要死因
在有关死亡原因的调查中,美国65岁以上的死亡人数为180万人。导致他们死亡的病因分别是心脏病(28%)、癌症(22%)、呼吸道疾病(7%)、中风或大脑中的其他血管发生了问题(6%)和老年痴呆症(5%)。
65—74岁的老年男性中患有高血压的比例为64%,7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这一比例为72%。老年女性中这一比例更高,分别为69%和81%。与之相对应的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水平的调查中,结果也不理想。65—74岁的美国老年男性中,有近49%的人胆固醇水平较高,老年女性的胆固醇水平更糟糕,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中,胆固醇水平较高的比例约为53%。同样,在65—74岁的老年人中,体重超重的比例为3/4。
李建民告诉记者,这方面,中国老人的情况和美国差不多,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也是死亡原因的前两位。这与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生活方式上的不注意有关系。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依旧是延长“健康寿命”的主要途径。
中国老人要“主动锻炼”
在健身状况的调查中,美国老年男性会比老年女性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在65—74岁的人群中,有41%的男性达到了美国国民有氧锻炼指南的标准,而这个比例在老年女性中只有32%。
李建民表示,美国人从年轻起就有主动锻炼的意识,老人对锻炼更是有极大的热情。中国老人现在对运动健身也越来越重视,早上晨练的人日渐增多。但国内有种情况比较多见,很多老人都是“得病后才想到去健身锻炼”,属于“被动锻炼”。应该从年轻开始就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养成“主动锻炼”的意识,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而不是得了病之后,再去做挽救性的健身锻炼。
经常做运动的女人绝不会得卵巢癌
妇科专家指出,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适量的身体运动可能有助于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该研究支持了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妇女肿瘤发展的这一理论。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研究人员对442名患卵巢癌的女性和未患卵巢癌、但情况类似的2135名女性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那些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其患卵巢癌的危险有了明显减少。适量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减少了33%;总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这一危险减少了27%。
这份研究报告称,绝经前及绝经后的女性,其患卵巢癌的危险基本相同。但是,剧烈运动却没有这种预防效果。一种可能有益的解释是,免疫和抗氧化系统的增强可减少肥胖的危险,而进行大量的运动则会使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研究人员总结认为,虽然卵巢癌预后很差,但身体活动是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由于进行有规律地运动对健康具有很多益处,因此北京奥北医院妇科专家提醒您进行有规律地适量运动对综合预防慢性疾病具有深远的意义。
女人经常做这事卵巢才舒服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适量的身体运动可能有助于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该研究支持了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妇女肿瘤发展的这一理论。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研究人员对442名患卵巢癌的女性和未患卵巢癌、但情况类似的2135名女性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那些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其患卵巢癌的危险有了明显减少。适量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减少了33%;总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这一危险减少了27%。
这份研究报告称,绝经前及绝经后的女性,其患卵巢癌的危险基本相同。但是,剧烈运动却没有这种预防效果。一种可能有益的解释是,免疫和抗氧化系统的增强可减少肥胖的危险,而进行大量的运动则会使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研究人员总结认为,虽然卵巢癌预后很差,但身体活动是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由于进行有规律地运动对健康具有很多益处,因此进行有规律地适量运动对综合预防慢性疾病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何预防慢性病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称为慢性病,它们的发生主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要预防必须做到:
1.不吸烟,少饮酒。
2.不吃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不吃腌制、熏制的食品。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4.保持心情舒畅。
“FUN”生活方式
F:健身,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运动。
U:和谐,指心理放松如举家聚会、旅游等。
N:营养,提倡合理的营养,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中等量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鸡蛋可以喝草莓一起吃吗 草莓和鸡蛋适合搭配什么一起吃
1、草莓的黄金搭档是:猕猴桃--美容;酸奶--养心定神;豆腐--环节更年期综合症;鱼--预防慢性病;豆浆--预防慢性病;猪肉--促进儿童成长。不可以和樱桃一起吃否则容易上火。
2、鸡蛋的黄金搭档是:茼蒿--预防慢性病;青豆--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猪肉--促进儿童成长;牛奶--促进儿童成长。不可以和红薯一起吃容易引发肠胃疾病,也不可以和白糖一起吃对身体不好
注重日常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
1、坚持运动
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程度的体育活动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环节,可有助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控制。
2、及时戒烟
吸烟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吸烟的人比普通人患冠心病的概率提高几倍,烟雾中含有氧自由基、尼古丁,这些物质通过肺进入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壁的屏障作用,使得血液中的垃圾物质沉积。戒烟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保持体重
避免超重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发生。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超过标准体重20%应减肥。
4、健康饮食
注意低盐低脂饮食。相应多一些蛋白质丰富、胆固醇少的食品,如瘦肉、禽肉、虾、豆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品,如肥肉、非脱脂奶制品、带鱼或鳗鱼、动物内脏等。
5、定期体检
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要注意定期体检。专家表示,体检是及时发现病症的重要方法。
糖尿病怎么预防
公众可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来预防糖尿病:
(1)学习糖尿病预防知识;
(2)保持健康体重;
(3)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和加强运动;
(4)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运动和早期干预糖调节受损,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5)如果您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症状,应主动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
妊 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特发的疾病,一部分患者分娩结束后血糖会自动慢慢恢复正常,但是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后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比正常的要大。肥胖、家族史 等高危因素都会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要孕期加强运动、避免营养过剩,合适饮食,控制体重,同时积极监测血糖。
老人健康运动处方有哪些
中老年人运动处方的目标
对中老年人群中的不同个体而言,运动处方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包括:提高健康水平、减少慢性疾病危险、保障健身锻练参加者安全等。制定运动处方时,基于个人的兴趣和健身的需要,其目标应有所侧重。对每个特殊的个体都应有特殊而明确的目标。
以往制定运动处方,其重点主要是为了提高和维持身体素质水平,比如提高心肺机能和增加肌肉力量,而对如何有效预防慢性疾病考虑不足。对全民健身运动而言,预防慢性病(运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改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是健身锻练的最基本目标。运动不足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也加速了其他慢性疾病的发展,而经常从事中等强度的锻炼,就可以有效的改善健康状况。作为健身锻练的目标,选择中等强度运动的生活方式比改善某种素质,比如说提高耐力水平、增加肌肉力量更易达到、更易实现。当然,任何时候,只要可能,提高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素质都是制定运动处方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体现一定的灵活性,而不能过分的严格,过分精确,比如完全依赖对各种测试结果的计算,而应根据个人健身锻炼的不同目标灵活掌握,根据个体对健身锻炼的反应和对运动的适应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这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对急性运动的生理反应不同;不同的个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速度不同;不同的个体体质及身体结构不同,训练的结果也不同;不同的个体的生活习惯不同,对运动处方所规定的行为方式的适应速度亦不同。
预防慢性病贵在坚持
在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典型事例讲解慢性病的形成、危害和预防保健,让全局干部职工初步了解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措施,他特别强调,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防治慢性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饮食与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往往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来体现。并不是说一餐饭吃得健康,一天锻炼得充分,就能起多大作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人们持之以恒。
通过讲座,全局干部职工受益匪浅,对慢性病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提高了防治意识。大家一致认为,慢性病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工作,今后一定注意饮食,坚持锻炼,纷纷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更科学的安排自己的饮食时间和运动时间,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确保有个健康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的工作,才能用心的服务群众,更好的为民政事业奋斗